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十大改过之法| 一心改过,万事从容弘一法师1933年新春伊始,弘一法师在厦门妙释寺作《改过实验谈》一讲,新的一年,对其他人来讲是万象更新,而对弘一法师而言,则是“改过自新”,他总结了十大改过迁善之法,这是弘一法师在他五十年的人生中间,学道总结出来的圣贤之道。
“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
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如果心是满的,那就进不了别的东西了,必须得虚心。
不虚心的话,我们学别的东西学不进去,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问题,我们往往会单纯的用自己心里面堆满的问题,去观照别人。
孔子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到五十岁开始学易,可以无大过了。
孔子过去也有很多的追求、抱负,周游列国,想把自己的抱负施展出来,结果每次都被撵跑了,他说自己像丧家之犬一样给赶回来了,赶回家里面,外面没有路了,结果自己在家里面开辟了一条最伟大的路,就是教书育人。
另外他还说,“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听到了有道理的话,知道了有不善的、不对的,你不改,不见贤思齐,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人要虚心、虔诚地求学,不要自以为是,把别人的告诫、建议、提点当做耳边风。
茫茫人海中,总有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人是能够达到绝对的巅峰的,唯一能不断保鲜自身优势的,只有不断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借人之智,修善自己。
千万不做固步自封的愚昧者,要时刻抱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心态向人虚心学习。
2、慎独曾子曾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
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20句1. 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着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
2. 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3. 日出时,努力使每一天都开心而有意义。
4. 事到万难须放胆,人处逆境须从容。
5. 走自己的路,听别人的劝。
6. 越成熟麦穗,越懂得弯腰。
7. 人生如戏,为他人演还是为自己。
8. 老了,才看清这个世界还很年轻。
9. 给人以“惊喜”,不如给人以“踏实”。
10. 大多数人想着改造这个世界,却罕见有人想改造自己。
11. 对别人要求松一点,就不会总失望;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就不会总沮丧。
12. 相由心生,命由心造。
心简单,生活就简单,世界也因此变得简单,幸福就会溢于心间;心自由,生活就自由,自由的心灵到哪都觉快乐。
13. 人生不能后悔,但是可以拐弯。
我们这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春天的风景,有冬季的荒凉。
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别人无法帮忙。
只要你愿意走,踩过的都是路;只要你不回避与退缩,生命的掌声终会为你响起。
14. 从现在看过去,会看见无知;从宽容看是非,会看见解脱;从接受看命运,会看见踏实;从平凡看生活,会看见快乐;从检讨看内心,会看见成长;从随缘看事物,会看见自在;从善念看他人,会看见慈悲;从乐观看未来,会看见希望;从反省看自己,会看见转机;从知足看人生,会看见珍惜。
15. 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
再好的东西,你也不可能长久拥有,不必计一时回赠,莫如常怀怜悯之情,常施援助之爱,得到人心,他物不缺。
别以为成败无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
16. 人生一条路:走自己的路。
人生二件宝:身体好、心不老。
人生三种朋友:维护你、包容你、批评你的人。
人生有四苦: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
人生五句话:再难也要坚持,再好也要淡泊,再差也要自信,再多也要节省,再冷也要热情。
★弘一法师总结的十大改过迁善之法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桐。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他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他是西冷印社的早期成员;他培养了一大批名扬天下的艺术家。
他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也是一代高僧弘一法师。
1933年新春伊始,弘一法师在厦门妙释寺作《改过实验谈》一讲,新的一年,对其他人来讲是万象更新,而对弘一法师而言,则是“改过自新”,他总结了十大改过迁善之法,这是弘一法师在他五十年的人生中间,学道总结出来的圣贤之道。
“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
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如果心是满的,那就进不了别的东西了,必须得虚心。
不虚心的话,我们学别的东西学不进去,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问题,我们往往会单纯的用自己心里面堆满的问题,去观照别人。
孔子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到五十岁开始学易,可以无大过了。
孔子过去也有很多的追求、抱负,周游列国,想把自己的抱负施展出来,结果每次都被撵跑了,他说自己像丧家之犬一样给赶回来了,赶回家里面,外面没有路了,结果自己在家里面开辟了一条最伟大的路,就是教书育人。
另外他还说,“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听到了有道理的话,知道了有不善的、不对的,你不改,不见贤思齐,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人要虚心、虔诚地求学,不要自以为是,把别人的告诫、建议、提点当做耳边风。
茫茫人海中,总有一山更比一山高,没有人是能够达到绝对的巅峰的,唯一能不断保鲜自身优势的,只有不断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借人之智,修善自己。
千万不做固步自封的愚昧者,要时刻抱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心态向人虚心学习。
2、慎独曾子曾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名言集锦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不知是否真有才,但性格稍显愚木;向往智慧,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
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借口十足;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但是需要时日。
斥责别人倒是不多,如有,却似乎很严厉,如雷霆,实不足龋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遇事敢于承担责任,敢于直言,不怕吃亏。
5、“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
”做事情,还是替自己想的多,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
