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的历史与现状
- 格式:ppt
- 大小:410.00 KB
- 文档页数:39
广电有线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1、引言广电有线网络是广播电视舆论宣传的传输主渠道,是通达千家万户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便捷的信息载体,是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三网融合和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广电有线网络行业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创新战略引领实践和发展,在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信息和全业务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在实现广电有线网络双向化、宽带化,进一步提高业务聚合能力、优质音视频传播能力、全业务运营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2、国内最新研究进展广电有线网络关键技术主要包括:NGB、宽带接入、智能内容分发网(CDN)、IDC、融合业务平台、智能融合终端(DVB+OTT、网关、操作系统、物联网)、IPV4/IPV6共存与过渡、智能光网络传输、云计算和虚拟化、多屏切换及家庭网络、物联网应用、业务运营支撑及综合网络管理技术。
其中,最新进展综合体现在标准体系建立和新技术应用两方面。
2.1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快速启动AVS+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制定了《NGB视频点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258-2012)和《NGB视频点播系统元数据规范》(GY/T259-2012),制定了终端中间件和可下载条件接收(DCAS)规范——《NGB终端中间件技术规范》(GY/T 267-2012 )和NGB可下载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规范》(GY/T225-2012),制定了智能电视终端操作系统(TVOS)标准。
TVOS集成整合了NGB终端中间件和DCAS,解决了终端标准化、智能化问题。
制定了三个有线宽带接入网标准:《NGB宽带接入系统HINOC传输和媒质接入控制技术规范》(GY/T265-2012)、《NGB宽带接入系统C-DOCSIS技术规范》(GY/T266-2012)和《NGB宽带接入系统C-HPAV技术规范》(GY/T269-2013)。
浅谈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现状与发展前景有线电视是一种传统的电视传输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一直是人们获取电视节目的主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成为了电视行业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改造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对有线电视双向网络进行探讨。
一、改造现状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已经成为了电视行业的趋势。
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主要是单向传输,用户只能被动的接收电视节目,而无法进行互动和个性化的定制。
而双向网络则可以满足用户对于互动、点播、点播等个性化需求。
所以,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是大势所趋。
从改造的技术角度看,有线电视双向网络需对网络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
需要在传输线路上部署双向节点,以支持双向通信。
需要对用户端的电视终端进行改造,以适配双向传输的需求。
需要升级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网络中心设备,以支持双向传输的管理和运营。
目前,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仍处于初期阶段。
各地运营商已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整体来看,双向网络的改造还面临着技术、成本、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技术上,双向网络的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满足用户对高清、互动、点播等多方面的需求。
成本上,双向网络改造需要对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网络中心设备等进行大规模的升级和更换,所需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十分庞大。
政策上,双向网络改造需要运营商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配合,包括网络资源的调配、频谱的分配、运营产品的定价等方面。
二、发展前景尽管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面临着多重挑战,但是其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双向网络改造可以满足用户对电视娱乐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娱乐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用户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传统的单向电视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双向网络可以实现用户点播、互动、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双向网络改造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双向网络中,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点播节目、付费频道、互动游戏等。
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现状及维护乡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现状及维护【提要】乡镇有线电视网络具有线路长、用户分散、覆盖面宽等特点,而小型电视信号接收装置及无线网络不断冲击着乡镇有线电视网络普及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业人员,必须搞好维护工作,以此赢得市场,赢得竞争。
【关键词】覆盖现状;维护;对策随着乡镇有线电视网络在逐步普及和推广,有线电视网络逐渐成了广大乡村民众获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及了解时事新闻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部分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在推广和普及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地域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覆盖范围大,就会增加维护难度,网络线路出现故障之后,维护不及时或维修费时长,用户们难免啧有烦言。
鉴于此,笔者就乡镇有线电视覆盖现状及维护策略,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一、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现状及成因分析我们常说的有线电视网络,指的是采用同轴电缆、光缆或微波等媒介进行信息传输,并能与部分用户进行声音、图像、数据及其它信号交换,并能为用户提供多套电视节目及各种信息服务的电视网络体系。
