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S510(RCD510)针脚定义
- 格式:pdf
- 大小:271.15 KB
- 文档页数:5
一、硬件链接:首先,看一下硬件(仅供参考,读者已对自己的硬件很熟悉,可以直接跳过。
):说明:图1: 排针从左至右1到8位.图2:5110接口在板子中的区域。
图3: 8位排针对应连接5110液晶屏相应的引脚。
图4:5110液晶显示屏对应8位排针JP19的插入方向。
再看一下我的板子的原理图:图5中,显示了8位排针JP19(即5110液晶屏的引脚)其中的5根与51单片机(本人的为STC89C516RD+)的PB I/O口的连接方式:5110_RST <——-〉PB2(P1.2)5110_SCE <—--〉PB3(P1。
3)MOSI(sdin) <———〉PB5(P1.5)MISO(dc)〈--—〉PB6(P1.6)SCK 〈——-> PB7(P1.7)这样,我们知道了用51单片机中的I/O口和5110引脚的链接方式。
二、引脚接线图请根据程序里的定义连接,51的程序默认接线为:sbit sce = P1^3; //片选sbit res = P1^2; //复位,0复位sbit dc = P1^6; //1写数据,0写指令sbit sdin = P1^5;//数据sbit sclk = P1^7;//时钟看了这些默认接线,可能有个疑问:“这些位变量(引脚)究竟有什么用呢?”,带着这个疑问,请看5110芯片手册中的引脚说明(重点看红色区域):从这个引脚说明中,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引脚,对应的功能。
那么,如何使用这些引脚来控制5110工作呢?三、指令5110液晶显示屏(PCD8544芯片),是通过发送指令和写入数据RAM来控制和显示数据的。
指令格式分为两种模式:1、如果D/C(模式选择)置为低(为0),即位变量dc = 0,为发送指令模式,那么接下来发送的8位字节解释为命令字节。
2、如果D/C置为高,即dc = 1; 为写入数据RAM模式,接下来的字节将存储到显示数据RAM。
注意:1、每一个数据字节存入之后,地址计数自动递增。
一、九针串口:串口是计算机主要的外部接口之一,通过九针串口连接的设备有很多,像串口鼠标、MODEM、手写板等等,九针串口的示意图如上,其各脚的定义如下:1 DCD 载波检测2 RXD 接收数据3 TXD 发送数据4 DTR 数据终端准备好5 SG 信号地线6 DSR 数据准备好7 RTS 请求发送8 CTS 清除发送9 RI 振铃指示二、二十五针串口:二十五针串口的作用与九针串口是相同的,二十五针串口在早期的电脑上曾用来连接纸带机、MODEM等,并可以用来联机交换数据,因为体积较大,作用又单一,所以如今的主板上已经找不到二十五针串口了。
二十五针串口针脚定义如下:1 未用2 TXD 发出数据3 RXD 接受数据4 RTS 请求发送5 CTS 清除发送6 DSR 数据准备好7 SG 信号地线8 DCD 载波检测9 + 发送返回10 未用11 - 数据发送12-17 未用18 + 数据接收19 未用20 DTR 数据终端准备好21 未用22 RI 振铃指示23未用24未用25接收返回三、并口:并口是计算机一个相当重要的外部设备接口,最常用来连接的设备那就要算是打印机了,另外,有许多型号的扫描仪也是通过并口来与计算机连接的。
并口也是25 针的,与25针串口不同的是,并口是25个孔,所以常称为“母头”,而像串口就常称为“公头”。
并口的针脚定义如下:1 STROBE 选通2-9 DATA0-DATA7 数据0-710 ACKNLG 确认11 BUSY 忙12 PE 缺纸13 SLCT 选择14 AUTO FEED 自动换行15 ERROR 错误16 INIT 初始化17 SLCT IN 选择输入\18-25 GND 地线四、键盘接口:键盘接口的重要性想必我也不用说了,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五、MODEM接口:随着网络的发展,MODEM是现在越来越流行的设备了,MODEM分为外置和内置两种,它们的接口有许多相同的功能,上图所示就是两种MODEM的接口,其针脚定义如下:1、串口连接器:外置MODEM是通过串口转接线与计算机的串口连接的,所以这一个部分便是串口连接器。
ATX电源指示灯定义:20pin&24pin ATX电源针脚定义无主板启动电源——ATX电源接口各线的定义(注意:电源端,主板端口需镜像)AT电源只要能把电源打开就行了,可现在的ATX电源都是电位控制开关而非机械开关,这就需要从电源的那一排查线孔中找出可以激活电源的那个针(Pin)。
ATX电源排针(Pin)的标准定义为无主板启动电源——ATX电源接口各线的定义(20针和24针的都有)AT电源只要能把电源打开就行了,可现在的ATX电源都是电位控制开关而非机械开关,这就需要从电源的那一排查线孔中找出可以激活电源的那个针(Pin)。
ATX电源排针(Pin)的标准定义为:14号针(Pin14PS-ON)就是控制电源开启关闭的。
单个针没有回路怎么控制开关,其实所有的地线(GND)都可以与其他任意针组成回路,所谓“低电位”开启,“高电位”关闭,就是当Pin14针与GND针短接后,Pin14针本身的电位就低了,电源也就开启了,反之亦然。
现在很清楚了——要想无主板开启ATX电源,只需要将Pin14针(绿色线,图中也标绿了)与任意一个GND针(黑色线,图中标灰了)短接就可以。
