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10
新时代的综合交通规划导读:国家发展进入新时期,将进一步推进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型。
随着城市与交通空间逐步进入以存量为主的发展阶段,城市交通特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的建设既要应对需求的变化引导城市发展,还要促进绿色交通主导的交通方式转型、提升交通服务品质。
随着新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与完善,交通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也面临转型要求。
在此背景下,综合交通规划的目标、路径、内容与方法都应做出相应调整。
一、新时代城市与交通的发展特征与要求1、城市化、城市发展政策与机动化共同作用促进了城市的扩张城市交通发展基本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非机动化下的内聚式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机动化初期城市蔓延式扩张;第三个阶段是城市结构调整、交通网络结构调整与公共交通发展,大城市迅速扩张;第四个阶段是城市空间、城市交通基本定型,更多依靠管理与公共政策引导。
这四个发展阶段清晰反映了城市扩张与交通方式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演讲材料在城镇化、城市政策与财税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大城市空间得以迅速扩张。
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和较低成本使用促进了城市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特殊是轨道交通、高等级道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了城市空间的扩张。
同时,不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通过从蔓延式扩张到多中心的空间重构,以期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
由此带来的城市开辟模式调整,导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经过 40 年的快速建设,不少城市积累了庞大的存量,开始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告一段落,规划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怎样应对庞大的存量,怎样提升品质、改造环境,让城市能够更加宜居。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也一样,干线道路、轨道交通格局初步建成,这些大型基础设施一旦建成,改动的余地很小,这就意味着新时期的综合交通规划,不同以往重点关注增量空间为主,需要相应调整规划研究思路。
2、新时代城市交通特征城市交通特征的变化主要源于空间扩张、组织方式变化 (包括社会空间) 与机动化发展。
第53卷第1期 辽 宁 化 工 Vol.53,No. 1 2024年1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January,2024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化工园区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分析和探究王庆华,郑婉(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摘 要: 化工园区不同于城市和其他园区,具有生产主导性、企业多元性、潜在高危性的明显特性,化工园区的规划设计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定之外,更要符合化工园区相关规范要求并适宜化工生产的特点。
因此,化工园区规划更加关注产业业态的体系、空间供给的弹性、服务设施的独立、安全生产的保障等方面。
结合作者近期编制的化工园区规划实践,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新时期化工园区总体规划编制要点进行探究。
关 键 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化工园区; 总体规划中图分类号:TQ0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4)01-0115-04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通过构建“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等方式,强化底线约束,最终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
2022年11月,辽宁省“三区三线”正式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启用,作为各级规划的重要管控线并严格执行,其中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城镇及各类非农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城镇开发边界约束城镇扩展空间,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1]。
2022年5月,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应急管理厅联合印发《辽宁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规范我省化工园区建设,提升化工产业本质安全和绿色发展水平。
《办法》第一条基本原则即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探讨摘要: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相应加大了城市建设速度与规模,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质也得到提升。
在城市建设发展期间,建设与规划属于重要讨论问题,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比较大。
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期间,必须将控制线详细规划作为规划方式。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日益提升背景下,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然而在建设发展期间,新城区建设多采用增量型规划方式,不注重存量型规划方式的应用,对旧城区的改善与更新影响比较大,不断降低城市存量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对城市发展规划的限制影响比较大。
现阶段,在城市规划期间,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重要规划方式,有效作用于城市规划与建设中。
因此,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新型规划建设方式,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均衡发展,同时可以按照存量地区的实际特点,对利益各方的谈判平台进行规划。
存量再开发片区规划必须展示出不同的规划思维,以此探索新型改造模式,确保规划工程具备综合治理效果与科学规划效果。
所以此次研究围绕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开展讨论,同时分析编制方法与内容问题,以此促进城市规划与发展。
1、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高速扩张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城市的用地效率,从而加大新土地的开发与应用难度。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多数一线城市为了提升城市规律效率与质量,在城市规划发展都采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城市规划的术语标准可知,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基于法律角度加强管理效果,主要涉及城市规划内容落实和明确控制体系方面。
通过使用土地控制方式,包含土地使用强度与性质控制;对配套设施控制进行控制,包含基础设施控制与公共设施控制;对建筑施工进行控制,包含建筑物退线与高度;对行为控制进行控制,包含环境保护活动控制与交通活动控制。
