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0秋学期《与祖国在一起:南开校园中的历史》在线作业0251
- 格式:docx
- 大小:8.14 KB
- 文档页数:8
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考古资料显示,在山西襄汾陶寺基地中,葬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寡,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这说明()A.初具国家形态B.进入奴隶社会C.实行分封制度D.出现阶级分化2.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始于()A.夏禹B.夏启C.商汤D.商纣3.《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位)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同一件事有两种不同记述说明()A.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B.标志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前后两种史料记载都有道理D.对启取得最高统治权都认同4.“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此现象可印证历史上的()A.天子世袭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5.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6.商鞅变法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的合法性,规定凡民有二子以上不分家者,“倍其赋”。
这些规定()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B.抑制了土地兼并加强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7.《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B.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C.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D.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8.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孔子主张“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为政以德”。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学科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根据这个化石我们可以证明:A. 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B. 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小C. 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D. 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成熟2.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 神话传说B. 史书记载C. 考古发掘D. 想象猜测3. 某同学参观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当地出土的历史文物中不可能见到以下哪个:A. 干栏式建筑B. 猪纹陶钵C. 象牙雕刻D. 人面鱼纹彩陶盆4. 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
迄今为止,遗址考古发现非常丰富,随葬品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这些考古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经处于: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背铜时代D. 铁器时代5.梁启超曾经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材料反映出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是:A. 单一民族发展B. 多元一体交融C. 武力征服扩张D. 外来民族迁徙6.奇幻古装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于 2023年7月20日上映,影片虚构了商王殷寿与孤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魂,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的故事情节。
在历史上,武王伐纣灭亡商朝的战争被称为:A. 涿鹿之战B. 牧野之战C. 巨鹿之战D. 长平之战7.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造、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形声最为进步,能造出大量文字。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2.(2022·天津河东·统考二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
体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重要内容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2022·天津·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①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2022·天津红桥·统考二模)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5.(2022·天津南开·统考二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A.文化保护传承B.传统风俗习惯C.基础设施建设D.宗教信仰自由6.(2022·天津和平·统考三模)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要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重庆市高202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解析】材料中早期都邑的形成跨越到商周,聚落形态演变为邦国都邑、王国都邑,建筑形态表现为大型城垣、宫殿、宗庙建筑,这些信息在多方面均指向早期国家的典型特征,故A 正确。
阶级分化开始出现更早,中国早期都邑的形成无法直接体现世袭工权的确立,宫殿、宗庙建筑、大型墓葬虽然能休现一定的天人观,但无法明确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内涵,故BCD错误。
2.C【解析】由春秋时期的政教合一、人神杂糅,到战国初期的世俗学派、政治语录,神学政治色彩逐渐减弱,世俗政治日益发展,故C 正确。
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相对应,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的变化并未指向儒学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且与百家争鸣解放思想无直接关联,故ABD 错误。
3.D【解析】秦朝的“道”作为县级特殊政区,不属于基层白治,也并未改变郡县二级制,故AB 错误。
材料主要涉及民族和地方关系问题,无法体现出皇权的强化,故ABC 错误。
“道”由中央派遣官吏和部落君长联合治理,以族属命名,在少数族群事务管理方面则属丁“属邦”,由此可见,“道”的设置革新了民族管理方式,故D 正确。
4.B【解析】汉代师法家法的传承模式,“师之所传,弟之所受,字毋敢出入,背师说即不用,”不利于儒学的发展和创新,加剧了儒学的封闭固化,但有利于儒学的经学化,故B 正确,D 错误。
材料讲的是儒学的传承模式,与儒学的官方地位和家族宗法伦理无关,故AC错误。
5.D【解析】材料中“默率遗众自为坞主”“衮乃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即为坞保。
“流人依附者渐众”“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表明坞主的社会地位和势力有所增长,对当时的地方治理提出了挑战,故D 正确。
材料中的记载“流人依附者渐众”表明依附关系增强,但无法得出人口南迁的结论,故AC错误。
“永嘉之乱”表明坞堡的建立主要和局势有关,而不是土地兼并,材料的总休指向也不在于此,故B 错误。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以下能够推动蒋介石积极抗日的是()。
A.英美的绥靖政策
B.日本的政治诱降政策
C.抗日救亡的民族良心
D.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C
2.1958年年底参与大炼钢铁的人数达到了()。
A.9000万人
B.8000万人
C.7000万人
D.6000万人
答案:A
3.马本斋领导的()民支队开展了大量敌后游击战争。
()
A.苗
B.满
C.壮
D.回
答案:D
4.()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5.红军进行长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A.王明的命令
B.国民党占据了中心城市
C.南北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等
D.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
答案:D
6.1980年8月,邓小平接受了()的采访。
A.科尔文
B.爱波斯坦
C.法拉奇
D.华莱士。
24秋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尔雅)》作业参考1.()签订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了抵抗外敌的念头。
选项A:《辛丑条约》选项B:《马关条约》选项C:《天津条约》选项D:《南京条约》参考答案:A2.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A: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选项B: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选项C: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选项D: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参考答案:D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的失败的是()。
