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
- 格式:pdf
- 大小:96.21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笔墨语言作者:张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生,它的概念和内涵不仅包括绘画基本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段,还有独自的精神体系和审美追求,其关键就在于笔墨。
作为形式语言的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核心,笔墨基础也是山水画写生必须具备的经验。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笔墨语言作者简介:张良(1989.2.24-),男,汉族,云南姚安人,美术学硕士,单位: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 J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自魏晋时期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大家们根据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知和认识进行创作,并且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理论,使传统得以延续。
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充分尊重自然,其风格比较写实,如宋代范宽的作品以陕关地区山水为题材,其作品《溪山行旅》是终南山和太华山的真实写照,董源巨然以南方山水为题材,多表现江南山水温润之景,那时期的作品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地理地貌特征。
由此可知,山水画家创作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对自然山川进行深入的揣摩最终描绘出来。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写生作品,但是从有关写生的文字记载可以推断山水画写生在古代确实存在,如古人记载荆浩“隐居于太行之洪谷……尝携笔写生数万本”。
又如元代黄公望说他“云游时皮带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数有怪异,便当默写记之”。
所以,古人可能要经过写生之后的不断整理和完善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但是古人用何种方式写生就不得而知了。
董源以长短披麻皴表现林木繁茂的江南的山水,范宽用豆瓣皴,小斧劈皴表现雄强博大的北方山水。
无论是披麻皴还是豆瓣皴,甚至是斧劈、米点、荷叶、卷云,折带等皴法都是用笔墨的形式表现。
试想,古人在没有前人任何经验的条件下,若不用笔墨的方式写生何以能够直接创造出什么皴法来,因此,水墨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以水墨的方式写生恐怕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了。
395文|王荣海浅析国画山水的笔墨语言摘要:国画之所以称其为国画,并和其他画种有所区分,是因为它独特的笔墨语言表达魅力。
所谓笔墨,是中国人长期总结的绘画技法、审美意趣及人格精神表达的载体,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东方审美符号的代表。
李可染语“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国画不能脱离笔墨语言而特立的纯在,并非不好,而非好国画。
关键词:国画;笔墨语言;艺术特色董其昌曾经说过“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决不如画。
”可见笔墨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地位。
这里的笔墨之精妙并非简单的笔墨结构和笔墨关系。
笔者认为真正精妙的笔墨要承载着作者的秉性和气质,其与作者、作者的生活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一、笔墨的境界倪瓒所画山水平淡天真,他用其独特的皴法——折带皴,描绘出了他所居住的太湖一带的景象。
其画多以平笔皴擦,淡泊取胜。
他赋予了每个石块清高的性格,每个石块都冰洁如玉,晶莹剔透。
看到他的画面,你会犹如在和一位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的人对话。
倪瓒找到了一条表达自己情绪的笔墨程式,这样的笔墨境界是高雅的。
清初四王是清初画坛的正统派,他们都在艺术上强调‘日西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画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
其笔墨未尝不好,但其笔墨境界并不高,我们看到的是程式化的皴法,笔墨的礼法,为了笔墨而笔墨的理论教条。
这将使得笔墨离画理越来越近,离作者生活情感表达越来越远。
笔墨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毛笔和墨汁,就是指中国绘画创作中所运用的物质材料。
换个角度说笔墨是连接艺术家于所施加对象“纸”的一种媒介也就是绘画与媒材之间的游戏。
笔墨本事是客观的物质存在,但是最终在纸上形成的笔墨语言却是主观的。
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并在中国绘画史中千年不朽有其不可替代性,正是因为艺术家通过这柔软的笔锋,和质朴的颜色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因此与其说“笔墨不朽”,便不如说“文心不化”。