红Red=+5V橙Orange=+3.3V黄Yellow=+12V兰Blue=-12V绿Green=PS_ON紫Purple=+5VSB灰Gray=PWR_OK白White=—5V黑Black=COM=GND=接地24pin我们使用的ATX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有+12V、-12V、+5V、-5V、+3.3V等几种不同的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上述几种电压的输出变化范围允许误差一般在5%之内,如下表所示,不能有太大范围的波动,否则容易出现死机的数据丢失的情况。
i915/925使用新的电源架构ATX12V-24针,它的标准接口从原来的两个提升至三个。
这种分离式的设计,与过往在服务器上的EPS电源很相似,EPS使用+12V两路独立供电的,两个+12V电压输出分别对CPU和其它I/O设备进行供电,这样可以减少由如硬盘光驱等设备对CPU工作时的影响,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 ——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 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头)。
PS2、USB、DB-9、网卡、串口、并口、VGA针脚定义及接口定义图解2011-03-05 21:02以下为仅为主板各接口的针脚定义,外接出来的设备接口则应与主板对应接口针脚定义相反,如鼠标的主板接口定义为6——数据,4——VCC,3——GND,1——时钟,鼠标线的接口定义则与之相反为5——数据,3——VCC,4——GND,2——时钟;其他外接设备与此相同。
首先是ATX 20-Pin电源接口电源接口,根据下图你可方便判断和分辨。
现在为提高CPU的供电,从P4主板开始,都有个4P接口,单独为CPU供电,在此也已经标出。
鼠标和键盘绝大多数采用PS/2接口,鼠标和键盘的PS/2接口的物理外观完全相同,初学者往往容易插错,以至于业界不得不在PC'99规范中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将其区别开,而事实上它们在工作原理上是完全相同的,从下面的PS/2接口针脚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上图的分别为AT键盘(既常说的大口键盘),和PS2键盘(即小口键盘),如今市场上PS2键盘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而AT键盘已经要沦为昨日黄花了。
因为键盘的定义相似,所以两者有共同的地方,各针脚定义如下:1、DATA 数据信号2、空3、GND 地端4、+5V5、CLOCK 时钟6 空(仅限PS2键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口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1.0标准,但由于未获当时主流的Win95支持(直到Win95 OSR2才通过外挂模块提供对USB1.0的支持)而未得到普及,直到1998年USB1.1标准确立和Win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2.0标准。
USB接口的连接线有两种形式,通常我们将其与电脑接口连接的一端称为“A”连接头,而将连接外设的接头称为“B”连接头(通常的外设都是内建USB数据线而仅仅包含与电脑相连的“A”连接----USB接口提供5V和200ma电流Imax=500 mApc=500ma,笔记本100ma头)。
动力源与各传输厂家物理接口定义
物理接口定义:
1、DKZ04智能电池监测仪RS232接口定义:
2(收:RX)3(发:TX) 5(地:GND) 2、JKZH—II型接口转换器RS232接口定义:
2(收:RX)3(发:TX) 5(地:GND) 3、Nport5110串口上网器RS232接口定义:
2(收:RX)3(发:TX) 5(地:GND) 4、Nport5110串口上网器RJ45接口定义:(分2种)
(一)交叉网线:
(二)平行网线:
识别RS232接口管脚方法:
RS232接口分2种类型:公口、母口
(一)DB9孔RS232接口分上下2层管脚,上层是5孔,下层是4孔。
面对RS232接口,上面的5孔顺序:从右往左1、2、3、4、5
下面的4孔顺序:从右往左6、7、8、9(二)DB9针RS232接口分上下2层管脚,上层是5孔,下层是4孔。
面对RS232接口,上面的5针顺序:从右往左5、4、3、2、1
下面的4针顺序:从右往左9、8、7、6
识别RJ45接口方法:
RJ45接口通常就是我们说10M/100M网口。
面对金属片,网线朝下,从左往右数依次是:1、2、3、4、5、6、7、8
RS232接口定义:本端(RX)对端(TX)
本端(TX)对端(RX)
本端(GND)对端(GND)
举例:DKZ04智能电池监测仪JKZH—II型接口转换器
本端2(RX)对端2(RX)
本端3(TX)对端3(TX)
本端5(GND)对端5(GND)
举例:JKZH—II型接口转换器Nport5110串口上网器
本端2(RX)对端2(RX)
本端3(TX)3(TX)
本端5(GND)对端5(GND)。
9针串口流控定义详细解析DCD :载波检测。
主要用于Modem通知计算机其处于在线状态,即Modem检测到拨号音,处于在线状态。
