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08.00 KB
- 文档页数:26
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关键信息项1、协议名称: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2、协议目的: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竞争3、适用范围:涵盖广泛的服务行业和服务提供模式4、最惠国待遇原则:确保各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不低于给予任何其他国家的待遇5、国民待遇原则:在特定条件下,成员方应给予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与本国相同的待遇6、市场准入承诺:各成员方就特定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条件作出承诺7、逐步自由化原则:通过多边谈判逐步减少服务贸易壁垒8、透明度原则:成员方应及时公布相关服务贸易法规和政策9、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给予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特殊和差别待遇11 引言本协议旨在建立一个多边框架,以在透明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并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111 服务贸易的定义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模式。
112 协议的目标1121 建立一个服务贸易原则和规则的多边框架,以促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1122 扩大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的效率和质量。
1123 促进各成员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
12 最惠国待遇原则121 各成员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不低于其给予任何其他国家相同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122 但存在例外情况,如豁免清单中明确规定的,或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等。
13 国民待遇原则131 在遵守国内法规和特定条件的前提下,成员应给予其他成员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不低于本国相同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132 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应在成员的具体承诺表中明确规定。
14 市场准入承诺141 各成员应根据自身情况,就特定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条件作出具体承诺。
142 这些承诺包括限制服务提供者的数量、服务交易或资产总值、服务业务的总量、服务提供者雇佣的自然人总数等。
15 逐步自由化原则151 通过持续的多边谈判,逐步减少和消除服务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由三⼤部分组成:⼀是《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本⾝,⼜称为框架协定,⼆是各成员的市场准⼊减让表,三是部门协议,此外还有关于服务贸易的⼏项部长级会议决定。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服务贸易总协定》适⽤范围协定适⽤于各成员采取的影响服务贸易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中央政府、地区或地⽅政府和*及其授权⾏使权⼒的⾮政府机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国际服务贸易的⽅式国际服务贸易具体包括四种⽅式:1.跨境交付。
跨境交付是指成员服务提供者在其境内向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以获取报酬。
2.境外消费。
境外消费是指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其境内向来⾃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以获取报酬。
3.商业存在。
商业存在是指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建⽴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附属企业或分⽀机构),为所在成员境内和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以获取报酬。
4.⾃然⼈流动。
⾃然⼈流动是指成员的⾃然⼈(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以获取报酬。
(三)服务部门分类《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1)商务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和相关⼯程服务;(4)经销服务;(5)教育服务;(6)环境服务;(7)⾦融服务;(8)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9)旅游和与旅游相关的服务;(10)娱乐、⽂化和体育服务(视听服务除外)(11)运输服务;(12)其他未包括的服务。
共12个部门,具体⼜分为160多个分部部门。
(四)⼀般义务和纪律(五)具体协定规定了具体谈判的原则,各成员根据这些原则就其愿意作出的部门进⾏谈判,达成的列⼊该成员的具体减让表。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即市场准⼊、国民待遇和其他。
⼆、减让表减让表是各成员在谈判的基础上提交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包括承担的关于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和国民待遇的义务。
减让表明确注明各⽅对于他⽅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实施国民待遇和市场准⼊的限制条件,包括⼀次性确定的最惠国待遇例外清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2)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 世界贸易量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提高 B. 下降C.不变 D. 变化方向不确定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 B. 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 D. 国际贸易量4.转口贸易又称()A.直接贸易 B. 间接贸易C.过境贸易 D. 中转贸易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参考答案:1. A、2. A、3. B、4. D、5. A课堂讨论1-1;1994-2002年我国贸易条件系数为何持续下降?(P5)参考答案:(1)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长;(2)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价格”效应;(3)出口企业恶性价格竞争。
课堂讨论1-2:结合以上表格数据,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什么?(P6)参考答案:(1)从外贸依存度所反映的贸易规模来看,我国已经是贸易大国,但从商品结构看,尚属贸易弱国;(2)重要资源性商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存在贸易安全隐患;(3)服装、纺织及家电等产业出口依存度过高;(4)对发达国家市场依赖性过高;(5)贸易条件恶化,我国对国外的供给依赖远远大于国外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依赖,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6)外贸规模增大,但对国内经济的贡献在相对下降。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试一试】单项选择题(P12)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 D. 俄林2.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服务贸易总协定基本内容首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目的是通过自由化和促进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实现各成员国的综合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它强调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性,以提升全球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GATS规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则。