由于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多数城市开始将单一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转变为存量型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存量发展可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潮州市湘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一、调整目的 (2)二、指导思想 (2)三、调整原则 (3)四、调整依据 (4)五、调整完善范围与期限 (5)六、调整完善基础数据 (6)第二章土地利用状况 (7)一、农用地 (7)二、建设用地 (7)三、其他土地 (7)第三章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8)一、规划主要调控指标执行情况 (8)二、基本农田清查、核减情况 (9)三、规划调整情况 (9)四、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11)第四章主要指标调整情况 (12)一、潮州市下达湘桥区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12)二、湘桥区分镇规划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13)第五章空间布局调整情况 (15)一、建设用地调整情况 (15)二、土地用途分区调整情况 (16)三、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调整 (19)四、2014年建设用地落实情况 (20)五、建设用地复垦区调整情况 (20)六、已审批和已预审的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情况 (21)七、预留建设用地规模情况 (22)八、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情况 (22)九、建设用地结构调整情况 (23)十、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落实情况 (23)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26)一、耕地调整情况 (26)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情况 (26)第七章中心城区规划调整情况 (30)一、中心城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30)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情况 (30)三、中心城区空间和用途管制 (31)第八章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34)一、与现行规划的协调衔接 (34)二、与上级规划的协调衔接 (34)三、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 (34)四、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35)五、与矿产资源规划的协调衔接 (35)六、与其他部门规划的协调衔接 (36)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7)一、健全规划实施制度 (37)二、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 (38)三、提高规划实施社会公众参与程度 (38)第十章征求意见采纳情况 (40)一、听证情况 (40)二、公示情况 (40)三、市、区两级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 (41)四、专家评审意见及采纳情况 (45)附表:附表1 潮州市湘桥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2 潮州市湘桥区规划调整完善前后主要调控指标对比表附表3 潮州市湘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4 潮州市湘桥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附表5 潮州市湘桥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附表6 潮州市湘桥区建设用地指标表附表7 潮州市湘桥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附表8 潮州市湘桥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附表9 潮州市湘桥区禁止建设区域一览表附图:附图1 潮州市湘桥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附图2 潮州市湘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3 潮州市湘桥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4 潮州市湘桥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5 潮州市湘桥区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6 潮州市湘桥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附图7 潮州市湘桥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附件:附件1 听证公告、听证会纪要、听证笔录、听证公告情况说明(复印件)附件2 公示证明材料、公示情况说明、反馈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复印件)附件3 市、区部门意见、部门反馈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复印件)附件4 专家论证意见(复印件)前言湘桥区1地处韩江中下游,居闽粤交通要冲,是潮州市中心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区。
我国房地产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结构分析引言概述: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包括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
存量市场指的是已经建成并存在的房屋库存,而增量市场则是指新建房屋的市场。
本文将对我国房地产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结构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房地产存量市场的结构分析1.1 住宅存量市场在我国的房地产存量市场中,住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导致住房需求的不断增加。
住宅存量市场的特点包括:- 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区的住宅存量市场存在较大差异,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住宅存量市场更加紧张,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住宅存量相对较多。
- 房屋品质不一:住宅存量市场中的房屋品质参差不齐,从老旧的住宅小区到高档的豪宅,多种类型的住房供给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1.2 商业存量市场商业存量市场是指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存量市场,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等。
商业存量市场的特点包括:- 区域发展不均衡:商业存量市场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商业存量市场更加活跃。
- 功能多样性:商业存量市场中的房屋功能多样,满足了不同商业需求,如办公、零售、餐饮等。
1.3 工业存量市场存量市场的特点包括:- 区域布局分散:工业存量市场分布在不同地区,主要受到交通和物流条件的影响。
-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工业存量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旧厂房的改造和新型工业用地的需求逐渐增加。
二、我国房地产增量市场的结构分析2.1 住宅增量市场住宅增量市场是指新建住宅的市场,主要满足人口增长和住房需求的增加。
住宅增量市场的特点包括:- 土地供应紧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的供应越来越紧张,住宅增量市场的土地供应成为制约因素。
- 产品结构多样化:住宅增量市场中的产品结构多样化,包括普通住宅、别墅、公寓等,满足了不同收入阶层和消费者的需求。
2.2 商业增量市场商业增量市场是指新建商业用途的房地产市场,包括写字楼、商场、酒店等。
见物见人——时空大数据支持下的存量规划方法论作者:段冰若,王鹏,郝新华,蔡玉蘅,石淼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3期段冰若王鹏郝新华蔡玉蘅石淼文章编号1673-8985(2016)03-0009-08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摘要相比于传统的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中主要在产权本质、时间逻辑和空间处理尺度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此,存量规划对现有用地现状和性质的精准刻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当前传统的用地现状分析图在存量规划中存在着地块特征刻画精度有限与用地分类维度过低等不足。
