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脑梗塞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精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2
脑梗塞病人的康复护理1.脑梗塞病因是什么?脑梗塞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者由于病变导致血管狭窄。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与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高血脂等有关,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动脉也可能发生粥样硬化。
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之后,会导致血管变窄,进而影响血液灌注[1]。
同时血小板容易在狭窄斑块处聚集,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血栓。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脱落后也可能阻断远端血管。
部分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之后,还会伴有房颤,尤其是中老年人居多,这也是导致脑梗塞的一个常见原因。
发生房颤时可能导致出现血栓,血栓经过心脏会流经身体各处。
到达脑部时,就会出现脑梗死。
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都可以诱发脑梗塞。
2.脑梗塞患者的一般护理措施包括什么?(1)脑梗塞患者要注意居住环境的清洁、安静,尽量选择空气流通好,光线柔和的居室。
同时注意居室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进而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器官恢复正常功能。
(2)针对尿潴留患者,要做好导尿护理。
注意观察尿量、尿色以及性质变化。
尤其女性患者要注意阴部卫生,最好每日都进行冲洗。
(3)脑梗塞患者平时要多喝热水,少喝茶水或者咖啡,平时禁忌烟酒。
尽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发生便秘情况,可用甘油酸或者番泻叶进行通便。
(4)胃肠功能损伤患者,要注意少食多餐,并且注意口腔清洁护理。
(5)脑梗塞患者进行运动时,会出现感觉障碍,会影响其血液循环,日常要注意皮肤护理。
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压迫,保持床铺平整。
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一到两个小时翻一次身,并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按摩时可选用红花酒,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2]。
(6)严重脑梗塞患者需要时刻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发生异常情况可给予氧气吸入。
针对意识清醒患者,护理人员可在其翻身时,利用雾化促进咳痰,能有效预防肺炎。
(7)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早晚气温变化,注意自身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烫伤事件发生。
脑梗塞护理要点脑梗塞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它可能导致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严重时甚至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针对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必须得当,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照顾。
下面将介绍脑梗塞护理的要点,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1. 监测病情脑梗塞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特别密切监测其病情。
护理人员应经常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
此外,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刺激的反应。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 维持适宜的卧位脑梗塞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卧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平卧位或半卧位,并确保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处于正常的中立位。
正确的卧位有助于减少颈部和头部的压力,并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3. 防治并发症脑梗塞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卧床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等。
护理人员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肢体、加强口腔护理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4. 提供合理的营养脑梗塞患者需要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以提高康复效果。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口服能力和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饮食。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确保患者充足的饮水。
5.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脑梗塞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体力和认知训练。
体力训练包括进行肢体运动和康复理疗,以促进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恢复。
认知训练则可以通过进行言语和记忆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脑部功能。
6. 心理支持脑梗塞患者在疾病期间可能面临各种精神和情绪的困扰,如抑郁和焦虑等。
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增强康复的信心。
总结: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完善的监测、适宜的卧位、防治并发症、合理的营养、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细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