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学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师版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学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师版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学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师版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学案——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师版

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编号:006

【考纲再明确】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C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B

4.DNA分子的复制B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知识再梳理】

【要点再点拨】

1.画出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所用噬菌体示意图,注明同位素标记的部位,并分析实验后放射性的分布情况。

2.画出DNA半保留复制的示意图(以一个DNA分子复制两次为例,用红色线条表示初始的模板链),并对复制n次的结果进行分析。

3.画出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简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画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并举例说明人和HIV病毒分别可以发生的过程。

5.请将下列字词认真抄写3遍。

双螺旋

【基础再训练】

一、基础判断:

1.遗传物质的正误判断

(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4)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6)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2.DNA结构与复制的正误判断

(1)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2)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3)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4)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5)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6)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3.基因表达的正误判断

(1)转录和翻译都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2)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3)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4)tRNA上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5)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6)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二、选择题:

1.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如下图所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答案 D

解析A组经煮沸,D和E组为R型细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项错误。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

B.若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则一定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

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 A

解析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利用细菌;检测放射性时不能区分何种元素,所以要分别利用含有35S和32P去标记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细菌,A 正确;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不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B错误;搅拌和离心的作用是让细菌和噬菌体分开,C错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

④的结果是在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但在上清液中也会有少量的放射性,D错误。

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三者的数量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含有40个胸腺嘧啶

答案 C

解析每个DNA分子中一般都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基团数=脱氧核糖数,B正确;在DNA分子中只有链端的脱氧核糖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其余的脱氧核糖上均连着2个磷酸基团,C错误;在双链DNA分子中,A和T的数目相等,D正确。

4.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且需要消耗ATP,A正确;DNA分子复制时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即半保留复制,B正确;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子链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的方向相反,C正确;因为DNA复制是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应是互补的,D错误。5.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4%和16% B.34%和18% C.16%和34% D.32%和18%

答案 A

解析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则A+T占66%,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占整个DNA分子比例和每条链中的比例相同,因此A1+T1=66%,G1+C1=34%,又因为T1与C1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A1=66%-32%=34%,G1=34%-18%=16%。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所以T2=A1=34%,C2=G1=16%。

6.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片段为一个基因

B.该DNA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该DNA分子片段中应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 C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片段不一定就是一个基因,A错误;在双链DNA 分子中,A=T,G=C,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值与其互补链中(A+G)/(T+C)的值呈倒数关系,在DNA分子片段中(A+G)/(T+C)等于1,但(A+T)/(C+G)不一定等于1,B错误;根据教材知识“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可以推断出,一个DNA分子片段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根据题意知,该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A),那么含有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p-q)个。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1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2n个DNA分子,共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p-q)个,D错误。

7.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

B.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均存在A-T和U-A的配对方式

C.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总共有64种

D.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转录,以提高蛋白质合成的效率

答案 A

解析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其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特定mRNA和蛋白质,A正确;核糖体内可以发生翻译过程,有U与A的配对,但是不能发生DNA的复制或逆转录过程,所以没有A与T的配对,B错误;转运20种氨基酸的tRNA总共有61种,C错误;基因的两条链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但是只有一条链可以做模板进行转录,D错误。

8.下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核糖体,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B.r-蛋白含量过多时,过程②可阻滞过程①

C.过程③是转录,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D.细胞核中的核仁与过程④的进行密切相关答案 C

解析a代表的结构是核糖体,b代表的分子是RNA,过程①表示翻译产生r-蛋白,A正确;由图可知:r-蛋白可与b结合,这样阻碍了b与a结合,影响翻译过程,B正确;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C错误;过程④是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仁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9.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同

B.①②③能在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细胞中进行

C.mRNA.tRNA.rRNA是由一条DNA不同区段转录而来的

D.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共同合成一条肽链,加快翻译速率

答案 B

解析由图分析,图中①是DNA的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这三个过程在含有DNA和RNA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还有原核细胞中都能进行,故B正确;从图中看出这三种RNA是转录的产物,但不能得出是由一条DNA不同区段转录而来的,故C错误;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但每个核糖体独自合成一条肽链,故D错误。10.下图表示中心法则及其补充的内容,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④表示逆转录过程B.浆细胞能发生①、②、③过程

C.神经细胞能发生②、③过程D.①~⑤过程均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B

解析④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A正确;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①DNA分子的复制,B错误;神经细胞中也能合成蛋白质,可以进行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C 正确;①②③④⑤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1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B.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C.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D.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其蛋白质

答案 B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可使小鼠死亡,A错误;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正确;在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后在沉淀物中能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放射性,C错误;肺炎双球菌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其蛋白质,D错误。