RXD:此引脚用于计算机接收外部设备送来的数据;在你使用Modem时,你会发现RXD指示灯在闪烁,说明RXD引脚上有数据进入。
TXD:此引脚将计算机的数据发送给外部设备;在你使用Modem时,你会发现TXD指示灯在闪烁,说明计算机正在通过TXD引脚发送数据。
DTR:数据终端就绪;当此引脚高电平时,通知Modem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计算机已经准备好。
GND:信号地;此位不做过多解释。
DSR:数据设备就绪;此引脚高电平时,通知计算机Modem已经准备好,可以进行数据通讯了。
RTS:请求发送;此脚有计算机来控制,用以通知Modem马上传送数据至计算机;否则,Modem将收到的数据暂时放入缓冲区中。
CTS: 清除发送;此脚由Modem控制,用以通知计算机将欲传的数据送至Modem。
RI : Modem通知计算机有呼叫进来,是否接听呼叫由计算机决定很久很久以前,计算机还没有出现,那时就已经存在了(计算机)史前的串口设备(电传打字机,工控测量设备,通信调制解调器),为了连接这些串口,EIA制定了RS232标准,采用DB25接插件,支持同步和异步串口,D型的接口可以有效防止插反。
标准化给使用带来了便利。
时光荏苒,个人计算机出现了,这些已有的串口设备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初的外设,自然而然地RS232标准被个人计算机采纳。
但是设备制造商倾向于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接口,因此,将DB25中未使用的和支持同步模式的引脚去掉,形成DB9。
最初的情况相当混乱,因为DB9只定义了信号,却没有指定信号和引脚的对应关系,各个制造商只能自行定义。
幸运的是,IBM的PC成了工业标准,DB9逐渐统一到IBM的定义上来。
DB9只有9根线,遵循RS232标准。
定义如下:DTR,DSR------DTE设备准备好/DCE设备准备好。
常见数据传输接口的引脚定义目录:常见USB类接口Type AType BMicro型Mini 型Type C常见音频类接口3.5mmTRS接口(模拟音频)6.3mmTRS接口(模拟音频)RCA接口(模拟音频/数字音频)BNC同轴接口(数字音频)光纤接口(数字音频)其他常用接口高密接头航空插头RS232串行接口VGA接口(模拟视频接口)HDMI接口(数字视频接口)以太网RJ45接口常见USB类接口说明:S+、S- 代表:电源线正、负D+、D- 代表:数据线正、负Type AUSB类 Type A公头:USB类 Type A母头:Type BUSB类Type B公头:USB类Type B母座:Micro 型USB类Micro 型公头:USB类Micro 母座:Mini 型Mini型和Micro型引脚顺序以及定义均一样,只是接口的外形不同,如下图:USB类Mini 型公头:USB类Mini 型母座:Type C常规USB Type C接口公头:常规USB Type C接口母座:母座与公头呈镜像对称。
当然,经常见到的也有基于Type C改进型的,其端口数量可能会少一些。
常见音频类接口科普:TRS端子(TRS connector)是一种常用于连接音响设备,用以传递音频信号的连接器。
该词是其三个组成部件的首字母缩写:Tip (尖)、Ring(环)、Sleeve(套)。
3.5mmTRS接口(模拟音频)3段无麦克风型:说明:L:立体声左声道R:立体声右声道MIC:麦克风GND:地4段有麦克风型:这种接头主要是在耳机上流行使用,在网上看到4段式耳机接口有美标和国标两种,反正就是有这两种定义法。
图中是国内常用耳机的标准接口,主要区别就在于3,4两段麦克风和地的顺序不一样,而且接线端和插头端的定义是对称的,如下:科普:6.3mmTRS接口(模拟音频)6.3mm的TRS接口多在专业设备上使用。
6.3mm“大二芯”:这种接头一般用来传输单声道音频信号,像电吉他中用的接头就是这种。
RJ45接口信号定义,以及网线连接头信号安排以太网10/100Base-T 接口:Pin Name Description1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2 TX- Tranceive Data- (发信号-)3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4 n/c Not connected (空脚)5 n/c Not connected (空脚)6 RX- Receive Data- (收信号-)7 n/c Not connected (空脚)8 n/c Not connected (空脚)以太网100Base-T4 接口:Pin Name Description1 TX_D1+ Tranceive Data+2 TX_D1- Tranceive Data-3 RX_D2+ Receive Data+4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5 BI_D3- Bi-directional Data-6 RX_D2- Receive Data-7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8 BI_D4- Bi-directional Data-1 white/orange2 orange/white3 white/green4 blue/white5 white/blue6 green/white7 white/brown8 brown/white注:RJ45接口采用差分传输方式,tx+、tx-是一对双绞线,拧在一起可以减少干扰。
