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走进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一、激情导入。

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走进大自然》。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圈出生字、新词。

2.老师范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四、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叩醒:经过敲打使其醒过来。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

斑斓:灿烂多彩。

深沉:形容程度深。低沉。

辽远:遥远。

灿烂:光彩鲜艳耀眼。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追:半包围,辶,9画(追问)(追赶)(追逐)

密:上中下,宀,11画(秘密)(密集)(浓密)

访:左右,讠,6画(访问)(采访)(访谈)

瓣:左中右,辛,19画(花瓣)(豆瓣)(蒜瓣)

网:半包围,冂,6画(网吧)(上网)(渔网)

吧:左右,口,7画(好吧)(去吧)(说吧)

验:左右,马,10画(检验)(验算)(实验)

沉:左右,氵,7画(沉思)(下沉)(沉没)

感:上下,心,13画(感动)(感觉)(感谢)

受:上中下,爪,8画(接受)(受苦)(忍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追着小溪、追着“会飞的花朵”, “会飞的花朵”指的是什么?走进密林、深山,走进大自然时是怎样的情景?你都看到

了什么?当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明白:“叩醒山石”、“访问花瓣”是在做什么?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什么?”斑谰的秋天是怎样的?“网住秋天”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如果你们走进大自然,还会做什么?怎样做?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假如你作为大树、白去,或者别的什么,你将会变得怎样?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思维拓展。

1.照样子写话。

2.描一描,画一画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板书设计:

走进大自然

纯洁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美好

智慧

情感

小学部语文教师:王婷婷

日期:2015.09.01

教学反思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今天我上了《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

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走进大自然》

1.《走进大自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的常见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体验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色彩,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溶合等方法使颜色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 教师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 学生准备: 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色,体验涂抹,学习使用颜料的基本方法 1. 取绿色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喷壶喷湿,让颜料淌下来。观察并发现像是下雨了。 “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 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 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C. 尝试:学生刷颜色,用小喷壶喷一喷雨姑娘就来了。 D. 赏析:你的画纸上下起雨来了吗?雨下的大吗…… E. 小结:雨雾朦胧的大自然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蒙着面纱。想不想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美丽容颜呢?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颜料和画笔来感受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缤纷。 2. 揭题“走进大自然”。(出示课题) 过渡:刚才来了一位雨姑娘,把我们的画纸弄得湿漉漉的。现在雨过天晴,彩虹姑娘来了。 3. 复习巩固旧知识。(红橙黄绿青蓝紫) 从蜡笔盒里找出彩虹的颜色,并鼓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学生找出七种颜色后,在画纸上添画彩虹。

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题50道(答案)

.. 中 考 真 题 50 道 中考真题之《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题》 -----专项练习50题(有答案) 1.(2012?德州)已知 ,则a+b 等于( ) A. 3 B C. 2 D. 1 2.(2012菏泽)已知???==1 2 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81mx ny nx my +=??-=?的解,则n m -2的算术平方根为( ) A .±2 B . 2 C .2 D . 4 3.(2012临沂)关于x 、y 的方程组3, x y m x my n -=?? +=?的解是1,1,x y =??=? 则m n -的值是( ) A .5 B .3 C .2 D .1 4.(2012?杭州)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 ,其中﹣3≤a ≤1,给出下列结论: ①是方程组的解; ②当a=﹣2时,x ,y 的值互为相反数; ③当a=1时,方程组的解也是方程x+y=4﹣a 的解; ④若x ≤1,则1≤y ≤4.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2012广东湛江) 请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它的解是. 6.(2012广东)若x ,y 为实数,且满足|x ﹣3|+ =0,则()2012的值是 1 .

