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85 MB
- 文档页数:55
舞蹈体位知识点总结一、舞蹈体位基本介绍舞蹈体位是指舞者在表演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姿势和动作。
良好的舞蹈体位不仅需要舞者有高度的柔韧性和力量,还需要对自身姿势有高度的控制和感觉。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舞蹈风格和表演要求,灵活运用各种舞蹈体位,以达到最佳的舞蹈效果。
1.站立体位站立体位是舞蹈中最基本的体位之一,也是其他舞蹈体位的基础。
站立体位要求舞者整个身体站得笔直,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和姿势。
舞者站立时需要注意双脚并拢,双膝微微弯曲,骨盆向上提拉,上半身挺直,双臂自然下垂。
同时,舞者需要保持眼神投向观众,表现出自信和从容的气质。
2.弯曲体位弯曲体位是指舞者在表演中采取各种弯曲姿势的动作。
在使用弯曲体位时,舞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站立体位,然后根据舞蹈动作的要求,进行各种身体的弯曲和伸展。
例如,舞者可以通过弯曲腰部、弯曲膝盖、弯曲手臂等方式,使舞蹈动作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3.扭转体位扭转体位是指舞者在表演中通过旋转身体,使舞蹈动作更加具有动感和节奏感。
扭转体位要求舞者在扭转身体时,保持良好的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
同时,舞者还需要注意扭转时的姿势和形态,以确保舞蹈动作的美感和完整性。
4.倾斜体位倾斜体位是指舞者在表演中采取身体倾斜的动作。
舞者在使用倾斜体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舞蹈要求,调整身体的倾斜角度和方向。
倾斜体位不仅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加富有变化,还可以赋予舞蹈作品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5.纠正常见错误在舞蹈体位的训练过程中,舞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如:身体不直、站立不稳、步型不准确等。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舞蹈的表演效果,还容易引发伤害。
因此,舞者需要重点纠正这些错误,提高舞蹈体位的标准和要求。
二、舞蹈体位的训练方法为了提高舞蹈体位的水平,舞者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对舞蹈体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舞蹈体位训练方法:1.拉伸训练拉伸训练是提高舞蹈体位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拉伸训练,舞者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伸展能力,从而更加轻松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舞蹈动作。
今晚与大家讨论学习下,有关步行方面的一点观点我打字可能慢些,各位耐心等待下今晚讨论的是有关2012年我的一篇论文内容,拿出来分享下,水平有限见谅啊,各位早期强化步行基本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步行基本功训练---我们医院通常叫做步行六部曲是偏瘫早期下肢进行的一些基础训练内容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容易出现肌力低下、负重能力不足、平衡能力差以及异常运动模式等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均造成严重影响,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大部分偏瘫患者早期无法恢复步行能力或形成划圈等异常步态,造成平衡困难,步行实用能力差,影响完成自理活动。
因此早期建立正确、规范的步行能力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下边我介绍下我们医院总结的步行六部曲训练内容①髋关节控制能力训练:利用改良的桥式运动训练如:仰卧位双膝屈曲夹一小软枕保持做左右摆髋、桥式运动摆髋训练;桥式踏步训练即桥式运动下保持臀部抬高做双足交替小范围踏步练习。
文字描述,不像语言般易懂,大家可以漫漫看,货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这个改良的桥式运动训练时我们医院总结后改进的,强化版②健手拍患膝训练:即髋关节内收内旋位屈曲训练,利用螺旋对角线模式健手拍患膝进行引导,抑制屈肌共同运动模式。
软枕就是小方枕,就是一个目标物,让病人有意识的双膝加紧内收髋关节,增强控制打破下肢屈曲异常模式!!健手拍患膝训练更具有目标性,利用PNF技术的螺旋对角线模式以健手引导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下练习髋关节屈曲分离运动,达到了抑制屈肌共同运动模式的效果,有效改善了偏瘫患者步行中出现的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的异常模式;软枕头,方的圆的都行早期病人没有动作时,利用健手拍膝关节,就是增强主动性和目标指向性,增强引导,后期不用手拍,让病人独自控制进行屈曲货双腿加紧一起完成屈曲款膝关节先易后难,主要是增强病人的主动控制能力,因为偏瘫后不但是运动能力肌力的丧失,更主要的是运动姿势或模式的控制异常所以没有运动功能,首先引导出现,有运动后强化,在正常姿势下强化,然后加以运用第三部曲③靠墙屈、伸髋训练:患者靠墙站立,双足跟部、臀部、双肩胛部贴墙,治疗师可辅助患膝,做髋关节0~60°下蹲—站起练习,然后健足迈至患足前方一脚距离再练习患侧单腿支撑蹲起。
