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2.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2.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探讨]学生看教材P16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的不同。
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的问题。
设问:图中的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吗?有丝分裂的特征是什么?导入新课学生:减数分裂。
(二)减数分离,精子的形成过程1、什么叫减数分裂?学生阅读教材P16回答。
(强调指出:细胞分裂了几次?染色体复制了几次?分裂前后细胞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课件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按照下列图解的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结合问题教师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
2、精原细胞是一个什么样的细胞?其自身的增殖通过什么样的分裂方式进行?3、什么叫同源染色体?4、什么叫联会?5、什么叫四分体?(指出交叉互换现象)6、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何时?7、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8、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9、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如何?(用曲线图表示)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主要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染色体复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出现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张建尚/ 江苏【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重点和难点】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减数分裂。
【学法提示】1.通过画出主要时期的细胞分裂图,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形态主要是有无姐妹染色单体,行为包括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
列表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精子形成和卵子形成过程的异同。
2.通过列表比较和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曲线图,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减数分裂是进行①的生物,在产生②时进行的③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④次,而染色体只复制⑤次,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⑥。
答案1.①有性生殖②成熟生殖细胞③染色体数目减半④两⑤一⑥减少一半2.精子的形成1个精原细胞体积增大,①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③;④自由组合。
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⑥分裂,⑦分开。
⑧个精细胞⑨作用。
⑩个精子2.①染色体②分离③交叉互换④非同源染色体⑤2⑥着丝粒⑦姐妹染色单体⑧次4⑨变形⑩43.卵细胞形成的场所是①,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②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③,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④和一个小的⑤。
一半情况下,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⑥个卵细胞和⑦个极体。
3. ①卵巢②1③极体④卵细胞⑤极体⑥1⑦3【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发生的范围:①。
发生的时期: ② 。
特点: ③ 。
结果: ④ 。
答案一、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②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③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④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画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图解,并完成图解下的内容。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⑴减数分裂的概念。
⑵精子的形成过程。
⑶受精作用的过程。
2、难点⑴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⑵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知识要点】 一、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在产生 时进行的 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而细胞分裂 。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
对象: 时期: 特点: 结果: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 中形成的。
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称为 ,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 分裂的方式产生的。
思考:精原细胞自身增殖的方式是 分裂,它可以发生 和 分裂。
2.过程:1个 细胞 (染色体数: )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 细胞 (染色体数: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 细胞 (染色体数: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4个 (染色体数:n ) 变形过程4个减Ⅰ减Ⅱ强调: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体细胞中 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
强调: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方法 找同源、看行为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辨认减数分裂时期。
5、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课前自主学习内容:(自学教材内容,填写下列空白)(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是的生物,在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而细胞。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2、精子的形成过程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内。
人和高等动物的精子是在中形成的。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都与的相同。
当雄性动物成熟时,精原细胞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经过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这样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这个过程叫做。
这样的两条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由于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得染色体数目发生。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最后进入两个。
精细胞经过复杂的过程成为。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人和高等动物的卵细胞是在中形成的。
其中是原始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都与的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成为。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细胞,大的叫,小的叫。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极体分裂形成两个;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
这样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了和共四个子细胞。
其中退化消失。
(二)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的过程。
第2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第1课时导学案一、精子的形成过程阅读课本第16页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内容,完成下列四个问题1,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哪里?2,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形成场所在哪里?3,精原细胞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各时期特征: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观察图解并思考: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其结果是什么?变化:结果:2,减数分裂(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阅读课本第18页第2段并思考: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征是什么?②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什么是联会,什么是四分体?行为:同源染色体形态:来源:联会:四分体:中期及后期:阅读课本第18页第3段并思考: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特征各是什么?中期:后期:末期:观察图解并思考: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的结果是什么?细胞的变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是否有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二次分裂:阅读课本第18页第3段并思考: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是什么?3,精细胞的变形。
4,用简要的文字和箭头表述精子形成的过程: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 )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 )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 )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 )体细胞(染色体数:2n )有丝分裂,细胞分化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精子(染色体数: )变形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目标巩固: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有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DNA分子个; 图中有同源染色体对,分是:。
(2)A和C、B和D为:,a和a’,b和b’,c和c’,d和d’称为: ;(3)在每个四分体中,有同源染色体对,包含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着丝点个。
2.联会及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A.精原细胞及初级精母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及初级精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及次级精母细胞D.精原细胞及精细胞3.关于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在四分体时期B.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每一个四分体都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4.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及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A.减Ⅰ后期及减Ⅱ后期B.减Ⅰ末期及减Ⅰ后期C.减Ⅰ末期及减Ⅱ后期D.减Ⅱ后期及减Ⅱ末期5.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时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D.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教学设计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尝试建构减数分裂过程的物理模型。
