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上册 江雪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6
《江雪》教学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学写“孤、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渗透“利用迁移法,抓重点词语,借助画面”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感受汉字文化。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通诗句并背诵。
2、正确书写“孤、寒”。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课书诗题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江雪》。
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江雪)2、“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大家看,这雨字里面的哪两笔发生了变化?“雪”字的四点,特别传神,看到这四点你想到什么?(交流)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雪”字的意思——雪花飞舞,大雪纷飞的景象。
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
3、(播放课件)现在,我们先来欣赏古诗《江雪》中藏着的画面,然后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5、介绍写作背景。
这也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板书作者)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后在去永州的路途中看到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孤独的诗人有感而发,脱口吟出:(出示古诗,并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一)初读古诗。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打开书,咱们来认真地读一读吧。
)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抽读检查,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3、有节奏朗读。
这种五言律诗常常采用“2—2—1”的节奏来读,(出示画有节奏线的古诗)试着读一读。
抽读检查,注意有板有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二)随文识字1、反复读文后,你发现古诗中写了谁?认识“蓑、笠、翁”。
2、你在古诗的哪一行发现的?(第三行)3、课件出示诗句:“孤舟蓑笠翁”(课件强调:“翁”字号变大),抽生读,相机正音。
4、通过“翁”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起源于3000多年前,经历了甲骨文,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
欣赏江雪——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听懂《江雪》这首古诗的内容。
•能够欣赏《江雪》这首古诗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好以及友情的珍贵。
2. 教学准备•一段时长约3分钟的《江雪》音乐。
•一份《江雪》的诗歌。
•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
3. 教学过程3.1 自由欣赏老师打开音乐,让学生安静地欣赏。
(建议音量适中,避免影响学生思考。
)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江雪”两个字,为下面的探讨做好铺垫。
3.2 诗歌欣赏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江雪》的诗歌,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解读诗歌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并展开诗歌背后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3.3 感性发言老师让学生发表个人的感性意见,听取不同观点。
引导学生谈论音乐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了解不同人对于这首作品的不同理解。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下:1.图画中画的是什么?为什么?2.为什么学生觉得江雪是个好诗?3.诗中说“见证了友情的重量”,这句话什么意思?3.5 集体讨论老师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新陈代谢,利用集体的智慧分析解决问题。
3.6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总结及反思。
学生可以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或是自己新领悟的观点,同时分享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感受和收获。
4. 教学扩展4.1 听1首想2事让学生听一段约1分钟的音乐,并让学生找出这首音乐让他们想起了什么事情。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答案。
4.2 感性表达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喜欢的音乐或是诗歌,通过画画、写文章、小品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展示他们对于音乐和诗歌的感性理解。
5. 总结通过欣赏《江雪》音乐和《江雪》诗歌,可以使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到唐代诗人的壮丽古韵和朴素诗意。
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简谱)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欣赏《江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
歌曲4/4拍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
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相似表达了对孤舟独钓的老翁的赞誉。
衬词“啦”抒发了心中的感慨。
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从高到低,每个乐句也都是这样的走势,表现出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的意境。
学习目标1.欣赏歌曲《江雪》,感受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激发学生古诗咏唱的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感受,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能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回忆描写冬天的古诗词教师:谁能说说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学生:江雪、梅花……(二)朗诵《江雪》教师:让我们朗诵古诗《江雪》,了解古诗的内涵和表达的意境。
学生:朗诵古诗《江雪》。
教师: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独钓寒江雪的图景。
背景空旷,人物镇定,寄托了诗人内心孤傲高洁的情怀。
按照诗句的意思应为白雪皑皑的群山,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找不到一个人的踪迹。