论山水画中的笔墨语言作者:张明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5期摘要:中国画讲究用笔用墨“有笔有墨谓之画”,也就是说笔墨是否精到,是评价一幅中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志。
而黄宾虹则是山水画中的佼佼者,她凝结着中国文化高层和深层的精华。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语言;黄宾虹;山水画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99-01中国画自东晋的顾恺之《女史箴图》始,用笔用墨技法得到不断发展。
唐代张彦远论证了书与画的密切关系,提出“书画同体,用笔同法”的观点。
近代黄宾虹,反对死板硬套的临摹古人的笔法墨法,他以笔立骨法,主张书画同源,师法造化,以墨显气韵的独特笔墨观、以浓郁的笔墨创造鲜明而强烈的画面。
就是对中国画中笔有墨的新发展,新贡献。
一、笔墨是画家人格的具体表现黄宾虹在总结前人笔法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实际中有提出了“七墨法”即浓、淡、破、波、渍、焦、宿。
他对“七墨法”着重有个性“墨性”的要求,这样才能新鲜灵活;积墨要自然曾浓,默气爽朗;泼墨要应手随意,有若造化,运用的自然得体,浑然化一。
在那浓重黝黑、齐而不齐、乱而不乱、歪歪斜斜的笔墨中,映现出一个苍茫莫测、浑厚华滋的宇宙天地,展示出一个颇具抽象意味的现代主义艺术境界。
他的山水画创作,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
黄宾虹的山水画具有大家众所周知的浑厚华滋,且充满了生动气韵。
他的用笔浑厚凝重自然天成。
并在千变万化的笔墨运用中,透逸出物象自然及主体与思想情感浑然一体的境界。
在黄宾虹的理论中可以看出来,中国画的笔墨并不全是技法,实是包含了情景、学养、个性、思想的集合体,是人格化的具体表现。
二、中国画的语言之最笔墨中国画的语言之最笔墨,是中国画关于点、线、面的一门学问。
在黄宾虹的做画中,对纸不讲究,对笔更不讲究,只是对墨与颜色,他确非常讲究。
黄宾虹作画还有一个特点,他用的笔是秃秃的,用的砚台,墨是累累的,用的洗笔池水是浊浊的。
40艺术家The artists现的语言和美学意蕴有着密切关联。
一、山水画笔墨语言中的美学意蕴(一)笔法的美学意蕴笔法、墨法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而来的,经过实际生活的豢养,形成了生动感人的笔墨。
山水画中的笔法普遍以轻重、缓急、刚柔和曲直等微妙且细腻的方式,将山水画中蕴含的绝美意境与画家心灵对自然界外在之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家利用笔墨绘画山水画时,因客观对象的不同、情感冲动与神韵追求的差异,其笔法与墨法会普遍跟随情感状态的波动而不断变化,以此来实现山水画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展现山水画作品的激情。
山水画笔墨语言中笔法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山水画的用笔之法讲究庄重大气、富有力量又不失取巧,以饱满且浑圆的中锋用笔手法,以虚实、横竖、聚散为基础的方式贯穿于整个山水画技法系统的基本风貌中。
山水画笔墨语言中的笔法美学意蕴,在用线上讲究沉着、浑圆、蕴藉,反对尖、飘、薄,这是山水画特有的美学意蕴与审美标准的积淀。
(二)墨法中的文化与美学精神墨法中的文化与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水墨的韵致与色彩的情致两方面,水墨的韵致主要是指水墨作为山水画形式语言的代名词,在“水墨最为上”理念的提倡下,人们视水墨为雅,视彩色为俗,认为水墨“虽是五彩之中的一色,却能非常生动地表现出综合性很强的色彩世界”,认为其是一种中国山水画代表语言。
墨法中的文化体现在自身浓厚的东方艺术特色上,大有强调内在理论道德,反对唯物感官生理刺激的儒家哲学因素,体现出一种较为强烈的文化规定性。
墨法中的色彩情致是指其与水墨一样,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其特定的象征意蕴包括鲜明的装饰情趣、结构特色、使用与欣赏习惯等,具备与某种自然相应和的象征意义。
在山水画绘制中,除发挥水墨本身情感性、民族性、象征性之外,还讲究行笔用色中异曲同工的笔墨精神及美学精神,强调绘制出内容更丰富、更系统、更成熟的山水画。
二、山水画笔墨语言中的人文精神(一)笔墨语言蕴含的人文精神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属于一种客体质感对画家心理刺激的高强度反馈,既浓缩了一种人生的兴观与浩叹,又表露出画山水画笔墨语言更注重“道”的表现,处处渗透着深刻的哲学观念。
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山水画的笔墨是古代艺术家的伟大创造,它的高妙之处为自然界的真山真水所难以企及,它在抒情言志的同时,浓缩了一种人生的兴观与浩叹,是一种客体质感对心理刺激的高强度反馈。
笔墨写景状物,传神抒情;笔墨源于艺术家之心灵,也源于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笔墨所表达的是自然界的神,也是人的精神状态意志的外化,它与人性高度统一。
它表现丘壑山川外在形象的同时,展示艺术家的人品和修养,它描绘物像内在结构、内在神韵的同时,还展示艺术家多方面的理性思考和审美追求,对情感的传达是其最为本质、恒定的特征。
山水画的笔墨又渗透了儒道哲学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
它讲究以书入画,强调写的精神,主张中锋用笔,用线含蓄蕴藉,回旋曲折,收纳凝练,绵里藏针、秀润苍浑,是一种中庸、正大、充实、浩然的儒家哲学的审美规范规定的结果。