对用地类型的混合、同种用地类型的规模、同一地块的时间属性等用地特征,传统的现状分析图也难以进行描述。
随着互联网LBS(Location-Based Service)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多LBS时空数据因其巨大的用户基数和完善的时空地理信息,受到规划师的关注。
这些新的时空地理数据使得对用地功能和人口活动特征的详细刻画成为可能。
使用互联网某LBS平台人口分时活动密度数据,叠加百度POI(Place of Interest),通过非监督分类和非负矩阵分解的方法,分别对北京市六环内的地块尺度、500 m网格尺度和25 m点阵尺度进行用地功能的识别与分类。
通过多维度分类结果的叠加,对研究区域的用地功能、人口时空活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探讨通过大数据进一步辅助存量规划的用地功能研究方法。
关键词存量规划 | 机器学习 | 用地分类 | LBS数据作者简介段冰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师,硕士王鹏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郝新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师,硕士蔡玉蘅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师,硕士石淼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数据分析师,硕士0 引言(1)存量规划转型与挑战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与发展,城市中,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用地功能混合度随之增高。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摘要:城市更新语义下包括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宗地改造+城市景观改造+文化遗产保护;背后还蕴含着一些其他目标:土地效率+产业优化+城市治理+生态环境+文脉传承;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理念、主义:绅士化、空间再生产、包容性增长、三生空间、城市双修、治理结构、多方参与、空间正义、社区复兴、租差、健康城市。
复盘规划、建筑史,“城市更新”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 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 社区邻里复兴(Neighbor Regeneration)→ 愿景式更新(Aspirational Regeneration)。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更新不仅是对建筑物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也是对各种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产业结构、功能业态、社会心理等软环境进行延续与更新。
我国大城市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
这也意味着,城市更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需求变化下,通过对旧建筑物进行整体改造、包装定位、个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务,如优客工场、氪空间、洪泰创新空间、SOHO、3Q等。
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赋予存量物业新的价值和用途,从而拓展存量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住房自有率超过65%、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户均住房套数大于1,由增量开发主导的新房市场趋于稳定和成熟,基于二手房流通和房屋资产管理的存量时代将逐步来临。
2016年中国二手房交易额超过6万亿,占住房交易总额的比例达到41%。
从中国总体上正处于向存量市场转换的过渡期。
2016年北京、上海的二手房交易额占比已高达74%、72%,这个比例已经达到成熟国家、成熟市场的水平。
有业内人士认为,以重点中心城市核心区域为主的城市更新,将成为房地产市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下一个风口,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潮州市潮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一、调整目的 (2)二、指导思想 (2)三、调整原则 (3)四、调整依据 (4)五、调整完善范围与期限 (6)六、调整完善基础数据 (6)第二章土地利用状况 (7)一、农用地 (7)二、建设用地 (7)三、其他土地 (7)第三章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8)一、规划主要调控指标执行情况 (8)二、规划修改情况 (9)三、规划实施评价结论 (11)第四章主要指标调整情况 (12)一、潮州市下达主要规划控制指标 (12)二、潮安区规划控制指标调整 (12)三、镇级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 (13)第五章空间布局调整情况 (18)一、建设用地调整情况 (18)二、土地用途分区调整情况 (19)三、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的调整 (23)四、2014年建设用地落实情况说明 (24)五、建设用地复垦区调整情况 (25)六、已审批和已预审的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情况 (25)七、预留建设用地规模情况 (26)八、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情况 (26)九、建设用地结构调整情况 (27)十、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落实情况 (27)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30)一、耕地调整情况 (30)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 (30)第七章中心城区规划调整情况 (34)一、中心城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34)二、建设用地情况 (34)三、中心城区空间和用途管制 (35)第八章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 (38)一、与现行规划的协调衔接 (38)二、与上级规划的协调衔接 (38)三、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 (38)四、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39)五、与矿产资源规划的协调衔接 (39)六、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 (39)七、与其他部门规划的协调衔接 (40)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1)一、健全规划实施制度 (41)二、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 (42)三、提高规划实施社会公众参与程度 (42)第十章征求意见采纳情况 (44)一、听证情况 (44)二、公示情况 (44)三、市、区两级部门意见及采纳情况 (45)四、专家评审情况 (52)附表:附表1 潮安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附表2 潮安区规划调整完善前后主要调控指标对比表附表3 潮安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附表4 潮安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附表5 潮安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附表6 潮安区建设用地指标表附表7 潮安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附表8 潮安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附表9 潮安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附表10 潮安区禁止建设区域一览表附图:附图1潮安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附图2潮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3潮安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4潮安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5潮安区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6潮安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附图7潮安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附件:附件1听证公告、公告情况说明、听证会纪要、听证笔录附件2规划公示、公示情况说明及公示反馈意见采纳情况说明附件3市、区部门意见及反馈意见采纳情况说明附件4专家论证意见前言《潮州市潮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09年开始编制,201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1。
