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77 MB
- 文档页数:12
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遵义四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高三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并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临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9年4月,已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
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
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B . 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C . 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D . 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B .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C . 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D . 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 .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陕西省安康市【精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其中“敬业观”就是涵养和启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为重要的精神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敬业为人生的道德修养。
《论语》中记载:“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敬其事而后其食”。
只有先持守“敬”的态度和道德情操,才能做好“事上”“事亲”“谋事”等一切事务,正所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敬“直指其心,不需假借”,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到宋明儒者,他们将“敬”作为一种功夫修养,一种人格气象,并探索出修“敬”的方法。
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敬”首先表现为不怠慢、不轻慢,以事业为重、为上。
其次,“敬一表现为对对象的虔敬和尊重,以一种谦卑、感恩的心与人、物相对待,必能做到专注、专一和专业。
再次,“敬”表现为一种奉献精神,即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事业不辞辛苦,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精神和力量。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魅力生动地诠释了敬业的最高道德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业广惟勤、爱业乐业的敬业态度。
勤劳成为中华民族修身、传家、治国的重要品德。
勤勉于事业之人必爱业、乐业。
先圣孔子更多地谈论为学和为师的“勤”之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个人真正融入自己的职业生活中,从工作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乐趣以及生命的价值所在,是敬业、勤业的最高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敬业乐群、业以济世的奉献精神和社会理想。
中国文化传统中对“敬业”的道德要求不是孤立地要求个人如何,而是在群己关系中理解个人职业的价值和意义。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1-4 题。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
少勤学,励精不倦。
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
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
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
乃议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之。
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可以对乃令安生至旅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愿汩其先后?但能留神,当为次序陈之。
”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势必见我矣。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
”安生曰:“黄帝另有阪采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日:“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认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
”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
”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祢是。
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敷所在供应。
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
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1. 以下对文中画波涛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可以对/乃令安生至旅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可以对/乃令安生至旅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可以对/乃令安生至旅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可以对/乃令安生至旅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部分文化人士提出废除简体字,全面恢复繁体字;同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汉字继续简化,认为应积极向世界推广简体字。
汉字“繁简之争”愈演愈烈。
其实汉字本没有繁体和简体的区别。
“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不是准确的概念,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这些都是字体的名称,因文字的结构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改革。
人们习惯上将没有经过简化的汉字称为“繁体字”,简化后的汉字称为“简体字”。
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不是新创造出来的文字形式。
汉字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繁体字也是一种发展演变的结果。
例如,繁体字“雲”,是在古老的字形“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简体字其实采用的就是这种更古老的字形。
汉字简化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
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等地方也普遍使用汉字。
由于大部分汉字笔画繁琐,书写麻烦,造成了推广、交流的障碍。
最早由官方推行汉字简化改革的是日本和韩国。
20世纪80年代,泰国允许华人中小学使用简体字。
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在汉语交流中写简体字。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开设中文教育课的高中,选择简体字教材的学校占50%。
可见,海外华人对简体字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陌生。
当然,目前在海外华人中,使用繁体字还是主流。
为了更好地和全球华人沟通,认识繁体字是非常必要的。
文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相当一部分是繁体字版本,“识繁”可以阅读这些典籍,从而能够接受书中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书法艺术中仍保留着写繁体字的传统,认识繁体字对于欣赏领会书法之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提出了“用简识繁”的建议。
即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简体字,以便于沟通;在有限范围、有限阶段内认识繁体字,以便更好地传承文化。
贵州省遵义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来,部分文化人士提出废除简体字,全面恢复繁体字;同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张汉字继续简化,认为应积极向世界推广简体字。
汉字“繁简之争”愈演愈烈。
其实汉字本没有繁体和简体的区别。
“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不是准确的概念,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这些都是字体的名称,因文字的结构形式不同而有所区别。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汉字简化改革。
人们习惯上将没有经过简化的汉字称为“繁体字”,简化后的汉字称为“简体字”。
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而成,不是新创造出来的文字形式。
汉字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繁体字也是一种发展演变的结果。
例如,繁体字“雲”,是在古老的字形“云”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简体字其实采用的就是这种更古老的字形。
汉字简化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
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等地方也普遍使用汉字。
由于大部分汉字笔画繁琐,书写麻烦,造成了推广、交流的障碍。
最早由官方推行汉字简化改革的是日本和韩国。
20世纪80年代,泰国允许华人中小学使用简体字。
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在汉语交流中写简体字。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开设中文教育课的高中,选择简体字教材的学校占50%。
可见,海外华人对简体字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陌生。
当然,目前在海外华人中,使用繁体字还是主流。
为了更好地和全球华人沟通,认识繁体字是非常必要的。
文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相当一部分是繁体字版本,“识繁”可以阅读这些典籍,从而能够接受书中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书法艺术中仍保留着写繁体字的传统,认识繁体字对于欣赏领会书法之美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一些学者提出了“用简识繁”的建议。
即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简体字,以便于沟通;在有限范围、有限阶段内认识繁体字,以便更好地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