12.科学家以含有14N标记的NH4Cl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一个大肠杆菌转移到15N的普通培养液中连续培养4代,然后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

预期密度最小、密度居中、密度最大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0、2、6 B.1、2、13 C.0、2、14 D.14、2、0

答案 C

解析有一条链被15N标记的DNA离心后居中(密度居中),两条链都被标记的DNA离心后位于下层(密度最大),没有被标记的DNA位于上层(密度最小)。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连续培养4代,得到的DNA分子共有16个,密度最小、密度居中、密度最大的DNA分子数依次是0、2、14。综合以上选C。13.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旋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③部位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C的个数为pm/2n-p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答案 C

解析①为磷酸二酯键,③为氢键,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故A错误;所有DNA中碱基种类均相同,无特异性,故B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全部碱基

个数为p/(n/m)=pm/n,C的个数为(全部碱基个数-2p)/2,化简得pm/2n-p,故C正确;DNA是半保留复制,图中DNA一条链被15N标记,复制一次后,有一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15N,另一个DNA 分子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第二次复制以后,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故D错误。

三、非选择题:

14.Meselson和Stahl通过一系列实验首次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此后科学家便开始了有关DNA复制起点数目、方向等方面的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分子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

成复制叉(如图1)。因此,研究中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________________。

(2)1963年Cairns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

进一步证明了DNA的的半保留复制。根据图2的大肠杆菌亲代环状DNA示意图,用简图表示复制一次和复制两次后形成的DNA分子。(注:以“……”表示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

(3)有人探究DNA的复制从一复制起点开始以后是单向进行的还是双向进行的,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

菌DNA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给以适当的条件,让其进行复制,得到图3所示结果,这一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大肠杆菌DNA复制是单起点复制还是多起点复制,用第(2)小题的方法,观察到大肠杆菌

DNA复制的过程如图4所示,这一结果说明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是________起点复制的。

答案(1)(规则的)双螺旋复制起点的数量

(2)如图所示

(3)DNA复制是双向的(4)单

解析(1)因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所以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复制起点的数量。(2)因为DNA为半保留复制,故复制一次所得的DNA分子中,1条链带放射性标记,1条不带。第二次复制所得的DNA分子中,一半DNA分子1条链带标记,另一半DNA分子全部带标记。(3)由图示可以看出: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为双向进行。(4)由图4可知: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点,即单起点复制。

15.根据图一至图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中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是_________,能够发生A与T相互配对的是图_______。

(2)图三过程不可能发生在________中。

A.神经元B.肝细胞

C.心肌细胞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若图三合成的产物中有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n,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一至图三中没有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__,中心法则的完整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1)P链、T链、A链、B链一(2)D

(3)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4)逆转录和RNA复制

解析(1)从图示看出,图一为DNA的复制,能发生A与T的配对,P链、T链、A链、B链表示脱氧核苷酸链。

(2)图三为翻译过程,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由于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因此图三合成的产物中如果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指导其合成的mRNA 的碱基数应远大于3n。

(4)从图示看出,图一至图三中没有发生的过程是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

医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 疾病和基因关系始终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认识的初期,就发现许多疾病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遵守孟德尔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遗传连锁定律的提出,现代经典遗传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上世纪40年代,L Pauling提出了”分子病”的概念,1956年,V Ingram发现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氨基酸从谷氨酸突变为缬氨酸是导致镰刀状贫血的原因。几乎同时,J.Lejeune发现Down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三陪体异常所致,系列染色体疾病病因。1976年,H Vanmus 和M Bishop在对肿瘤病毒学的研究中,发现了病毒癌基因,继而又无确定细胞癌基因的存在,此后抑癌基因也相继被发现,建立了肿瘤发生的基因理论,肿瘤被认为是体细胞的遗传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1983年,将亨廷顿病基因定位于第四号染色体上,1986年,克隆了慢性肉芽肿病的致病基因,同年杜氏肌营养不良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也被定位克隆成功,掀起了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鉴定和克隆的热潮。世纪之交,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新的DNA标记的发现,为研究常见病的遗传因素成为了可能,2005年,首次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解析了视网膜黄斑变性病的相关基因,揭开了复杂性疾病易感基因确定的序幕,此后,一系列的常见多发疾病基因的GWAS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加深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认知。今天,疾病和基因关系仍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解析疾病基因,不但可以确定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目的的开展预防、诊治,更