许多失意文人参于绘画,喜好墨色,把万紫千红的自然界最大限度的归类为黑白两色,以“墨分五彩”表现无限丰富的万千世界,视墨为雅,视色为俗,沉溺水墨,忘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是一种违反人类视觉生理而专情于墨色的特殊现象,墨色的应用可以随着主体情感的需要非常灵活的把握、控制,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与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这与强调内在伦理道德、反对唯务感观生理刺激的儒家哲学有关。
文人们参禅、悟禅,又把天道、造化与“天人合一”的禅道观念折射到笔墨中来,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去感应天、道、自然,不求笔墨描绘的栩栩如生,而要在笔墨中体味一种真切的“天地之灵气”,使之发于无意之间,表现出自然的灵秀韶韵之致与天地之真气。
文人画讲求笔墨清淡空灵,古雅萧散,平淡天真,反对剑拔弩张,注重天趣,以游戏的心态对待笔墨,这与庄子“虚”、“无”的哲学思想有关。
笔墨除具有自身的美学意蕴外,它还是与时俱进的。
二十世纪的画坛,徐悲鸿提出的“素描为一切造型之基础”,深刻的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山水画笔墨风格的走向,许多画家在吸取传统笔墨精华的基础上,把西洋素描与油画的绘画观念与技法纳入其中,冲破传统笔墨中一些旧程式的束缚,充分改造传统山水画笔墨的不足,创造出内容形式上都适应新时期特点的笔墨形式。
国画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衍生出很多的流派风格。
山水画作为绘画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山水画家的基本功。
山水画的笔墨观是我国千年文化的精粹,但 仍有很多朋友不懂山水画的笔墨观。
今天老师就来 浅析一下山水画的笔墨观。
山水画的内容 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受到历代文化思想的影响,同时又与宗教密不可分。
儒家、道家、禅学对山水画影响深远。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观与西方的绘画观念又有很大的不同 。
中国山水画讲究对自然世界的山水认识,具体的色彩并不是国画的主要创作因素。
换句话讲,国画山水画讲究神似。
而 西方绘画的创作主要以色相的具体表现为准 ,真实的场景。
比如世界名画《鲁昂大教堂》,分别画出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教堂景色。
从这可以看出中西方的绘画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国画山水画的很多灵感都来源于我国的自然山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总结,郭熙创造了卷云皴和蟹爪法。
他的《早春图》景色丰富迷人,乱中有序。
同样还有沈周的小钉头皴,都是对大自然语言的概括。
这些都是对大自然的概括,也更加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国山水画有着丰富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绘画体系。
按照画法风格来分,山水画可以分为青山绿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
按照墨色又分成五色,干、湿、浓、淡、焦。
通过墨法来分又可以分成 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焦墨法、淡墨法等等。
这些都是我国文人雅士智慧的结晶。
是我国基本哲学思想的创作过程。
山水画并不是没有时间的一种变化, 山水画的表现是流动的、永恒的。
山水画虽然看起来是静止的,但是却有一种留居永恒的形态。
比如我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某一个时间的人物景象。
但却是一种永恒的记录,在变动不居的时间中开展笔墨艺术形态。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要求创作者先有一种大的创作观念。
我们这里说的 创作观念是要知道山水观的核心。
把笔墨转化成内涵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是在一点一画中慢慢转变而来的。
浅谈中国画笔墨语言——以黄宾虹山水画为例!黄宾虹,中国近代国画家,最擅长画山水。
他渊博的学识赋予他丰富的书画实践经验,也使他在同时代的众多画派中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一.浑厚中隐含着清逸,笔法虚实相生,意境郁勃澹宕。
黄宾虹对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的见解,他的作品不是雅俗共赏的一类,可以说是曲高和寡、难为人解的纯正艺术。
在绘画中他总结出了自己的“五种笔法,七种墨法" 对后来的绘画艺术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分析黄宾虹独特的笔墨语言,来使读者对他其人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绘画中的笔墨技法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笔墨语言的相关范畴概述中国画与西方画最大的区别在于笔墨用法。
西方画强调色彩的渲染,而中国画则着重于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笔法主要在线条的勾勒、皴擦点口方面体现,墨法主要在渲染托晕方面体现,所以笔主形象之骨,墨主形象之肉,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共同诠释出画作的精髓因此,一幅画作的笔墨是否精道,决定着画作本身的优劣。
