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22.91 KB
- 文档页数:3
道路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道路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广大市民的出行需求。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参考方案,为____年道路建设的实施提供一些指导。
二、____年道路建设目标1.提高道路交通网络的密度和覆盖面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的状况;2.改善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3.提升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4.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提供更便捷、舒适和环保的出行方式。
三、道路规划与布局1.制定综合交通规划,明确____-____年道路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连接关系;2.优化道路网络结构,完善城市交通主干道和支线道路的布局,确保道路交通系统的连通性和通行效率;3.加强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城市功能区的要求,统筹规划道路建设的需求。
四、道路建设技术与质量1.引进先进的道路建设技术和设备,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2.加强对道路建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3.提高道路建设的环境友好性,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道路交通管理与维护1.加强对道路交通管理的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交通规则的执行率;2.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3.加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巡视和检修,确保道路设施的正常运行。
六、公共交通建设1.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设置,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2.增加公共交通车辆数量,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行频率和旅行速度;3.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公共交通环境,增加候车设施和车辆空调器材。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等2个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9.26•【字号】洛政〔2022〕52号•【施行日期】2022.09.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等2个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洛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新基建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2年9月26日洛阳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深刻把握交通开路先锋使命定位,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对于我市加速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为科学指导我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与《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衔接,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服务支撑我市“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聚焦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强化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推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完善,推进洛阳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迈进,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先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1.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计划(—)前言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关键组成部分,是以“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为关键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靠,高效衔接多个运输方法,辐射一定区域客、货转运中心,是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物流集散中心、贸易中心基础平台。
以后一段时期是本省加紧实施粮食生产关键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计划,让中原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出彩关键时期。
本省在探索推进经济社会连续健康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产业群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发展思绪。
建设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本省现代化之路基础;是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轴带式向心布局发展关键举措;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展高端服务业,支撑城市群发展客观要求;是巩固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地位,推进区域开放发展肯定选择。
为加紧构建布局合理、功效完善、衔接顺畅、绿色低碳、安全高效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依据《中原经济区计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计划(—2025年)》和《河南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计划》等相关文件,制订本计划。
本计划期限为—,阶段性目标年为和。
第一章发展形势(一)发展现实状况郑州地处中原,居于九州之中,是国家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交汇节点,长久以来负担着全国客货运输集疏中转关键任务,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誉,含有辐射全国区位优势和良好交通基础条件。
多年来,郑州市紧紧抓住推进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计划历史机遇,经济社会连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停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优异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空间结构不停拓展,确立了“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二十六新市镇”战略发展格局;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周围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连续提升,国际性物流节点作用日益凸显。
胡荃代表: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的建议【摘要】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对于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胡荃代表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的必要性,并强调了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性。
在资金投入方面,建议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政策支持方面,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税收优惠和劳动力支持。
在产业布局方面,建议结合郑州的产业特点,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胡荃代表的建议将有助于推动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取得成功,为郑州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郑州、国家级综合公路港、胡荃代表、建设、支持、重要性、必要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产业布局、成功。
1. 引言1.1 胡荃代表: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的建议胡荃代表在提出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的建议时,强调了该项目对于推动郑州发展、促进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将大大提升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物流通道建设,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运输条件。
胡荃代表还指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是当前的必然选择,这不仅符合城市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他指出,郑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优越,是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的理想选择。