重要的是了解疾病新的致病机制,为分子诊断、分子靶向干预提供分子靶点。另一方面,药物作用靶点分子基因在人群的多态性,对药物作用的疗效影响;参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的基因多态性,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即药物基因组方面的研究,必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以疾病基因组学和药物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组学研究进展,将为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1、为什么构建DNA文库时,一定要用大分子DNA 答、的大小(即数目)取决于基因组的大小和片段的大小,片段大则文库数目小一些也可以包含99%甚至以上的基因组。而文库数目小则方便研究人员操作和文库的保存。所以构建文库要用携带能力大的载体尽量大的DNA片段. 2、如何检测和保证DNA的质量? 答、用看,有没有质白质和RNA等物质的污染,还可以测OD,用OD260/280来判断,当OD260/OD280< ,表示蛋白质含量较高当OD260/OD280> ,表示RNA含量较高当OD260/OD280=~,表示DNA较纯。 实验二、植物总RNA的提取 1、RNA酶的变性和失活剂有哪些?其中在总RNA的抽提中主要可用哪几种? 答、有DEPC,Trizol,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RNA酶的蛋白抑制剂以及SDS,尿素,硅藻土等;在总RNA提取中用PEPC,Trizol 2、怎样从总RNA中进行mRNA的分离和纯化。 答、、利用成熟的mRNA的末端具有polyA尾的特点合成一段oligo(dT)的引物,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将mRNA从总RNA中分离出来 实验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感受态细胞制备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答、A)细菌的生长状态:不要用经过多次转接或储于4℃的培养菌,最好从-80℃甘油保存的菌种中直接转接用于制备的菌液。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时为宜,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DH5α菌株的OD600为时,细胞密度在5×107 个/mL左右,这时比较合适。密度过高或不足均会影响转化效率。 B)所有操作均应在无菌条件和冰上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格外小心,悬浮细胞时要轻柔,以免造成菌体破裂,影响转化。 C)经CaCl2处理的细胞,在低温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内转化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24小时达到最高,之后转化率再下降(这是由于总的活菌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造成的);D)化合物及的影响:在Ca2+的基础上联合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或Co2+)、DMSO或等物质处理细菌,可使转化效率大大提高(100-1000倍); E)所使用的器皿必须干净。少量的或其它化学物质的存在可能大大降低细菌的转化效率; 2、感受态细胞制备可用在哪些研究和应用领域? 答、在中将导入受体细胞是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则将它用Ca2+处理变为质粒进入。 实验五、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化和鉴定 1、在热激以后进行活化培养,这时的培养基中为什么不加入抗生素? 答、活化培养用的一般是SOC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比LB培养基营养,此时进行的活化培养只是为了让迅速复苏,恢复分裂活性,此时的细胞还不具抗性,加入会细胞会死亡。 2、什么是质粒?根据在细菌中的复制,质粒有几种类型?用于基因重组的主要用到哪些质粒? 答、是细菌体内的环状。

医学分子生物学讲义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 1.ORF 答:ORF是open reading frame的缩写,即开放阅读框架。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列,叫做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2.结构基因 答: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或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3.断裂基因 答: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个基因不仅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 RNA 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位于编码区 5 ' 端与 3 ' 端的非编码序列和内含子。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4.选择性剪接 答: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5.C值 答: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其DNA的含量来表示,我们把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C value)。 6.生物大分子 答: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7.酚抽提法 答:酚抽提法最初于1976年由Stafford及其同事提出,通过改良,以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重复抽提至一定纯度后,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透析或沉淀处理获得所需的DNA样品。 8.凝胶过滤层析 答: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分子筛对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9.多重PCR 答:多重PCR技术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由于每对引物扩增的片段长度不同,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加以鉴别。 10.荧光域值 答:荧光阈值是在荧光扩增曲线上人为设定的一个值,它可以设定在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任意位置上,一般荧光阈值的设置是基线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 11.退火 答:温度突然降至37-58℃时,变性的DNA单链在碱基互补的基础上重新形成氢

中南大学_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库答案.pdf

医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参考答案) 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 一、名词解释 1.基因(gene):是核酸中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基因在编码区内含有非编码的插入序列,结构基因 不连续,称为断裂基因。 3.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基因中用于编码RNA或蛋白质的DNA序列为结构基因。 4.非结构基因(non-structural gene):结构基因两侧一段不编码的DNA片段,含有基 因调控序列。 5.内含子(intron):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内非编码的插入序列。 6.外显子(exon):真核生物基因内的编码序列。 7. 基因间DNA (intergenic DNA):基因之间不具有编码功能及调控作用的序列。 8. GT-AG 法则 (GT-AG law):真核生物基因的内含子5′端大多数是以GT开始,3′ 端大多数是以 AG 结束,构成 RNA 剪接的识别信号。 9.启动子(promoter):RNA聚合酶特异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DNA序列。 10.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TATA合上游的一些特定的DNA序 列,反式作用因子,可与这些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的效率。 11.反应元件(response element):与被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并能调控基因表达的 特异DNA序列。 12.poly(A)加尾信号 (poly(A) signal) :结构基因末端保守的 AATAAA 顺序及下游 GT 或T富含区,被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识别,在mRNA 3′端加约200个A。 13.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14.操纵子(operon):多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成簇串联排列,与上游共同的调控区和下 游转录终止信号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15.单顺反子(monocistron):一个结构基因转录生成一个mRNA分子。 16.多顺反子(polycistron):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带有几个结构基因的遗传信息,