7.(2012安顺)以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第 象限. 8.(2012?连云港)方程组的解为 . 9.(2012?广州)解方程组 . 10.(2012广东)解方程组: . 11.(2012?黔东南州)解方程组. 12、(2012湖南常德)解方程组:???==+1-25y x y x 13. (2011湖南益阳,2,4分)二元一次方程21-=x y 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 该方程的解的是 A .0 12 x y =???=-?? B .11x y =??=? C .1 0x y =??=? D .11x y =-??=-? 14. (2011四川凉山州,3,4分)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12xy x y =??+=? B . 523 13x y y x -=???+=?? C . 20 135x z x y +=?? ? -=?? D .5723 z x y =???+=?? 15. (2011广东肇庆,4,3分)方程组?? ?=+=-4 22 y x y x 的解是 ① ②

精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及答案

八下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组中,解集是2<x <3的不等式组是( ) A 、???>>23x x B 、???<>23x x C 、? ??><23x x D 、???<<23x x 2、在数轴上从左至右的三个数为a ,1+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2 B 、a <0 C 、a >0 D 、a <-12 3、不等式组10235x x +??+??,②4x >,③2x <,④21x ->-,从这四个不等式中取两个,构成正整数解是2的不等式组是( )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③与④ D 、①与④ 7、如果不等式组x a x b >?? B. 109m > C. 1910m > D. 1019 m > 二、填空题 9、若y 同时满足y +1>0与y -2<0,则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0、不等式组3010x x -+<121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走进大自然》》优秀教案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走进大自然》(2课时)

第1课走进大自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9.2-9.6 第二课时9.9-9.13 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1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为体验和表现大自然中的多彩颜色。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 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变化,认识和辨别几种基本常见的颜色。 2.尝试运用颜料和毛笔(棉签)练习调色和涂色,学习基本的涂色方法;细致观察颜色,并学习色彩的叠加方法,发现新颜色的产生;学习用涂涂、抹抹、印印的形式来表现所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对生活与自然的美好情感。 提高性目标: 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观察,还应该会发表感言,大胆自由地表述观察结果,使“看和说”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颜料习性的掌握;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融合等方法色彩会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彩纸、几种水果切面、树叶、小水壶、牙刷等。 学生:彩笔、颜料、调色盘、毛笔(棉签)、水罐、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绿油油的草地、美丽的花朵、歌唱的小鸟、霞光的天空…)。