综合公路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胡荃代表建议政府增加对该项目的资金支持,搭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他还提出了关于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方面的建议,希望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2. 正文2.1 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的重要性郑州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的重要性在于提升郑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
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承担着连接华北、西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建设国家级综合公路港将提升郑州的交通运输能力,加强其地区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90Vol.2 No.5河南枢纽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李炎炎(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河南 商丘 476000)摘要:河南省发展枢纽经济意义重大。
发展枢纽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需要。
河南省发展枢纽经济,要统一思想认识,高起点规划枢纽经济发展,加快立体交通枢纽建设,强化基础功能,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增强辐射能力,纵深推进产业融合,提升内生动力。
关键词:枢纽经济;河南;物流;产业融合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05-0090-02发展枢纽经济是河南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枢纽作用愈加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因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枢纽作用的发挥,交通枢纽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枢纽经济,将会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支撑。
同时,发展枢纽经济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需要。
强化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发展枢纽经济的路径选择与增强河南的集聚力、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能够自然结合起来,因此发展枢纽经济是河南的必然选择。
1 河南省发展枢纽经济的条件分析1.1 交通优势河南区位交通位置优越,近年来,航空运输优先发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日新月异,郑州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交通运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立,为河南省进入新时代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的保障。
1.2 物流优势拥有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河南省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郑州枢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018年,郑州国际物流园成为国际级示范物流园,包括顺丰、普洛斯在内等多达200余家著名物流企业入驻,立足河南,辐射全球。
河南保税物流中心作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正在逐步向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的目标越来越近。
高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6552公里,居世界第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规划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将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
高铁时代应势而来,作为京粤客运专线上重要的结点和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中心交通枢纽城市,承接高铁效应、发展高铁经济,对于进一步提升邯郸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打造冀中南区域增长极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石武高速客运专线邯郸段建设现状新建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是北京至广州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全长840.7公里,其中邯郸段77公里,投资估算为88亿元,2011年底通车运营。
其中,石武客运专线邯郸站是石武客运专线上除省会城市外唯一具有始发车条件和地级市中规模较大的车站。
二、从高铁通车城市看高铁影响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自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通车以来,高铁建设不仅取得长足发展,同时也对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沿线地区及沿线腹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同城效应提速城市群发展。
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将城市紧密联接起来,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同城效应扩大化,直接促使经济、社会、产业、生活、交通等大融合,形成并促进以高铁沿线节点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城市、沿线腹地城市为次中心城市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相互补充的城市群发展。
京津依托1小时城际客运专线,使城市间的交通变为城市内上下班的通勤交通,率先实现铁路公交化,预计2010年旅客发送量达到19.5亿人次。
人才、技术等更多要素资源在两个特大城市间共享,促使原本同质化的产业向差异化、专业化方向转变,特别使天津、廊坊等地房地产业、物流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产业得到极大发展,中央国有大企业到天津、河北投资不断增多,有力助推环京津、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襄阳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严华强【摘要】指出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对于推动传统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支撑经济提质降本增效意义重大.同时,对襄阳市多式联运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推动襄阳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包括: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实现多式联运发展标准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功能衔接;培树试点示范,构建多式联运服务网络;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式联运信息共享等措施,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先进运输方式,助推襄阳物流业科学健康发展.%In this paper, the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was recognized as an integrative and highly efficient organizational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hich could fully realize the comparative strength and combin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various individual transportation mean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in Xiangyang wa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which, measures for their promotion were presented, including, realizing standardization of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through better policy measures, advancing infrastructure comprehensiveness by speeding up construction effort, building the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 network by erecting demonstration and pilot projects and achieving information sharing in th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by accelerating IT construction, etc.【期刊名称】《物流技术》【年(卷),期】2017(036)008【总页数】4页(P51-53,100)【关键词】多式联运;物流成本;襄阳【作者】严华强【作者单位】襄阳市交通物流发展局,湖北襄阳 4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70;F511.4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整合,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或旅客从起运地运至目的地的独立的运输形态。