步行训练•江苏省康复医学培训中心涉及知识•步行中枢控制•步行周期基本概念步行训练•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应征•各种原因导致的步行能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中枢性瘫痪者,如脑外伤或脑卒中引起的偏瘫、截瘫、小脑疾患、脑瘫等。
–运动系统病损影响行走的患者,如截肢后安装假肢、髋关节置换术后等。
禁忌证•认知功能障碍且无法监管。
•下肢骨折未愈合。
•站立平衡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
步行前训练•定义:患者为准备完成步行练习进行的系列训练,以提高患者站立、步行等体位的适应能力。
•设备与用具:肌力增强训练装置、平行杠、起立床、手杖、拐杖等。
步行前训练•肌力训练 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重点训练上肢肌力。
独立行走者重点训练下肢肌力。
下肢截肢者进行残端肌群和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起立床训练 长期卧床或脊髓损伤患者,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可利用起立床渐渐调整到直立的状态。
在患者能够耐受身体直立时,才可以考虑开始行走训练。
步行前训练•平行杠内训练 行走训练自平行杠内训练开始。
站立训练从10~20分钟/次开始,依患者体能状况改善而逐渐增加。
在平行杠内行走训练时,其一端可放置一面矫正镜,使患者能够看到自己的步行姿势以便及时矫正。
步行前训练•注意事项–步行前训练时应注意患者的血压变化。
–要提供安全、无障碍的环境。
–衣着长度不可及地,以防绊倒。
–穿着合适的鞋及袜,鞋带须系牢,不宜赤足练习。
步行训练•定义:患者自身或利用不同步行辅助装置进行步行能力的练习。
•设备与用具:平行杠、手杖、拐杖、助行车、助行架、减重步行装置、步行机器人、轮椅等。
步行训练•平行杠、助行器步行训练:适用于初期的行走训练,为准备使用拐杖或手杖前的训练;也适用于下肢无力但无瘫痪、一侧偏瘫或截肢患者;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或有平衡问题的患者,助行器亦可作为永久性的依靠。
助行器仅适宜在平地使用。
助行器行走的方法为,用双手分别握住助行器两侧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动20-30cm后,迈出患侧下肢,再移动健侧下肢跟进,如此反复前进。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运动疗法学》实验教学大纲(供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理论课中所学内容对应的实验方法,增加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掌握临运动疗法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及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进行运动疗法的实验教学,共包含10个项目,其中设计性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9个。
二、教学内容:实验1运动疗法基本知识(设计性实验)实验目的:两人一组,模拟病人或治疗师;根据病变部位和治疗要求,选择不同的姿势体位进行模拟治疗练习;相互体验感受所选体位是否安全、舒适;观摩老师在进行运动治疗时为病人选择的体位姿势。
老师所选择的体位是否便于治疗师操作?观看运动治疗手法的教学光盘。
实验内容:掌握运动疗法的基本姿势和临床应用;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掌握运动处方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2 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耐力训练适应证;掌握不同病种(中枢神经损伤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肌力训练方法;熟悉肌力训练和肌耐力训练方法;熟悉理论知识实验3 ROM训练(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患者的ROM训练方法;熟悉ROM评定;熟悉理论知识。
实验4 关节松动术(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熟悉理论知识。
实验5 平衡、协调训练(综合性实验)观看录像、结合病例观摩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模拟练习。
实验内容:掌握不同病种(如截瘫、偏瘫、供济失调)患者的平衡能力训练方法;掌握不同病种(如截瘫、偏瘫、供济失调)患者的协调能力训练方法;熟悉三级平衡的训练方法;熟悉理论知识。
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关注体位的摆放,无论是睡觉、坐姿还是站立,都需要注意正确的体位,以免造成身体不适或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睡姿睡姿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体位摆放问题。
正确的睡姿可以保护我们的脊柱健康,避免颈椎和腰椎受到过多的压力。
一般来说,侧卧是比较健康的睡姿,可以减轻脊柱的压力,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