2.师:人人都喜欢美丽的大自然,让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她的美吧!(课件播放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结合图片教师口述:听,谁在唱歌,那么优美动听,原来啊是音乐家小鸟在歌唱,她为大自然谱写着一首首动听的歌儿;风儿拂过我们的脸颊,好香啊,看,蝴蝶仙子和花朵们在翩翩起舞,为大自然表演了一场美丽的舞蹈;小树被调皮的风儿吹得沙沙响,小草和花儿编起了花地毯;不远处,小河哗哗地响个不停…… 3.揭示学习目标:大自然太迷人啦,今天啊,老师想带小朋友们用颜料和画笔来感受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缤纷。【板书课题:走进大自然】 (二)学习色彩平涂的方法和要领。 1.播放PPT,欣赏四季不同的色彩。 2.小游戏:找出与四季相对应的颜色。(春、夏、秋、冬与红、黄、绿、蓝) 3. 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季颜色,并巩固涂色练习。 4. PPT四季近景: 春——花朵——说颜色——找出颜色 夏——干裂地面、荷花——说颜色——找出颜色 秋——秋叶、小麦——说颜色——找出颜色 冬——雪景、枯叶——说颜色——找出颜色 试一试:用颜料在纸上涂色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教师示范挤颜料、加适当的水,调成糊状,在纸上示范涂色的方法和要领。 (三)学习色彩叠加变化的小技巧 1.播放PPT学习色彩叠加的方法 “小朋友,我的本领可大了!先涂一种颜色,然后在上面再加一种颜色,就会变成新的颜色。不信你来试一试。”请1—2个学生示范两种颜色的叠加,观察色彩的变化。 2.欣赏水彩画《灿烂的色彩》 找一找这里面有哪些色彩呢?这些“特别”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3.试一试:用彩笔或颜料先涂一种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颜色,看看会产生什么变化? 找一找:你的颜色“变色”了吗?是哪几种颜色混合产生的效果呢?看看你的小伙伴们又有什么新发现。 (四)探究色彩的衔接技法(渐变) 欣赏儿童画作品 1)草地 2)蜗牛 3)大树 4)白云 5)花朵 游戏:火眼金睛 找一找,画面是哪些色彩叠加的?这些渐变的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哪种色渐变到哪种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平面区域讲课教案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董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并能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表示的平面区域.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态与价值: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 【教学重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画二元一次不等式 (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不等式0( Ax By C ++>或<0)表示0 Ax By C ++=的哪一侧区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里有相等的关系,也有各种不同的不等关系,这就需要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刻画和研究它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新的不等关系,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它的解集。(板书课题) 现看一个实际例子: 一家银行的信贷部计划年初投入25000000元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希望这笔贷款资金至少可以带来30000元的效益,其中从企业贷款中获益12%,从个人贷款中获益10%,那么,信贷部应该如何分配资金? 问题1:如果你是信贷部的主管,你该如何分配资金? 教师引导,问题分解:1.题目中存在不等关系,该用什么模型刻画资金的分配问题? 2.把题目中的不等关系表示出来,你打算从哪里入手? 3.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列出不等式? 把实际问题 转化数学问题: 设用于企业贷款的资金为x元,用于个人贷款的资金为y元。(把文字语言 转化符号语言) (资金总数为25 000 000元)?25000000 x y +≤ (1)(预计企业贷款创收12%,个人贷款创收10%,共创收30 000元以上)?(12%)x+(10%)y30000 ≥即12103000000 x y +≥ (2)(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的资金数额都不能是负值)?0,0 x y ≥≥ (3)将(1)(2)(3)合在一起,得到分配资金应满足的条件: 25000000 12103000000 0,0 x y x y x y +≤ ? ? +≥ ? ?≥≥ ? 二.新课解读 (一).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 问题2:你能试着给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下定义吗? 教师引导,类比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 (1)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二元一次不等式。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1.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是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序实数对(x,y)构成的集合。也就是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 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每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交集。 (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表示方法: 1.回忆:在数轴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怎么表示呢? 是数轴上的区间。 2.探究: 问题3:在直角坐标系内,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什么图形? 教师引导:有序数对(x,y)可以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而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有点的坐标构成,这些点又构成什么图形呢?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题型一 会判断不等式 下列代数式属于不等式的有 . ① -x ≥5 ② 2x-y <0 ③ ④ -3<0 ⑤ x=3 ⑥ ⑦ x ≠5 ⑧02x 3-x 2>+ ⑨ 题型二 会列不等式 根据下列要求列出不等式 ①.a 是非负数可表示为 . ②.m 的5倍不大于3可表示为 . ③.x 与17的和比它的2倍小可表示为 . ④.x 和y 的差是正数可表示为 . ⑤.x 的 与12的差最少是6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逆定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若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则这个数是正数. 基本训练:若a >b ,ac >bc ,则c 0.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逆定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若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则这个数是负数。 基本训练:若a >b ,ac <bc ,则c 0. 4、如果不等式两边同乘以0,那么不等号变成等号,不等式变成等式。 练习:1、指出下列各题中不等式的变形依据 ①.由3a>2得a> 理由: . ②. 由a+7>0得a>-7 理由: . ③.由-5a<1得a> 理由: . ④.由4a>3a+1得a>1 理由: . 2、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352 ≥+x 5 3 32 5 1 -2 2y xy x ++0 y x ≥+

A.x-3>y-3 B. > C. x+3>y+3 D.-3x >-3y 3、判断正误 ①. 若a >b ,b <c 则a >c. ( ) ②.若a >b ,则ac >bc. ( ) ③.若 ,则a >b. ( ) ④. 若a >b ,则 . ( ) ⑤.若a >b ,则 ( ) ⑥. 若a >b ,若c 是个自然数,则ac >bc. ( ) 考点三、不等式解和解集 1、不等式的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是不等式x+3<2的解 B.x =3是不等式3x <7的解。 C.不等式3x <7的解是x <2 D.x=3是不等式3x ≥9的解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等式x <2的正整数解只有一个 B.-2是不等式2x-1<0的一个解 C.不等式-3x >9的解集是x >-3 D.不等式x <10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题型一 会求不等式的解集 练习:1、不等式x-8>3x-5的解集是 . 2、不等式x ≤4的非负整数解是 . 3、不等式2x-3≤0的解集为 . 题型二 知道不等式的解集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2、如果不等式(a-1)x <(a-1)的解集是x <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3、若(a-1)x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四、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的方法 22bc ac >)()>(1c b 1c a 22++3 x 3y 22bc ac >1 -a 1x <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1.走进大自然