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所以带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二、聆听歌曲(一)感受歌曲与古诗表现的意境。
学习歌曲。
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江雪》。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歌曲和古诗的韵味有什么联系。
学生:歌曲已经很幽静沉寂,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相同。
(二)聆听旋律高低。
教师:让我们听歌曲感受旋律的走向。
学生: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线由高向低,表明音乐的发展和诗句意境相联系,词曲结合紧密给人以惆怅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教师出示歌曲谱例)(一)听琴模唱。
教师:让我们跟琴来演唱。
教学要求:学生按乐句听琴学唱。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啦”时气息要连贯、声音要柔和,保持在高位置演唱,这样才能表现歌曲空灵沉寂的韵味。
结束句“独钓寒江雪”,音域较低,学生演唱时气息要保持住,歌词咬字也要讲究位置。
《江雪》教学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学写“孤、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渗透“利用迁移法,抓重点词语,借助画面”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感受汉字文化。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通诗句并背诵。
2、正确书写“孤、寒”。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课书诗题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江雪》。
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江雪)2、“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大家看,这雨字里面的哪两笔发生了变化?“雪”字的四点,特别传神,看到这四点你想到什么?(交流)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雪”字的意思——雪花飞舞,大雪纷飞的景象。
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
3、(播放课件)现在,我们先来欣赏古诗《江雪》中藏着的画面,然后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5、介绍写作背景。
这也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板书作者)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后在去永州的路途中看到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孤独的诗人有感而发,脱口吟出:(出示古诗,并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一)初读古诗。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打开书,咱们来认真地读一读吧。
)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抽读检查,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3、有节奏朗读。
这种五言律诗常常采用“2—2—1”的节奏来读,(出示画有节奏线的古诗)试着读一读。
抽读检查,注意有板有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二)随文识字1、反复读文后,你发现古诗中写了谁?认识“蓑、笠、翁”。
2、你在古诗的哪一行发现的?(第三行)3、课件出示诗句:“孤舟蓑笠翁”(课件强调:“翁”字号变大),抽生读,相机正音。
4、通过“翁”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起源于3000多年前,经历了甲骨文,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
《江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
歌曲4/4拍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
第二乐句与第三乐句相似表达了对孤舟独钓的老翁的赞誉。
衬词“啦”抒发了心中的感慨。
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从高到低,每个乐句也都是这样的走势,表现出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的意境。
学习目标1.欣赏歌曲《江雪》,感受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激发学生古诗咏唱的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歌曲旋律的感受,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能用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回忆描写冬天的古诗词教师:谁能说说描写冬天的古诗词?学生:江雪、梅花……(二)朗诵《江雪》教师:让我们朗诵古诗《江雪》,了解古诗的内涵和表达的意境。
学生:朗诵古诗《江雪》。
教师: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独钓寒江雪的图景。
背景空旷,人物镇定,寄托了诗人内心孤傲高洁的情怀。
按照诗句的意思应为白雪皑皑的群山,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找不到一个人的踪迹。
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披着所以带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二、聆听歌曲(一)感受歌曲与古诗表现的意境。
学习歌曲。
学生初次聆听歌曲《江雪》。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歌曲和古诗的韵味有什么联系。
学生:歌曲已经很幽静沉寂,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相同。
(二)聆听旋律高低。
教师:让我们听歌曲感受旋律的走向。
学生: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线由高向低,表明音乐的发展和诗句意境相联系,词曲结合紧密给人以惆怅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教师出示歌曲谱例)(一)听琴模唱。
教师:让我们跟琴来演唱。
教学要求:学生按乐句听琴学唱。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啦”时气息要连贯、声音要柔和,保持在高位置演唱,这样才能表现歌曲空灵沉寂的韵味。
结束句“独钓寒江雪”,音域较低,学生演唱时气息要保持住,歌词咬字也要讲究位置。
学生:反复体验跟琴学唱歌曲。
欣赏江雪-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背景江雪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所作,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首古诗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江南雪景为主题,通过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寂静和孤独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中的清丽华美、意境深远,使其成为了许多音乐作品的灵感来源。
其中,由刘炳华作曲、在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上出现的“江雪”也是十分经典的一首。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江雪》音乐,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美感。