书面文字论人功过,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应引以为戒。
6、“某某某常思已过。
闲谈莫论人非。
”闲谈时候,一般不喜欢论人非;以前喜欢气功,还常常某某某,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某某某常思己过,虽偶尔留于行文,但毕竟不如某某某思过来得彻底。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
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与故人朋友相约,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有得意的眉飞色舞,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
以后如遇此等场面,应该简单掠过,不要多提自己,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
8、“不尽人情,举足尽是危机。
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
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弘一法师10条语录:人要惜福慎独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1. 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应多学一些东西,不见得样样精通,如果能做到博学多闻就很好了,也不枉屈自己这一生一世。
2. 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是永远不会相同的,就是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
3. 佛教为世人提供了一条对医治生命无常这一人生根本苦痛的道路,这使我觉得,没有比依佛法修行更为积极和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4. 我养成了沉默寡言的内向性格,终日里与书作伴,与画为伍。
只有在书画的世界里,我才能找到快乐和自由!
5. 起心动念,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不合自己意思,生嗔恚心。
不知道一切事都是假的,一场梦而已。
6.惜福,“惜”是爱惜,“福”是福气。
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
7.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8. 佛在一切经论中,常常劝我们把贪嗔痴三毒烦恼断掉,这是修行的根本。
心中有三毒才遇到外面的毒害,假如心中无三毒,喝毒药如饮甘露,因心内无毒,它不起作用。
9. 少批评人,少说是非长短。
身口意三业,口业最易犯,往往障碍了自己与大众的修学。
少发议论,心中自然清净慈悲。
10.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弘一法师言录1.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2.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
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
,4.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
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5.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已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6.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7.静坐,常思已过。
闲谈,莫论人非。
8.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
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9.不见已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
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10.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11.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
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2.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13.恶,莫大于纵已之欲。
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14.事当快意处,须转。
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
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15.盛喜中,勿许人物。
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
怒时之言,多失体。
16.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常故,而恬不为意。
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17.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
以道德养天下万世。
18.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19.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已,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
处治,思乱。
2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
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21.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22.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23.公,生明。
诚,生明。
从容,生明。
公生明者,不蔽于私也。
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
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24.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5.事能常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26.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27.处事大忌急躁。
急躁则自顾不暇,何暇治事?28.必有容,德乃大。
司马光《训俭示康》,张之洞《诫子书》、弘一大师《改过十训》训俭示康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弘一大师《改过十训》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
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蘧伯玉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
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
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
