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65.50 KB
- 文档页数:47
挖掘机的机械手臂的设计毕业设计摘要:本篇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研究了挖掘机的机械手臂的设计。
首先介绍了挖掘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然后分析了机械手臂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挑战。
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压系统和电动机的机械手臂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设计过程和各个零部件的选择。
最后,进行了实际试验和性能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通过本次设计,证明了该机械手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挖掘机;机械手臂;液压系统;电动机;设计方案1引言挖掘机是一种用于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和矿山开采的机械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挖掘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机械手臂,它负责实现挖掘、装载和卸载等作业。
因此,机械手臂的设计对挖掘机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篇毕业设计论文旨在研究挖掘机的机械手臂设计,并提出一种可行的设计方案。
2挖掘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挖掘机是一种通过液压系统驱动的机械设备,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灵活性。
它由底盘、上车架、工作装置和驾驶室等部分组成。
其中,工作装置主要包括机械手臂、斗杆和斗。
3机械手臂设计的关键要素和挑战机械手臂设计的关键要素包括负载能力、工作范围、动作速度和稳定性等。
此外,机械手臂还需要兼顾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因素。
然而,机械手臂设计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设计紧凑、重量轻和功耗低等。
4机械手臂设计方案本设计方案采用液压系统和电动机的组合来驱动机械手臂。
其中,液压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和灵活性,而电动机则提供了高效、低功耗的驱动方式。
具体设计过程包括:首先确定机械手臂的结构和参数;然后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和电动机;最后进行各个部件的装配和调试。
5实验和性能测试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进行了实际试验和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机械手臂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速度。
6结果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该机械手臂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通过分析该零件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了数控车床作为加工设备。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数控车床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数控车床加工轴类零件的优势。
最终,本文对该零件的功能、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后续的加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轴类零件、数控车床、结构分析、材料分析、加工方法第一章任务介绍轴的零件图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一种轴类零件,其零件图如下图所示:图略)零件图的分析通过对上述零件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零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轴体、轴承和轴头。
其中,轴体是该零件的主要承载部分,负责传递转矩和承受载荷。
轴承则用于支撑轴体,减小摩擦力和磨损。
轴头则用于连接其他零件,完成整个机械系统的工作。
选择加工设备(题目给定用数控车)在确定了轴类零件的结构和功能后,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加工设备进行加工。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了数控车床作为加工设备。
数控车床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程度等优势,在加工轴类零件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二章数控车床的简介概述数控车床是一种自动化加工设备,通过预先编写好的程序,控制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加工参数,实现对工件的高精度加工。
数控车床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2.1.1 数控车床的特点及应用数控车床的主要特点包括:1)高精度:数控车床具有高精度的加工能力,可以实现微米级别的加工精度。
2)高效率:数控车床的加工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手工加工和普通机床加工。
3)高自动化程度: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数控车床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零件的加工中,特别是对于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轴类零件,数控车床具有明显的优势。
2.1.2 数控车床的发展前景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车床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数控车床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成为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生产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第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综述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论文将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行综述,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影响1. 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等方面,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领域2.1 制造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涉及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
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先进的机械制造设备,可以加快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速度,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2.2 汽车工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线上。