遗传病试题及答案

1.遗传病的最基本特征是:A. 家族性 B. 先天性 C. 终身性 D. 遗传物质的改变 E. 染色体畸变2.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作用不同,对疾病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B.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D.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作用同等 E. 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3.揭示生物性状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的两个遗传学基本规律的科学家是A.Mendel B. Morgan C.Garrod D.Hardy.Wenberg E.Watson,Crick4.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人群中约有3%~5%的人受单基因病所累B.人群中约有0.5%~1%的人受染色体病所累C.人群中约有15%~20%的人受多基因病所累 D. 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 E. 女性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约为5%*5.研究染色体的结构、行为及其与遗传效应关系的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科称为:A.细胞遗传学B.体细胞遗传学 C. 细胞病理学D.细胞形态学E.细胞生理学6.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A. 人类细胞遗传学B.人类生化遗传学 C. 医学分子生物学D. 医学分子遗传学E.医学生物化学 7.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A.Mendel B.Morgan C.Darwin D.Schleiden,Schwann E.Boveri,Sutton8.在1944年首次证实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学者是;A.Feulgen B.Morgan C.Watson,Crick D.Avery E.Garrod9.1902年首次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学者是:A.Feulgen B.Morgan C.Watson,Crick D.Avery E.Garrod 10.1949年首先提出“分子病”概念的学者是:A.Mendel B.Morgan C.Darwin D.Paullng E.Boveri,Sutton*11.1956年首次证明人的体细胞染色体为46条的学者是: A. Feulgen B.Morgan C.蒋有兴(JH.Tjio)和Levan D.Avery E.Garrod 12.1966年编撰被誉为医学遗传学的“圣经”--《人类盂德尔遗传》一书的学者是:A.McKusick B.Morgan C.Darwin D.Schleiden,Schwann E.Boveri,Sutton*13.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疾病称为:A.遗传病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14.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罹患的疾病一般称为:A.遗传病B.先天性疾病C先天畸形 D.家族性疾病 E.后天性疾病15.婴儿出生时正常,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疾病称为:A.遗传病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16. 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A遗传病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17.遗传病特指:A.先天性疾病B.家族性疾病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D.不可医治的疾病E.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18.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A.Huntington舞蹈病B.蚕豆病C.白化病D.血友病A E.镰状细胞贫血19.传染病发病:A.仅受遗传因素控制B.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需要环境因素的调节C.以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和环境因素为辅D.以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和遗传因素为辅E.仅受环境因素影响20.Down 综合征是:A.单基因病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D.线粒体病E.体细胞病21.脆性X综合征是:A.单基因病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D.线粒体病E.体细胞病22.Leber视神经病是:A.单基因病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D.线粒体病E.体细胞病23.高血压是: A.单基因病B.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D.线粒体病E.体细胞病 1.下列哪些疾病不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精神分裂症 B. 血友病A C.唇裂和腭裂D.开放性脊柱裂E.多指症2.人类遗传病包括下列哪些类型? A.单基因病 B. 多基因病C.染色体病 D. 线粒体病 E. 体细胞遗传病 *3.遗传病的特征多表现为:A.家族性B.先天性C.传染性 D.不累及非血缘关系者E.同卵双生率高于异卵双生率4.判断是否是遗传病的指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要点