选项A:没有提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选项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选项C:没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选项D: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参考答案:C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稳定物价,中央政府组织了“两白一黑”的集中调运,“两白一黑”指的是()。
选项A:粮食、棉纱、石油选项B:粮食、棉纱、煤炭选项C:粮食、棉纱、棉布选项D:大米、食盐、煤炭参考答案:B5.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持久战战略方针是在()。
选项A:1935年12月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选项B: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选项C: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选项D:1938年5月毛泽东著《论持久战》参考答案:A6.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首先发展()。
选项A:服务业选项B:国营工业选项C:资本主义工商业选项D:轻工业参考答案:B7.二战后,()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选项A:英国选项B:法国选项C:苏联选项D:美国参考答案:D8.过渡时期总路线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做了许多改变,其中不包括()。
选项A:改变了经过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选项B:改变了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设想选项C: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利用限制,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选项D:改变了先实现农业集体化,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设想参考答案:D9.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清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点的是()。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监测(一)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富。
氏族首领往往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的公有制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文明社会即将到来。
下列唯物史观的观点与该论述最相符的是A.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B.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C.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D.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内部的矛盾性2.有学者认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分封世袭制有过冲击,但以战功裂土封王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
即便在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最彻底的秦国和以后的秦朝,这种观念也十分普遍。
秦国的郡县制是战国七雄中最完善的,其他六国并未普遍实行。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分封是维护统治的最佳选择B.郡县制不符合历史潮流C.郡国并行制符合特定历史环境D.中央集权制度是大势所趋3.明朝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伍伦全备记》中写道:“近世以来做南北戏文,用人搬演,虽非古礼,然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
”这可用来说明,明代戏曲A.重在宣传儒家思想B.大众化的色彩突出C.属于高雅艺术范畴D.深受商品经济影响4.慕天颜是康熙时著名封疆大臣之一,他在《请开海禁疏》中指出,“惟番舶之往来,以吾岁出之货,而易其岁入之财。
岁有所出,则于我毫无所损,而殖产交易,愈足以鼓艺业之勤:岁有所入,则在我日见其赢,而货贿会通,立可以祛贫寡之患。
”该论述强调的是开海贸易有利于A.富国裕民B.缓和社会矛盾C.社会转型D.加强对外交往5.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监测(一)历史学科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信息点涂黑。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据史料记载:“大禹代替舜帝继承了天子位,向着南方祭拜上天,把国号定为夏,姓姒氏。
”材料反映的事件标志着()A.夏朝统治的巩固B.中国王朝的产生C.农业文明的起源D.奴隶制度的衰落2.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紧密的管理体制。
以上内容说明的是()A.铁器牛耕推广的原因B.商鞅变法的背景C.秦朝完成统一的过程D.百家争鸣的影响3.《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
这表面()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②《史记》所记载的都真实可信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
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祖冲之创制《大明历》D.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5.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儒家经典著作,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从中汲取了思想营养。
对这些史实最合理的解释是()A.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西方文化的中国化C.文明交往的双向性D.东西方文化的差异6.《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南开区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1. 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A. 北京周口店遗址B. 云南省元谋人遗址C. 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 陕西省半坡遗址2. 一位同学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火、打制粗糙石器。
该遗址可能位于现在的( )A. 北京B. 云南C. 陕西D. 浙江3. 发现于1930年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出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如下图)。
这表明山顶洞人( )A. 已经能够制作工具B. 已开始栽培粟和黍C. 已经具有审美观念D. 已会制作乐器骨哨4.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 )A. 考古发掘B. 文字记载C. 神话传说D. 专家推测5. 福建平潭县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该遗址群出土了陶器、人骨及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等遗存。
下列遗址的遗存特征与其相近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河姆渡遗址6. 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猪纹陶钵(如下图)。
该陶钵的外壁刻着一只造型逼真的猪,展现.了7000多年前野猪向家猪过渡阶段的形态。
该陶钵反映了当时()A. 正处于旧石器时代B. 原始农业已兴起C. 已经进入青铜时代D. 早期国家的产生7. 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
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A. B.C. D.8.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该聚落遗址距今约5800-5300年,遗址发现祭坛、大型氏族墓地、红烧土、房屋遗迹、玉器作坊、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如下图)。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与祖国
在一起:南开校园中的历史》在线作业
南开的学制和教学,开始时照办了哪国的办学模式?
A:西班牙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答案:D
南开大学诞生于( )年。
A:1909年
B:1919年
C:1911年
D:1920年
答案:B
南开大学什么时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15所大学之一?
A:1992年
B:2002年
C:1995年12月
D:2005年
答案:C
是谁亲自设计和督建了思源堂?
A:邱宗岳
B:胡适
C:竺可桢
D:赵元任
答案:A
南开建校之初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A:私立学校
B:公立学校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