2.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欣赏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音乐导入法,利用教师演奏或录音播放的方式,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慢慢进入音乐欣赏的状态。
2.仔细观察法,注重音乐内容和歌词的解读,通过对歌词分析,带领学生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
3.拓展联想法,利用图像、文字等多种媒介,引导学生加强感性理解以及对音乐和文学艺术的联想与探究。
教学步骤第一步:音乐呈现在欣赏开始之前,为了调节气氛,先让学生一起做深呼吸,放松身心,然后给学生播放“江雪”的录音,让学生自由聆听,感受演唱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步:歌词分析放完录音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江雪》的背景和内容,简要讲解古诗的主旨是描绘江南雪景,同时表达对寂静、清净的向往。
接着,教师就音乐中所唱歌词逐一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步:音乐分析针对唱腔特点进行讲解。
欣赏音乐时,可以分别引导学生聆听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旋律、节奏特点,并让学生自己感受听到的不同之处。
同时,可以与学生一同发现曲调中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相应的表演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在的节奏、韵律等元素。
第四步:联想拓展最后,教师可以放一段与唐诗《江雪》有关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情景,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想象进行联想,加深对诗歌和音乐内容的理解。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带领学生集体演绎唐诗《江雪》的情景,营造出诗词中的寂静、孤独的氛围。
评价方法由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反应、歌词理解、曲调感受以及联想拓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江雪教案音乐教案标题:江雪教案音乐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江雪》这首古代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介绍《江雪》这首古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3. 听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4. 听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探索音乐与诗词的联系。
5. 学习演唱《江雪》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6. 分组合作,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表演,结合《江雪》的情感和意象。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展示《江雪》的诗词,引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介绍《江雪》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探究: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4. 听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音乐欣赏:5. 听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发现音乐与诗词的共同点和联系。
6. 欣赏演唱《江雪》的歌曲版本,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词的结合。
音乐表达:7. 学习演唱《江雪》的歌曲,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8. 分组合作,让学生根据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表演。
总结:9. 学生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对《江雪》的理解和表达。
10.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听力理解:听取学生对诗词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表演:评估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与《江雪》相关的音乐作品,拓宽他们对音乐与诗词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或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资源:1. 《江雪》的诗词和解读资料。
2. 《江雪》的音乐演唱版本。
《江雪》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故事改编而成的歌曲《江雪》。
教学重点:用较悲伤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故事改编而成的歌曲《江雪》。
教学难点:唱准三遍“独钓寒江雪”的旋律。
感受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歌曲导入采用旧知识导入。
2、歌曲学唱采用教师示范法、听唱法、比较法等。
3、歌曲拓展采用听赏法。
教学用具:课件钢琴歌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咏鹅》师: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首《咏鹅》,大家还记得吗?还能唱一唱吗?2、学生齐唱歌曲《咏鹅》。
3、新知识引入师:大家唱得真好,刚刚我们复习的这首《咏鹅》是根据唐朝诗人洛宾王的古诗改编而成的。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古诗改编的歌曲。
你们想听吗?二、新授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播放音乐2、了解歌曲(1)师:谁听过这首古诗,谁能给大家大声朗读一遍?个别学生朗读(可放背景音乐)(2)分句了解古诗的内容(出示板书)师:这首诗的名字叫《江雪》,是唐朝的诗人刘宗元所作的。
你们知道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吗?可找个别学生分别说一说每一句的含义。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诗文解释: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3)感受歌曲的情绪师:谁能说说这首诗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改编过的歌曲是不是也给人这样的感受。
播放音乐《江雪》3、全班齐朗读4、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旋律)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有这首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
播放音乐5、学唱歌曲(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楚,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准)(1)师分句教唱。
(2)学生完整视唱歌曲。
(3)感受、体会三遍“独钓寒江雪”旋律的不同。
6、复习巩固歌曲(1)分男女生演唱。
(2)个别学生演唱。
