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植物与景观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园林绿化--棕榈科植物大树移植棕榈科植物是常见的绿化植物之一,在很多绿化工程中常用到此树木,棕榈科植物在苗圃栽培5至10年,如果苗木经过若干次分床移栽,移植技术措施得法,则移植成活率较高。
棕榈科植物大苗、大树移植成功的标准是:植株整体机械损伤少,叶片复原快,且植株形态符合园林造景要求。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关于棕榈科植物大苗、大树移植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成活的关键技术措施1.减少根群的损伤。
靠近根尖附近,植物组织较幼嫩,侧根及毛细根也较多,因此在起挖时应尽可能带大土球,并防止土球松散和开裂,把根系的损伤程度减到最小,提高移植成活率。
同时,施工时应准确放线走穴,避免返工,防止土球松散。
起苗土球大小要恰当,可参阅本文附表及说明3。
2.叶片修剪。
移植时留叶片的多寡,应根据苗木种类、移植时的气候、移植及养护条件等进行综合判定。
一般应以保留原叶片数的40 %左右为宜。
留叶过多会因水分蒸发过量造成叶片枯黄,留叶过少则植株恢复困难且周期长,初期的景观效果也不好。
至于叶片修剪的形状,以减少叶片在空气中的暴露面积为原则,故不宜为争高度而采用“排骨”修剪法造成全部叶片受到损伤。
3.保护植株的茎干及其假茎。
在起挖、搬运、装卸植株的施工过程中,应使其茎干部分免受损伤。
假茎部分不受挤压和弯曲,这也是植株健康及尽快复壮的保证。
4.新植地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要好。
因棕榈科植物在移植时损伤了大部分根尖,而在移植后的一个月内又未萌发新的根尖,因此植株的吸水能力较弱,此时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好,有利于苗木成活。
所以在定植时应开挖足够大的种植穴,并在种植穴内加入泥炭土及复合肥,以利植后快速恢复生长,否则会事倍功半。
5.施工期间及植后一个月的养护。
在植后一个月内,植株适应性差,容易受烈日暴晒、强风吹袭及水分补充不足等因素影响而造成植株受伤害及坏死。
因此,无论在施工操作时,还是在完工后的保养期,均应精心养护苗木,务必及时补充水分,力争在植后三个月内植株有若干新叶萌生。
棕榈的外形特点及品种简介
棕榈为棕榈科常绿酵母,高可达15米,是比较常见的观叶植物。
棕榈常被栽种在庭院、花坛、公园中,是很好的园林材料,因其独特的外形构成了热带植物特有的景观。
棕榈
棕榈为乔木状,高3-10米或更高,树干圆柱形,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和密集的网状纤维,除非人工剥除,否则不能自行脱落,裸露树干直径10-15厘米甚至更粗。
叶片呈3/4圆形或者近圆形,深裂成30-50片具皱折的线状剑形,宽约2.5-4厘米,长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齿,硬挺甚至顶端下垂;叶柄长75-80厘米或甚至更长,两侧具细圆齿,顶端有明显的戟突。
花序粗壮,多次分枝,从叶腋抽出,通常是雌雄异株。
中文学名:棕榈
拉丁学名:Trachycarpusfortunei(Hook.)H.Wendl.
