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 骨 骨 折
- 格式:ppt
- 大小:21.09 MB
- 文档页数:51
18.001骨折fracture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8.002损伤injury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破坏,及其局部和全身反应疾病的统称。
18.003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褶或破裂,常有成角、弯曲畸形,如青嫩的树枝被折断状的一类骨折。
多见于儿童。
18.004裂缝骨折fissured fracture以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骨折片无移位,形似瓷器上的裂纹为主要表现的一类骨折。
18.005锁骨骨折fracture of clavicle锁骨部发生的骨折。
18.006肩胛骨骨折fracture of scapula肩胛骨部发生的骨折。
18.007肱骨外科颈骨折fracture of surgicalneck of humerus以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和伤肢纵轴叩击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上臂上段可见瘀斑等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
18.008肱骨大结节骨折fracture of greatertuberosity of humerus以局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障碍,尤以肩外展及外旋为甚,活动时疼痛加重,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扪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大结节部的骨折。
18.009肱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humerus 以患臂肿胀、疼痛、不能抬举,且有明显的压痛和纵轴叩击痛等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以下至内外髁上2cm处的骨折。
18.010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of humerus 以肘部疼痛,肿胀明显甚至有张力水泡,肘部畸形,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下端肱骨内、外上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
18.011肱骨髁间骨折intercondylar fractureof humerus 以肘部肿胀、疼痛、畸形,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前臂旋前,肘部三角关系改变,稍用力掐捏肘部即有骨擦音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内、外髁之间及其邻近部位的骨折。
手法复位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跖、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江克罗;张文正;黎小艇;俆凌锋;张崇建【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pin fixation for the ment of treat metatars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26 cases with metatars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ostoperative fracture healing, complications and foot function recovery were observed. Results 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all patients. Postoperative foot function was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Maryland foot function assessment criteria. Excellent was in 22 cases, good was in 2 cases, fair was in 2 cases, 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2.3% . Conclusion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percutaneous pin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tarsal and phalangeal fra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hort operation time, less injury and low cost, which can maximize the recovery of foot function of patients. It is a simple and easy operation method, which can quickly restore foot function and has little impact on life and work. It i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hospitals.%目的探讨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跖、趾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跖、趾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足部功能对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2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2.3% .结论应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跖、趾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费用低廉,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足部功能的优点,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术方法,能够快速恢复足部功能,对生活及工作影响小,适合基层医院的开展.【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33)001【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跖骨;趾骨;骨折;手法;经皮内固定【作者】江克罗;张文正;黎小艇;俆凌锋;张崇建【作者单位】台州骨伤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浙江温岭 317500;台州骨伤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浙江温岭 317500;台州骨伤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浙江温岭 317500;台州骨伤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浙江温岭 317500;台州骨伤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浙江温岭3175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社会及轻工业的发展,足部外伤亦逐渐增多,其中跖、趾骨骨折的患者在临床上尤为常见[1],约占全身骨折的7%[2],伤情复杂,处理棘手。