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
”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
发露陈谢,忏悔前愆。
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
”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
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
”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
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可不畏哉!戒色重点:一孝顺二行善三学习四锻炼五早睡早起六饮食清淡!推荐运动:一快走二慢跑三马步四转腰五跳绳六大笑(笑是心理减压运动)!养生要点::背腹足,宜常暖,腰腿颈,宜多动,身宜勤劳,心宜常静,清淡饮食八分饱,早睡早起终身行!戒色步骤::一星期不算数,一个月才上路, 一百天第一步, 一周年真功夫, 满三年,你就是戒色状元老师傅!戒色方法::看好书,多行善,少上网,常锻炼,烟不抽,酒勿沾,孝敬父母,亲近自然,远离色情污染源,走进社会多磨练!戒除意淫最好的办法就是思善,言善,行善,多读好书,远离色情,常存利人之心,常行利人之举,久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戒而戒!提醒:破戒后应该采取惩罚措施,可以选择慈善捐款或者运动,但决不能只自我埋怨一番了事,必须要让破戒有代价提醒: 希望大家每晚睡前都想想自己这一天做的事情是否值那三顿饭?每天都闲坐发呆无事可做,或者泡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的朋友,已经没有戒色的必要了,想要戒色成功,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难以戒除成功的提醒:患有前列腺炎和精索静脉曲张的朋友可在空闲时双手握成空拳,轻捶小腹及后腰,并严格控制意淫及白天清醒状态下的勃起(梦中无碍)肠胃功能不好的朋友应该养成每天早晚各按摩腹部十分钟的习惯,身体虚弱的朋友在刚开始锻炼时应以快走为主,戒色百天以上再改为慢跑,且运动量不可过大(走和跑都控制在五公里以内),前半年以休养为主,坚持早睡早起,可做快走,慢跑,站桩,蹲墙功及一些舒展筋骨的运动要多锻练脊柱与大腿在蹲墙功每次能做二百下后,再开始练习马步有阳痿早泄之类问题的,都老老实实的站桩,练蹲墙功,别再胡思乱想了成功,需要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想一想你已经浪费了多少个一万小时?还有多少个一万小时能够让你在而立之前继续浪费下去?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举手之劳,就能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充满阳光!远离色情断绝黄源,永不试探自己定力,这个原则一万年不能变!戒色关键要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将来着想让自己充实起来,不要总是关注狭隘的自我。
弘一大师开示:改过十训一、虚心。
所谓虚心就是我们要明因识果,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下决心改掉这些恶意恶行,同时还应向别人虚心请教,让别人帮助自己指明本人尚未发现的过错,以使自己人格更趋完美。
二、慎独。
慎独是说我们凡夫俗子的所作所为,起心动念,佛菩萨乃至鬼神等,都在暗中尽知尽见,我们若能时时做这样想,便不敢再胡作非为了。
三、宽厚。
所谓宽厚就是待人接物要怀真诚心,宽以待人,厚德载物,成为一个真实厚道的人。
四、吃亏。
即不要贪人便宜,要学会吃亏精神。
从表面上看,人吃了亏是受了损失,其实质是人因吃亏而增长了智慧。
扩展了自己的心胸。
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这也是弘一大师对吃亏二字的理解。
五、寡言。
弘一大师认为,对于修行人来说寡言最为重要。
人间的灾祸往往从多言中来,言多不如言少,言少不如言好。
少言可以免去许多人间祸患。
因此古人劝人要谨言慎行,这样可以避灾免祸。
六、不说人过。
古人云:“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说别人是非的人,常常是那些挑拨离间的人,他们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气氛,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弘一大师在讲说自己不说人过的观点时,常以古人之语作论据,如举孔子所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意思是说对人应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宽容。
七、不文己过。
“文”在此是掩饰的意思。
自己有了过错,不知改过,反而极力掩饰过错,甚至推卸责任。
这样做的人就是有私心和心怀奸诈的表现。
唯有不去掩饰自己的过错,才可能知错必改,最终可少犯错误。
八、不覆己过。
对于得罪别人之处,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不是,如果过错是自己有意无无意中导致,我们要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向别人发露陈谢,忏悔前愆。
切不可顾及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九、闻谤不辩。
人活在世上,任何人都免不了被别人评论。
这种评论或是批评或是赞叹。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别人对自己无端的诽谤。
对于无中生有的诽谤,我们通常会不顾一切给予回击,其结果是两败俱伤。
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
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蘧伯玉爲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爲?”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爲,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
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爲。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此数语爲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
圣贤处事,惟宽惟厚。
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爲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
我不识何等爲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5、寡言此事最爲紧要。
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
”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我衆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
发露陈谢,忏悔前愆。
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
”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
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
”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
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
”可不畏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