自动化设备可以使汽车生产流程更加高效和精确,从而提高汽车制造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3 能源行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制造。
通过使用自动化装置,可以提高发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4 医疗行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上。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社会进步。
4. 结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完整版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旨在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概念、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将揭示该专业在推动工业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满足现代制造业需求方面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生产效率;未来趋势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该专业不仅涉及到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涵盖了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因此,深入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于推动工业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满足现代制造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述2.1 核心概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学科,涵盖了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特定功能需求,运用工程原理和设计方法,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机械装置或系统。
机械制造则是指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包括加工、装配、调试等环节。
自动化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操作。
2.2 技术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设计制造过程更加高效、精确。
同时,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技术的发展,也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领域3.1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摘要CAD技术作为成熟的普及技术已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并已成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围绕企业创新设计能力的提高和网络计算环境的普及,CAD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围绕在以下四个方面:1.标准化除了CAD支撑软件逐步实现ISO标准和工业标准外,面向应用的标准构件(零部件库)、标准化方法也已成为CAD系统中的必备内容,且向着合理化工程设计的应用方向发展。
2.开放性CAD系统目前广泛建立在开放式操作系统窗口95/98/NT和UNIX平台上,在JA VA LINUX平台上也有CAD产品,此外CAD系统都为最终用户提供二次开发环境,甚至这类环境可开发其内核源码,使用户可定制自已的CAD系统。
3. 集成化CAD技术的集成化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其一是广义CAD功能CAD/CAE/CAPP/CAM/CAQ/PDM/ERP经过多种集成形式成为企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
其二,是将CAD技术能采用的算法,甚至功能模块或系统,做成专用芯片,以提高CAD系统的效率;其三是CAD基于网络计算环境实现异地、异构系统在企业间的集成。
关键词:标准化,开放性,集成化,智能化!!所有下载了本文的注意:本论文附有CAD图纸和完整版最终设计,凡下载了本文的读者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QQ邮箱),或加我百度用户名QQ,我把图纸发给你。
最后,希望此文能够帮到你!TECHNOLOGY IN THE MECHANICAL DESIN CADAPPLICATIONABSTRACTCAD technology as the popularity of mature technology has broad 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the real productive forces. Innovative design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 and enhance the popularity of network computing environment, CAD technology centres arou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standardized, open,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 four areas:1. Standardization in addition to CAD software support the progressive realization of ISO standards and industry standards, application-oriented standard components (for parts), standardized methods have also become necessary in the CAD system, and toward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development2. CAD system is currently open and extensive operating system built on open window 95/98 / NT and UNIX platforms, in Java LINUX platform is also a CAD products, in addition to CAD systems to provide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end-user environment, and even such Environment may b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ore source code, which allows the user to customize their own CAD system.3. Integ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CAD technology embodied in three levels: One is the broad functions of CAD CAD / CAE / CAPP / CAM / CAQ / PDM / ERP integration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corporate integration solutions, promot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rocess. The CAD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ts three CAD is based on network computing environment to achieve different places, heterogeneous system in the inter-enterprise integration. Came into being the virtual design, virtual manufacturing and virtual enterprise is the level of application integration.KEY WORDS:Standardization,Open,Integrated,Intelligent.