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实践中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论文篇一:《试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摘要】本文主要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内容、总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改革开放,使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国家开始从全局和顶层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原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这一提法,建国以来,我们重视的不够,但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却由来已久。
我国历史上有着内容十分广泛的朴素的社会建设思想,为我们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供了传统文化的借鉴。
例如,儒家的政治理想,是把社会变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是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科学地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断。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试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建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实体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政治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组织、制度、纪律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3. 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4. 社会建设:构建人人有责、人人有功、人人有获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些主要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体系,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 5 项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秉承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这一制度保障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原则。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这一特点体现在资源配置上,既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
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这一特点体现在经济发展目标上,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把国家发展基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中国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5.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特点体现在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上,既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又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这一特征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开放,逐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束缚,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把握时代主旋律谱写爱国新篇章同志们:人一出生,就属于某个具体的祖国,因而他理所当然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应该对自己的国家尽一种责任和义务。
(画面陪衬)这同孝顺赡养父母一样,同样也是一件像白天太阳应该出来、夜晚月亮应该出来一样天经地义的事情。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图片、字幕)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是的,人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还要知道应该怎样爱国,怎样爱国呢?对于这一点,我们有的同志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热爱祖国为什么一定要热爱社会主义呢?现在,全国有近1200万职工下岗,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与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相比,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很落后,为什么还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好呢?不爱社会主义就是不爱国吗?等等,类似的疑问很多。
今天,我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大家上一课。
题目是:把握时代主旋律,谱写爱国新篇章。
(字幕)一、时代的要求,鲜明的特征(字幕)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浓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字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表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第一、精神永恒,内涵常新。
(字幕)爱国,是人类永恒的情感。
但纵观人类历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爱国主义其内容又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在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内容,除反对外来侵略外,主要表现为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统治阶级的昏庸腐败和专制的斗争。
明朝末年,封建统治极其腐败,各种地租和赋役极为繁重,劳动人民苦不堪言。
杰出的农民领袖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图片),进行了长达16年之久的斗争,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明王朝统治,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洪秀权孙中山推翻清王朝组合图),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震撼以至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建设与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总结和创新成果,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度优势,为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政治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也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统一,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实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种制度使各个政治力量能够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高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保证了人民利益得到有效代表和维护。
4.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依法治国,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治机制。
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保障,实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维护。
二、经济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
市场经济的运作使资源配置更加灵活高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政府的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了对经济的有效引导和调节。
政府在产业政策、投资管理、财政金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农村土地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4.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互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课前预习了解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 教学课题
了解“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十二大、十三大、邓
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
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的重要贡
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三、 教材分析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
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根据本课提供的史实,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解疑综合归纳: 指导学生设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和确立大事
简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按时序归类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
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
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邓小平在广东谈改革开放问题”的图片,同
时播放“走进新时代”的乐曲过渡新课)
1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课本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
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3 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
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师联系比较: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当年苏联是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照搬苏联的经验,
结果遭到严重挫折。后来是毛泽东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
道路,终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说,那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
道路。如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也是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4 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改革开放。大会根据他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根据46页“动脑筋”,组织学生列表、讨论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总设计师?(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时 期 作 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初期 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6组织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1、4(2)两题。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课本45页“导入框”、47页插图和49页“自由阅读卡”的内容都反映了哪件大事?(邓小平
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2 这些讲话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
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全国人民都发财等。)
3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4页4(1)题:(这些图片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92年我国现代化
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问题困扰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
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提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反对僵化停滞。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问题上: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健康发展的保证。
G.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等。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5 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A.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B. 形成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 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51页“活动与探究·1”,先组织学生“议一议”。(提示大家:应当结合自己家庭生活水
平的提高以及家乡现代化建设成就谈体会,发表议论。教师要注意疏导学生因家长下岗、或因
家庭偶发暂时困难时的思想认识,要从整体上把握发展的趋势,认识发展的重要性。)
2完成课本50页“练一练”:应选D(A是“一个中心”,B和C是“两个坚持”,它们都属于基
本路线内容。)
3完成《新学案》14页“自我测评”剩余题目。
4根据51页“活动与探究·2”, 建议学生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助收集、整理亲朋好友
的相片,按照下表所列的内容选出若干张,自己执笔撰写说明文字:
相片题目 拍摄时间
相片人物与你的关系 相片景物与你家的关系 你觉得这张相片有什么意
义
备注:
①假如具体年代记不清楚,只要标明大约时间即可。例如:解放前、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时期、
土地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大跃进时期、困难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等,也可以根据相片具体内容进行调整。
②意义部分可以反映亲友关系的和谐美满,也可以反映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日常生活的不断
改善、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等。
③不必局限在哪一天完成,可以一边收集一边填写。表格填不下的,可以用其他纸张誊写,粘
在课本上。
④极力建议同学们整理成家庭相册或个人相册,热切呼吁有电脑的同学制成电子相册类作品参
加信息技术竞赛。
5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巩固性检测题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理解是第一要务。我在导课时,用了视频《走进新时代》引出我国的
第三代领导人以及三面旗帜,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填表格,再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本课的知识点,然后串联各知识点构成知识
体系。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 学校: 青州市口埠初中 姓名: 扈文福
职称:一级教师 电话: 3559416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口埠初中
个人简介:扈文福,山东省青州市口埠初中一级教师。大本毕业。1965年12月生,1985年7
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刊物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