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约客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约客》教学设计精选5篇《约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关键词、赏析古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会欣赏古诗。
②通过吟唱的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目标:挖掘闲的内涵,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会欣赏古诗。
三、【教学难点】挖掘闲的内涵,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
四、【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师: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古诗,我觉得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诗歌就是永嘉四灵之首的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我们温州地处偏远,有史以来都是文化沙漠的代名词,而赵师秀却在大家辈出的南宋能够光耀一时,很值得我们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感受诗人的诗意人生。
2、整体感知师:有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的朗读很重要,对于这首诗是课外古诗背诵。
老师可能已经让我们背诵了,所以会背的背,不会背的齐读诗文。
师评价:很整齐,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这个要求。
预习的不错,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我这里有几个词语都是课文里的看谁知道他们的意思。
3、关键词师:有人说读一首诗只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只是浅层次的阅读,真正会读诗之人不仅会背会写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千山万水,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想让同学们以约客为例举一反三,做一个真正会读诗之人。
《约客》教学设计篇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吟诵课文,能读出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文幻灯、古筝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
(板书"赵师秀")同学们,赵师秀是南宋诗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赵师秀写的`诗《约客》。
二。
吟诵诗文。
1.初读诗文。
⑴.出示诗文幻灯。
⑴.学生小声自由练习读诗文。
⑴.学生同桌互相读。
⑴.指名学生读诗文,教师正音。
2.吟诵诗文。
⑴.教师有节奏、有语调地配乐范读,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吟诵兴趣。
约客教学设计简介: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约客教学设计”的新型教学方法,并探讨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约客教学设计的概念及特点约客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科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与学生约定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方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2. 合作性:约客教学设计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与他人共同学习。
3. 自主性:学生在约定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
4. 反馈性:约客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约客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实施约客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以下是具体的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确定学习目标,确保目标明确、具体可行。
2. 制定学习计划: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等。
3. 学习过程指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
4. 学习成果评价:教师根据事先约定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5. 反思和调整: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约客教学设计的优势约客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约客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约客教学设计能够更准确地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约客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诗约客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约客》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诗句的意思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寂寞、无奈和期待的复杂情感。
理解诗歌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写景诗句对烘托气氛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在等待朋友时的心情和感受,引出课题《约客》。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诗人赵师秀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状况。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理解诗意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对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讲解,如“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处处蛙”等。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赏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写景诗句,体会其营造的氛围。
让学生思考“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一细节描写所表现出的人物心情。
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寂寞、无奈还是期待?6、诵读诗歌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背诵。
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等待的经历,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推荐学生阅读赵师秀的其他诗作,加深对诗人的了解。
8、课堂小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约客》。
约客教案参考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约客》的诗句;(2)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3)通过创作、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2)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美好景象;(3)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2)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分析;(3)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的领悟;(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原文及其注释;(2)相关背景资料;(3)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2)了解诗歌的背景;(3)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2)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约客》诗歌背景。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鉴赏诗歌:(1)教授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注释等;(2)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欣赏其他古代诗歌,并与《约客》进行对比。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约客》诗歌;2. 写一篇关于《约客》诗歌鉴赏的文章;3. 搜集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对比。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约客》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3. 综合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意境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古诗《约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古诗《约客》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
4、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难点(1)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理解诗人通过写景抒情所传达的深层意蕴。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古诗,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过等待别人的经历?等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赵师秀也经历了一次等待,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约客》,看看他在等待中有着怎样的感受。
2、板书课题:约客(二)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 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 年)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四)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黄梅时节家家雨”: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有约不来过夜半”:与朋友相约,可是朋友过了半夜还没有来。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灯花。
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等待友人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通过描绘江南梅雨时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湿漉漉、阴沉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等待时的烦闷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诵读《约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约客》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诵读。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夏夜等待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等待的焦急。
本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意境深远,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约客》,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等待的焦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内容的掌握,生字词的学习。
2.难点:对诗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感受诗文的美。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约客》,了解诗文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约客》,了解诗文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课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者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约客》,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呈现诗文,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诗文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例如:诗人在夏夜等待友人的情景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会感到“失望”和“焦急”?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约客》,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解答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等待的朋友的经历?你是如何处理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交流感受,培养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约客》精品教案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师:有两句古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相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可是如果相约不成,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随着赵师秀的《约客》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设计意图】由与相约有关的诗句导入,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3)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来阵阵蛙声。