笔墨语言是中国画的标志性特征,它影响着画作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作者艺术造诣的体现。
笔法是作品的骨骼,墨法是作品的血肉,二者的深度和精度影响着一幅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但笔墨只是作画的一种手段,是作品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作品艺术技巧的一个载体,而不是作品的本质和目的。
黄宾虹的作品中很好地诠释了笔墨语言对于画作的重要性,他以笔墨为中心,保持着中国画传统的特色重视丘壑内营,不去生硬地描绘实景,而是运用笔墨之法渲染意境,以意表情,以意写景。
中国画的特色在于笔、墨、纸、砚的恰当使用,尤其是笔墨的运用。
作者往往通过笔墨的技法来塑造物象,从而表现出心中的艺术境界。
而笔墨又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恰当的拆合也会对作品本身有很大的影响。
所谓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才能使画作本身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同时,墨从笔出,虽大多数的作品创作比较注重用墨,但笔法仍是不可忽视的一处。
运墨中尤见笔势,墨法精妙,作品气势方能体现。
论山水画艺术语言形式的构成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画家的笔法、色彩和构图形式,表现出山水之间的悠远和自然之美。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将从山水画艺术语言形式的构成角度出发,探讨山水画的形式特征以及其构成要素,并从中体现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一、山水画的形式特征山水画是一种综合了写意、意象和笔墨特点的艺术形式。
它由“墨、色、线”三者的统一构成,具有极强的造型和表现力。
山水画的表现手法更注重抒发情感,通过笔墨、色彩和构图的巧妙运用,将画家的情感内涵传递给观者。
其次,山水画具有构图的独特性。
在构图方面,山水画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画家常通过画面中的山、水互相映衬,构建出一个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山水画的构图常以“分景法”为主,画面分成三四段,每段都有不同的景象,并从不同的角度传达出来自然的美。
最后,在表现手法方面,山水画有着多样化的手法。
笔墨常用“潇洒”、“写意”等字眼来概括,它是对中国传统笔墨的延续和发扬。
色彩也是山水画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画家常用色彩来表现图像中的距离感、深浅感和立体感。
在画家的技巧运用上更是多种多样,如渲染、点染、霞光、水波等等,给画面带来了更深的内涵和表现力度。
二、山水画的构成要素首先是线条,在山水画中,线条的运用和处理是需要独到的技巧的,它主要通过画家的笔法和运用左右画面的质感和形态来表现出画面中的山水风貌,如直线、弧线、折线、撇捺、点画等等。
线条的粗细、虚实的变化和厚薄的程度,都能够表现出画家对于自然的感悟和抒发。
其次是色彩,在山水画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色彩的明快与深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画面的形态和风格。
山水画运用色彩的质感、明亮和色调上的变化来打造出画面的美丽景象。
最后,是构图,在山水画中,构图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构图能够让画面达到一种融洽和谐的效果。
山水画的构图要符合画面的主题,突出画面的主题和特点,以及突出画家的艺术风格。
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与笔墨语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语则是其艺术手法和技巧的关键所在。
下面将从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语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1.轻灵自然: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轻灵自然的境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山水画中的山、水、树、石等元素被表现得栩栩如生,而不是被生硬地描绘。
这种自然的描绘方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机。
2.山水合一:中国山水画强调山水合一的观念,将山、水、树、石等自然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独特理解,表达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愿景。
3.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国山水画中常常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等传统哲学思想。
例如,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云雾和山的结合,象征着道家思想中的虚无,体现了对自然的超然和转化的追求。
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使中国山水画具有更为深层次的内涵。
