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判别
- 格式:pdf
- 大小:356.71 KB
- 文档页数:7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岩石的形成、演化和变质过程。
在岩石学中,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是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矿物组合岩石的矿物组合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岩石的矿物组合对于确定岩石的性质、成因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 侵入岩的矿物组合侵入岩,即从地壳深部升华到地表的岩浆,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
例如,对于花岗岩来说,其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而对于辉绿岩来说,其中的矿物组合则主要包括透辉石、斜长石等。
2. 火山岩的矿物组合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等。
这些火山岩的矿物组合通常包括斜长石、辉石、石英等。
3. 沉积岩的矿物组合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碎屑或溶解物质在水体中沉积后形成的岩石。
各种沉积环境和成因条件下,沉积岩的矿物组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碎屑岩中的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在碳酸盐岩中,主要由方解石、方铅矿等组成。
二、岩浆成因分析岩浆成因分析是岩石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我们了解岩浆的来源,揭示了岩石形成与演化的过程。
岩浆成因可以通过研究岩浆的矿物组合、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壳构造环境等方面来进行。
1. 岩浆的来源岩浆来自地幔和地壳深部,形成的原因通常有下面几种:(1)岩石的部分熔融:一部分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2)岩石的幔源:岩浆可以直接来自于地幔深部的熔融岩石。
(3)板块俯冲:当地壳板块俯冲到地幔深部时,会遇到高温和高压的环境,形成岩浆。
2. 岩浆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的形成条件,岩浆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岛弧岩浆:形成于俯冲带上的岛弧区域,其特点是富含K、Rb等元素和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花岗岩。
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柳丙全;王利民;黄蒙;赵先超【摘要】Tectonic facies reflect petrotectonic assemblages formed in specific evolutional stag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dur-ing evolving processof a continental block and orogenic system (zone), and represent a comprehensive product of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plate through dynamic and geotectonic processes such as separation, convergence, collision and oro-genesis. The Dabie Mt, Anhui Province is a complete orogenic system that embodies plate junction, arc-basin system and massif megafacies. Different facies and sub-facies represent different sedimentary rock formation association, and volcanic, intrusive, metamorphic petrotectonic association and features of big deformational structures, being of deci-sive significance to mineralization and ore control.%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历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和地质构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综合产物。
综合构造研究浅析摘要:综合构造研究主要包括地质建造及类型划分、大地构造分区及环境、大地构造演化等内容。
地质建造类型划分为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建造;大地构造可分为陆块区、造山系两个相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构造环境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以及大型变形构造带所形成的区域构造环境;大地构造演化包括构造旋回、构造阶段及构造期,是不同地质时期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发展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地质建造大地构造构造分区构造环境构造演化综合构造研究涉及地学的多个层面,主要包括地质建造及类型划分、大地构造分区及环境、大地构造演化等内容,对此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地质建造类型地质建造及其划分是综合构造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
建造概念在地质学中有不同的理解以及相应的划分方案,应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建造含义及其划分进行统一厘定。
1、地质建造在综合构造研究中,一般是从地质作用产物,即地质建造实体出发开展研究。
地质建造构造图中的地质建造是指同一时代、同一地质作用(沉积、侵入、火山、变质)形成的一种岩石或几种岩石的自然组合。
通常,建造划分应符合下列条件:1)岩性、岩相、变质程度一致;2)内部结构一致或相近;3)不同建造之间的界线明显;4)具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
2、地质建造的类型地质建造包含沉积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等几种类型。
1)沉积岩建造:同一时代、同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同一沉积亚相(或微相)的一种或几种岩石的自然组合。
2)火山岩建造:同一火山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几种岩石的自然组合。
按照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的要求表示。
多种岩相无法区分的,选择优势岩相表示,对于潜火山岩和沉积岩夹层则单独表示。
3)侵入岩建造:是指同一时代、同一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体(不是深成岩体),在建造构造图中必须表达深成岩体解体以后的侵入体。