别称:唐棕、拼棕、中国扇棕、棕树、山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棕榈目(一说初生目)
科:棕榈科
亚科:贝叶棕亚科
族:贝叶棕族
属:棕榈属
种:棕榈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印度、缅甸。
分布在海南的棕榈科植物棕榈科植物的简介棕榈科植物分布在泛热带至亚热带,目前已知的有200多属近3000种,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亚洲的热带地区、大洋洲及太平洋诸岛、非洲与欧洲也有分布。
棕榈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之一,主要以剥取棕片为经营目的,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棕榈栽培经验的记录。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需要,现已逐步形成了棕片、棕籽、棕叶(包括心叶)、棕叶柄及棕树材的综合利用体系,可割取汁液制糖、酿酒、制醋或充当饮料。
棕榈植物是海南富有热带风情的植物资源,海南的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是重要的经济植物。
棕榈科植物的生态特征棕榈科属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树干不分枝,有些种类攀援而多刺,具有大型掌状或羽状叶片,常聚生于树干的顶端,茎单生或丛生,地上不分枝。
叶螺旋状排列,羽状或掌状分裂;叶鞘常具网状纤维(棕衣);有时具利刺;花序佛焰状,常由大型苞片紧包被,两性或单性;花被具花萼和花冠,3裂瓣;雄蕊通常6;子房上位、1~3室,有时4~7室,心皮3,离生或仅基部合生;核果或浆果,不开裂,肉质,具核,纤维质或坚果状,内果皮坚硬。
有210属2800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美洲热带地区。
巴西是世界上棕榈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有28属100余种,主产云南、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
四川、湖南、江西、浙江、贵州、西藏的一些温暖地区也有分布。
棕榈科下分为9个亚科。
①刺葵亚科仅刺葵1属,17种。
②贝叶棕亚科31属,360余种。
③糖棕亚科产热带非洲、亚洲,共6属40余种。
③糖棕亚科产热带非洲、亚洲,共6属40余种⑤鳞果亚科共有22属600余种,主产亚洲热带。
⑥椰子亚科共22属640种⑦槟榔亚科共有120属,1100种⑧水椰亚科1属1种,即水椰⑨象牙椰亚科3属15种。
同时,也可按形态和生活习性分类。
叶形棕或葵叶为掌状或扇形榈或椰叶为羽状耐寒性热带棕榈耐寒棕榈除棕榈属外,大多数国内很少见光照强度沙漠棕榈喜光照充足,耐旱,抗逆性强阴生棕榈半阴或较荫蔽的环境中生长良好,耐阴性强棕榈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优点具体表现物种四季常青冬天不落叶,一年四季常青。
园林植物色彩在造景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园林的色彩为城市增添生机,根据植物色彩特性合理选配,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观赏习惯的令人感觉心旷神怡的美好环境。
随着日益成熟的园林设计,造景应用愈加多样,赋予植物更多的艳丽多彩、色彩缤纷、奇峰各异显现独特的园林景观。
由此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更好地满足人们在观赏中的视觉感受。
色彩美与园林植物生长关系、设计色彩与季节的变化,植物色彩景观的应用。
成为园林植物色彩的研究对象。
结合色彩及园林艺术的构建的配合,本文以南方的植物特点,简述植物色彩与造景的关系。