目录绪论 (1)第1章CAD技术的概述 (2)1.1CAD技术的概念 (2)1.2CAD技术原理 (2)1.3CAD系统的组成 (2)第2章CAD技术的发展 (4)2.1 CAD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4)2.2我国CAD的发展现状 (5)2.3 CAD系统的发展趋势 (5)第3章CAD常用的设计软件 (8)3.1国内软件 (8)3.2国外软件 (9)第4章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12)4.1我国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现状 (12)4.2 CAD在玉米联合作业机械设计中应用 (13)4.3 CAD三维技术在液压挖掘机中的应用 (18)结论 (24)谢辞 (25)参考文献 (26)外文资料 (27)绪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机械CAD/CAM技术已发展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并得到迅速发展。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小型数控立式铣床机械结构设计姓名:学号: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2008级指导教师:年月日独创性声明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
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小型数控立式铣床机械结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控立式铣床机械结构部分的设计。
包括立式铣床的总体布局、主传动系统、伺服进给系统和工作台等主要机械结构设计。
此次设计是在传统机床的基础上,对其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的加工需要。
其中要使铣床的总体结构更加紧凑,所以采用了主传动系统都用立式的传动轴。
并且同时还要保证传动的平稳和精准,这就需要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上有更高的要求,对电机的选择和传动轴的设计计算需要更加精确。
而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就主要考虑传动的精准,丝杆的传动的灵敏性以及伺服电机的最优传动。
对丝杆需要考虑传动的力矩和扭矩大小,怎样选择才能做到最优设计。
数控工作台的设计因为之前接触的少,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选择了分度回转工作台。
并且此项设计已经成熟,在查阅资料后根据我所设计的机床做出了合适的选择,采用了定位销式分度工作台。
这种工作台的定位分度主要靠定位销和定位孔来实现的。
而定位精度则需要取决于蜗轮副的传动精度,因而必须采用高精度的蜗轮副。
关键字:数控铣床,机械结构Small vertical milling machine mechanical structuredesign of numerical control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numerical control vertical milling machine mechanical structure parts of the design.Include vertical milling machine of the overall layout, main transmission system, servo drive system and the main 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etc.This design is the traditional machine tools, on the basis of the reform, which can adapt to the more processing need.This should make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milling machine is more compact, so the main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all of the vertical shaft.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nsures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smooth and accurate, this needs in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has higher request, to choose and the shaft of the motor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need to be moreprecise.And servo drive system design is the main consideration of transmission of precise, screw transmission of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ervo motor and the optimal transmission.To screw need to consider the transmission torque and torque size, how to choose to do the optimal design. The machine optimal transmission.The design of the CNC table before because of the contact less, in turn a large number of data, choose dividing rotating table.And the design has been mature, in th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after I made the right choice machine, using a location pins type dividing workbench.This table positioning dividing depend mainly on pins and positioning will realize the hole.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is needed to worm gear transmission accuracy of depends on vice, therefore it must be with high precision of worm gear and vice.Key word: CNC milling machine, mechanical structure目录1 绪论 (4)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4)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弯管机毕业设计论文弯管机是机械制造领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管道、结构件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理论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弯管机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及性能分析,并结合毕业设计的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弯管机的设计方案。
弯管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旋转运动和轴向压力将管材弯成所需形状。
根据弯管形状的不同,弯管机可分为手动弯管机、电动弯管机、液压弯管机等。