课题第1课走进大自然主备人苏小娟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 2 教材分析 景色旖旎的自然风光、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这些都能让孩童欣喜和好奇。尤其是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颜色,可以带给孩童丰富的视觉感受。本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是学生进入小学后学习美术的重要一课。利用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感受色彩、认识色彩、体验色彩、游戏色彩、创意色彩,激发学生学习色彩、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为小学阶段以至更高学段的学习奠定积极、向上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的常见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体验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色彩,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溶合等方法使颜色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 画纸、抹布等。 学生准备: 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色,体验涂抹,学习使用颜料的基本方法 1. 取绿色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喷壶喷湿,让颜料淌下来。观察并发现像是下雨了。 “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 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 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①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2.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两节,3.3.1主要内容是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3.3.2主要内容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其中 3.3.1是解决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基础,应作为本单元的重点要求所有学生掌握。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学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的解法,学生普遍具有利用不等式组解决问题的思想,能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有关应用问题,这用利于学生理解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 在必修2中,学生已学习了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多数学生能画出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的直线,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也有利于学生理解线性规划问题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以及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解决线性规划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在解决工作生活问题时巨大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探索二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方法与精神。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以及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索二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方法与精神。 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难点: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几何表示。 教案方法与手段:

《走进大自然》教案

《走近大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走进大自然》。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走进大自然》。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

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 一、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天真活泼地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地怀抱,愉快的进行着各种活动地情景,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地美好愿望,融入大自然地心境喝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4、本课很能煽动孩子感情,引起孩子思想的共识,学生愿意去仔细地读,并且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目标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扣醒,斑斓,深沉,辽源,融进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启发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时的独特的感受. 方式、手段 通过反复朗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5分钟) 1、教师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1、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认字能力,基本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 2、学生具有一定的小组交流合作的经验和初步探究的意识。 3、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讲,走出城市圈子的机会不是很多,对大自然的了解还不够。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 六、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组测试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组测试题 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a x x x 12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B 、2≤a C 、21<<-a D 、1-a 2.已知方程组???=+=+15 231032y x y x ,不解方程组则=+y x 3.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324213 x x a x x --≤???+>-??的解集是13x ≤<,则=a 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1 230 x a x 的整数解有5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5.某商场计划在一月份销售彩电1000台,据统计本月前10天平均每天销售32台.现商场决定开展促某商.。…….销活动,并追加月计划量的20%,则这个商场本月后20天至少平均每天销售多少台? 6.风景点门票是每人1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八折优惠.现有18位游客买20人的团体票; (1)问这样比普通票总共便宜多少钱? (2)此外,不足20人时,需多少人以上买20人的团体票才比普通票便宜? 7.车站有有待运的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原计划用50节A ,B 两种型号的车厢将这批货物运至北京,已知每节A 型货箱的运费为0.5万元,每节B 型货箱的运费为0.8万元,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 型货箱,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可装满一节B 型货箱,按此要求安排B A ,两种货箱的节数,共有哪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说明哪种方案的运费最少?