2、过程与方法:在模型建构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探究,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推衍与分析,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建构模型的同时达成知识生成,同时进行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学习过程中实践、交流、讨论、模型建构等认知过程,认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2)通过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
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进入新课之前,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观看一段短片。
(播放视频短片)根据短片回答我几个问题:1、我们发育的起点是什么?2、受精卵是怎样形成的?3、我们把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4、我们体细胞中含有多少条染色体?5、将来有了孩子,会通过精子遗传给他多少条染色体?6、我们不难发现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之前我们学习了有丝分裂的过程,通过有丝分裂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吗?那在精子的成熟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半了,这个特殊的过程观看短片,回答问题:1、我们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有性生殖。
4、我们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
5、通过精子会遗传给孩子23条染色体。
6、通过有丝分裂不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精子。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看视频,利用视频直观、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减数分裂。
叫做减数分裂,那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下面我们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讲述减数分裂的基本过程。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导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生命观念: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形成遗传的物质观。
2.科学思维:掌握精子的形成过程,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总结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征,并能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
3.科学探究: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互换和自由组合的重要意义。
◆课前导学1.每个人的发育起点都是。
它是由和结合而成。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方式(1)提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产生的呢?(2)作出假设:配子(精子或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
(3)做出推理:(4)实际上,新个体的染色体数量应与亲代的相同,为条。
所以,得出结论:配子(精子或卵细胞)(是/不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
(5)逆向推理:(6)得出结论:配子(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方式是,其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一、减数分裂1.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从理论上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
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叫作。
(1)对象:进行的(真核/原核)生物。
(2)时期:在产生时(3)特点:染色体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
(4)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5)细胞类型变化: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雄性:→雌性:→◆课堂探究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人及其他哺乳动物)2.过程:(以马蛔虫为模拟对象,其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对即4条)时期 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减数分裂Ⅰ前期减数分裂Ⅰ中期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形态 (主要: 染色体行为变化)细胞名称 精原细胞→时期特点细胞体积_________, 染色体进行______,(DNA 含量______,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数目______)①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②____________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___分体。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方面: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方面: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分裂示意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答:、、。
)问题探讨: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一、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学生阅读教材P16,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
)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的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
强调:(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无性生殖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2)特点: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
复制的结果,每条染色体都由构成,它们由同一个连接。
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染色体是细丝状,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开始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
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叫联会。
所谓的同源染色体,指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 精子的形成过程;3.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教学过程】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 睾丸(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2.过程:A.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减数第二次分裂3.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各期的变化(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 卵巢2.过程:【思考】为什么卵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最后只形成一个较大得卵细胞?✓卵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得,最终产生三个较小得极体和一个较大得卵细胞,而三个极体最后又退化消失,所以只剩下一个较大的卵细胞。
✓目的:为以后受精卵的早期分裂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3.结果:3个极体;1个卵细胞(三)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拓展延伸】减数分裂图解。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重点:
⑴ 减数分裂的概念。
⑵精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
一、 减数分裂
阅读课本第一段,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1、概念:
2、范围:进行__________ _____ 的生物
3、时期:原始生殖细胞−−
−→−减数分裂
_______________ 4、特点:染色体复制________,细胞连续分裂_________
5、结果: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_________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并观察图2—2,完成下面问题:
1、 场所:人和哺乳动物的
2、 过程:精原细胞
−
−→−复制
______ ____
同源染色体分开
联会四分体−−−→
−____________
染色单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_______________ −−→−变形_____ ___
3
【问题探讨】
1、同源染色体:思考:图1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体,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___ __,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 。
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的
是 。
2、四分体:图2中有 个四分体,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讨论后总结:1个四分体内有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 分子
1
图 3
3.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 图3所示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对。
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为______
4.减数分裂的“减数”发生在什么时候?
5.精子和精细胞有何区别?
【拓展训练】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
次
分裂
1.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复制—联会—四分体 B.复制—四分体—联会
C.联会—四分体—复制 D.联会—复制—四分体
2.观察四分体最好的材料是[ ]
A.幼嫩的种子 B.幼嫩的果实 C.幼嫩的花药 D.幼嫩的柱头
3.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
A.2,2,4 B.1,2,2 C.1,4,4 D.2,2,2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 ]
A.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B.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着丝点不分裂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B.次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C.精子细胞形成时 D.精子形成时
6.以果蝇(8条染色体)为例,完成下表,并尝试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