4.寓意和象征意义:中国山水画中的元素常常寓意深远,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山代表着坚定和永恒,水象征着活力和流动,树象征着生命的力量等等。
这些元素的结合和运用,赋予了山水画更为深入人心的文化内涵。
二、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1.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非常重要,常常采用"左重右轻"、"前深后浅"、"高宽比"等构图手法,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同时,在构图中要注意平衡,追求画面的和谐与美感。
2.线条:中国山水画的线条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
以"一气呵成"的笔墨,勾勒出线条的流动感和生动感。
同时,线条的粗细和用笔的灵活性也是关键,可以通过控制线条的粗细和变化来表现出山的峰巅和水的波澜,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3.墨色:中国山水画的墨色表现非常丰富。
常常运用浓重的墨色表现山体的厚重感和力度,通过变化的墨色来表现山水的远近和深浅。
形容笔墨山水的句子
1.笔墨山水画作,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笔墨山水画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灵动与神韵,给人一种宁静、自然的美感。
3.笔墨山水画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自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4.笔墨山水画以墨色深浅、浓淡来表现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极具艺术感染力。
5.笔墨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将大自然的壮美与柔情完美融合,令人心旷神怡。
6.笔墨山水画作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互交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7.笔墨山水画作中那灵动的线条和墨色,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8.笔墨山水画作以简洁的笔法、明快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9.笔墨山水画作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完美结合,展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10.笔墨山水画作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柔情,使人心旷神怡。
11.笔墨山水画作中的自然景观被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心醉神迷。
12.笔墨山水画作中那自然景观的细节被精心刻画,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精致。
13.笔墨山水画作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将大自然的壮美与柔情完美融合,令人心旷神怡。
14.笔墨山水画作中那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色彩变化,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高度结合。
浅谈现代山水画中的笔墨语言摘要:中国山水画有它自身的传统,也有它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现代是对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现代山水画在笔墨语言上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差异。
现代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总体面貌上,还是内在精神上,不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创作理念上,与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已不可相提并论,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
从20世纪初期到今,由于西方多元化文明的不断涌入,山水画逐渐转型,现代山水画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进程。
这种转换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追求及外来文化的碰撞。
现代山水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他已不同于传统。
有了自己全新的笔墨图式,从运笔、用墨、皴法、墨色等方面显示出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出中国现代人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理念,笔墨不仅是技术问题,它还渗透着中国的精神性和现代性,二者既是对传统的追求,又是山水画发展的必然。