8.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使用.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 ,B ,C 三类:A 类年票每张120元,持票者进入园林时,无需再购买门票;B 类年票每张6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2元;C 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 (1)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并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使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 (2)求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 类年票比较合算. 10.解不等式6 52123--≤-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1.?????-<-≤--x x x x 14 214)23( 12. 求不等式组?????>--≤--41)3(28)3(2x x x x 的整数解 13.若不等式7)1(68)2(5+-<+-x x 的最小整数解是方程32=-ax x 的解,求a a 144-的值 14. 有大小两种货车,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运货24.5吨,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运15.5吨,求5辆大车和6辆小车一次可运货多少吨?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经典难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某同学说213a a -+一定比21a -大,你认为对吗?说明理由。 2.已知方程组231 21x y m x y m +=+??-=-? (1) 请列出x>y 成立的关于m 的不等式。 (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此不等式化为m>a 或m+-的解集为x<-1,求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4131x m x -+=-的解都是负数,求m 的取值范围. 5.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1)524.a x a x a -<+<和的解集相同,求的值 6.x 取哪些非负整数时,32 2x -的值不小于21 3x +与1的差。

7.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6151 632x m m x ---=-的解大于1? 8.如果方程组241 2 2x y m x y m -=+??-=-?的解满足3x-y>0,求m 的取值范围. 9.若关于x 的方程52)4(3+=+a x 的解大于关于x 的方程3) 4 3(4)14(-=+x a x a 的解,求a 的取值范围. 10.不等式组???+> +<+1, 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1.对于整数a ,b ,c ,d ,定义bd ac c d b a -=,已知3411<+-+25 03.0.02.003.05.09.04.0x x x ?????-<-->-->+. 3273,4536, 7342x x x x x x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供参考)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走进自然,收集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恰当的拟声词加以描绘,能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各种 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明确写作思路,通过欣赏视频,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欣赏范文和句子训练活动中领会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写作密码的破译,写作思路的构建,范文的欣赏,和自己动笔的体验,产生对习作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并会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写作仍是他们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题,欲避之而不及。学生每天都和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但留心记录下点滴瞬间的人却很少,眼中有自然心中没有,心中有自然笔下没有。本次教学设计就是要让学生,轻松入课,

轻松聊写作,轻松去写,让习作不再成为难题!对习作产生兴趣,进而喜欢上习作! 教学重点 能用恰当的拟声词和形容词描绘声音,根据声音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密码吧!在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事物都被设置了密码。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习作也被设置了密码,这节课我们就来破译习作的密码吧,心动不如行动。 二.引发探究,总结方法。 1.密码1--抓住重点。 我们先看一下学案第二题,把文题“大自然的声音”拆分为()和(),重点是()。大家猜猜密码1会是什么呢?那我们就破解了密码1--抓住重点。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呀! 2.密码2--整体把握。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论身居何地,无论身往何方,总会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把课题圈到一个圆里。)我们来看学案的第三题的1.2小题。下面我们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及答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⑴审题,找出不等关系; ⑵设未知数; ⑶列出不等式; ⑷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⑸找出符合题意的值; ⑹作答。 一.分配问题: 1.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 2 .把一些书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问这些书有多少本?学生有多少人? 3.某中学为八年级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4人,那么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8人,那么有一间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和寄宿学生人数。 4.将不足40只鸡放入若干个笼中,若每个笼里放4只,则有一只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里放5只,则有一笼无鸡可放,且最后一笼不足3只。问有笼多少个?有鸡多少只?

5. 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汽车只装4吨,则剩下20吨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请问:有多少辆汽车? 6.一群女生住若干家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下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 (1)如果有x间宿舍,那么可以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 (2)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你得到几个解?它符合题意吗? 二速度、时间问题 1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人跑开的速度是5m/s,为了使点火的战士在施工时能跑到100m以外的安全地区,导火索至少需要多长? 2.王凯家到学校2.1千米,现在需要在18分钟内走完这段路。已知王凯步行速度为90米/ 分,跑步速度为210米/分,问王凯至少需要跑几分钟? 3.抗洪抢险,向险段运送物资,共有120公里原路程,需要1小时送到,前半小时已经走了50公里后,后半小时速度多大才能保证及时送到?