在分析构造环境时,一般利用侵入岩岩石组合判断其构造环境,因此在侵入岩建造综合柱状图中要表示反映构造环境的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
火成岩分类火成岩是地壳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形成于地球上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
根据火成岩形成的过程和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火成岩分类:侵入岩、流纹岩、安山岩、火山岩和超深岩。
1. 侵入岩侵入岩是由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侵入岩的冷却时间长,晶体生长充分,因此具有细粒和块状结构。
常见的侵入岩有花岗岩、二长岩和辉长岩。
1.1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具有粗粒结构的侵入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
它的颗粒较大,常常形成大块的岩体。
花岗岩广泛分布于地壳中,是建筑和雕刻的重要材料。
1.2 二长岩二长岩是一种由斜长石和钠长石组成的侵入岩。
它的颜色通常呈灰色或绿灰色,并具有条带状结构。
二长岩不仅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常用于制作平板岩、瓷砖和地板。
1.3 辉长岩辉长岩是由辉石和长石组成的侵入岩。
它的颜色通常呈暗绿色,具有粗粒结构。
辉长岩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和雕刻材料,也被广泛用于制作摩擦材料和化学材料。
流纹岩是一种火成岩,由岩浆在地壳上堆积并迅速冷却而形成。
它的特点是具有凝胶结构,晶体较小。
流纹岩常见于火山喷发后的地表,其主要成分为黑云母和角闪石。
3. 安山岩安山岩是一种富含铁镁质矿物的火成岩,由与流纹岩类似的方式形成。
它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或黑色,具有粗粒结构。
安山岩常用于建筑和装饰。
4. 火山岩火山岩是由于火山爆发而喷发出来的岩浆在地表迅速冷却形成的岩石。
火山岩的结构通常为玻璃体和微小的晶体。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和安山岩。
4.1 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富含铁镁质矿物的火山岩,成分较为均匀。
它的颜色通常为黑色或暗绿色,质地坚硬。
玄武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的火山活动区域。
4.2 安山岩安山岩在火山岩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分布。
它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或黑色,与玄武岩相似。
安山岩的质地相对较软,常用于建筑和装饰。
超深岩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火成岩,常见于地幔和地核边界。
超深岩的成分和结构复杂多样,包括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矿物。
三大岩类野外观察描述定名技巧经验总结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三大岩类岩的观察与描述及构造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们是由矿物质和其他岩石的化学和物理结合而成。
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类岩石进行观察与描述。
第一类是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火成岩根据成岩环境和矿物质组成可以再细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
侵入岩是指岩浆通过裂隙或断层进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喷发岩是指岩浆喷发到地表或者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岩浆碎屑沉积而成的岩石。
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岩、闪长岩和二长岩等。
花岗岩呈灰白色或粉红色,质地坚硬,晶粒较大,常含石英、正长石和角闪石等矿物。
闪长岩的颜色较深,常含正长石和闪长石等矿物。
二长岩的颜色较浅,质地细腻,主要由正长石和斜长石组成。
这些火成岩在构造上表现为呈点状或片状分布。
喷发岩主要包括安山岩和玄武岩等。
安山岩呈暗色,质地细腻,含有较多的玄武质矿物,如辉石和斜长石。
玄武岩呈暗绿色或黑色,质地坚硬,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这些岩石常呈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堆积体,构造上呈块状或流状分布。
第二类是沉积岩,它是由岩石碎屑经风化、运移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又可细分为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
碎屑岩是指由岩屑、砂粒或者石块等碎屑物质积聚而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和砾岩等。
化学沉积岩是指通过溶解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和盐岩等。
砂岩是由砂粒堆积而成的,质地坚硬,颗粒骨架明显可见。
泥岩是由颗粒较细的泥质物质沉积而成的,质地较软,不易断裂。
砾岩是由较大的岩石碎屑积聚而成的,颗粒之间由砂粒或黏土粘合,形成石块。
石灰岩是由含钙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通常呈白色或灰色,可见到钟乳石等各种溶蚀构造。
盐岩是由含盐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呈白色或黄色,可见到结晶体。
第三类是变质岩,它是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原有岩石经过改造后形成的。
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绿岩等。
片麻岩呈斑状或层状分布,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呈花岗石质地。
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的结构特征及照片图版附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的结构特征及照片图版一、超基性侵入岩(P.39)二、基性侵入岩(P.40)三、中性侵入岩(P.40)四、酸性侵入岩(P.41)照片说明及图版(P.43~P.47)附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的结构特征及照片图版为便于与火山岩相比较,这里特将各类侵入岩代表性岩类的主要结构特征介绍如下:侵入岩属显晶质结构,根据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1)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5-2mm(或5-1mm);(3)细粒结构晶粒直径<2mm(或<1mm)。
颗粒更细小,<0.2mm(或<0.1mm)者称微粒结构;而颗粒很大,粒径>1cm者则称巨晶或伟晶。
实际上,岩石中矿物颗粒都一样大小者比较少见,这里指的粒径是指岩石中最主要矿物的一般大小。
一、超基性侵入岩超基性岩以SiO2含量<45%及不含石英为特征。
超基性侵入岩具代表性的岩石为橄榄岩和辉石岩等。
1、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橄榄石和辉石。