“笔墨当随时代”,现代笔墨的实验与探索,自然转向寻找“笔墨”艺术的自我,它体现出现代笔墨的新质,在于寻求一种新的观念和价值。
这显然是笔墨艺术观念上的一次更深层的开掘和变革。
文章首先介绍了笔墨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其次谈了传统和创新的融合,最后说了现代山水画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笔墨形式;山水画;现代性;一、山水画中的笔墨(一)山水画以笔墨为主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
笔墨是中国画中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分析笔墨,“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
笔墨必须相互结合,相互呼应,才能更加完美地表现事物以及意境,使画作美妙生动、赋有神韵。
笔与墨的方法和技巧在中国山水画中都各自占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绘画过程中都不是孤立的,二者相辅相成,即“墨自笔出,笔由墨见”。
中国山水画正是因为笔与墨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绘画形式。
(二)笔墨的发展历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画在数千年以来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浅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是通过艺术家的精神感受和表现,呈现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壮观。
在山水画中,笔墨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方式,通过笔墨的运用,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和理解,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要讲述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画的画法。
中国画的画法有最高的特点就是起始于纸墨和笔法。
笔法是绘画中最直接的表现,现代人会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进行绘制,例如数字化画板、手挥笔的感应器、虚拟现实技术等等。
但对于中国画来说,最传统的绘画方式还是使用纸、毛笔、墨汁。
毛笔与墨汁一起,能够产生美妙的线条和浸透色彩,这是现代画法不能表现的。
其次,山水画在运用笔墨语言展现时融汇金石文房四宝的特色,在不同的样式中体现出个性化、自然化的特点,同时风景画的表现形式是因地制宜的,东海岸的构图和布局和西南大山的风景他们都有他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所以表现手法会因地制宜而有所不同。
尤其是在表现山水的岩石和水流时,笔画的运用会非常重要。
艺术家不仅能够通过墨汁的深浅和笔画的粗细来表现形状,还可以通过笔势的强度和方向来表现出岩石和水流的质地、纹理和跌宕起伏的情感,进而创造出逼真的视觉效果。
在中国画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墨韵。
墨韵是指墨色和笔法的结合,即来自于五行学,相同的物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墨韵就有了多远一种极致的表现,它是通过墨笔来表现一个形象的丰富性表现,而不单单是简单的描绘。
所以,山水画中的墨墨韵,是艺术家表现他们绘画情感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他们对自然、人物和生命的感悟,这些技法包括草法、虚实、浓淡等等,他们通过这些手法来创造出一种特有的笔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画作风格和艺术追求。
除此之外,山水画中的笔墨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留白,留白是指画面中的未被画满的部分。
这种留白可以增强画面对比度,使画面更富有生命力和韵味,进而提升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关于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艺术初探摘要山水画笔墨的高妙之处在于其强调了写的精神,讲究以书入画,用墨色来表现丰富的大千世界。
它在抒情言志的同时,蕴含了人生的意义。
笔墨写景状物,它传神地表达出了自然的美与神韵,也从中体现出了人的精神意志,传达了情感的本质,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同时也展示了艺术家对人生理性的思考和对自然审美的追求,因此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笔墨艺术精神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是东方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民族审美意识的表现,它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山水画笔墨本身就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