RJ48接口信号定义RJ48是用于T1/E1等串行线路的接口。
和以太网的RJ45是一样的。
对于接不同的传输,信号定义不一样。
RJ48口呈“凸” 这个形状,线序从左往右为87654321.例如CT1/PRI-CSU (RJ-48C)信号定义如下RJ-48C Pin Description1 Receive Ring2 Receive Tip4 Ring5 Tip对于T1/E1 Trunk and Digital Voice Port (RJ-4Pin1 Signal1 RX + (input)2 RX - (input)3 —4 TX + (output)5 TX - (output)6 —7 —8 —【各种接口针脚定义】------- 收集中RS-232接口引脚定义RS-232接口又称之为RS-232口、串口、异步口或一个COM(通信)口,严格地讲RS-232接口是DTE(数据终端设备)和DCE(数据通信设备)之间的一个接口,DTE包括计算机、终端、串口打印机等设备。
RNS510(RCD510)针脚定义第1插座, 8针.扬声器输出1 – Rear r ig ht loudspeaker, positive后右扬声器,正极 RR+2 – Front r ig ht loudspeaker, positive前右扬声器,正极 RF-3 – Front left loudspeaker, positive前左扬声器,正极 LF+4 – Rear left loudspeaker, positive后左扬声器,正极 LR+5 – Rear r ig ht loudspeaker, negative后右扬声器,负极6 – Front r ig ht loudspeaker, negative前右扬声器,负极7 – Front left loudspeaker, negative前左扬声器,负极8 – Rear left loudspeaker, negative后左扬声器,负极第2个插座, 8针,电源电压和CAN线9 – CAN bus, high CAN线高10 – CAN bus, low CAN低11 – Display voltage supply, positive, optional for radio module low version only12 – Voltage supply, negative, terminal 31电源负极13 – Display HV CAN bus low, optional for radio module low version only, not for midline14 – Display HV CAN bus high, optional for radio module low version only, not for midline15 – Voltage supply, positive, terminal 30电源正极16 – Anti-theft coding control signal, SAFE, positive电源正极(防盗码控制)第3插座, 12针,电话和话筒1 – Microphone input, negative话筒输入负极2 – AUX output, audio, right AUX输出,音频,右3 – AUX output, common signal earth AUX输出,公用地4 – Microphone output, negative 话筒输出,负极5 – Telephone audio input signal left, negative电话音频输入,左,负极6 – Telephone audio input signal right, negative电话音频输入,右,负极7 – Microphone input, positive 话筒输入,正极8 – AUX output, audio, left AUX输出,音频,左9 – Microphone output, positive话筒输出,正极10 – Telephone mute (mute switch for radio)电话静音11 – Telephone audio input signal left, positive电话音频输入,左,正极12 – Telephone audio input signal right, positive电话音频输入,右,正极第4插座,12针, CD转换器和CD音频输入1 – AUX signal input, left AUX信号输入,左2 – AUX signal earth AUX 信号,地3 – CD changer, audio signal earth CD变换器,音频信号地4 – CD changer, voltage supply, positive, terminal 30, contact continuous load greater than 1 A, temporary peak load5 A 电源正极5 – Not assigned6 – CD changer, DATA OUT (data exchange for CD changer control from radio navigation system to CD changer)数据输出7 – AUX signal input, right AUX信号输入,右8 – CD changer, left audio channel, CD/L 左声道9 – CD changer, right audio