当前,许多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还处于“派系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如有以村为单位自成体系的,有农户零星自建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农村用户比较分散,安装使用成本高,用户们认为不合算,加上网络构建工程的起步晚,网络线路基本上是以单向的300MHZ系统的同轴电缆网系统为主要材料,途中需要以放大器和多级级联等方式来传输信号,这种材料容易老化,还容易导致网络系统末端显现图像的模糊不清和重影等现象,同时温度也能给予传输线路很大的影响,这就造成了网络运行的不稳定,网络总体安全性、可靠性都有待提升,这是线路方面的问题,还有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低下等问题,许多乡镇,既如笔者所在乡镇,有线电视节目套数较少,维护管理也不是很到位,用户所接收的信号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支撑及维护所面临的困难(一)乡镇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支撑及面临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乡镇有线电视网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023年村委有线电视发展措施方案一、现状分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线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播放方式,面临着广泛的竞争压力。
在村委有线电视的发展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传统设备的老化:现有的有线电视设备老化严重,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例如高清画质、互联网服务等。
2. 有线电视频道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村委有线电视频道的数量较少,节目质量也不高,无法满足村民对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信息需求。
3. 用户观众需求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对有线电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单一的娱乐节目到更多的文化、教育和新闻类节目的需求。
4. 广告资源匮乏:村委有线电视的广告资源匮乏,无法提供给商家和企业足够的广告投放机会,影响了有线电视的商业化运作。
基于上述问题和挑战,村委有线电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措施,以适应并满足村民对有线电视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1. 更换设备:更新村委有线电视设备,提高画质和互联网服务,满足现代化需求。
2. 增加和改进节目:增加有线电视频道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多元化、丰富的节目内容,满足村民的娱乐和信息需求。
3. 注重文化教育类节目:增加文化、教育和新闻类节目的播放时间和质量,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
4. 提高广告资源:通过积极开展广告推广活动,吸引更多商家和企业投放广告,提高有线电视的商业化运作。
三、发展策略1. 更新设备:购买新的有线电视设备,提高画质和互联网服务。
优先考虑采购高清电视设备,并配置互联网接入设备,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视听体验和互联网服务。
2. 增加频道和改进质量:与有线电视平台合作,增加有线电视频道的数量,并选择高质量的节目内容。
引入一些优秀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和纪录片等,丰富村民的娱乐和信息选择。
3. 加强文化教育类节目播放:增加文化、教育和新闻类节目的播放时间和质量,组织专门的节目制作团队,制作本地化的文化、教育和新闻类节目,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行业在我国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广电作为国家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近年来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面试题目旨在探讨中国广电在当前通信市场中的前景,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面试题目1. 背景了解(1)请简要介绍中国广电的发展历程,包括其成立背景、主要业务和发展现状。
(2)请阐述中国广电在通信领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2. 市场分析(1)请分析当前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市场的影响。
(2)请比较中国广电与现有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市场地位、业务范围、用户规模等方面的异同。
(3)请分析中国广电在通信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
3. 机遇与挑战(1)请列举中国广电在通信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如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等。
(2)请分析中国广电在通信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如市场竞争、技术难题、政策限制等。
(3)请针对中国广电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4. 业务创新(1)请介绍中国广电在通信业务创新方面的举措,如5G广播电视、融合通信等。
(2)请分析这些创新举措的市场前景和潜在风险。
(3)请提出中国广电在通信业务创新方面的未来规划。
5. 合作与联盟(1)请介绍中国广电与其他企业、机构的合作情况,如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等。
(2)请分析这些合作对中国广电发展的影响。
(3)请提出中国广电在未来合作方面的策略。
6.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请介绍中国广电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的举措。
(2)请分析这些举措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3)请提出中国广电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的未来规划。
7. 可持续发展(1)请分析中国广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成果。
(2)请提出中国广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未来目标。
(3)请阐述中国广电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措施。
8. 总结与展望(1)请总结中国广电在通信领域的优势、机遇与挑战。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一、我国电视的诞生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
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
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
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
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
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