关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概况及家乡交通运输发展历史、现状的分析-----物流1班17号彭伟目录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概况二、家乡安徽省交通发展历史概况三、2012年安徽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四、交通运输发展历程总结五、交通运输下期发展纲要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概况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巨变。
——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比1978年增长3倍多,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5.3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建成公路桥梁总量是1978年的近5倍,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终南山隧道等一批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级公路桥梁和长大隧道建成运营;——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13万公里,其中新改建农村沥青(水泥)路255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4倍多;——港口生产性泊位和万吨级泊位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48倍和19倍;港口货物吞吐量和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拥有14个亿吨大港;——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2.3万公里,50%以上为等级航道;——民用汽车拥有量是1978年的25倍,民用运输轮驳船增长1倍,净载重量增长7倍;——公路完成的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13倍、21倍、10倍和31倍;水路完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5倍和16倍,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通过水运完成。
二、安徽省交通发展概况安徽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也是沟通京、沪、宁的南北重要通道,为水陆交通之要津,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悠久。
水路交通早在4000多年前就与中原沟通,秦朝大规模修筑驰道,汉唐以后陆上驿运已相当发达。
近代交通始于二十世纪初叶,但发展非常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交通运输工作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进一步,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随着国家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富有创新精神的江淮交通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敢走新路,勇破难题,甘当重任,安徽交通迈入快速、协调发展阶段,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原城市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对策 摘要:国家的城镇化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如何有效地把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根据当前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要做好顶层设计、创新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体制和机制、加强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大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要节点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航空运输、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智慧综合运输网络、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建立保障体系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时期,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要在西部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科学构建符合中原城市群发展特质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好地肩负国家战略中“三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开发的责任,推进中原城市群城镇化进程。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构建中原城市群内部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 1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 1.1中原城市群发展格局 目前,中原城市群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航空港也在加快建设,依托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构建“一极三圈八轴带”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极指郑州为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三圈是指以郑州为中心的涵盖城市群其他城市的“半小时”核心圈、涵盖其余9个省辖市的“一小时”紧密圈和涵盖中原经济区其他中心城市的“一个半小时”合作圈,八轴带是指辐射八方的“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带。 1.2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 构建以郑州、新郑机场为中心的双十字铁路客运枢纽和“米”字形客运专线网络、“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和“五纵六横”干线公路网以及内水运航道网络,实现航空、公路、铁路高效衔接、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多式联动、多层次的中原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格局。 2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现状 2.1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处在起步阶段 虽然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的城市化地区的多数交通通道正在建设,成熟网络尚未形成;部分通道通而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基础交通设施投资不足,以往投资往往偏向长距离的城市间的投资,忽视了对城市群的投资。中原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差距较大。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河南省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具有节约资源、成本低等明显优势的内河航运还没有充分开发,城际轨道交通仍处在起步阶段。要把集约利用资源放在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首位。中原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协作效率较低,没有实现各城市之间交通网络的良好衔接,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程度不够最大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联动效率较低。 2.2综合运输通道结构不合理 城市群各运输通道规划不够细化,对于综合运输通道进行规划和运营管理仍然是按照原有的模式即依据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进行,缺乏考虑交通运输网络整体功能以及综合交通网络的各通道内的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在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同时,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均衡,铁路、水路的运输紧张直接导致了公路客运的压力增加。 2.3交通枢纽建设滞后 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铁路枢纽集疏运功能较弱,基本没有全国性的公路交通枢纽,直接影响了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缺少综合交通客运换乘枢纽,旅客换乘不便,需要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出行的时间、费用成本增加;城市群缺乏大型现代化货运场站和物流中心,大部分货运站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4交通运输方式彼此衔接不畅通 部分城市道路与干线公路衔接不畅;机场集疏运问题凸显,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衔接方式单一,衔接系统急需优化;港口集疏运长期存在港口与公路、铁路干线衔接不畅,铁水联运困难较大;铁路、高速铁路、地铁各自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兼容性,建设标准的差异性,影响了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2.5综合运输网络缺乏统筹协调 各城市的运输形式是在各自的行政区划范围内推进的,缺乏从中原城市群层面进行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常有跨市的路网对接不充分,出现瓶颈路、断头路;在枢纽站点、公路站场的功能布局上也缺乏统筹布局,常常出现功能重叠的现象。