channel, CD/R右声道10 – CD changer, control line, switched positive控制线11 – CD changer, DATA IN (data exchange for CD changer control from CD changer to radio navigation system)数据出12 – CD changer, CLOCK (internal check protocol for data flow monitoring) 时钟信号第5插座,26针,视频输入输出1 – Reserved for Debug RX protocol 保留,调试用2 – Reserved for Debug TX protocol 保留,调试用3 – Not assigned 未分配4 – Video signal input, RGBS, negative (ground) 视频输入,RGBS,负极(地)5 – Video signal output LF, Right (Audio use 17 for ground) 音频输出,右(17为地)6 – Ground Sync input(Internal universal prepara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 mobile telephone detection)7 – Video signal outpu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ynchronisation 视频输出,水平垂直同步(Internal universal prepara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 cradle and button evaluation)8 – Video signal ouput, green 视频输出,绿色(Internal universal prepara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 cradle, aerial diagnosis)9 – Video signal input, RGBS, negative (ground)10 – Video signal input LF, right (Audio use 24 for ground) 音频输入,右(24为地)11 – Video signal input, screening earth 视频输入,屏蔽地12 – Video signal inpu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ynchronisation 视频输入,水平垂直同步13 – Video signal input, green 视频输入,绿色14 – Not assigned 未分配15 – Not assigned 未分配16 – Not assigned 未分配17 - Video signal output, LF, negative (ground) 音频输出,负极(地)18 – Video signal output LF, Left (Audio use 17 for ground) 音频输出,左(音频17为地)19 – Video signal output, RGBS, negative (ground)(Internal universal prepara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 cradle, negative) 20 – Video signal output, Blue 视频输出,蓝色(Internal universal prepara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 switched terminal 30)21 – Video signal output, Red 视频输出,红色22 – Video signal input, LF, negative23 – Video signal input, LF, left (Audio use 24 for ground) 音频输入,左(音频24为地)24 – Video signal input, RGBS, negative (ground)25 – Video signal input, blue 视频输入,蓝色26 – Video signal input, red 视频输入,红色第 6 插座,天线连接1 – AM and FM2 radio reception aerial connector, double Fakra, no coding, impedance 50 ohms, colour cream-white (奶白插头无代码)2 – FM1 radio reception aerial connector, double Fakra, coding B, impedance 50 ohms, colour cream-white(奶白插头代码B)3 – Navigation aerial connector, double Fakra, coding C, impedance 50 ohms, colour signal blue GPS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