关键词:配色协调:植物季相;园林造景;色彩应用1.引言植物的花开花落具有它独特的生长过程,造景手法利用这季相的变化,赋予园林植物空间的生命内涵,用花、果、叶、枝展现独特魅力的形态美。
由于植物种类繁多,园林设计线、形、明暗、质感等的视觉要素,色彩成为造景的重要因素,植物具有丰富多彩、体现个性的观赏部位,例如观叶色类、观花色类、观干色类、观果色类等不同类型。
园林中的色彩设计不象画家选择色块随意性,事实上园林应用于地区、季节、人群等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配置随着时间变化的而呈现不同植物色彩,各种色彩取得配色与协调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是在生命的进展扑捉和利用色彩达到目的和用途,给人们创设赏心悦目的园林环境。
2.合理配色、季节协调2.1环境的配色与色调的关系环境的整体色调与视觉具有联系,成语“触景生情”充分反映了这个主题,也更多对园林支配色产生如何处理引起的问题。
支配色与环境有着某种调和关系,虽然不一定在相当长都必须与环境调和或相似调和,但由于使视觉直接反应不假思索感觉的色彩现象,勾起人们对色彩的联想,引起心理功能的变化,有助于身体健康、行为情绪的波动。
色调的平衡、层次的渐变时,选择面积大的环境为主,尤其是景观设计,合理运用特定时期的不同植物来考虑处理方式。
容易成为园林的主角是装饰色或目的色,支配色和对比色就成为配角,使用于园林小规模地才能有效果。
霸王棕霸王棕学名:Bismarckia nobilis Hildebr. Et H. Wendl科名:棕榈科⼜名俾斯麦榈,棕榈科霸王棕属常绿⾼⼤乔⽊。
原产马达加斯加,近年引⼊我国后,在华南地区栽培表现良好,深受欢迎。
植物⾼⼤,可达30⽶或更⾼,在原产地可⾼达70~80⽶。
茎⼲光滑,结实,灰绿⾊。
叶⽚巨⼤,长有3⽶左右,扇形,多裂,蓝灰⾊。
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雌花序较短粗;雄花序较长,上有分枝。
种⼦较⼤,近球形,⿊褐⾊。
常见栽培的还有绿叶型变种。
喜阳光充⾜、温暖⽓候与排⽔良好的⽣长环境。
耐旱、耐寒。
种⼦繁殖。
霸王棕成株适应性较强,喜肥沃⼟壤,耐瘠薄,对⼟壤要求不严。
霸王棕⾼⼤壮观,⽣长迅速,⼗分引⼈注⽬,在任何⼀个可容留它的位置的庭园中均有极⾼的观赏价值。
霸王棕在内陆热带亚热带地区⽣长较好,喜⾼温⾼湿的热带⽓候。
⽽绿叶型变种则更适宜在沿海或⽓候较冷的地区种植。
⽣长特性:景观⽤途:树形挺拔,叶⽚巨⼤,形成⼴阔的树冠,为珍贵⽽著名的观赏类棕榈。
中东海枣别名:银海枣科名:棕榈科刺葵属学名:Phoenix sylvestris原产地:印度、缅甸⽣活环境:是⼀种耐⾼温、耐⽔淹、耐⼲旱、耐盐碱、耐霜冻(能抵抗-10℃的严寒,除东北和⼤西北冬天极严寒地域外),喜阳光,可在热带⾄亚热带⽓候下种植的棕榈科植物。
栽培⼟壤要求不严,但以⼟质肥沃、排⽔良好的有机壤⼟最佳。
银海枣⽣长快速, 各地均能引种,也是优良的室内植物。
形态特征:银海枣植株⾼⼤雄伟,形态优美,树⼲粗壮,叶顶丛⽣,⽻⽚密⽽伸展,⼤型⽻状叶⽚向四⽅开张,形态如苏铁,使其成为最具观赏价值的⽻状叶棕榈植物。
⼲上残余叶柄伏贴⼲上,⾼可达10公尺,径为30公分,褐⾊,残余叶柄灰褐⾊,⽆叶鞘假茎,叶柄基部的棕蓑少少复叶基部的⼩叶变成针刺,⽻状复叶较密,长约2-3公尺,果实指头⼤⼩。
⽤途:可孤植作景观树,或列植为⾏道树,也可三五群植造景,相当壮观,是充满贵族派的棕榈植物。
热带、南亚热带植物配植与应用1 棕榈园和棕榈科景观棕榈科植物最能体现热带景观,在全园中可用在下列数处:(1)少量临界有微地形草坪上配植;(2)水边配植,还可以看倒影;(3)园路两旁不规则配植;(4)广场、交叉路口等处作主景配植;(5)桥头或建筑小品前组景。
1.1 棕榈园种植目前我国厦门植物园棕榈科植物已400种,华南植物园80余种。
本园优先展示海南岛及国产种类,同时配植由国外引入已长期使用的种类。