x线报告书写模式--骨折骨折1、踝关节(正常):左侧踝关节诸构骨质结构关系正常,骨皮质连续光整,骨小梁结构清晰,未见明确骨折征;左踝关节在位,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左侧踝关节未见骨折征。
2、胸锁关节(正常):患者体位欠正。
片示双侧锁骨胸骨端骨皮质连续,骨小梁清楚,未见明确骨质损害,双侧胸锁关节关节间隙尚对称,无明显增宽。
周围软组织未见明确肿胀。
诊断:片示双侧胸锁关节未见明确骨关节病变征。
2、胸椎(正常):胸椎生理曲度存在,椎体骨质结构关系正常,未见明显骨折线,未见移位,椎间隙未见狭窄,椎小关节清晰,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胸椎未见骨折及移位征。
3、颈椎(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椎体骨质结构正常,未见骨折线,未见移位及不稳,椎小关节清晰,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张口位片示第1、2颈椎骨质结构正常,未见骨折线,寰枢关节间隙未见异常。
诊断:颈椎未见骨折及移位征。
2、下肢:左肩关节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右肩未见脱位征象。
骨盆稍右倾,体位原因所致?骨盆未见骨折征象,双髋关节未见脱位。
左胫骨下端斜行骨折,折端稍分离,对位对线欠佳。
石膏外固定术后。
左第一跖骨粉碎性骨折,见多个碎骨片,并移位。
左第2、3跖骨横行骨折,折端重叠移位,向外侧成角。
左第五跖骨基底部不全骨折,左第5跖骨远段粉碎性骨折。
左第一趾近节趾骨横行骨折,对位对线好。
左第四趾近节基底部横行骨折,折端向内侧成角。
左第五趾近节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对位对线尚可。
左第4-5跖趾骨可见克氏针内固定。
左足石膏外固定。
诊断:左足多发骨折术后所见如上述。
左胫骨下段骨折外固定术后如上述。
3、肋骨多发(错位):两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两肺门不大,未见结节和肿块影。
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两膈光滑,两肋膈角锐利。
左侧第7、8、9肋骨腋段骨质结构中断,骨折端错位明显,余肋骨未见明显骨折征象。
诊断:心肺未见病变征。
左胸第7、8、9肋骨腋段骨折。
4、髌骨(陈旧,分离):左髌骨陈旧骨折改变,骨折块分别向上、下方分离移位,关节囊肿胀。
食养参谋•SHI YANG CAN MOU跖骨骨折了饮食需注意文/南充市中医医院李玉玫跖骨骨折大多数是因足背受碾压、打击以及扭伤等造成的,外伤造成跖骨骨折会表现出瘀斑和局部肿胀现象,且存在行走受限。
跖骨出现应力骨折时,会表现出局部疼痛、疲劳无力感、压痛以及继续行走受限等。
那么跖骨骨折患者日常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1.不同时期的营养补给悄况骨折初期:是指受伤后的24小时至48小时。
此时无需补充各种营养素,主要维持好电解质和血容量平衡即可。
骨折早期:是指骨折后的1周至2周。
饮食宜清淡,可食用一些蛋、豆制品、鱼汤、蔬菜、奶、水果以及瘦肉等,不宜食用油腻和酸辣的食物。
骨折中期:是指骨折后的2周到4周,此阶段应注意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从清淡改为适量的补充高营养,以提供骨痂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可食用瘦肉、鱼、蛋、鸡、虾、奶以及骨头汤等。
注意预防感染,提升伤口的愈合速度,进而恢复肌肉的活力,同时避免出现体重减轻现象。
骨折后期:是指骨折后第五周到后期,此阶段饮食以高热量和咼蛋白的食品为主,也要多食用一些维生素含量多的水果和蔬菜。
2.日常饮食麻则木卜充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食物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多食用瘦肉、蛋类以及奶类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
油脂:烹饪时尽量使用植物油,不可使用动物油,整日烹饪用油量保持在20克至30克左右。
烹饪方式以煮、煖、蒸、炖等方式为主,尽量不选或者少用烤、煎以及炸等方式。
注意钙物质的摄入:成年人每天摄入高于800毫克的钙,能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进而维持骨骼的最好状态。
为了补充足够多的钙,可食用奶和奶制品,这些食物里面具有丰富的钙元素,还容易被肌体吸收。
除此之外,豆类、虾皮以及绿色蔬菜也是补充钙元素较好的来源。
多摄入一些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膳食纤维的含量在25克至30克。
如以食用蔬菜的方式补充膳食纤维,则需保证每天食用500克以上的蔬菜。
也可适当补充膳食纤维补充剂。
3.对环骨骨折病人有益的食物高蛋白、高能量的膳食:跖骨骨折病人在恢复阶段应多摄入一些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能够帮助病人恢复元气,但应注意不宜过于油腻。
第三节下肢骨折习题部分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下肢骨折,若缩短( )厘米以上,就会出现明显跛行。
A.1cmB.2cmC.3cmD.4cmE.5cm2.股骨颈的前倾角正常值为( )。
A.10°~13°B.11°~14°C.12°~15°D.15°~18°E.18°~20°3.成人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所形成的颈干角的正常值是( )。
A.90°~100°B.100°~110°C.100°~130°D.120°~130°E.110°~140°4.造成第二、三跖骨颈疲劳骨折的原因多是( )。
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过度强烈收缩D.持续劳损E.骨质疏松5.趾骨骨折何种移位应当尽可能矫正( )。
A.侧方移位B.向背侧成角C.向跖侧成角D.向内侧成角E.向外侧成角6.儿童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所形成的颈干角平均为( )。
A.132°B.151°C.127°D.110°E.140°7.新鲜无移位或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应( )。
A.不须治疗B.不须复位,但患肢应制动C.改变负重力线的截骨术D.三翼钉内固定E.人工关节置换8.股骨颈骨折无移位或嵌插型骨折,病人卧床,患肢应保持于( )。
A.内收内旋B.外展外旋C.内收中立D.外展中立E.内收外旋9.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用轻重量皮肤牵引固定( )周。