手动弯管机适用于小直径、小弯曲半径的管材,电动弯管机适用于大直径、大弯曲半径的管材,液压弯管机则适用于高强度、大直径的管材。
结合毕业设计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电动弯管机设计方案。
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结构设计:新型弯管机采用卧式结构,主要由机架、旋转机构、压力机构、传动系统等组成。
其中,旋转机构采用伺服电机驱动,精确控制旋转角度;压力机构采用油压缸和斜楔结构,实现轴向压力的传递;传动系统采用蜗轮蜗杆减速器,提高传动效率。
控制系统设计:新型弯管机采用PLC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伺服电机驱动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通过编程控制,可以实现对管材的自动夹紧、旋转、弯曲等动作。
安全保护设计:新型弯管机设计有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当管材在弯曲过程中出现裂纹、变形等情况时,保护装置会自动停止机器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通过对弯管机设计原理及结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弯管机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结合了现代机械设计理念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该设计方案还考虑了安全保护问题,保障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毕业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折弯机在各种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折弯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成型设备,能够将各种金属板材经过弯曲变形,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零件或产品。
设计题目:小型秸秆粉碎机的设计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15年 5 月 18 日目录摘要 (I)1 引言 (1)1.1 秸秆粉碎机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1.2 秸秆粉碎机械的发展现状 (1)1.2.1 国外粉碎机的发展状况 (1)1.2.2 国内粉碎机的现状 (2)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粉碎结构的选择 (4)2.1 锤片式粉碎机 (4)2.2劲锤式粉碎机 (4)2.3 齿爪式粉碎机 (5)2.4 对堒式粉碎机 (6)3 秸秆粉碎装置方案的确定 (7)3.1 粉碎机的工作原理 (7)3.2 粉碎室的形状 (7)3.3 锤片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确定 (7)3.4 粉碎室宽度的选择 (8)四设计主机参数 (9)4.1 主机动力 (9)4.2 轴承的选择 (10)4.3 键的选择 (10)4.4 螺栓的选择 (10)3.5 螺母的选用 (10)3.6 垫圈的选择 (10)五带的设计计算 (11)5.1 带及带轮的选用 (11)5.2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11)5.3 确定V带的中心距a和基准长度Ld (12)六锤片的设计计算 (13)6.1 锤片材料的选择 (13)6.2 锤片的数目 (13)6.3 锤片排列的确定 (14)5.4 罩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臂结构设计毕业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臂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服务行业、医药行业、建筑行业等等,能够代替人体完成复杂的任务,节约人力,而且更加快捷准确地完成任务,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机械臂的核心部件是由一系列的吊具、驱动器及电机组成的,但是它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若结构设计不规范,将会影响机械臂的性能,从而影响整个机械装置的效率。
因此,机械臂结构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引人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机械臂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复杂工况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如质量、精度、成本、力学性能等,若要实现精准、可靠、高效的量产,需要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机械臂的结构设计只有在仔细考虑各种参数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本篇论文以机械臂结构设计为核心研究内容,首先,对当前机械臂结构设计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随后,提出了机械臂结构设计的具体方案,并仔细说明了机械臂的成型原理,以及它的优势和缺点。
最后,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机械臂结构设计方案,对机械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有效的优化,有效地提升了机械臂的性能,以实现高可靠、高效率的机械臂制造。
本篇论文以机械臂结构设计技术为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机械臂结构设计方法,在获得可靠、高效的机械臂制造的同时,希望能够对今后与机械臂结构设计相关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有
所帮助。
经过上述叙述,本文最终提出了一种具有可靠性、高精度的机械臂结构设计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精准、可靠、高效的机械臂制造,它也是一个综合设计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毕业论文-3D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本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概述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本文献综述将会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探讨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D工业机器人的概述介绍3D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各种复杂任务的自动化机器人。
它具有高度灵活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可以执行多种工作,如装配、搬运、焊接、喷涂等。
3D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结构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机器人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作原理3D工业机器人基于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指令来执行任务。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感知环境、处理信息和执行动作。
通过感知环境,机器人能够识别和理解周围的物体、空间和运动方式。
然后,机器人会根据接收到的指令进行信息处理,计算出执行任务所需的动作。
最后,机器人会通过各种执行器和工具来执行具体的操作。