存量规划背景下老城区功能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市老城玄武片区为例*赵文飞,巢耀明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方式面临着从增量扩张到存量转型的趋势,如何集约、高效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功能优化,是老城区在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面临的难题。
本文立足于老城区现状问题的分析总结,提出存量规划背景下功能优化的五大策略:一、经济功能优化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布局体系;注重提档升级,引导产业转型发展;疏散老城工业,引导用地功能置换。
二、社会功能优化策略:疏散人口总量,控制居住用地面积;疏解优质服务,控制市级设施建设;完善社区配套,优化社区设施布局。
三、文化功能优化策略:延续城市文脉,串联历史展示结构;梳理历史资源,明确整体保护体系;赋予适宜功能,实现文物活体保护。
四、交通功能优化策略:疏通毛细血管,织补道路交通体系;实行公交优先,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慢行设施,构筑慢行交通系统;划定停车分区,满足静态交通需求。
五、生态功能优化策略:修复生态环境,构建自然生态格局;增加公共绿地,优化城市绿地布局。
最后以南京市老城玄武片区为例,探讨了老城区功能优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存量规划,老城区,功能优化,策略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2016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7.35%①。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以“外延式扩张”为特征的增量建设之后,面对新形势下产生的问题,如城市土地利用低效,空间资源供给不足,由于无序扩张造成人居环境恶化等,城市发展方式逐渐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存量发展,将不符合规划要求及制约城市品质提升的用地进行整合,向高社会效益的功能用地转化,以此来促进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人居环境[1]。
老城区往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连续的城市建成区,集聚大量人口。
面对存量规划的新形势,老城区的功能优化需要综合考虑未来土地存量不足的情况,由用地扩张转为用地挖潜,有序疏散人口,坚持“城市双修”的理念②,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契合转型发展的要求[2]。
(2006.2023年) 2014调整完善版方案二。
一六年五月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4)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8)第四章耕地保护规划 (11)第五章建设用地规划 (14)第六章土地整治规划 (20)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2)第八章附则 (3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效力本规划是梅城镇行政辖区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辖区内进行的各项土地保护、开发、利用、整治活动,都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多规合一''为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和战略要求,认真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强调从“保障规划”向“保护规划”、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从“指标规划''向"空间规划”的转变,促进梅城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三线管控:优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统筹安排梅城镇生态、生活、生产用地,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严格管控,强化规划约束力。
2、节约集约、持续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紧凑布局产业用地,统筹安排基础设施,通过缩减增量来撬动存量和挖潜,促进梅城镇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3、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发挥梅城镇地域与资源优势,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兼顾重点与一般,突出产业特色,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多规合一、公众参与:充分衔接相关规划,规划编制时与相关规划相互协调;强化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第四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5)《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2年)(6)《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7)《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8)《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及审定办法(修订版)》;(9)《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条例》(2014年)(10)《浙江省乡(镇)±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版)》;(H)《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南(试行)》;(12)《浙江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修订版)》;(1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14)《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函(2015)12号)(15)《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15)18号)(16)农业、环境、水利、森林、海域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2、相关规划(1)《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⑵《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3年)》(3)《浙江省主体功能区划》(4)《浙江省环境功能区划》(5)《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6)《建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7)《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2014调整完善版》(8)《建德市梅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3年)》(9)《梅城镇城镇总体规划(2005-2023)》(10)《杭州市建德高新技术产业园拓展实施规划》(11)其他相关规划第五条规划期限规划基期:2005年;规划期限:2006-2023年;规划调整完善基期年: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