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最新版精品课件第四章 城市土地管理和住房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344.89 KB
- 文档页数:17
01定义02特点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力如何有效配置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的科学。
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
市政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更新。
市政管理学定义与特点市政管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权力、城市公共资源、城市公共事务、城市公共利益等。
研究内容市政管理体制与机制、市政公共政策、市政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市政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安全与危机管理等。
市政管理学意义与作用意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城市发展提供指导、为市民参与提供平台。
市政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指城市政府为了履行其城市管理职能,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而建立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的总和。
市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包括系统性、动态性、规范性和法制性。
市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按行政层级可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均权型;按管理方式可分为直接管理型和间接管理型。
市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市政管理体制概述01市政职能的概念指城市政府在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02市政职能的划分一般可分为经济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和生态建设职能等。
03市政职责的界定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能交叉和重叠。
市政职能划分及职责界定市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市政机构的概念指城市政府为实现其管理职能而设立的各类机构的总和。
市政机构的设置根据城市规模、管理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设置市政机构,包括综合管理机构、专业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等。
市政机构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市政机构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等。
03规划实施与监督规划经批准后,需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时序,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市政学第一章绪论市政主体:1、广义的市政主体为城市的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各种国家机构和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的非国家权力组织,特别是各类社区组织,如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等。
2、狭义的市政主体仅指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及不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市政客体:1、广义上的市政客体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还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科技管理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的管理活动。
2、狭义上的市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1、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市政的特征?1 政治性;2 历史性;3 整体性;4 综合性;5 动态性。
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 系统的研究方法;2 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 静态的研究方法和动态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 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 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我国城市化到1997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0%,我国城市居民的数量将首次超过农村居民,进入名副其实的城市时代;2 加强市政学的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3 加强市政学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现代城市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或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城市的特点?1 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2 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 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4 文化构成的异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