Northern blot:是DNA/RNA的杂交,它是一项用于检测特异性RNA的技术,RNA混合物首先按照它们的大小和相对分子量通过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加以分离,凝胶分离后的RNA 通过southern印迹转移到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再与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反应,通过杂交结果分析可以对转录表达进行定量或定性。它是研究基因表达的有效手段。与Southern blot 相比,它的条件更严格些,特别是RNA容易降解,前期制备和转膜要防止Rnase的污染。实验步骤:1.用具的准备2.用RNAZaP去除用具表面的RNase酶污染3.制胶4. RNA样品的制备5.电泳6.转膜7.探针的制备8.探针的纯化及比活性测定9.预杂交10.探针变性11.杂交12.洗膜13.曝光14.去除膜上的探针15.杂交结果 半定量PCR要求比普通PCR更严格一些,另外往往通过转膜后的同位素杂交检测或凝胶成像后的灰度测定比较样品间的差异。 半定量RT-PCR一般是在没有条件做实时PCR 的情况下使用,用于测定体内目的基因的表达增加减少与否,即通过目的基因跑出来的电泳带与管家基因(如β-actin)的电泳带的相对含量比较,观测目的基因表达增减,另外还要做一个β-actin的内参照对照。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实时荧光定量PCR无需内标 2.内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影响 Sybr green(荧光染料掺入法)和Taqman probe(探针法) 检测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 1共纯化、共沉淀,在不同基质上进行色谱层析 2蛋白质亲和色谱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改基质时,可与改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吸附的非目标蛋白则随洗脱液流出。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者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 3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4 Far-Western 又叫做亲和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的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缺点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 1.酵母双杂交 2.GSTpull-down实验 3.免疫共沉淀 4.蛋白质细胞内定位 RACE是基于PCR技术基础上由已知的一段cDNA片段,通过往两端延伸扩增从而获得完整的3'端和5'端的方法 1.此方法是通过PCR技术实现的,无须建立cDNA文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有 利用价值的信息 2.节约了实验所花费的经费和时间。 3.只要引物设计正确,在初级产物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大量的感兴趣基因的全长 基因特异性引物(GSPs)应该是: 23-28nt 50-70%GC Tm值≥65度,Tm值≥70度可以获得好的结果 注意事项 1.cDNA的合成起始于polyA+RNA。如果使用其它的基因组DNA或总RNA,背景会很高

(珍贵)浙江大学05-12年博士医学分子生物学真题

2012浙江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乙)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分*5) 1.The Central Dogma 2.Telomere 3.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 4.Protein Motif 5.Splicesome 二.简答题:(5分*9) 1.一个基因有哪些结构组成? 2.基因、染色体、基因组的关系? 3.表观遗传机制改变染色质结果的机制? 4.内含子的生物学意义? 5.什么是蛋白质泛素化?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6.蛋白质纯化的方法? 7.MicroRNA是什么?它如何发挥作用? 8.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其研究目的是什么? 9.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什么需要模式生物? 三.问答题:(10分*4) 1.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其基因组相同,为什么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谈谈疾病发生机制? 3.有一块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内蛋白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4.目前,基因靶点研究已成为新药开发的用药部分,结合目前药物靶点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谈谈你的建议和观点?

2011浙江大学博士入学考试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回忆 一、英文名解 1、冈崎片段: 2、反式作用因子: 3、多克隆位点: 4、micro RNA: 5、分子伴侣: 二、简答 1、蛋白质四级结构。 2、真核转录调控点。 3、表观遗传学调控染色质。 4、真核RNA聚合酶类型及作用。 5、基因突变。 6、组学概念及举例。 7、简述兔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医学分子生物学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基因是核酸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gencme):细胞或生物中,一套完整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包括一种生物所需的全套基因及间隔序列)称为基因组。基因组的功能是贮存和表达遗传信息。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SD sequence) 是mRNA能在细菌核糖体上产生有效结合和转译所需要的序列。SD序列与16S rRNA的3’末端碱基(AUUCCUCCAC-UAG-5’)互补,以控制转译的起始 分子克隆:克隆(clone):是指单细胞纯系无性繁殖,现代概念是将实验得到的人们所需的微量基因结构,引入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去,在合适的生理环境中进行无性繁殖,从而利用宿主的生理机制繁衍人们所需要的基因结构,并进行表达。由于整个操作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所以称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动物克隆(Animal cloning)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动物新个体的方法. 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 (DNA水平)及其表达水平(RNA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就是将有功能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指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后有的可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转基因动物就是把外源性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的受精卵或其囊胚细胞中,并在细胞基因组中稳定整合,再将合格的重组受精卵或囊胚细胞筛选出来,采用借腹怀孕法寄养在雌性动物(foster mother)的子宫内,使之发育成具有表达目的基因的胚胎动物,并能传给下一代。这样,生育的动物为转基因动物。 探针:在核酸杂交分析过程中,常将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进行标记。这种带有一定标记的已知顺序的核酸片段称为探针。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专门切割DNA 的酶,它们能特异结合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顺序的特殊DNA序列并切割dsDNA。 载体: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RFLP):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er-phism,RFLP)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碱基组成或(和)顺序发生改变,会在基因结构中产生新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或使原有的位点消失. 用限制酶对不同个体基因组进行消化时,其电泳条带的数目和大小就会产生改变,根据这些改变可以判断出突变是否存在。 简答题: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成分参与,参与因子,作用?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或模板)” tRNA是原料氨基酸的“搬运工” rRNA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合成多肽链的装配机(操作台) tRNA 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蓝图,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工厂,但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20种氨基酸与mRNA的碱基之间缺乏特殊的亲和力。因此,需要转运RNA把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中的mRNA上 rRNA 核糖体RNA(rR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就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 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 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DNA双螺旋分子表面 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 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从一条mRNA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10.多顺反子(polycistron): 原核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几个结构基因转录在一条mRNA 链上,因而转录物为多顺反子。每个顺反子分别翻译出各自的蛋白质。 11.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 原核生物mRNA往往是多顺反子的,即每分子mRNA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2)mRNA 5‘端无帽子结构,3‘端无多聚A尾。 (3)mRNA一般没有修饰碱基。 12.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5‘端有帽子结构。即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鸟苷m7GpppN。 (2)3‘端大多数带有多聚腺苷酸尾巴。 (3)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主要有甲基化。 (4)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14.tRNA的结构特点 (1)tRNA是单链小分子。 (2)tRNA含有很多稀有碱基。 (3)tRNA的5‘端总是磷酸化,5’末端核苷酸往往是pG. (4)tRNA的3‘端是CCA-OH序列。是氨基酸的结合部位。 (5)tRNA的二级结构形状类似于三叶草,含二氢尿嘧啶环(D环)、T环和反密码子环。