(锻炼学生独立表演的能力)①几个一组②一个人(3)观看课件,感受歌曲凄凉、悲伤的意思师:唱得真好!有很多人都喜欢柳宗元的这首《江雪》,并经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制成了图像。
《欣赏江雪》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欣赏江雪》音乐课的学习主题围绕着古典音乐与中国古诗的结合,通过对“江雪”这首乐曲的欣赏,学生将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韵味,并体验古典与现代在音乐中的融合。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江雪》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感受、讨论和表现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古典音乐,学生能够体验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
三、评价任务1. 聆听评价:学生能够认真聆听《江雪》全曲,并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知识评价:通过问答形式,评价学生对《江雪》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的了解程度。
3. 表现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够用音乐符号或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江雪》乐曲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受乐曲的韵味。
2. 了解背景:教师介绍《江雪》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3. 聆听乐曲:学生聆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要素。
4. 分享感受:学生分享自己的聆听感受,描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5. 深入欣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分析各段落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乐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记录下讨论结果。
7.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反馈和评价。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小测验或课堂表现,检测学生对《江雪》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古典音乐,认真聆听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江雪》教案
教学目标:
跟着录音学唱《江雪》,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具体要求
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教学准备: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江雪》。
3.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难点:
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教学过程:
1.初步听赏歌曲《江雪》。
2.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4.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5.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教学评价:
1.学生听赏乐曲及歌曲时的情绪反映。
2.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时,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3.学生演唱歌曲《江雪》,情绪是否与诗词意境吻合。
《江雪》教学目标: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学写“孤、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渗透“利用迁移法,抓重点词语,借助画面”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感受汉字文化。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通诗句并背诵。
2、正确书写“孤、寒”。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课书诗题1、今天,我们将走进我国诗歌集大成的唐朝,去学习一首唐诗:《江雪》。
请大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江雪)2、“雪”字是上下结构,雨字头,大家看,这雨字里面的哪两笔发生了变化?“雪”字的四点,特别传神,看到这四点你想到什么?(交流)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雪”字的意思——雪花飞舞,大雪纷飞的景象。
我们的汉字要顺着它的意思想就有意思了。
3、(播放课件)现在,我们先来欣赏古诗《江雪》中藏着的画面,然后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5、介绍写作背景。
这也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板书作者)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后在去永州的路途中看到的情景,面对此情此景,孤独的诗人有感而发,脱口吟出:(出示古诗,并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一)初读古诗。
(你们也想读一读吗?那还等什么?打开书,咱们来认真地读一读吧。
)1、自由反复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抽读检查,注意字正腔圆,字字落实。
3、有节奏朗读。
这种五言律诗常常采用“2—2—1”的节奏来读,(出示画有节奏线的古诗)试着读一读。
抽读检查,注意有板有眼,读出诗的节奏。
齐读检查(二)随文识字1、反复读文后,你发现古诗中写了谁?认识“蓑、笠、翁”。
2、你在古诗的哪一行发现的?(第三行)3、课件出示诗句:“孤舟蓑笠翁”(课件强调:“翁”字号变大),抽生读,相机正音。
4、通过“翁”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起源于3000多年前,经历了甲骨文,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
咱们一起来欣赏“翁”字的不同写法(出示课件:汉字的演变过程)这是甲骨文,篆体隶书楷书这些不同的字体都是写的“翁”,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象形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插入象形文字课件),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草书风驰电掣,我们常写的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些,到了大诗人李白、柳宗元生活的年代书香唐朝,更是把中国汉字的美推向极致。
大家看,“翁”有哪两部分组成?“羽”字的本意指的就是颈子上的毛,“翁”字就是老人,老公公的意思5、这位老人头上戴的什么?身上披着什么?(课件特写:老翁近景。
)蓑:用棕裥毛编织成衣服一样的遮挡风雪的物品。
(配图)引导学生运用看字形想字义的方法识记字形。
(“蓑”——头戴草帽,身穿破衣,“中”字横着睡。
)笠:用竹叶编织的用来遮挡风雪的大帽子。
(配图)6、去掉音节,打乱顺序抽读,巩固字音。
7、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现生字巩固记忆。
“你看,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可这“蓑笠翁”却在江面上钓鱼,一点都不怕冷,让我们也学着“蓑笠翁”的模样,坐端正,挺起胸,响亮地读读这三个字吧——”。