橄榄石为镁橄榄石(FO 100-90)和贵橄榄石(FO 90-70);辉石为富镁斜方辉石(顽火辉石、古铜辉石及紫辉石)和富钙单斜辉石(透辉石、普通辉石、异剥石)。
次要矿物:角闪石、黑云母,偶见斜长石。
副矿物:尖晶石类、铬铁矿、钛铁矿、磷灰石和磁铁矿。
2、主要结构(1)半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其他的晶面发育不好而呈不规则形态。
若岩石主要由这些半自形晶构成,则称半自形粒状结构(照片1)。
(2)粒状镶嵌结构是超基性岩中常见的结构,粒状矿物近等轴形,被此呈直线镶嵌接触(照片2、3)。
(3)网状结构这是橄榄石遭受蛇纹石化的次生结构。
特征在于开始是蛇纹石呈网格状贯穿整个切面,网眼中仍保留有未蚀变的橄榄石,这就是网状结构(或网状构造)(见照片2、3)。
变化剧烈时,整个橄榄石切面会被蛇纹石和磁铁矿混合物所取代,但橄榄石原有的轮廓仍可察见。
二、基性侵入岩基性岩岩石化学成分是SiO2含量为45-53%,以富CaO、Al2O3、MgO、FeO、Fe2O3,贫碱、(K2O+Na2O)含量约4%±为特征。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类型。
店铺在此整理了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介绍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000年;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聚降低,固结成岩时间相对较短。
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可见,侵入岩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比喷出岩要长得多。
侵入岩(intrusive rock)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
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
花岗岩类可分改造型、同熔型两种,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作用之后,侵入岩往往分布于中低级火山构造的中心或其周缘的环状、放射状断裂之中,形成一套火山——侵入杂岩,较典型的有横村埠火山杂岩带。
火山岩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炽热气体、液体和固体再落到地面堆积起来的不同形状的小山,由于喷发时喷发出来的岩浆有气体渣、固体岩浆,温度和压力迅速下降,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所以岩浆就变成了火山岩。
岩浆在地壳变动时形成的断裂带有的岩浆慢慢侵入地壳,缓慢的冷却形成岩石,地质学家估计要2千米厚的岩浆兑全结晶大约要6400年,而岩石基本为花岩石,岩浆地壳迅速喷出地面高空,又回落地面温度迅速下降。
一米厚的岩浆12天全部结晶,在喷出岩浆温度,压力骤然降伏的条件下形成,造成熔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气体形成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即黑洞石又名蜂窝石。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火成岩的名称,固然与其所含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但了解这些物质组分的形态面貌也十分重要,后者用专门术语来说就是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火成岩命名时的另一基本原则,就要考虑它的结构和构造。
这是因为同样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岩浆,当其沿裂隙上升到某一部位时,冷凝后表现出来的结构和构造也是不同的,这样,岩石的名称也就自然有差别了。
例如在酸性岩类中,正长石、斜长石、石英等基本矿物形成晶体时,呈粒状结构,就称为花岗岩;而当其喷溢出地面,虽然其物质组分相同,但颗粒结构不清楚,有时还出现流动的带状构造,这样,就不能称做花岗岩,而叫流纹岩了。
由此可见,火成岩的野外定名,不可不注意其结构和构造。
什么是岩石的结构?简单地说,是指岩石物质组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什么是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各部分(集合体)在形成岩石时,在排列充填其空间方式上所构成的岩石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集合体的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的关系。
具体地怎样认识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呢,现分别予以阐述,先谈结构,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
①岩石的结晶程度。
我们把岩石中的矿物形成晶体的,称为结晶物质,简称晶质;把另一种未能形成晶体的物质,称为玻璃质,简称非晶质。
所谓岩石的结晶程度,即指晶质与非晶质之间的比例关系。
此种比例关系,大体分为三大类:全晶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全部都形成晶体,例如花岗石。
玻璃质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全部都是非晶质的,跟玻璃十分相似,主要见于某些火山喷出岩,如黑耀岩。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矿物晶体,又有玻璃物质,火山喷出岩类颇为常见,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②矿物颗粒的形状。
这是由于矿物的习性和结晶空间约束的变化,使晶体形成不同形态的颗粒。
这些颗粒的形状有:粒状(如石英),柱状(如角闪石及辉石),板状(如长石),片状(如云母和绿泥石),针状(如金红石),纤维状(如蛇纹石)。
陕西省大地构造相划分及主要构造相特征
白胜利;张满社;杨冰玉
【期刊名称】《陕西地质》
【年(卷),期】2016(034)001
【摘要】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大型构造作为边界,以优势大地构造相为划分依据,将陕西省划分为77个亚相,归并为15个优势相,6个大相,分属4个相系.
【总页数】11页(P38-48)
【作者】白胜利;张满社;杨冰玉
【作者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100;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西安 710054;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8(241)
【相关文献】
1.安徽省大别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特征 [J], 柳丙全;王利民;黄蒙;赵先超
2.山东大地构造相研究方法划分方案与基本特征 [J], 李洪奎;杨永波;耿科;禚传源;梁太涛;张玉波
3.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J], 潘桂棠;郝国杰;冯艳芳;肖庆辉;陆松年;邓晋福;冯益民;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
4.新疆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含矿特征 [J], 祁世军;高鹏;成守德
5.西天山一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J], 吴世敏;卢华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山岩肉眼辨别方法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全晶质显晶质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