1.1.1 海南岛产种类:乔木:桄榔(Arenga pinnata)、椰子(Cocos nucifera)、短叶省藤(Calamus egregius)、大白藤(Calamus faberii)、裂苞省藤(Calamus multispieatus)、阔叶省藤(Calamus pulchellus)、多刺鸡藤(Calamus tetradactylaides)、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高山蒲葵(Livistona)。
灌木:琼棕(Chuniophoenix hainanensis)、矮琼棕(Chuniophoenix nana)、双籽棕(Arenga caudata)、刺葵(Phoenix hanceana)、穗花轴榈(Licuala fordiana)、刺轴榈(Licuala spinosa)、变色山槟榔(Pinanga discolor)、黄藤(Demonrops margaritae)。
小乔大灌:短穗鱼尾葵(Caryota mitis)。
1.1.2 国内其他省原产种类董棕(Caryota urens)、细棕竹(Rhapis gracilis)、单穗鱼尾葵(Caryota monostathya)、槟榔(Areca catechu)、棕竹(Rhapis humilis)、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筋头竹(Rhapis exelsa)、软叶刺葵(Phoenix roebelenii)、小棕竹(Rhapis miner)、龙棕、龙州棕竹(Rhapis robusta)、石山棕、散尾棕(Arenga engleri)。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常用的种植物、棕榈,又名棕树。
既有观赏价值,树干又可作为亭柱等,棕毛可入药,功能为收涩止血,主治吐血、崩漏诸症,在风水上具有生财护财的作用。
、橘树,即桔树。
桔与吉谐音,象征吉祥,果实色泽呈红、黄充满喜庆,盆栽甘桔是人们新春时节家庭的重要摆设,而桔叶更有疏肝解郁功能,能够为家中带来欢乐。
、竹。
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是高雅脱俗的象征,无惧东南西北风,更可以成为家居的风水防护林。
、椿树。
《庄子逍遥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秋。
因此椿树是长寿之兆,后世又以之为父亲的代称,在风水上有护宅及祈寿功用。
、槐树。
槐树木质坚硬,可为绿化树、行道树等,在风水上被认为代表禄,古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对三槐者为三公,因此槐树在众树之中品位最高,镇宅有权威性。
、桂树。
相传月中有桂树,桂花又即木犀,桂枝可入药,功能为驱风邪、调和作用。
宋之问词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花象征着高洁,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剂。
、灵芝。
灵芝性温味甘、益精气、强筋骨,东篱观园有观赏作用,是长寿之兆,自古被视为祥物,鹿口或鹤嘴衔灵芝祝寿,是吉祥图的常见题材。
、梅。
梅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花开五瓣,清高富贵,其五片花瓣有梅开五福之意,对于家居的福气有提升作用。
、榕树。
含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于提高涵养。
、枣树。
在庭院中植枣树,喻早东篱观园得贵子,凡事快人一步。
、石榴。
含有多子多福的祥兆,很有富贵气息。
、葡萄。
葡萄藤缠藤,象征亲密,自古有葡萄架下七夕东篱观园相会之说,而夏季在葡萄荫下纳凉消暑,亦是这一辈子一大快事。
、海棠。
花开鲜艳,令富贵满堂,而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其乐融融。