A.2~3B.3~4C.4~5D.5~6E.6~810.用屈髋屈膝法整复有移位股骨颈骨折,复位后通过何项来判断是否复位成功( )。
A.压痛有无消失B.纵向叩击痛是否消失C.手掌试验D.直腿抬高试验E.回旋挤压试验11.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中属稳定性骨折的是( )。
㈠头颅平片①X线表现:头颅大小形态如常,骨质结构完整,密度正常,未见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骨质异常改变,未见骨折X线征;脑血管压迹清晰,颅缝无增宽;蝶鞍大小形态未见异常;未见生理性或病理性钙化。
头皮软组织无殊。
诊断意见:头颅平片未见X线异常。
㈡鼻骨①X线表现:鼻骨中段斜行骨折,远端向下塌陷成角,局部软组织肿胀。
诊断意见:鼻骨中段斜行骨折,位置不良,建议CT进一步检查。
②X线表现:鼻骨在侧位片上未见明显骨折,仅局部软组织肿胀,必要时作CT进一步检查。
诊断意见:鼻骨未见明显骨折,必要时作CT进一步检查。
㈢副鼻窦①X线表现:左右上颌窦、筛窦、额窦发育含气良好,各窦腔大小、形态、密度未见异常,黏膜未见增厚;窦壁未见骨质破坏;鼻中隔居中,眼眶无异常。
诊断意见:副鼻窦未见明显X线异常。
②X线表现:左右上颌窦、筛窦、额窦发育良好,各窦腔密度增高,均匀;窦壁未见骨质破坏;鼻甲肥大,鼻中隔歪曲;眼眶无异常。
诊断意见:慢性副鼻窦炎。
㈣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①X线表现: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生理弯曲度存在,椎体顺列正常;各椎体、附件骨质未见异常;各椎间隙形态、宽度未见异常;各椎间孔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未见明显异常。
②X线表现:颈椎生理弯曲度存在,椎体顺列正常;C6-7椎体边缘可见唇状骨质增生;各椎间隙形态、宽度未见异常;各椎间孔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颈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诊断意见:③X线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列连续;第3-7颈椎椎体缘见不同程度唇刺状骨质增生影;颈椎5/6椎间隙变窄;颈椎5/6椎间隙相应椎体终板骨质增生、硬化;部分钩椎关节及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变尖;见斑点状、短窄条状、致密项韧带钙化影;其他: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颈椎病。
㈤腰骶椎①X线表现:腰椎生理曲线以第1腰椎为中心向后突;第腰椎椎体呈楔形被压缩约1/3;椎体皮质断裂,以前侧上部明显,见稍分离骨碎片影;两侧腰大肌稍向外突,边缘欠清;余椎体、椎间隙、附件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跖骨1一5骨折伤残鉴定跖骨骨折是指跖骨被折断所致,又称“跗骨骨护”,是临床常见的中、高度损伤。
据不同医学专题资料记载,高损被认定为“1.5骨折”梗概是指踝关节的跖骨,又称跖骨联合,由1、2、3、4、5节五个跖骨组成,其中,跖骨1 骨折主要发生在底端,而跖骨2-5 骨折则更容易发生在骨的上部。
根据临床医学损伤分类,“1.5骨折”梗概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分类,分别为:跖骨1 独立骨折,跖骨2-5 联合程度低至中等骨折,以及跖骨2-5 程度中等至高骨折。
跖骨1 独立骨折指的是仅跖骨1 节骨折,常发生于运动创伤、外力撞击及突变跌倒等情况,尤其是运动创伤类损伤,有疼痛、不灵活、关节异常、形变明显等临床表现,一般要根据CT或者核磁共振扫描来确诊,而治疗也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必须要进行外科治疗。
跖骨2-5 联合程度低至中程度的骨折,也可被归类为“1.5 骨折”,这类损伤一般发生于受力不均匀,或者高力度拉伤所致,它的临床表现也与跖骨1 骨折相似,但比跖骨1 骨折的症状更明显,而治疗方法则以外科治疗为主,并且仍然需要配合体外冲击波疗法,以完成恢复性治疗。
跖骨2-5 程度中等至高程度的骨折梗概一般发生在体力活动、剧烈拉伤及运动创伤等情况,其临床表现与前两种类型类似,但症状更强烈,治疗也有所不同,以外科治疗,以及配合康复理疗和体外冲击波疗法为主。
随着人口老龄化,"1.5骨折"梗概损伤愈来愈多见,对于不同"1.5骨折"梗概损伤的残废鉴定,一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残疾人鉴定标准》,以及各国相关法规,在客观测量的基础上,根据损后活动功能受限程度和日常工作及生活能力的降低程度,对行动不便残疾程度进行等级评定,从而确定具体的残疾水平和抚恤金标准,使得残疾人群得到妥善安置及调整生活。
急救固定【急救】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 . 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
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 . 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
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 . 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 . 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固定】基本原则为固定损伤部位的上下关节。
1 . 头颈部损伤时:用沙袋、米袋等物置于颈的两旁,作临时固定。
严防头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
2 . 单纯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托住前臂悬吊于胸前。
3 . 严重肩部损伤,在腋下先垫以软垫,然后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4 .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放于前后两侧,再将其固定于胸前。
5 . 前臂骨折,前后方用夹板固定,背侧板应超过腕关节,防止前臂旋转,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6 . 脊柱骨折,保持伤后姿势置于硬板床上,在悬空位置放进软垫,搬运时严防扭转或过屈、过伸腰部。
7 . 骨盆骨折,病者仰卧位置于木板床,骨盆周围不应放置重物,尤其在腹部耻骨联合处,必要时在骨盆两侧放置较宽木板,作为临时骨盆兜,以起暂时保护作用。
8 . 股骨骨折,用长木板,连同腰部平齐固定。
9 . 胫腓骨骨折,用木板四块、在患肢四周放置后固定,或将患肢固定于健侧,搬运时可作适当牵引,减少疼痛。
10. 踝、跖、趾骨折:局部绷带包扎,避免负重即可。
内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一、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症1、螺钉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吸收螺钉。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2、接骨板⑴种类:①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②加压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