应用范围3D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代替人力完成繁重、危险和高精度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3D 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研究的发展,3D 工业机器人还可以通过研究和优化算法来提高自身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重要性和发展趋势3D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需求,并且可以在危险环境下工作,保证工人的安全。
它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3D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将不断提升,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机器人类型。
结论3D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结构对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理解3D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对于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工业机器人将在制造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该论文旨在介绍3D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取适合的机构结构、运动学建模、结构分析等内容。
机械臂结构设计毕业论文机械臂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机械臂结构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机械臂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入手,探讨如何设计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的机械臂结构。
一、机械臂结构设计机械臂结构主要由关节、驱动器、连杆、工具端等组成,关节数量、类型和摆动范围等都会影响到机械臂的性能。
机械臂结构设计的初衷是充分满足机械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任务需求,包括工件抓取、运输、加工等操作。
1. 关节设计机械臂通常采用旋转关节、直线关节、万向节等多种关节结构。
旋转关节采用旋转电机来驱动,可以实现360度的旋转;直线关节通过直线导轨和直线电机驱动实现沿轴线方向的运动;万向节可以实现物体的倾斜和旋转等多种动作。
在机械臂结构设计中,关节数量、类型和摆动范围等都是关键因素。
关节数量越多,机械臂的自由度越高,可实现更复杂的任务需求,但同时也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和成本。
关节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关节类型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臂的作业效率和稳定性。
2. 驱动器设计机械臂驱动器是机械臂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能够有效控制机械臂的运动。
驱动器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功率:驱动器的功率应与机械臂的结构和活动范围相匹配,以保证机械臂能够稳定地完成任务。
(2)控制精度:驱动器控制精度越高,机械臂的运动越精确,工作效率越高。
(3)运动速度:机械臂的作业效率和速度直接关系到机械臂的生产效率。
(4)寿命:驱动器应具备长时间稳定运转的能力,以减少机械臂使用过程中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3. 连杆设计连杆是机械臂结构中连接关节和工具端的部分,其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1)刚度与强度:连杆的刚度和强度是确保机械臂结构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2)长度:连杆的长度直接影响到机械臂在工作过程中的摆动角度和工作范围。
(3)形状:连杆的形状应根据机械臂的设计需求进行设计,以保证机械臂可行的工作角度和工作范围。
4. 工具端设计机械臂的工具端通常是钳子、夹具、传感器等。
引言2005年,我国机床产值达到了5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其中数控机床产量达59600台。
在长足发展的背后,与发达国家机床产业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尤其是以电主轴为代表的关键功能部件,无论是从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可靠性和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均与国外有明显差距,不得不60%依靠进口,成为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的软肋。
电主轴实际上是诸多学科、众多高新技术应用的综合体,它涉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
由于在高速轴承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电机技术、驱动控制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才影响了国产电主轴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高速加工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而且还可以显著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所以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和模具等制造业中。
于是,具有高速加工能力的数控机床已成为市场新宠。
目前,国内外各著名机床制造商在高速数控机床中广泛采用电主轴结构,特别是在复合加工机床、多轴联动、多面体加工机床和并联机床中。
电主轴是高速数控加工机床的“心脏部件”,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机床的水平,它是机床实现高速加工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本毕业设计主要介绍了电主轴的工作原理、轴的设计、轴承技术以及关键技术等。
电主轴就是直接将空心的电动机转子装在主轴上,定子通过冷却套固定在主轴箱体孔内,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轴单元,通电后转子直接带动主轴运转。
它主要应用在复合加工机床、多轴联动、多面体加工机床和并联机床中。
第一章电主轴概述1.1电主轴工作原理高速电主轴电机的绕组相位互差120°,通以三相交流电后,三相绕组各自形成一个正弦交变磁场,这三个对称的交变磁场互相迭加,合成一个强度不变,磁极朝一定方向恒速旋转的磁场,磁场转速就是电主轴的同步转速。
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由输入电机定子绕组电流的频率f和电机定子的极对数P决定(n=60f/p)。
电主轴就是利用变换输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电流的频率和激磁电压来获得各种转速。
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通过改变频率进行加减速,以免电机温升过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飞跃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一: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一、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农业机械或者装备在自身运行期间或运作状态下不依靠人手操作或感官而独立的将其完成。