棕榈植物与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棕榈植物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国外棕榈植物的不断引入,人们为追求热带风光而大量采用它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和室内装饰植物,虽然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多,但在南方不少地方它只是按照一般的绿化树种来加以利用,并未营造出它所特有的 “ 棕榈景观 ” ,与此同时,耐寒棕榈有迅速向北推广的趋势,故有必要从棕榈植物的特征人手就其造景功能及景观构成作一探讨。
棕榈植物为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茎通常不分枝,单生或丛生;叶常聚生于茎顶或在藤本中呈散生,大型,大多为羽状类型,少数为掌状类型;花小,常组成大型花序;果为核果、浆果,果皮常纤维质或肉质,少数具鳞片;种子通常胚小。全世界约 200 属近 3000 种,大部份分布在热带及暖热的带地区。
1、造景功能 棕榈植物分布广,因而形态、习性各异,有的高达 60m ,如安第斯蜡椰,藤类则长达百米以上,而有的茎极短或无地上茎,如象牙椰;茎粗的可达 lm 以上,如智利蜜椰,而细的不到 2cm ,如袖珍椰。棕榈植物有的为强阳性、有的喜阴、有的耐旱、有的喜湿、有的耐瘠、有的好肥、有的耐盐、有的耐碱、大多数种类抗风性甚强。故对于各种生境条件都有相应的棕榈植物,具不同的造景功能。
1.1 表现时间变化 很多棕榈植物的花序显著、果实鲜艳耀眼,能表现季相变化。在厦门,麦氏皱籽椰夏天始花,能陆续开出一、二十个花序,秋天果实陆续成熟,鲜红夺目,花序、果序并存,呈现出收获源源不断的金秋景象。棕榈植物幼苗期生长缓慢,不少种类的茎不明显或被自身的叶子所遮掩。例如,加那利海枣幼时似未脱干的苏铁,历经数十年才有高大挺拔的树干,呈现了岁月变迁的景象。一次性开花结果的棕榈植物如糖椰成熟后,花序自上而下地开放,表现了生命周期的更迭交替。有的棕榈植物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需要数年,如巨籽棕,减缓了时间变化,给人以欲获而不得的感受。
1.2 分隔空间,优化景观 大型单干型棕榈植物如菜王椰可用于隔离带等的绿化美化,进行上、下行道,快、慢车道,人、车行道的分隔,也很适宜景区的园林空间的分隔;中型丛生型棕榈植物如三药槟榔、小型丛生型棕榈植物如小琼棕可分别用作树篱、矮篱以构筑闭合、半闭合的园林空间,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又增添了景观内容。由于棕榈植物通常不分枝,与双子叶植物相比,尤其是在用作树篱时能更长久地按设计初衷基本保持原状,并免除了大量的人工修剪。
1.3 构筑园林地貌 园林中常以挖低叠高来加强地形的起伏变化,但工程量巨大,如用大型单干型棕榈植物种植于地势较高处,则既能增强地势起伏,又能衬托出所植材料的俊秀挺拔。由于棕榈植物通常不分枝,树冠较小(例如大丝葵,树高与树冠直径比可达 5 倍以上),与其它双子叶树木相比,具有更佳的强化地势起伏的作用。
1.4 与景物相互衬托 通常,羽状类型的棕榈植物的质感软、细,环植于水体边,则能映衬出水体的柔美秀丽。例如,可据水体大小及周围地形,种植株高均等的软叶刺葵或等高的岩海枣,柔软鲜绿的叶随风拂动,如一把把梳子在为水体梳妆打扮,水面波光粼粼,两者交相辉映,亮丽迷人。如将两种株高的毛冻椰等距相间种植于水体边,则自然形成一道波浪线,有延伸水体的功能。掌状类型的棕榈植物质感硬、粗,如大果岩棕、菜棕,植于水体边,既能反衬出水体平湖似镜、宁静安逸,又能体现出植株的刚劲挺拔。厦门植物园在水库边列植丝葵、大丝葵,已构成该园的标志性景观。山石配以棕榈植物是一种最佳的虚实表现手法,两者能相映成趣。例如在山石脚前种穗花轴榈,因其楔形裂片的掌状叶树冠简洁明了,不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形成了活泼的景观,增加了山石的灵气 -- 仿佛是和该植株从地下一同长出。在建筑物前种植棕榈植物,可以遮掩建筑物生硬的直线条、棱角,尤其种植质感软的棕榈植物,如软叶刺葵,还能起到柔化作用。在草地与建筑物之间种植麦氏皱籽椰、黄椰等中型丛生型棕榈植物,还能增加景观层次,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质感硬的大型棕榈植物,如俾斯麦棕,种于高大的建筑物前则能增强建筑物宏伟的气势。