笔墨美与山水画的结合才能构成一幅完美的作品。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传统笔墨笔与墨在中国山水画中相辅相成,笔是搭建的骨架轮廓,墨是丰富内容的血肉,正是这种笔墨美的特点,才使中国山水画家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审美的艺术作品。
山水画的线条源于自然,讲究书法意味,犹如骨骼,是笔墨中最基本、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原素,山水画中的传神表现,是画家感情和思想的充分发挥,并且它在描绘不同事物时,展示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意蕴。
黑色是所有色彩的基础,墨的运用是构成中国画的另外一个特点。
墨的深浅变化,即绘画者常说的“焦、浓、重、淡、清”以及“干、湿、浓、淡、黑、白”,能表现出自然界里所有人、动植物、山水等各种组合关系。
墨可以显现笔的力度,而笔可以体现墨所表达的含义。
笔墨不同的结构特点,如墨中水的多少、用笔时墨的多少,下笔时线的力度大小都会影响到画面效果,而由此产生的不同组合,就会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因此,笔墨是中国山水画家在长期艺术创作中精神化了的语言形式,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而创造出来的,是对情感传达最具实质、永恒而稳定的特征。
笔与墨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阶段。
当时,笔与墨用于绘画是为了巫术活动。
笔线粗重豪放,虽然显得比较粗糙,但却充满着强烈的运动节奏。
而真正把用笔提升到精练以及表现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水墨丹青的诗句
水墨丹青,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水墨丹青的诗句可以通过描述画面的特点、表达画家的心境以及与自然的对话等方式进行创作。
下面是一些关于水墨丹青的诗句参考内容。
1. 丹青妙手笔翩翩,墨色浓淡泼纸间。
境界清高心自远,画中有画天地宽。
2. 山水画中有诗情,笔墨之间流人情。
风云变幻纸上展,心境悠然自然成。
3. 水墨丹青寄清怀,韵生墨中入白来。
素描古木是人生,枝繁叶茂皆为态。
4. 风雨如晦湖光动,千里江山尽在眼。
墨意随波浪涌动,写出山水的精髓。
5. 纸上山水五六重,飞泉白石蓝天空。
一笔一彩墨浓淡,画中有情人心中。
6. 隐约青山水面来,一抹墨痕乱纸间。
画家心境与山水,融于一体成传世。
7. 山川变幻笔纷飞,墨香渗透纸背后。
画家内心暗流动,一笔一境尽情见。
8. 墨点丹青写尽情,白纸间展开一生。
笔墨情长寄于画,自然山水藏心灵。
9. 水墨纸上无眼前,一切尽在心灵间。
冰冷纸上光华动,画家笔下新局面。
10. 笔墨一动情自生,叶状墨泽抢眼明。
山水如词情入画,四时百态皆为景。
以上是关于水墨丹青的诗句参考内容,每句诗句都以形容水墨丹青的特点、表达画家的心境和与自然的对话为主题。
这些诗句的创作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水墨丹青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内涵。
浅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作者:朱旭华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05期【摘要】山水画以自然山川为表现客体,在中国画意象审美的制约下,山水画家面对特定的地形地貌,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笔墨语言,使山水画呈现多样性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山水画笔墨语言自然地理环境笔墨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绘画语言,伴随着中国画上千年的发展,笔墨从单一的线条、墨色,逐至千变万化,极为丰富;从基本的造型手段,到逐渐能表达创作主体的情感精神而自成体系,它一直没有背离中国画意象的特质。
在天人合一,悟道自然的中国哲学思想的关照下,笔墨和自然始终有着一种不离不弃的关系。
自然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空间环境。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山水纯全集》)[1]。
笔墨在山水画的造型达意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绘画独特审美的表达中,笔墨和自然山水合而为一共同创造意象的山水世界。
造型是笔墨存在的前提,笔墨技法是笔墨情感表达的基础。
笔墨语言化为笔法与墨法,体现于山水画作的山石、树木、云水等的表现之中,以下作具体阐述。
自然地理环境和山水画之笔法1.山石法山石法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笔墨语言是皴法。
早期的山水画空勾无皴,五代之后山水画渐见皴法。
皴:皮细起也[2],皴原意是指皮肤因受冻而皴裂,山水画将皴引申为表现山石纹理、结构的用笔方法。
清代石涛说“笔之于皴,开生面也。
山之为形万状,则其开生面非一端”[3]。
皴法的不同是区别流派和风格的重要因素。
北方山石多由不易被物理风化侵蚀的石灰岩和结晶岩构成,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石面粗糙,岩石形质浑厚,北派山水画家在造型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刀痕必露的方峻之笔,勾斫山石之轮廓,又以大小斧劈、刮铁、雨点、豆瓣、钉头等面形皴、点形皴来表现厚重、粗糙、峻拔的山石形态和山石结构。
笔笔实落,如钉凿斧砍,以坚实之笔堆塑出巨岩、凝土,一派雄强之势,显示出雄伟、粗犷、豪放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