(三)“蓑笠翁”坐在哪里?认识“孤”。
1、这位蓑笠翁坐在哪里钓鱼?(船)你从诗中的哪一个字知道的?(板书:舟)2、识记“孤”。
大家看(出示图片),江面上的舟多吗?(不多)只有一条小船,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孤舟”。
(课件:让“孤”字从诗句中跑出来),(板书:孤)它是由哪两个部件组成的?这个“子”在成为偏旁后有哪些变化,看谁的眼睛最亮?3、组词。
你看它(“孤”)多寂寞呀,愿意帮它找一个朋友吗?(课件:出示“孤单、孤独”)相机学习“独”,你真能干,帮“孤”找到了朋友“独”,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吧,在这首古诗里也有一个“独”字(板书:独),你发现了吗?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独”字呢?(熟字加偏旁或“加一加”)什么旁?写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把它写成了“提手旁”,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带有“反犬旁”的字?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老师看见汉字宝宝这么寂寞,孤单,就帮它们找了一些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玩啦,让我们一起和它们打招呼:(出示句子:小树叶孤独地躺在冰冷的水面上。
创设情境,鼓励说完整的话。
(出示:树叶、熊猫)(四)学习诗句的第四行,随文学习“钓”1、在这大雪纷飞的冬日里,“蓑笠翁”在干什么?(板书:钓)2、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钓”容易写成“钩”,之前,我们发现写字要想着意思写,现在我们一起来想一想,钓鱼的“钓”里面有一个小鱼儿(在黑板上写,强调笔画“点”,而鱼钩的“钩”字还要再加上一个钩子才能把鱼钓起来哟!(在黑板上写强调笔画“撇折”)。
归纳小结:表义是我们汉字最大的特点,所以将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写错别字。
学习运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钩”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用鱼()()鱼。
)3、在这大雪纷飞的冬日里,“蓑笠翁”和谁一起钓鱼?寒气袭人的江上,有谁会在这个时候陪伴着这位老人呢?没有!有谁经受得了这样的寒冷呢?也没有!所以老人只能——“独钓寒江雪”(课件:出示诗句,并强调“独”字)(五)借助画面,学习古诗前两行,随文学习“绝、径、踪”1、读词“孤独”转入古诗前两行。
(指着黑板上的“孤独”二字发问,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吗?读着这两个词,想想老人的心情是怎样?老人为什么会觉得孤独呢?难道这许许多多的山中竟没有一声鸟叫?难道那成千上万条小路上竟没有一个人行走吗?(出示画面)请看这一座座山中,这一条条小路上,有鸟的影子、人的行踪吗?2、那诗人又用了那两行诗来表达?3、(出示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两行诗中有你不认识的生字吗?预设一:(没有)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看你是否能把诗句读准确?(相机正音:后鼻韵)预设二:(第几个)看看它应怎么读,(出示音节)练习练习,如果你读得很准确,就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4、引导学生用已知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之前,我们运用了看字形想字义的方法和老师一起写了“雪”,认识了“蓑”“笠”“翁”“现在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识记“踪”吗?小结:汉字宝宝告诉我们可以这样记生字哟!(出示课件:加一加:“”+色=绝;换一换:轻——径:看字形想字义:“雪、蓑”“笠”“翁”)你还知道哪些识记汉字的方法?在学习中,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构字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识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看字形想字义……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能记得又多又快。
过渡:现在我们认识了生字“绝、径、踪”,把生字送回古诗中,再来读读诗句(出示诗句),那到底什么才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5、利用迁移法体会“千、万”你看,这两句诗可有意思了,里面还藏着两个表示数量的词,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板书:千、万)看着这两个词,我们会想到哪些词语?我们还在哪些古诗里见过这两个字?(学生汇报,出示古诗:《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这里的“千里、万重山”)指的是刚好一千里远,一万座山吗?那么现在,你知道古诗中的千山就是?这种表达方法就是——“夸张”。
6、借助简笔画感知:“千山、万径”你看这样叫千山吗?(师画:一座山)那现在呢?(师画:一座座山)千山上还有鸟(画鸟)吗?(没有!)(立刻擦去鸟)读“千山鸟飞绝”,再看看,山上还有一条条——小路(画出小路)(方法同前)。
这就是(出示课件)引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7、游戏中体会“绝、灭”同学们一定坐累了吧,现在我们一起做做汉字操,大家的桌子就是一座座山,你们就是一只只鸟,当老师读到“千山鸟飞——”时,小鸟们就在崇山峻岭中自由的飞翔,当老师读到“绝”时,你们应该怎样做呢?老师读到“万径人踪——”时,你们可以走动,当老师读到“灭”时,你们应该怎样做呢?(第一次老师读,学生做;第二次让学生边读边做)。
三、再现生字,复习巩固听到大家读得这么好,雪花姑娘也忍不住赶来了,你看,它还带着生字宝宝静静地来了,仔细看,认真想,你还认识他们吗?四、回归全诗,再读,再写(一)、读诗1、出示题目:“江雪”你现在看着这两个字,你会联想到老翁的心情怎么样?,(千万孤独、寂寞、冷清)想着这些词语,读全诗。
2、师:我们在诗中看见不仅仅是大雪纷飞,雪花飞舞,读懂的更是诗人的孤独,诗人顽强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全诗。
(二)、写诗1、学习写字。
过渡:作为中国人,我们不仅要多积累唐诗宋词,更要写好咱们的汉字,你看这些字就是要求大家会写的字。
它们如果按结构分,可以分成哪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出示:“孤、寒”)。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写这两个字。
(1)看大屏幕,找出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A、“孤”是什么结构?写好“孤”字关键要注意写哪个笔画才好看?师板演,把手举起来,跟着老师写“孤”(提示关键笔画指导)。
B、“寒”是什么结构?(上中下)在写中间的三横时,要注意什么?请学生板写,大家评价。
师板演,把手举起来,跟着老师写“寒”(提示关键笔画指导)。
2、先描后写,练习写字,巡视。
3、投影仪评价展示。
4、写诗(配乐)山山是雪,路无一人,渔翁独钓,这首诗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出示古诗并引读)却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怎样的冬日,一个怎样的渔翁?带着这些感受再次拿起笔,写这首诗。
(注意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你们以后在识字的时候,会想起老师教给你们的区别形近字的方法:“看着字形想字义”,也希望你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能够想起借助画面,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意。
以后每想起唐朝的诗人,就会想起柳宗元,每到寒冷的冬天,想起古诗《江雪》,还有我们今天这堂课。
板书:千山万径江雪柳宗元孤舟独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