1.5 呈现独特的观赏功能 棕榈植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大、中型种类多可用作主景植物,中、小型种类多可用于盆景。它们能广泛用于道路、公园、庭院、学校、医院、工厂及生活小区等处。现对常见种类以及还不常见但具极高观赏价值的种类列表于后。
1.6 巧具果、香的魅力 棕榈植物不但能绿化、美化、彩化,有的还能香化,如香桄榔;有的则能果化,如椰子。相信每一个见到椰子树上所结的椰子果的人不会不为之食欲大增。
2、景观构成 2.1 景观特色 棕榈植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分枝,使它们尤其是使其中单干型的种类具有简练的高度自然整形的树冠的园林特征;其次,棕榈植物的叶大型,使得每一叶片具独立的观赏价值并极富感染力。这些都是双子叶树木、松柏类树木所难以具备的园林特征。双子叶树木的整形多靠人工修剪来维持,虽然体现个体的整形美以及群体的韵律美,但却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美;它们之中也有一些叶形奇特具观赏价值的种类,但因叶的大小与植株之比甚小,故叶片不可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松柏类虽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整形,但树冠基本上是单调的塔形或锥形;它们的叶小,不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所以只能以整株树来表现其园林特色,常给人以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因而,在利用棕榈植物造景时,如能合理规划、巧妙设计,则能达到自然美、生态美及艺术美 ? 棕榈景观则是力求这 “ 三美 ” 的高度统一,让观赏者感受自然,超脱世俗。 2.2 景观主体 “ 棕榈景观 ” 是指利用棕榈植物作为园林的主体,构筑开敞的空间及开朗的风景;以丰富的棕榈植物来表现其形、色各异的生态美,以对比等手法来表现其艺术美(如掌状类型的雄浑劲健之美,羽状类型的典雅清奇之美),既体现其个体的高度的自然整形美,又体现其群体的鲜明的园林韵律美,最大程度地给人以脱俗超凡的美好意境、赏心悦目的轻松感受。这里强调了以棕榈植物为园林主体,不是象中国传统园林那样以建筑为主体,主要是考虑到因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建筑密布、人们常在办公室或厂房等与住房间往返而产生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强调给人以轻松的感受则是因为现代都市的人们由于竞争日益激烈、工作日益紧张,生活压力渐增而希望思想放松、心情愉快。至于园林中必要的让人游憩的建筑物如亭子 “ 植物化 ” 。例如可把亭柱砌成大王椰的茎干的外形,亭顶建成棕榈叶的样子。亦可直接利用棕榈植物的茎、叶代替水泥、砖石建成能遮阳、遮雨的颇具特色的亭子。
2.3 景观配置 (1)孤植:棕榈植物个体美的最佳表现方式。 茎甚高的种类如安第斯蜡椰、俾斯麦棕、金刺椰、菜王椰等;茎甚粗的种类如智利蜜椰、壮蜡棕、加那利海枣等; 茎显著膨大的种类如酒瓶椰、大王椰、刺瓶椰、酒樱桃椰、非洲糖棕、瓶棕等;茎覆有枯叶裙或密布纤维的种类如丝葵、大丝葵、裙蜡棕、长发银棕等;中型丛生型以及能正常分枝的种类如麦氏皱籽椰、非洲海枣、叉干棕等; 叶大型的种类如可亨油椰、王拉菲亚椰、孔雀椰、贝叶棕等;叶形奇特的种类如圆叶轴榈、泰氏榈、狐尾椰、诺曼椰、三角椰等;叶色特别的种类如红椰、蓝拉坦棕、海枣、凤尾椰等; 花、果(序)大型或色彩艳丽的种类如长穗棕、糖椰、巨籽棕、圣诞椰、毛冻椰等,因其优美的株型,都特别适合孤植,如布置在构图重心上即成为主景植物。它们与草坪的配置是一种最佳的造景方式棕榈植物树冠的通透性好,对树冠下的草的生长无任何影响,再者,棕榈植物四季常青,每年的落叶甚少且易清除,不易破坏草坪的整洁、优美。而草坪则能映衬出羽状类型棕榈植物的婀娜多姿、反衬出掌状类型棕榈植物的刚健雄壮。
