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5.12 MB
- 文档页数:37
中原经济区一中原经济区简介1)发展背景中原经济区是党中央确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区之后,又一经济发展区域,是带动中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山东菏泽、聊城,河北邯郸、邢台,山西的晋城、长治、运城等周边省份约12个地级市。
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核心和龙头,以郑州、洛阳、开封为骨干,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黄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
依托中原经济区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商丘、安阳、南阳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原地处中国的心脏腹地、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经济总量大,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于2010年由豫鲁苏皖冀晋鄂7省28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2)空间布局中原经济区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核心带动: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发展,建设郑(州)洛(阳)工业走廊,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
轴带发展: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
Tourism旅游经济1802012年5月 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旅游产业升级研究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袁海霞摘 要: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中原旅游业面临新一轮的升级转型。
面对着充满战略机遇与发展空间的中原旅游业,旅游决策者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心,找准定位,积极谋划,大胆创新,从理念、创意、宣传、服务设施等方面完善自我,寻求突破,全面推进中原旅游产业跨越式前进,力争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旅游 升级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5(b)-180-03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为支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诸方面都给予了明确和详细的论述。
自古以来,中原经济区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做出了突出卓越贡献,一大批文化资源丰富、规划发展合理的旅游项目不断涌现,展示出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和内涵。
《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意见》对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翔实可行的宏伟蓝图,并对与此相关的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交通建设、对外开放等内容也做出了重要阐释,这为中原经济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面对着充满战略机遇与发展空间的中原旅游业,旅游实施部门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积极谋划,从理念、创意、宣传、服务设施等方面完善自我,寻求突破,全面推进中原旅游产业及早升级转型,力争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
政协发言稿各位主席、各位委员,同志们:我的发言是《如何打造我县的旅游产业》,现就如何打造旅游县作简要发言,不当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效益好。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无烟工业。
陵川县的旅游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下,在在座各位政协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好成绩。
我县旅游产业建设工作如何开展、全县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常委和政协委员在旅游产业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一、旅游产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覆盖带动面广、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也是惠及民生的富民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给予了旅游产业更新、更高的定位。
从去年我市旅游业发展来看,成效十分显著:我县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428.06万人次,同比增长7.3%,完成全年计划任务(440万人次)的97.3%;旅游总收入15.07亿元,同比增长53%,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6.27亿元)的93%。
其中:王莽岭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89万人次,综合收入390.93万元;凤凰欢乐谷景区接待游客1.36万人次,综合收入40.5万元;黄围山景区接待游客0.25万人次,综合收入11.08万元;武家湾、上云台、棋子山、红叶景区、西溪、崇安寺、石佛沟等无门票景区(点)接待游客20.26万人次。
从以上数据来看,旅游业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吃、喝、玩、乐”的普通服务行业,而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因此,发展旅游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产业政策选择,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一项必须完成的战略性任务。
一、中原经济区的范围涉及7省28城市中原经济区到底包括哪里,日前中原经济区范围正式确定,分别是: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许昌市,济源市,焦作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商丘市,漯河市,平顶山市,周口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三门峡市湖北省:襄樊市河北省:邯郸市山东省:荷泽市江苏省:徐州市山西省:运城市,晋城市,长治市安徽省:蚌埠市,淮北市,阜阳市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郑州,开封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联络点:邯郸,安阳,徐州,襄樊,焦作中原经济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更是国家粮食安全重点区,协调发展,通过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制造业,落实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使中原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中原经济区网络支点城市:洛阳,安阳,商丘,南阳,焦作特色产品:郑州:综合产业,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服装产业洛阳: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勘探业安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焦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铝电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鹤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乡:发展家电与家电配件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与电子技术产业濮阳:大力发展石油工业,积极引进石油化工,装饰材料,陶瓷制品等产业商丘:努力壮大农产品产业化率,积极提高食品工业产业化率驻马店:大力发展养殖业与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加快养殖业深加工产业信阳:努力发展旅游产业,饲料加工与养殖业,加大农业产品商品化率许昌:大力发展电力电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平顶山:加快电力产业发展,促进化工,资源结构调整漯河: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加快养殖基地建设济源:努力壮大钢铁产业,旅游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周口:大力加强农业现代化率,加快养殖产业发展南阳:积极促进玉石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邯郸: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纺织产业配合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襄樊:努力发展汽车产业,加工农业产业化率徐州:大力加强机械工业,纺织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布局晋城:构建资源基地建设,加快对接旅游资源蚌埠:加快农业产业化率,积极建设现代化农业阜阳: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引进人才密集产业,合理安排劳动力淮北:大力壮大煤电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长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学工业运城:大力发展旅游,通信产业,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
Tourism旅游经济 2012年3月157新形势下河南旅游业相对现状与发展思路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王战摘 要: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策略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从此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河南旅游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关方面必须开动脑筋、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稳妥的采取相应措施与相机战略,才能为河南旅游业腾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部崛起作出伟大贡献。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河南旅游业 相对现状 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3(b)-157-022011年9月28日,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这意味着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策略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原经济区建设从此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中原振兴、中部崛起都将具有前所未有的空前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旅游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如何面对与机遇相伴而来的挑战、如何使河南旅游业从此走上一条光明大道,必将成为河南旅游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1 河南旅游业的尴尬作为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的旅游资源大省,河南的旅游业长期以来处于与资源状况不符、比较尴尬的地位。
根据河南省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河南省旅游业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在河南省GDP 中的比重日渐突出。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河南全省GDP 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
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 的比重由7%上升到10%。
河南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
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拉动全省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树立河南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