另外,部分港口竞争激烈,资源得不到高效合理利用;运输市场的管理制度及管理力度不一致。 2.6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中原城市群的产业、人口密度较大,交通的需求压力对土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各城市都缺乏大运量、快速、环保型的轨道交通,现有的交通设施在能源、土地利用上效率也不高,对建设的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新增的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占用较大。 3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对策 3.1做好规划的顶层设计 做好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规划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综合考虑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状况,将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考虑进去,通过换乘衔接、直通运转等方式实现轨道交通的一体化运作。在通道内部建立多种轨道交通线路相互衔接、换乘便利的交通枢纽。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为实现实质性融合做准备,在规划轨道交通时要统筹兼顾,为以后不同线路直通运转留有余地。 3.2创新综合交通网络的体制和机制 积极探索促进综合运输统筹协调发展的模式。中原城市群的综合交通网络要打破原有的各城市的行政区划界限及各运输方式的部门分割,探索实现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的大交通管理体制模式,完善建立城市群发展综合运输通道、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建立既能协调城市群的各城市利益关系、又能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机制,以实现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在互联互通、枢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通过机制的改革创新,实现不同轨道交通之间的高效无缝连接、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的乘客零换乘,从而达到社会运输成本的最低化和消费者效益的最大化。 3.3加强运输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超前建设一些城际铁路的骨干线路。对于处在起步阶段、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原城市群,应从引导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客运结构角度出发,适度超前建设一些城际铁路的骨干线路。提高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发展水平,发挥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的核心作用,做好京广、陇海两大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工作。加快建设郑渝、郑合、郑济、郑太等射线形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保证与枢纽城市建立高效快捷的通道。着眼于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以客运便捷化、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为理念,构建布局合理、衔接紧密、辐射周边、畅达全国、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3.4大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加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郑州的交通网络建设,树立“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理念,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多中心、多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强化枢纽场站间联系,逐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打造“畅通郑州”。构建以航空、铁路、公路客货运立体网络为基础,三大货运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客运多式联运中心为支撑的“一网、四港、六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都市区快速路、生态廊道和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为中原城市群的乘客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服务。 3.5加快重要节点集疏运体系建设 考虑场站与周边交通设施和城市道路网的衔接以及客源点、货源点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场站,加大城市群对外的公路交通系统建设、市场站集疏运系统建设、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以新郑机场集疏运体系为平台,实现机场与铁路客运站、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站、长途汽车站的无缝衔接,重点加快形成新郑国际机场与许昌、漯河、平顶山城市之间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大力推进城市群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使码头、航道、物流园区、堆场、停车场、道路等协调发展。 3.6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群航空运输 在构建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航空运输作为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连接问题和城市群面向世界的外部连接问题。大力发展中原城市群的航空运输网络,不仅对拓展城市群之间的交通十分重要,而且更是中国城镇化融入全球化体系的关键通道。 3.7不断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的构建需要不断地深化和提升。要在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机场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更多的国际客运航线,形成国际客运网络。要加快省际客运网络建设,建成郑州与北京及河南周边省会城市的2小时交通圈,力争与各大省会城市的到达时间在5小时以内,形成运输畅通、高效的省际客运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在郑机城际、郑开城际、郑焦城际的基础上,加快与其他城际间的城际铁路建设。在城市群城市内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推进城乡之间的客运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公交的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3.8构建智慧综合运输网络 积极实施“互联网交通运输”行动计划,在城市群中和交通网络中,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对现有的城市群各城市的交通智能卡系统和资源,利用大数据的现代技术,逐步实现在省内统一结算的公交、地铁和城际轨道等交通领域的公共交通“一卡通”;逐步建立面向日常监测与综合运行信息管理、安全应急管理、综合换乘诱导与信息服务、各种运输方式运营调度等领域的枢纽信息系统,促进各类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有效衔接;完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完成政企合作模式下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2328”省级呼叫平台。 3.9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 政府管理应从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转到以服务为主的发展模式上来,在综合服务一体化上下功夫,以对现有运输组织的优化、交通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提升、运输服务中的管理水平提升、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利益最大化等为载体,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 3.10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 在中原城市群网络的构建中,要打破行业分割的局面,建立跨行业、跨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广开渠道,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出台综合交通网络的优惠、减免、贴息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把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积极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坚持生态环保,促进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生态枢纽场站建设,加大枢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总之,科学构建中原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对河南省的城镇化进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一个战略窗口,意义深远。我们必须不断地创新与实践,加强统筹谋划,摸索走出一条城市群交通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中原崛起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为其他城市群的一体化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