一年级美术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1、走进大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 2、简单了解色彩的一些调配知识。 3、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 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调配大自然的颜色。 教学准备铅画纸、水彩笔、水粉颜料等。 预习要求 1、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欣赏书中作品。 2、准备好油画棒、水粉等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席状况及学具准备情况。 二、精讲探究 1、暑假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的暑假过得如何?在暑假里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新鲜、特别快乐的事?老师就遇到了很多开心的事儿。比如:带着我女儿去公园划船,到动物园去玩等。 2、哪位同学愿意把你遇到的开心事与大家分享呢?可以说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也可以说发生在你周边的事。 3、猜谜: 红橙黄绿蓝靛紫,当空南北架彩桥。 平常时日看不见,雨后偶尔露妖娆。 ——彩虹 4、彩虹,大家都很熟悉。不过,你留心观察过吗?觉得怎么样?它由哪些颜色组成?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出示彩虹挂图 小结:关于彩虹,古往今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有人说它是王母娘娘系的飘带,有人说它是七仙女舞的彩练,其实呢,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下雨后太阳光射入大气中的小水滴,经折射后原来的白色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靛、紫七色,形成的弧形彩带。

5、大自然就是由这些基本颜色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在大自然中你见到的哪些东西是这些色彩的?你喜欢这些色彩吗?为什么?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你没见过的色彩呢?他们是怎么来的?你想知道吗? 6、其实啊,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呢!请看,教师示范: (1)用油画棒、水彩笔或彩色铅笔示范:先涂一种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颜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用水粉颜料示范:在第一中颜色没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他们就回融化在一起。 7、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你能用手头的色彩画工具,调配出大自然的色彩吗?请学生上黑板练习,评讲练习。 三、练习展评。 1、用手头的色彩画工具调配大自然的色彩并且画到作业纸上。 要求:画面整洁。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调得最多。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作业。评选“色彩之星”。 四、反思拓展 今天我们了解并调配了色彩,希望大家课后多动手,调出更多的色彩!布置下一节课学具:水彩笔、铅笔、作业本、书等作画工具。 板书设计: 1、走进大自然 挂图 演示 学生作业 1、走进大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它的名字。 2、熟悉作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计算题

4x+16>0 5x-15<5 3x-6≤02x-1>1 1. 5x-3>x-4 10x<5 1+2/3-x<=x-1/3 5x>10 2.x-2(x-1)<=3 (2x+5)/3>x 3.(3x-1)/4>3 (3x-1)/4<=7 4.2x-3>0 4-3x<0 5.2-5x<=3(1-x) (x+2)/3>2x-1

2、2X<-1 X+2>0 3、5X+6<3X 8-7X>4-5X 4、2(1+X)>3(X-7)4(2X-3)>5(X+2) 5、2X<4 X+3>0 6、1-X>0 X+2<0

7、5+2X>3 X+2<8 8、2X+4<0 1/2(X+8)-2>0 9、5X-2≥3(X+1)1/2X+1>3/2X-3 10、1+1/2X>2 2(X-3)≤4 1.0.25x>100 2.-x-29+10<5 3.13x-15,330

4.2x>6 5.2x+9<3x3-33335 6.x=3333,求4x-m+1<38x-1 7.2x+5<34x-2310.13x+5<25 1. 6x+8>3x+8 2. 3x-7≥4x-4 3. 2x-19<7x+31

4. 2x-3x+1<6 5. 3x-2(9-x)>3(7+2x)-(11-6x) 6. 2(3x-1)-3(4x+5)≤x-4(x-7) 7. 2(x-1)-x>3(x-1)-3x-5 8. 3[y-2(y-7)]≤4y 9. 15-(7+5x)≤2x+(5-3x)

10. 20x-3≤5x+(x-5) 11. 7x-2(x-3)<16 12. 3(2x-1)<4(x-1) 13. 5-x(x+3)>2-x(x-1) 14. 3-4[1-3(2-x)] >59 15. 4x-10<15x-(8x-2) (1)2X+2>3 (2)3X+0.5<5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教时数:2教时 授课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大地艺术 沙雕作品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____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 奇葩。 ●三、讨论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讲评 ●五、小结 教学随感: 对大地艺术、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