(2)列植:群体韵律美的最佳表现方式。茎竖直生长的种类都可以列植,尤以茎干显著膨大的种类为佳。对于茎干通直、无任何膨大的种类,可配植修剪成球状的福建茶、七里香、黄金榕等,以增加景观层次,减少茎干纵向的生硬单调感。但在较狭窄的园路两侧,只宜种植茎干通直纤细的羽状类型棕榈植物,如假槟榔等。这样既可突出植物清奇秀丽,又能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受。在主道等较宽的路径,可在外向各配植一列双子叶的树木,既可求得沿途较大范围的树荫,又可形成疏密、明暗、叶片质感对比的优雅的景观画面。
(3)丛植:大草坪上主景构成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群体美,也要兼顾单株的个体美。一般以同种不同株高植丛。 适合孤植的种类亦可丛植,但以表现个体茎干甚高或叶甚大为主的不宜丛植。例如,丛植金刺椰则难以表现植株的高大。 此外应避免掌状类型棕榈植物和羽状类型棕榈植物混合丛植,否则会使植丛产生分离感。 丛植对植株色彩的表现有加强作用,例如丛植红椰或蓝拉坦棕于绿色的草地上。 丛植还能消除茎干纵向的单调生硬感。高度不一、茎干有明显的叶环痕及绿色冠茎的种类,还可表现时间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动势,自然形成景观的焦点。至于椰子等在基部自然弯曲的种类,可形成生动活泼的画面。
(4)群植:表现群体美的主要方式。可以大中型棕榈植物为主干,在其夕咽或内部配植中小型的棕榈植物,可用于大面积场所的布置,亦可专门用于棕榈岛的构筑。藤本类型可用于林中种植,营造出特殊景观。
(5)植篱:利用中小型丛生型棕榈植物作成树篱、矮篱,构筑隔景以分隔空间,构筑夹景以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或构筑障景以遮蔽一些不甚美观的物体。植篱不宜过多、过长,否则空间会零散、闭锁,不利于 " 棕榈景观 " 开朗风景的构筑。 (6)坛植:突出株形特别优美的棕榈植物的良好方式。如坛植酒瓶椰,能汇聚游人的视线,成为主景。一些小型棕榈植物亦可和草花相配植于花坛中,形成色彩对比鲜明的景观。
(7)特别的配置方式:棕榈植物的树冠自然整形、通透性好,种于水边,尤其是椰子等茎干能弯曲的种类,可在水中形成秀美的倒影。借助灯光的配置,使棕榈植物在晚上有一优美的轮廓。在某些东向或西向无遮挡的高处种植棕榈植物,可通过旭日或夕阳的照射而形成半隐半现、半明半暗的优美的轮廓影景景观。
(8)配置应注意的问题:除植篱外,应避免密植,尤其要避免与其它双子叶阔叶树种混植,否则使棕榈植物的个体美难以表现;更应避免与针叶树种混种,因为两者分别代表了热带和温带两种景观,在构筑 “ 棕榈景观 ” 时,可以考虑用一些针叶树种作序景,以求得两者在叶形、质感、树冠上的对比,但要用双子叶树木作过渡,避免跳跃过大。在绥坡、山地上的配置,则可在北向的场所种植一些针叶树,以此温带景观作冷暖的对比,可表现出地域上或季相上的景观差异。在利用棕榈植物造景时,必需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其次要考虑排水的问题。因为除了湿地棕、水椰等少数种类,大多不耐水浸。
综上所述,棕榈植物的造景艺术,基本上要把握 “ 三性 ” ,即它本身固有的自然整形、质感特有性和鲜明的个性。也就是说,应把握并充分利用其高度自然整形的园林特征,运用对比为主的手法,充分考虑质感的差异,表现出羽状类型植株的典雅清奇,掌状类型植株的雄浑劲健以及棕榈植物群体的韵律美。实质上是把棕榈植物的自然美和人类的人文美结合起来造景,使之形成 “ 天人合一 ” 的艺术美景观,让观赏者结合各自的体验而感悟到 “ 棕榈景观 ” 如诗似画,赏心悦目,超凡脱俗,油然而神思飞越地进入艺术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