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 格式:ppt
- 大小:291.00 KB
- 文档页数:9
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单元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课本第91~93页。
“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2、播放展示动画。
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信息窗1-1: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
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师板书课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会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吗?(有)信心十足,老师也相信你们。
二、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看第一个红点题中的问题,到46页信息窗图中寻找相关信息。
1.想一想:(1)“侍从和卫兵一共多少只?”是什么意思?(2)应该怎样列式?2.重点看下面小女孩和小男孩的计算过程。
(1)手指小女孩的计算方法:32可以分成几和几?45可以分成几和几?该怎样加呢?(2)手指小男孩的计算方法:45可以分成几和几?该怎样加呢?(3)你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吗?三、先学(看一看)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看书自学,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做一做(第47页自主练习中的前4道加法题)师:同学们看完、看会的举手,那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23+15= 47+32= 27+31= 15+43=(1)师叫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2)生更正板演。
四、后教(议一议)1.23+15=38 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说方法:(1)23+10=33 33+5=38(2)20+10=30 3+5=8 30+8=38(3)20+15=35 35+3=38师小结:这些方法都对,在计算不进位加法时,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最后把得数相加,算出得数。
2.47+32=79 27+31= 58 15+43=58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说方法:3.评议板书、正确率。
二升三第八讲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知识点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例1. 26+37= 65-54=变式1.口算下面各题。
24+33= 78-15= 16+36=63-29= 71-24= 35+19=对于接近整数的两位数加减法,可以采用凑整法来口算。
知识点2.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例2.已知被减数是68,差是25,求减数。
变式1.已知两数之和是96,其中一个加数是38,另一个加数是多少?变式2.已知减数是32,差是45,被减数是多少?知识点3.笔算加减法笔算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哪一位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当做10。
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连续退位减法,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数,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看和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减数。
例3. 294+48= 57+467=变式1. (1)467+354= (2)563+761= (3)158+280=例4. 905-346= 900-678=变式1.(1)400-109= (2)603-329 = (3)907-469=知识点4.估算结合实际,把试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例5. 500—185≈ 376+284≈变式1.估算出下面各数。
126+99≈ 227+552≈ 98+525≈517—348≈ 807—348≈ 429-129≈随堂练习一.填空:1.笔算加、减法时,()要对齐。
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位进()。
哪一位上不够减,要从()位退()再减。
验算加法时,可以用()减去(),看是不是等于()。
典典提醒:一、列式计算。
1、64比46多多少?2、比59多17的数是多少?3、一个数减去28后得59,这个数是多少? 二、解决问题。
1、小红和小丽两人比赛写字。
小红写了58个字,小丽比小红少 写了16个字。
(1)小丽写了多少个字? (2)两人一共写了多少个字?2、二(1)班有42名学生,其中女生有24名。
(1)男生有多少名? (2)女生比男生多几名?3、同学们栽树,二年级栽85棵,三年级栽78棵。
四年级栽的比 二、三年级栽的总数少27棵,四年级栽树多少棵?小强买了5枝铅笔,小花买了8枝铅笔,小花比小强多用了2 元4角钱,一枝铅笔要多少钱?(提示:先算2元4角可以买多少支铅笔。
)典典提醒: 口算天天练:典典提醒:典典提醒:典典提醒:310—260840—560,并改正)3、620—50120()6、960—480460()240○70=31056○18=38一、在○里填上“>”、“<”或“=”。
1、A-200=B-230 A ○B2、A+200=B+230 A ○B3、A-80=B-80 A ○B4、100-A =100-B A ○B 二、解决问题。
1、从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比飞机票便宜480元, 火车票多少钱?2、小红、小花、小方、小刚练习写字。
(1)小红和小花共写多少个字?(2)小刚比小红少写多少个字?(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请计算下面竖式中的汉字各代表多少?(提示:从“风”入手填)风 景 美+美 呀 美风=( ) 景=( ) 风 景 美 呀 美=( ) 呀=( )典典提醒: 口算天天练:典典提醒:一、估算480+218≈319+202≈501-247≈613-409≈340-199≈486-315≈二、解决问题一本《童话故事》52元,一本《寓言故事》19元,一本《十万个为什么》299元,一村《百科全书》128元1、买《童话故事》和《十万个为什么》大约需要多少钱?2、买《十万个为什么》和《百科全书》大约需要多少钱?3、买《寓言画典》和《百科全书》大约需要多少钱?4、买《童话故事》比《寓言画典》大约贵多少钱?把240、260、280、300、320、340、360这七个数填入○典典提醒:口算天天练:典典提醒:一、看图列式计算。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2、103页整理和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本【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明确课堂要求,进行小组比赛。
2.谈话导入师:在这个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口算、笔算和估算的内容,那么今天林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整理和复习,看看我们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最棒。
二、复习(一)复习口算(课件出示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1.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师:这是我们所学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内容,是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的。
(同时板书:口算)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师:我们在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1:要看清运算符号。
生2:要看清数字。
生3:一定要细心,做完后要认真检查。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么口算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其他同学会算吗?(会)师:好的,那么我们就比比看,看看哪个同学算得最快。
3.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
师:每张卡片上都有两个数字,请同学们分别算出这两个数字的和与差,从第一张卡片开始,看看哪位同学算得最快,最先算完所有的卡片,然后举手。
听明白了吗?(明白了)开始。
学生在心里算完后举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1、板演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2、口算6+8+2= 5+7+9= 3+7+5= 6+7+4=1+4+9= 3+5+5= 4+8+6= 8+9+2=8+7= 7+6= 5+8= 4+6=9+5= 7+5= 3+8= 4+7=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4、小结引出新课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1)出示袋子图(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3)教计算方法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2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咨询题的能力及按照情形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咨询题诊断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差不多把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升,专门是关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关于学生难度不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把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预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一)情境创设:1.课件出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观赏。
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刚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伙儿请看大屏幕(出现主题图)。
3.请大伙儿认真观看,并讲一讲你从图中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确信。
(二)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真了不得,从那个画面中发觉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确实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那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咨询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通过让学生查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引导发觉,自主探究(一)引导发觉:1.提出咨询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赶忙就要动身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咨询: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引导分析:让学生讲讲“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确实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
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
总体感受,效率很差。
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
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
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
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
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
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
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
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
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
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
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
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