同时,选择一个适当的枕头也很重要,要保持头部和脊椎的一条直线,避免造成颈椎不适。
2. 坐姿长时间的不正确坐姿会导致腰背部疼痛、颈部不适等问题。
正确的坐姿是腰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双膝弯曲成90度角,保持头部挺直。
同时,选择一个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也是很重要的,要保证腰部得到足够的支撑,避免脊柱受到过多的压力。
3. 站姿在站立的时候,要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双脚平行站立,分开与肩同宽。
重心应该放在双脚的中间,避免偏向一侧造成脊柱不稳定。
同时,保持头部挺直,避免出现颈部不适。
长时间站立时,可以适当移动一下身体,伸展一下肌肉,减轻疲劳感。
4. 运动姿势在进行各种运动时,也需要注意正确的体位摆放。
比如在举重时,要保持脊柱挺直,避免弯腰过度造成腰部受伤。
在跑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度摇摆或扭曲的动作。
在瑜伽、拉伸等运动中,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受伤或造成肌肉拉伤。
总的来说,正确的体位摆放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无论是睡觉、坐姿、站立还是运动,都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造成身体不适或健康问题。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体位摆放的细节,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步行训练
郑大五附院康复科
步行是患者最希望也是最基本想要达到的目
偏身感觉障碍及肌张力异常;异常的运动模式;
四肢关节的全范围被动活动(脊髓损伤患者早
患者在此阶段无明显肌肉张力,无明显随意
患者在此阶段肌张力明显增高,躯干痉挛
开始时病人多易向患侧倾倒,可以先在
膝关节稳定性控制:膝关节不稳定表现为站立和
,患者因为无力控制而通
上、下楼梯训练:由于下肢有一定的伸肌异常运
提骨盆的腰方肌,
通过初步的步行预测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预测步行方式的判断(N正常G好F可P差T微缩)
5 肌力增强训练:针对需要借助于助行器或拐杖行走的患者,重点发展上肢肌力;期望完成独立行。
体位摆放与转移技术一、概述1.为了帮助患者早日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必须早日开展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体位摆放及转移技术是ADL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2.训练原则为:患者完全不能活动时,采取辅助方法;随着活动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辅助量,最终达完全自理二、体位摆放1.瘫痪肢体位置的摆放:为了防止发生压疮,预防肢体挛缩,减轻痉挛,维持良好血液循环,应注意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且隔1-2h为患者翻身一次。
(1)脊椎损伤患者的肢体位置1)仰卧位:头下放置薄枕,将头两侧固定(需要保持颈部过伸展的位时,在颈部垫上圆枕)。
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用毛巾卷将腕关节保持在40°背伸位2)侧卧位:上侧的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肢体下均垫长枕。
背后用长枕靠住,以保持侧卧位(行颅骨牵引时,保持40°—60°侧卧)(2)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1)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
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
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
3)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三、转移训练1.概述(1)定义: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
(2)目的: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
(3)分类: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移三大类。
1)独立转移: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
2)辅助转移: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
3)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4)基本原则1).独立转移①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间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
②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