《医学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因此,分子生物学已经渗入到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的每一个分支领域,也是整个生物学的基础课程之一。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为一门课程,医学分子生物学涵盖了医学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及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形成的专门研究领域及相关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为医学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了解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分子生物学是广大医学生和临床医学、生物学研究者学习、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桥梁课程。 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各相关领域的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理论包括3大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包括绪论、基因与基因组、基因表达的调控、DNA损伤与修复等章节。第二部分为医学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的基本策略、基因工程与基因体外表达、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进展等章节。第三部分介绍疾病的分子诊断、预防和治疗,主要有疾病产生的分子基础、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原理与研究进展。实验部分主要让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并加强各种课外的科研实训。 该课程通过提供课程的全程录像、教案、课件和教学大纲,为学生、教师和社会群体的网络学习提供了便捷的资源,辐射对象量大面广,切实为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医学推广过程服务。

基础分子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用)

基础分子生物学 三、选择题 1、RNA 合成的底物是------ ---------。 A dATP, dTTP , dGTP , d CTP BATP, TTP , GTP , CTP C ATP ,GTP, CTP,UTP D 、GTP, CTP,UTP,TTP 2.模板DNA的碱基序列是3′—TGCAGT—5′,其转录出RNA碱基序列是:A.5′—AGGUCA—3′ B.5′—ACGUCA—3′ C.5′—UCGUCU—3′ D.5′—ACGTCA—3′ E.5′—ACGUGT—3′ 3、转录终止必需。 A、终止子 B、ρ因子 C、DNA和RNA的弱相互作用 D上述三种 4、在转录的终止过程中,有时依赖于蛋白辅因子才能实现终止作用,这种蛋白辅因子称为---- -----。 A σ因子 B ρ因子 C θ因子 D IF因子 5.识别RNA转转录终止的因子是: A.α因子 B.β因子 C.σ因子 D.ρ因子 E.γ因子 6.DNA复制和转录过程有许多异同点,下列DNA复制和转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体内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转录,而以两条DNA链为模板复制 B.在这两个过程中合成方向都为5′→3′ C.复制的产物通常情况下大于转录的产物 D.两过程均需RNA引物 E.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需要Mg2+ 7、核基因mRNA 的内元拼接点序列为。 A、AG……GU B、GA……UG C、GU……AG D、UG……GA 8、真核生物mRNA分子转录后必须经过加工,切除---------,将分隔开的编码序列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蛋白质翻译的模板,这个过程叫做RNA的拼接。 A 外显子 B 启动子 C 起始因子 D 内含子 9、在真核生物RNA polⅡ的羧基端含有一段7个氨基酸的序列,这个7肽序列为Tyr-Ser-Pro-Thr-Ser-Pro-Ser ,被称作。 A C末端结构域 B 帽子结构 C Poly(A)尾巴 D 终止子 10.真核生物RNA的拼接需要多种snRNP的协助,其中能识别左端(5’)拼接点共有序列的snRNP 是: A.U1 snRNP B.U2 snRNP C.U5 snRNP E.U2 snRNP+ U5 snRNP 四、是非题 1、所有的启动子都位于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 X ) 2、RNA分子也能像蛋白酶一样,以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产生链的断裂和和合成所必须的微环境。(对) 3、真核生物的mRNA中的poly A 尾巴是由DNA编码,经过转录形成的。( X ) 4、在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中,β亚基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启动子。( X ) 5、所有起催化作用的酶都是蛋白质。( X ) 五、问答题

