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油藏开发解剖研究
- 格式:pptx
- 大小:14.03 MB
- 文档页数:45
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特征研究及认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是重要的油藏储层地,而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又是重要的油藏储集层。
文章通过对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的岩心薄片、物性及油藏控藏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组是良好的储油层。
标签:马朗凹陷;卡拉岗组;储层;油藏马朗凹陷主要发育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及三叠统水西沟群三套烃源岩,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含油气系统共八套储盖组合。
卡拉岗组油藏属于下含油气系统,是以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陆相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为烃源岩、以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为储层,上覆二叠系、三叠系厚层泥岩、砂砾岩等为盖层的上石炭统卡拉刚组含油组合。
1 地质背景马朗凹陷自上而下依次发育第三系、下白垩统、上侏罗统齐古组、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条湖组、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等地层。
其中古生界因受晚燕山运动影响,盆地北部整体抬升掀斜,造成由凹陷中心向北东方向依次剥蚀,牛东主体构造上,二叠系剥蚀殆尽,剥蚀残留的卡拉岗组甚至哈尔加乌组直接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而中生界及其以上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2 岩性及构造特征岩心薄片鉴定资料统计表明,牛东构造带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岩性主要有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沉积岩及沉积岩四大类,以熔岩为主,其次为火山碎屑岩,分别占24%和23%。
主要表现为灰色、褐灰色、灰绿色玄武岩、安山岩和灰色、紫红色凝灰岩、含角砾凝灰岩为主,夹灰色、紫色、杂色凝灰角砾岩、火山角砾岩、集塊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
三塘湖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的复合作用,形成现今的断裂系统。
牛东油田断层较为发育,断层形成时间较早,在海西运动时断层大多已经形成,在后期多期构造运动时早期断层重新活化,形成现今断层格局并最终定型(图1)。
牛东构造位于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北部,构造整体为一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鼻状构造,牛东油田就处于该鼻隆构造向南倾伏的大背景上。
火山岩储层勘探与开发技术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等特点,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火山岩储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致其勘探与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围绕火山岩储层的特点、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展开论述。
一、火山岩储层的特点火山岩储层是指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形成的油气储集层,主要由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组成。
与常规油气储层相比,火山岩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孔隙度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多数为裂缝孔和微观孔隙,导致渗透性较差,储层有效孔喉连通性差。
2. 孔隙结构复杂: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普遍呈现多层多喉状孔隙结构,储集性能不均。
3. 物性差异大:火山岩储层中火山灰、火山碎屑和火山岩浆的组成和物性差异大,导致各种岩石层内孔隙性能、渗透性及含油气性能不同。
4. 储层厚度大:火山岩储层厚度较常规储层大,储量潜力巨大,但油气分布不均,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二、火山岩储层的勘探技术1. 储集层识别: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特点独特,识别起来相对困难。
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地震、测井、岩心分析等综合手段,结合火山地质特征,精确定位储集层的位置和范围。
2. 相态预测:火山岩储层中含有火山碱金属等有机物质,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化学分析、地球化学、色谱等手段预测岩石的相态,并进一步推断岩石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矿物组成。
3. 储层描述:火山岩储层由于非均质性强,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
电子扫描显微镜、岩性判识等技术可以辅助勘探人员进行精确的储层描述。
三、火山岩储层的开发技术1. 孔隙改造技术:由于火山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常规开发方法难以实现高产,因此需要采用孔隙改造技术,如酸化酪蛋白液封堵孔隙,提高火山岩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气采收率。
2. 人工裂缝技术:火山岩储层中益处裂缝较多,通过人工裂缝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储层的渗透性。
压裂、酸压裂等技术可以有效刺激储层,提高油气产能。
《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与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油气资源,具有复杂的孔隙结构和高渗透率的特点。
在油田开发中,水平井技术已经成为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而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理解并运用火山岩油藏的渗流理论。
本文将对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渗流理论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二、火山岩油藏特征火山岩油藏的独特地质特性是其复杂性和开发难度的关键所在。
首先,火山岩具有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特点,导致油藏内流体的运动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和动态变化性。
其次,火山岩中多含裂隙和气孔,使得其内部流体的流动规律与常规油藏有所不同。
这些特性使得火山岩油藏的开采过程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三、水平井开采渗流理论水平井技术是火山岩油藏开发的重要手段,其成功与否与渗流理论的应用密不可分。
火山岩油藏的水平井开采过程中,涉及到的渗流理论包括水平井筒的流态、岩石物理参数的描述以及地下流体动态模型等。
在流体通过井筒时,我们需要关注层流、湍流和混流等多种流态对生产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建立合理的渗流模型。
四、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地应力对渗流具有显著影响,地应力的变化会导致岩石的变形和破裂,从而改变油藏的渗透性。
其次,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也会对渗流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地下流体动态模型和水平井筒的流态也是影响开采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需要考虑诸如设备技术、工作制度以及经济效益等实际问题。
五、火山岩油藏水平井开采的优化策略针对火山岩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精确的地质调查和储层评价来更准确地描述火山岩的物理参数和流体性质。
其次,优化水平井的布局和轨迹,以提高井筒的穿透能力和覆盖范围。
此外,根据地应力和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调整地下流体动态模型,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油藏不断消耗,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油气勘探从简单的构造型向复杂隐蔽型油气藏转变的过程中,火山岩在油气成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了油气勘探界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国际上油气勘探和油气储量增长的新领域[1]。
火山岩作为油气储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学界的关注. 2006年,在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中首次发现商业油气流,这不仅拓宽了吐哈油气勘探领域,而且还提升了整个盆地的勘探潜力。
但是火山岩储层研究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一个研究难点,对吐哈油田储层研究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
为深入了解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开展岩性特征、岩相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类型特征、储集物性及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的精细研究。
建立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图版、分岩性储层物性解释模型和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为三塘湖盆地中基性火山岩储层评价及勘探方向优选提供地质依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火山岩储集层的分布含工业油气流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火山活动带及断陷盆地。
它们沿基底断裂呈裂隙式或中心式喷发,而且多期喷发的火山岩互相叠加连片,常常具有较大厚度和分布面积。
环太平洋含油气构造带中,火山岩层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表1-1)[3]。
日本北部沿海的新泻、山形和秋田油气区中,许多油气田产于新近纪“绿色凝灰岩”建造中。
这个“绿色凝灰岩”是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安山凝灰角砾岩等组成,沿日本岛弧内带晚新近纪地槽型盆地分布。
表1-1太平洋活动带及其边缘沉积盆地中的火山岩储集层[3]1.2.2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前苏联C.B.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4]:(1)熔岩和熔岩角砾岩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 英安岩(SiO2为65.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