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体位摆放,无论是睡觉、休息还是进行某些活动,正确的体位摆放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保持良好的体位,促进身体健康。
我们来谈谈睡觉的体位摆放。
睡觉是人一天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活动之一,正确的睡姿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休息。
一般来说,最好的睡姿是侧卧,可以减少背部和颈部的压力,有助于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
同时,使用一个合适的枕头也非常重要,应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身体曲线的枕头,以保持脊椎的正常对齐。
此外,睡觉时避免使用过高或过硬的枕头,以免造成颈部不适。
除了睡觉,坐姿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位摆放。
长时间的错误坐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背痛、颈痛等。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坐直,保持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同时避免交叉双腿,这样可以减少脊柱的负担,保持身体的平衡。
另外,选择一个合适的椅子也非常重要,椅子的高度和背部支撑都应该符合我们的身体需求,以保持舒适的坐姿。
除了睡觉和坐姿,站立姿势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体位摆放。
正确的站立姿势可以减少腰椎和颈椎的压力,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站立时,我们应该保持头部、肩膀和臀部在同一直线上,背部挺直,腹部稍微收紧,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配在双脚上。
此外,长时间站立时,可以适当交替把重心放在左脚和右脚上,以减轻双脚的负担。
除了上述提到的睡觉、坐姿和站立姿势,还有一些特殊的体位摆放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动效果,减少运动损伤。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我们应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受伤。
在进行瑜伽或拉伸运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身体的柔软和舒展,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肌肉拉伤。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身体的节奏和呼吸,避免过度的剧烈运动对心肺功能的过度负荷。
体位摆放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无论是睡觉、坐姿、站立姿势还是进行体育运动,正确的体位摆放可以减少身体的压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从而减少身体不适和运动损伤的发生。
体位移动实验名词解释(一)翻身法1.一人协助病人翻身法(1)病人仰卧,双手交叉相握于胸前直臂上举或放于腹部,双膝屈曲,双足支撑于床面上。
(2)操作者站在病人将翻向的对侧床边,先将病人两下肢移向操作者一侧床缘,再移病人肩部,然后一手扶托肩部,一手扶托髋部,轻推病人向对侧呈侧卧位,使病人背向操作者。
必要时用支撑物将病人背部和肢体垫好,使病人舒适、安全并维持功能位。
如果在此卧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翻转,则可成为俯卧位。
2.二人协助病人翻身法(1)病人仰卧,双手放于腹部或至于身体两侧。
(2)操作者二人同站在病人将翻向的对侧床边,一人双手分别扶托病人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双手分别扶托病人臀部和胭窝部,二人动作一致地同时抬起病人使其移向自己,然后再分别扶托肩、腰、臀、膝部位,轻推,使病人转向对侧。
余同一人法。
(二)移向床头法1.一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1)视病情将床头摇平,或放平床头支架,将枕头横立于床头,避免撞伤病人。
(2)病人仰卧屈膝,一手或双手拉住床头栏杆,双足支撑于床面上。
(3)操作者一手稳住病人双脚,一手在臀部提供上移的助力,协助病人移向床头。
(4)放回枕头,恢复床头原位或按需要抬高床头,整理床铺,使病人舒适并维持功能位。
2.二人协助病人移向床头法(1)病人仰卧,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肘关节屈曲支撑于床面上。
(2)操作者站于病人一侧,以双手扶托病人双肩并向上牵拉。
(3)指导病人利用双肘的支撑抬起上部躯干后,逐渐转为双手掌支撑身体而坐起。
(4)使病人保持坐位的舒适。
2.从平坐位到仰卧位(1)病人平坐于床上,从双手掌支撑床面开始,逐渐转为双侧肘关节支撑身体,并使身体缓慢向后倾倒。
(2)操作者用双手扶持病人双肩以保持倾倒速度,缓慢完成从平坐位到仰卧位的转换。
(3)使病人舒适,并保持功能位。
(三)从椅坐位到站立位1.病人坐于椅上,双足着地,力量较强的足在后,躯干前倾。
2.操作者面向病人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用双膝夹紧病人双膝外侧以固定,双手扶托其双髋或拉住病人腰带,利用身体重心力量,用力帮助病人上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