分子生物学试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生命本质的学科,在核酸、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机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术,基因重组)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以改造或扩增基因和基因产物,使微量的研究对象达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达的方法,也是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方法。转化(trans formation)、转染、转导、转位等是自然界基因重组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工基因重组常采用的手段。基因重组的目的之一是基因克隆(gene clone),基因克隆可理解为以一分子基因为模板扩增得到的与模板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基因。使需要分析研究的微量、混杂的目的基因易于纯化,得以增量,便于分析。 外来基因引起细胞生物性状改变的过程叫转化(transformation),以噬菌体把外源基因导入细菌的过程叫转染(transfection)。利用载体(噬菌体或病毒)把遗传物质从一种宿主传给另一种宿主的过程叫转导(transduction)。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处转移到基因组另一处的过程叫转位(transposition),这些游动的基因叫转位子。 一、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 (一)载体 载体(Vector)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表达的工具。载体有质粒(plasmid)、噬菌体、单链丝状噬菌体和粘性末端质粒(粘粒)、病毒等。载体具有能自我复制;有可选择的,便于筛选、鉴定的遗传标记;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BR322、pUC系列等。这些质粒都含有多个基本基因,如复制起动区(复制原点Ori),便于复制扩增;抗抗生素标记(抗氨芐青霉素Ap r、抗四环素Tc r等)或大肠埃希菌部分乳糖操纵子(E.coli LacZ)等,便于基因重组体的筛选;基因发动子(乳糖操纵子Lac、色氨酸操纵子Trp等)和转录终止序列,便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录、翻译表达。质粒上还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即基因插入位点,又叫基因重组位点,基因克隆位点。 常用噬菌体载体有单链噬菌体M13系统;双链噬菌体系统。噬菌体应和相应的宿主细胞配合使用。以上载体各有特点,便于选择,灵活应用。 (二)工具酶

(完整word版)医学分子生物学

医学分子生物学 名词解释: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 可被转录形成 mRNA,并转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ORF 开放阅读框架( open reading frame,ORF ): 是指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 C值(C-value): 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用以衡量基因组的大小。 C值矛盾/ C值悖论: 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基因组(genome): 是指生物体全套遗传信息,包括所有基因和基因间的区域 重叠基因 是指同一段DNA片段能够参与编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蛋白质分子。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 e nucleotid e polymorphism) 是由基因组DNA上的单个碱基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是人群中个体差异最具代表性的DNA多态性,相当一部分还直接或间接与个体的表型差异、对疾病的易感性或抵抗能力、对药物的反应性等相关。SNP被认为是一种能稳定遗传的早期突变 蛋白质组(proteomics): 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 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MS 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质核比(m/z)的差异来分离并确定分子量 开放阅读框=ORF 基因工程

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和表达的技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 是一类能识别和切割双链DNA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水解酶。 逆转录酶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它以RNA为模板、4种dNTP为底物,催化合成DNA,其功能主要有:1)逆转录作用;2)核酸酶H的水解作用;3)依赖DNA的DNA聚合酶作用。 粘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割后突出的部分就是粘性末端(来自360问答) 载体vector 指能携带外源DNA片段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或表达的工具。载体的本质为DNA。多克隆位点 载体上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切点(即在载体的其他部位无这些酶的相同切点)称为多克隆位点 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 是指处于待测基因下游并通过转录和表达水平来反映上游待测基因功能的基因,又称报道基因。 转化 以质粒DNA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 感受态细胞 细胞膜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并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称谓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碱裂解法 在NaOH提供的高pH(12.0~12.6)条件下,用强阳离子去垢剂SDS破坏细胞壁,裂解细胞,与NaOH共同使宿主细胞的蛋白质与染色体DNA发生变性,释放出质粒DNA。 核酸变性 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系DNA分子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由双螺旋变成单链过程。 核酸复性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生命本质的学科,在核酸、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机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术,基因重组)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以改造或扩增基因和基因产物,使微量的研究对象达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达的方法,也是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方法。转化(transforma tion)、转染、转导、转位等是自然界基因重组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工基因重组常采用的手段。基因重组的目的之一是基因克隆(gene clone),基因克隆可理解为以一分子基因为模板扩增得到的与模板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基因。使需要分析研究的微量、混杂的目的基因易于纯化,得以增量,便于分析。 外来基因引起细胞生物性状改变的过程叫转化(transformation),以噬菌体把外源基因导入细菌的过程叫转染(transfection)。利用载体(噬菌体或病毒)把遗传物质从一种宿主传给另一种宿主的过程叫转导(transduction)。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处转移到基因组另一处的过程叫转位(transposition),这些游动的基因叫转位子。 一、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 (一)载体 载体(Vector)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表达的工具。载体有质粒(p lasmid)、噬菌体、单链丝状噬菌体和粘性末端质粒(粘粒)、病毒等。载体具有能自我复制;有可选择的,便于筛选、鉴定的遗传标记;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BR322、pUC系列等。这些质粒都含有多个基本基因,如复制起动区(复制原点Ori),便于复制扩增;抗抗生素标记(抗氨芐青霉素Apr、抗四环素Tcr等)或大肠埃希菌部分乳糖操纵子(E.coli LacZ)等,便于基因重组体的筛选;基因发动子(乳糖操纵子Lac、色氨酸操纵子Trp等)和转录终止序列,便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录、翻译表达。质粒上还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即基因插入位点,又叫基因重组位点,基因克隆位点。 常用噬菌体载体有单链噬菌体M13系统;双链噬菌体系统。噬菌体应和相应的宿主细胞配合使用。以上载体各有特点,便于选择,灵活应用。