其次,《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定义为边境交易和跨境供应的形式。
边境交易是指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存在地理上的障碍,而跨境供应是指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没有地理上的障碍。
协定提出,成员国应尽量消除或减少这些障碍,以促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第三,《服务贸易总协定》还规定了几项原则,以保障成员国之间的服务贸易。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个成员国对其他成员国的服务提供商应给予与本国服务提供商相同的待遇;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一个成员国对其他成员国的服务提供商应给予与本国服务提供商相同的待遇,即不得歧视。
这两个原则的存在,确保了在服务贸易中的公平竞争和平等待遇。
第四,《服务贸易总协定》还包含了一套规则,用于指导成员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管理。
这些规则涵盖了市场准入、国内管制、国有事业的管制等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准入规则和国著事业的管制规则。
市场准入规则要求成员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国服务提供商开放市场,并尽可能减少各种限制和歧视行为。
这些限制包括许可和资质要求、数量和资本要求、地域限制等。
成员国需要根据国际贸易规则,逐步放宽或取消这些限制,以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国著事业的管制规则要求成员国管制国有事业时,要遵守公平、透明、无歧视的原则,以确保各国服务提供商在国内市场上公平竞争的平等条件。
此外,协定还规定成员国应充分考虑其他成员国的合理利益和服务提供商的合法权益。
此外,《服务贸易总协定》还规定了成员国之间的协商和争议解决机制。
成员国可通过协商解决争端,如协商未能解决,可提交至WTO争议解决机构进行裁决。
第六章国际服务贸易第六章国际服务贸易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概述一、服务(一)服务的概念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二)服务的特征1.无形性。
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不直接可视的、无形的。
2.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服务要么同其提供来源不可分,要么同其消费者不可分。
3.不可贮存性。
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一般不能长久搁置,也就是不可能处于库存状态。
4.异质性,即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
5.不可预测性。
与商品相比,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二、服务贸易(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对于服务贸易的定义,“乌拉圭回合”中期评审报告中曾指出,多边服务贸易法律框架中的定义,应包括服务过境移动、消费者过境移动和生产要素过境移动(主要指服务提供者过境移动)。
它们一般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服务和支付的过境移动性;目的具体性;交易连续性;时间有限性。
这四种判别标准,有助于理解服务贸易的含义。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与国际商品贸易相比较,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1.贸易标的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
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步性。
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4.服务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和不平衡性。
5.贸易保护方式更具隐蔽性。
6.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7.营销管理的复杂性。
三、服务贸易与相关贸易的关系1.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贸易标的不同,商品贸易的标的是商品,服务贸易的标的是服务。
两者的联系是:部分服务贸易伴随着商品贸易的发生而发生,这就是通常称作的“国际追加服务贸易”,如运输服务、售后服务等。
2.服务贸易与无形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无形贸易大致可以等同。
从统计口径上看,服务贸易与无形贸易是存在差异的,不可完全等同看待。
3.服务贸易与服务业。
如果从经济用途(服务对象)和性质划分服务业,包括四类:(1)消费者服务业;(2)生产者服务业;(3)分配服务业;(4)政府服务业。
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本身条款由序言和六个部分29条组成。
前28条为框架协议,规定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和规则,第29条为附件(共有8个附件)。
主要内容包括:范围和定义、一般义务和纪律、具体承诺、逐步自由化、机构条款、最后条款等,其核心是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及支付的款项和转拨的资金的自由流动。
《服务贸易总协定》适用于各成员采取的影响服务贸易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中央政府、地区或地方政府和当局及其授权行使权力的非政府机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在透明度和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大全球服务贸易,并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成员服务业的发展。
协定考虑到各成员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允许各成员对服务贸易进行必要的管理,鼓励发展中国家成员通过提高其国内服务能力、效率和竞争力,更多地参与世界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国际服务贸易具体包括四种方式:(1)跨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2)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3)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4)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NaturalPersons)。
《服务贸易总协定》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它,具体分为160多个分部门。
协定规定了各成员必须遵守的普遍义务与原则,磋商和争端解决的措施步骤。
根据协定的规定,WTO成立了服务贸易理事会,负责协定的执行。
第一条范围和定义1.本协定适用于各成员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2.为本协定之目的,服务贸易定义为:(a)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b)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c)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d)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的存在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