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3.齐读诗歌,探究诗歌内容。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并作答)预设描绘了四幅画面:(1)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烟雨蒙蒙,家家户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2)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江南的夏夜寂静而美好。
(3)主人约客,耐心而又带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客人的叩门声,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
(4)主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要燃尽,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的动作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本首诗歌的学习模式同前三首一样。
通过前三首诗歌的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性的认识,习得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
老师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进一步简化,以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本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沿用前面三首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七年级下册《约客》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约客》这首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约客》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步骤:1. 向学生简单介绍《约客》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约客》这首诗的词句和意象。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约客》这首诗的词句和意象。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1. 逐句解析《约客》这首诗的词句和意象。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中特定词句或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诗歌背诵与默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熟悉并背诵《约客》这首诗。
2.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熟悉《约客》这首诗的词句和结构。
2.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默写。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多次朗读《约客》这首诗,熟悉其词句和结构。
2.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和默写。
3.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背诵和默写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表现。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表达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与他人交流。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与他人交流。
3.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表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是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题材来源于唐代传奇小说《幽怪录》。
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与好友相约赏月却因雨而未能成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环境的感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用词有所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意境,以及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品味诗的意境,分析诗的修辞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境,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分析诗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的解释和理解。
2.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诗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意境和修辞手法。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和创作,加深对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诗的全文、注释、译文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材料:古诗词鉴赏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的全文,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诗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诗的注释和译文,让学生对照原文,理解诗的意思。
在此过程中,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与诗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约客一、教学目标1.了解约客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2.能够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
2.生词与词组的学习和应用。
3.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课文《约客》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以及包括生词与词组在内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建立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目标。
通过全班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
第二步:阅读课文学生开始阅读课文《约客》,重点关注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进展以及语言特点。
第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老师帮助学生回顾并讲解生词、词组及句子,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步:合作阅读与讨论成小组,相互交流,合作阅读。
组内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课文的主旨、主题和情感,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创设情境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单纯地学习课文可能会显得较为枯燥。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梳理课文思路通过对课文的梳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直观感受到课文对于自身人际关系的帮助。
第七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技能,编写与文本主题相关的短文或绘画、朗诵、演戏和编排音乐等。
第八步:作业布置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老师可以布置一定的阅读或创作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实时评价法、评价管窥法等多种教学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及时指导学生,调整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延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生词、重点短语和句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技能和积累词汇量。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作者: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
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
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2、注释: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3、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4、内容: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是江南初夏之夜的寻常景致,写出一个孤寂者深夜候客不至的独特感受。
雨声、蛙声为什么显得如此清晰而绵长?原来,他静候的是有人如约而至的叩门声,然而久候不至,入耳的却是潺潺雨声与无尽蛙声,夜越深就越发显得清晰。
用景物描写烘托出候客的焦躁心情。
(2)有约不来过夜半:点题,使上两句的景物有了着落,夜深却依旧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深之久。
(3)闲敲棋子落灯花:小小的动作,细节描写,却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的焦躁而期望、怅然失落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人在孤寂焦急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
落灯花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达了灯芯久燃,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然失落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5、主题: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落寞的心情。
6、创新阅读:《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
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
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
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7、作业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
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
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
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3)前两句语言上有何特点?请试着分析
(4)赵师秀的《约客》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写到客人失约,主人寂寞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用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创设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用“黄梅、青草、池塘”和雨声、蛙声等意象组合,构成了一幅江南夏夜的美景图;创设了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
2、试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闲”字的表达效果。
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
“闲”字,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寂寞无聊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是一个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内心十分焦燥的心情。
4、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
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5、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6、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7、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8、“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9、用自己的话将第一、二句话所表现的场景描绘出来。
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中,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间。
10、“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试说说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11、“黄梅时节家家雨”了表明季节是季,这是地区特有的景象;“草池塘处处蛙”表面写热闹,实则出环境的寂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妙在用乍一看非常自然的闲逸恬静写出了诗人、的内心。
参考答案:
夏,江南,烘托(衬托),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