医学分子生物学-整理笔记

第2章基因、基因组和基因组学 基因(gene):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基因是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或RNA所必 需的全部DNA,包括编码蛋白质或RNA的核酸序列,也包括为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基因的功能:传递遗 传信息,控制个体性状表现。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转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 蛋白质,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s) :某些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其突变可影响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的功能,或导致一个或多个蛋白质(或酶)量的改变。eg. miRNA, siRNA, piRNA 核糖体RNA 基因(ribosomal RNA genes) 与转运RNA 基因(transfer RNA genes):只转录产生相应的RNA而不翻 译成多肽链。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3种):RNA 聚Array合酶I, II, III. 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在DNA 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 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序列。断裂基(split gene):真核生物 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 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 基因组(genome):一个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包括染色体基因组和染色体外基因组。基因组中的DNA包括 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部分病毒基因组--RNA。 C值(C-value):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用以衡量基因组的大小。通常,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其基因组越大,但从总体上说,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地位的高低无关。存在C-value paradox (C值悖理)。生物复杂性越高,其基因的密度越低。 病毒基因组的大小: 与细菌或真核细胞相比,病毒的基因组很小。不同的病毒之间基因组大小相差很大。乙肝病 毒DNA:3kb,编码4种蛋白质;痘病毒的基因组:300kb,编码几百种蛋白质。病毒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与其对宿主 的依赖程度有关,基因组越大,依赖性越小。RNA 病毒基因组编码序列具有节段性:有些病毒的基因组RNA由 不连续的几条核酸链组成(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分段基因组的病毒一般感染效率较低;分段基因组容易 发生重组,故病毒容易变异。目前未发现DNA病毒有此状况。 病毒基因存在基因重叠:基因重叠:同一段DNA片段能够参与编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蛋白质分子。这种现象在 其它的生物细胞中仅见于线粒体和质粒DNA。此结构意义在于使较小的基因组能够携带较多的遗传信息。基因重 叠的方式:1)一个基因完全在另一个基因里面。2)几个基因部分重叠。3)两个基因之间只有一个碱基重叠。重 叠基因的DNA序列可能大部分相同,但由于翻译时的读码框架不同、或起始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有些 真核病毒的部分序列,对某一个基因来说是内含子,而对另一个基因而言却是外显子。病毒基因组的大部分序列 具有编码功能:病毒基因组的大部分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只有非常小的一部份没有编码翻译功能。ΦX174基因 组中不编码的序列只占217/5375。乳头瘤病毒基因组约8.0Kb,其中不编码的部分约为1.0kb。少数真核生物病毒 的基因组也存在内含子结构。 病毒基因组的转录单元是多顺反子:多顺反子mRNA (polycistronie mRNA) :病毒基因组DNA序列中功能上相关 的蛋白质的基因或rRNA的基因往往丛集在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部位,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它们 可被一起转录成含有多个mRNA 的分子。 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除了逆转录病毒以外,一切病毒基因组都是单倍体,每个基因在病毒颗粒中只出现一次。 逆转录病毒带有逆转录酶,能使RNA反向转录生成DNA,因此其基因组可拥有两个拷贝。噬菌体基因具有连续性: 噬菌体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病毒的基因是不连续的,具有内含子。 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比较简单,其基因组大小在106bp~107bp之间,所包含的基因数目几百个到数千个之间。原 核生物基因组通常由一条环状的双链DNA分子组成,在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的形式,在细胞内形成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