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291.20 KB
- 文档页数:4
140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12期·疗效评价·处理,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肺鳞癌患者化疗相关重度ANC减少和FN的发生率,保证化疗按时进行;同时显著缩短rhG-CSF使用天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陈洁,郝学志,程芳,等. 高龄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J]. 中国肺癌杂志,2016,19(10):675-678.[2] Chrischilles E1, Delgado DJ, Stolshek BS, et al. Impact of age and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use on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for febrile neutropenia in CHOP-treated non-Hodgkin’s lymphoma[J]. Cancer Control, 2002, 9(3):203-211.[3] Renwick W,Pettengell R,Green M. Use of filgrastim and pegfil-grastim to support delivery of chemotherapy: twenty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J]. BioDrugs, 2009, 23(3):175-186.[4] Crawford J, Rodgers GM.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myeloid growth factors and intravenous iron: when, what, and how[J]?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4, 12(5):821-824.[5] 石远凯,许建萍,吴昌平,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4):679-684.[6] Pfeil AM, Allcott K, Pettengell R, et al. Efficacy,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ong-acting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 for prophylaxis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J]. Support Care Cancer, 2015, 23(2):525-545.[7] Rofail P, Tadros M, Ywakim R, et al. Pegfilgrastim: a review of the pharmacoeconomics for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J]. Expert Rev Pharmacoecon Outcomes Res, 2012, 12(6):699-709.[8] Yang BB, Savin MA, Green M.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neutropenia with pegfilgrastim: pharmacokinetics and patient outcomes[J]. Chemotherapy, 2012, 58(5):387-398.[9] Gridelli C, Perrone F, Gallo C, et al. Chemo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he Multicenter Italian Lung Cancer in the Elderly Study (MILES) phase Ⅲ randomized trial[J]. J Natl Cancer Inst, 2003, 95(5):362-372.[10] 林建光,许天文,傅德强,等.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一线治疗40例晚期肺鳞癌的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8):394-397.[11] Fortner BV,Schwartzberg L,Tauer K,et al. Impac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on quality of life: a prospective pilot investigation[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5, 13(7):522-528.[12] 杨晟,何小慧,刘鹏,等.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18,42(12):626-631.[13] Holmes FA, O’Shaughnessy JA, Vukelja S, et al. Blinded,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single administration pegfilgrastim once per cycle versus daily filgrastim as an adjunct to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stage II or stage III/IV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2002, 20(3):727-731.[14] Green MD, Koelbl H, Baselga J,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multicenter phase Ⅲ study of fixed-dose single-administration pegfilgrastim versus daily filgrastim in patients receiving myelosuppressive chemotherapy-[J]. Ann Oncol, 2003, 14(1):29-35.[15] Lambertini M, Del Mastro L, Bellodi A, et al. The five “Ws” for bone pain due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 (G-CSFs)[J].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14, 89(1): 112-128.[16] Pawloski PA, Larsen M, Thoresen A, et al. Pegfilgrastim use and bone pain: a cohort study of community-based cancer patients[J]. J Oncol Pharm Pract, 2016, 22(3):423-429.肺癌在临床较为多见,近50年来,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死亡率已位列恶性肿瘤首位[1]。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61·2020年第4卷第21期 2020 V ol.4 No.21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吉非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杨建奇,邢恩明,吴银霞,殷 婷(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 扬州 225001)摘要:目的 探究吉非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25(CA125)、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细胞(NK )百分比、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百分比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EA 、CA125及Cyfra21-1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有效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抑制病情的恶化,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免疫功能;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21.0061.03作者简介:杨建奇,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学。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周欣;于壮【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1(033)002【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0例临床IIIB~IV期NSCLC患者经过3个月的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以及NSE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治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吉非替尼治疗后控制组CEA、CA12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未控制组则显著升高(P<0.05);血清Cyfra21-1及NSE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前CEA 升高的比例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有助于判断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血清CEA的水平对疗效有预测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总页数】3页(P91-93)【作者】周欣;于壮【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00;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田春艳;李馥郁;杨晋;赵月;初桂伟2.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J], 许伟3.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蔡宝松;张雁;赵晨阳;张彦匣;李海英;赵占伟4.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蔡宝松;张雁;赵晨阳;张彦匣;李海英;赵占伟5.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指标的影响 [J], 陈贵敏;张乐园;韩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非替尼挽救性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步观察李志革;宋向群;于起涛;曾爱屏;周达;何剑波;王惠临【期刊名称】《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7(14)5【摘要】为了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ih)挽救性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给45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毒性(至少30d)。
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51.1%(23/45),其中CR3例,PR20例,SD5例,疾病控制率为62.2%(28/45)。
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其中有效者为7个月,无效者则为2个月.1年生存率为21.3%。
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64.4%)、腹泻(31.1%)和恶心呕吐(24.4%)。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的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有望成为晚期NSCLC一线或二线治疗标准。
【总页数】2页(P385-386)【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喹唑啉类;癌,非小细胞肺【作者】李志革;宋向群;于起涛;曾爱屏;周达;何剑波;王惠临【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化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J], 罗大先;龙建林;丘金凤;余敏;邹炳文;周麟;卢铀;黄媚娟2.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胡晓莉;殷咏梅3.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曲怡梅;廖国清;王红梅;刘鹏辉;李亮亮4.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观察 [J], 王希龙5.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六例的临床观察 [J], 徐媺;徐艳霞;高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晚期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2-11-23T04:33:05.53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0期作者:岳明娜[导读] 目的:研究在吉非替尼片治疗的基础上岳明娜哈尔滨嘉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目的:研究在吉非替尼片治疗的基础上,对病发脾虚痰湿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实施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2—2022.06,样本共计6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4例)提供吉非替尼片治疗,实验组(34例)基于参照组予以纳入对象吉非替尼片联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对组间瘤体控制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的症状缓解率(44.12%)相比参照组(20.59%)要高(P<0.05)。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47%)相比参照组(52.94%)要低(P<0.05)。
结论:在脾虚痰湿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中联合实施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有确切效果,可提高症状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吉非替尼;脾虚痰湿型;六君子汤;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发病率均较高,且该疾病在早期阶段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发现疾病时病情大多已经进展至晚期,因瘤体发生远处转移或体积过大等因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1]。
目前,临床上以靶向药物治疗为主,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靶向药物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在晚期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疗效[2]。
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在晚期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吉非替尼片联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脾虚痰湿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2—2022.06,样本共计68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4例)男女比例为15:19,年龄在22-78岁,均值(50.03±2.45)岁。
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摘要】吉非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其对患者体内VEGF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吉非替尼对VEGF 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能显著抑制VEGF的表达,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产生调控作用。
结论指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究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吉非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T淋巴细胞、影响机制、临床研究、实验数据分析、作用机制、未来研究、总结Conclusion。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部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尽管已有多种药物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通过对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有望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吉非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吉非替尼对VEGF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2. 探究吉非替尼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分析其对免疫调节的影响,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3. 揭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4.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索吉非替尼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