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本金、减少农民劳作带来的疲劳、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率等,而且还可以整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农业机械的改善应从降低生产本金、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出发,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完善,以达到高尖精的目的。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逐渐繁荣,机械自动化技术也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整体发展的良好趋势。
农业机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农业厂家的生产能力,随着农业机械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主要的市场有农机销售、设备维护与田间作业等。
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扩宽,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沟通与合作,我国的一部分大型企业用市场交换技术的形式,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企业管理经验,从而提高国产农业机械的质量与生产效益。
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进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低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有多种农业机械产品是仿造发达国家的机械产品。
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中,仅仅对农业机械做了部分改进或是增加设备来降低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应用与推广。
所以,开发符合生产需要的农机设备应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1]。
大学毕业设计题目CBZ-100齿轮泵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四年五月五日1 前言齿轮泵的结构和工艺在各类泵中简单,在价格、可靠性、寿命、抗污染以及自吸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
在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中,齿轮泵的应用占很大的比重,广泛应用于机床、轻工、农林、冶金、矿山、建筑、船舶、机、汽车、石化机械等机械产品的液压系统中。
同时齿轮泵也有不少缺点,主要是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动态性能差,噪声较大,排量不可变,高温效率较低。
其中流量脉动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它严重制约着齿轮泵的应用。
泵的流量脉动大,不仅会使液压缸运动的平稳性、液压马达回转的均匀性变差,而且会引起压力脉动,更有甚会使管道、阀门乃至整个系统振动(特别是在共振时)并发出很强的噪声,对轴、轴承、管接头及密封都有破坏性影响。
因此,本文在力求保持齿轮泵各方面优势的基础上,以提高各零部件的设计精度降低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提高其动态性能,并提高齿轮泵的整体工作性能为目的,作为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研究。
1.1 齿轮泵设计概述1.1.1齿轮泵的结构及特点作为液压系统中的动力元件,齿轮泵作为典型的容积泵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在液压传动与控制以及润滑设备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
齿轮泵由泵齿轮、齿轮轴、侧板、泵体、轴承、泵端盖等组成。
齿轮泵按压力可分为:低压(0~2.5MPa)、中低压(大于 2.5~8.0MPa)及中高压(大于8.0~16.0MPa)齿轮泵;按齿轮啮合形式可分为:内啮合、外啮合齿轮泵;根据齿形可分为:直齿、斜齿、人字齿齿轮泵。
在结构上可以做成单级泵、双级泵、双联泵等形式。
最常见外啮合直齿齿轮泵,与其它类型的泵(如螺杆泵、叶片泵)相比,齿轮泵的特点十分突出。
齿轮泵的优点为:(l)工艺性较好,价格便宜;(2)结构简单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寿命较长;(3)自吸性好;(4)转速范围大,一般可以达到1500r/min,最高可达5000r/min;(5)对油中的脏物不敏感,不易咬死,能在工况较差的工程机械中也能得到良好应用;(6)具有间隙补偿装置的高压齿轮泵,工作压力可达20.0MPa。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Z3063型摇臂钻床设计【全套图纸】第一章绪论1.1设计题目:Z3063型摇臂钻床设计1.1.1设计参数⑴机床型号:Z3063型。
⑵最大钻孔直径:φ63mm。
⑶被加工零件的材料:钢、铸铁。
⑷刀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
⑸机床精度:参考“GB4017-83 型摇臂钻床精度”标准确定。
1.1.2设计任务图;⑴Z3063型摇臂钻床传动系统图,1张A⑵Z3063型摇臂钻床主轴箱展开图,1张A图;图。
⑶指定零部件图,折合1.5-2张A⑷编写说明书:按《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与装订规范》要求撰写说明书。
1⑸翻译资料:按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设计工作细则”的要求,完成与设计题目相关或相近的英文资料翻译一篇。
⑹专题论文:参照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论文撰写基本要求》,撰写与题目相关的论文一篇,不少于3000字。
1.2 Z3063型摇臂钻床的用途、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
1.2.1 Z3063型摇臂钻床的用途该机床主轴箱可在摇臂上移动,并随摇臂绕立柱回转的钻床(见下图)。
摇臂还可沿立柱上下移动,以适应加工不同高度的工件。
较小的工件可安装在工作台上,较大的工件可直接放在机床底座或地面上。
摇臂钻床广泛应用于单件和中小批生产中,加工体积和重量较大的工件的孔。
摇臂钻床的主要变型有滑座式和万向式两种。
滑座式摇臂钻床是将基型摇臂钻床的底座改成滑座而成,滑座可沿床身导轨移动,以扩大加工范围,适用于锅炉、桥梁、机车车辆和造船等行业。
万向摇臂钻床的摇臂除可作垂直和回转运动外,并可作水平移动,主轴箱可在摇臂上作倾斜调整,以适应工件各部位的加工。
1摇臂钻床钻床是一种孔加工设备,可以用来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及修刮端面等多种形式的加工。
按用途和结构分类,钻床可以分为立式钻床、台式钻床、多孔钻床、摇臂钻床及其他专用钻床等。
在各类钻床中,摇臂钻床操作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具有典型性,特别适用于单件或批量生产带有多孔大型零件的孔加工,是一般机械加工车间常见的机床。
. 精品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
摘 要 收获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驱动部分是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液压无级变系统是底盘驱动的心脏。由于收获机的工作条件恶劣,要求实现的动作复杂,于是它对液压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液压系统也是农业机械液压系统中比较复杂的。因此,对收获机液压系统的分析设计对推动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的课题是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应用在收获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重要有两个系统组成:液压系统,实现无级调速;传动系统,实现换挡。其中液压系统采用液压闭式系统。传动系统利用多档变速箱实现其变速。从而适应收获机在不同条件下的驱动工作。
关键词: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系统,液压闭式系统,变速箱
.
精品 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system
ABSTRACT Harvester i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drive section is to improve its efficiency and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key factors. Hydraulic stepless variable drive system is the heart of the chassis. The harvester working conditions, requested action to achieve the complexity, so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made it a very high demand, the hydraulic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ydraulic system is more complex. Therefore, harvest analysis and design of hydraulic system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 very important.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used in harvesting machines). Important 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system of two systems: the hydraulic system to realize stepless speed regulation; drive to achieve shift. Closed hydraulic system in which the hydraulic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multi-speed gearbox to achieve its speed. To meet the harvester driver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work.
KEY WORDS: Hydraulic mechanical continuously variable system, Hydraulic closed system,Transmission.
精品 目 录
前 言 ......................................................................................... 1 第1章 变速器基础知识 ................................................................... 4 1.1 变速器的功能、类型及特点 ................................................ 4 第2章 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 6 2.1 课题分析 ............................................................................... 6 2.1.1 工作条件分析 .................................................................... 6 2.2 液压系统的分类 ................................................................... 6 2.2.1 按回路在系统中的功能分类 ...................................... 6 2.2.2 按油液循环方式分类 ................................................. 7 2.2.3按其他方式分类 .......................................................... 7 2.3 液压系统的设计 ................................................................... 7 2.3.1数据计算 ...................................................................... 8 2.3.2回路方式的选择 .......................................................... 8 2.3.3液压系统参数的计算 .............................................. 9 2.3.4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择 ........................................... 9 2.3.5液压阀的选择 ............................................................ 13 2.3.6辅助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 14 第3章 齿轮的设计与计算 ............................................................. 16 3.1 齿轮材料的选择和精度的选择 .......................................... 16 3.2 齿轮传动结构设计 ............................................................. 16 3.3齿轮结构的设计 .................................................................. 17 3.3.1传动比的确定 ............................................................ 17 3.3.2 齿轮工作载荷的计算 ............................................... 17 3.3.3齿轮的设计 ................................................................ 17 3.4齿轮中心距的确定 .............................................................. 20 3.5齿轮几何参数的确定 .......................................................... 21 第4章 轴的设计与计算 ............................................................... 23 4.1轴的设计原则 ...................................................................... 23 4.2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 23. 精品 4.2.1各轴的转速的计算 .................................................... 24
4.2.2各轴的功率的计算 .................................................... 24 4.2.3各轴扭矩的计算 ........................................................ 24 4.3 轴的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 ................................................. 25 4.3.1轴1的强度计算 ........................................................ 25 4.3.2轴1的结构设计 ........................................................ 25 4.3.2轴2的强度计算 ........................................................ 29 4.3.3轴2的结构设计 ........................................................ 29 第5章 变速器其他零件的设计 ..................................................... 31 5.1 轴承盖的设计 ..................................................................... 31 5.1.1 轴承盖的分类及其材料 ............................................ 31 5.1.2 轴承盖的设计注意事项 ............................................ 31 5.1.3 轴承盖结构的设计 ................................................... 31 5.2 窥视孔盖和窥视孔的设计 ................................................. 32 5.3 排油孔与油塞的设计 ......................................................... 32 5.4 通气器的设计 ..................................................................... 32 5.5 游标的设计 ......................................................................... 33 5.6 吊环螺钉、吊耳和吊钩的设计 .......................................... 33 5.7 定位销和起盖螺钉的设计 ................................................. 33 5.7.1 定位销的设计 ........................................................... 33 5.7.2 起盖螺钉的设计 ....................................................... 34 结 论 .............................................................................................. 35 谢 辞 ................................................................................................ 36 参考文献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