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货币银行与派生货币 - Go to www2nhiceducn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3
信用货币创造和派生的原理对银行创造信用货币,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现象说起:钱对人们来说,要么就是以现金形式存在,要么就是以账户里的电子数据形式存在。
当需要现金时,便从账户里取出存款,获得现金。
在一般人的意识里,钱包里的现金和银行账户里的电子账目是完全等同的。
从购买力上讲,它们是一样的。
但从货币的本质上来讲,纸币和银行账户里的钱是完全两回事。
如果打开钱包,抽出一张纸币,会看到上面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它们说明这张钞票是中国的中央银行发行的;而银行账户里的钱,即以电子账目存在的货币,则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它们是在央行发行的纸币的基础上而派生出来的。
人们通常认为它们相等,是因为当人们去取款的时候,央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两者间可以自由、等价的兑换。
但是,等价兑换掩饰了两者在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抛砖引玉,参考美联储1994年出版的这本册子《Modern Money Mechanics》,简介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以及派生派生和货币乘数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货币银行学的基础教材里都会有相关介绍,但笔者匆匆翻过,似乎没有哪一本国内教材像美联储的这本手册那样,把货币本质说的那么透彻。
(当然国内有很多不错的民间著作,其中推荐《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
)了解货币创造过程,需要先了解存款和贷款的本质。
存款,对银行来言是负债。
笼统点说,银行的短期债务就是储户的活期存款,因为银行要支付利息,而且储户随时可能把钱取走,因此是短期负债。
贷款,对银行而言是资产,因为它能够生产利息,按照国家规定,银行拥有该资产的所有权。
那么,在大部分人看来,存款和贷款间的关系是,银行拿存款去放贷,但其实不然。
贷款资产被通称为信用货币,但它的本质不是货币,而且是银行创造出来的一种权利,在短期内借给了借款人。
为了解这个本质,请看以下的一个例子:甲拿着100元人民币纸币,存入A银行,A银行的负债增加100元。
这时,按照国家规定,A银行要上交25%的存款准备金(假设准备金率为25%),A银行的存款便被分成:存款准备金25元、一般活期存款75元。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无限法偿的对称,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
金融国际(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浅谈基础货币、派⽣货币及⼴义货币⼴义货币=基础货币+派⽣货币基础货币=货币发⾏+准备⾦货币发⾏=流通中货币+库存现⾦准备⾦=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融机构存款⼴义货币=流通中货币+存款基础货币是中央银⾏发⾏的,派⽣货币是商业银⾏派⽣的。
⼴义货币是中央银⾏与商业银⾏合作的结果。
中央银⾏发⾏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变为流通中货币、商业银⾏存款。
商业银⾏有了存款之后,商业银⾏开始贷款,贷款⼜转化为商业银⾏存款、流通中货币。
这样的过程在现实世界不断发⽣,循环往复。
假如没有贷款,那么货币只有中央银⾏发⾏的基础货币,没有派⽣货币。
但如果有贷款,贷款⼜变成存款,存款⼜变成贷款,那么存款和贷款就会越来越多。
我国2018年10⽉末⼴义货币为179.6万亿元,基础货币为29.8万亿元,派⽣货币为149.8万亿元。
截⽌到2018年10⽉末,中央银⾏发⾏了29.8万亿基础货币,商业银⾏派⽣了149.8万亿元派⽣货币。
显然,商业银⾏派⽣的货币要远远⼤于中央银⾏发⾏的货币。
⼈们提到⼴义货币多的时候,往往会说“中央银⾏印钞太多”,其实是“商业银⾏派⽣货币太多”。
中央银⾏替商业银⾏背了⼤⿊锅。
但是如果没有企业、住户等的贷款,商业银⾏根本⽆法派⽣货币,所以贷款的企业、住户才是派⽣货币的派⽣者。
商业银⾏⼜替企业、住户背了⿊锅。
基础货币可以理解为权益,派⽣货币可以理解为负债,⼴义货币可以理解为资产。
资产(⼴义货币)=派⽣货币(负债)+基础货币(权益)派⽣货币多,意味着负债多,杠杆⾼。
在⼀定的⼴义货币情况下,基础货币多意味着权益多,杠杆低。
去杠杆应增加基础货币⽽不是增加派⽣货币。
2018年10末⽉基础货币为29.8万亿元,⽐2017年末32.2万亿元减少2.4万亿元,其实是起着加杠杆的作⽤。
中央银⾏的货币政策与去杠杆是⽭盾的,不应该这样。
金融基础知识—基础货币与派生存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
基础货币的特征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基础货币的公式从用途上看,基础货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从数量上看,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
其公式为: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
货币银行1. 什么是货币银行货币银行是指一种金融机构,专门从事货币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银行。
它是承接公众存款、提供贷款和支付服务的核心机构,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货币银行的基本职能2.1 存款业务货币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承接公众存款是其首要职能之一。
公众将自己的闲置资金存入货币银行,通过存款来实现资金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货币银行根据存款期限和类型,向存款人提供不同的利率。
存款业务的稳定运行是货币银行的关键任务之一。
2.2 贷款业务货币银行的贷款业务是其另一个重要职能。
通过对存款的灵活运用和额外的资本,货币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和短期信贷。
贷款利率和期限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
贷款业务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满足社会各界的融资需求。
2.3 支付业务货币银行还承担着支付业务的重要责任。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货币银行提供了各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例如电子转账、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等。
这些支付方式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和便利的支付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交易的便捷性。
2.4 货币发行和管理货币银行是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机构,负责维护货币的稳定。
货币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货币供应调控,确保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速的合理平衡。
货币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对经济进行调控,以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3. 货币银行的重要性货币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为公众提供安全、高效的存款和贷款服务,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
通过承接公众存款,货币银行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的资金存放渠道,减少了投资风险,并为经济的融资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货币银行的贷款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资金的来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
货币银行的支付功能使得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
此外,货币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通过货币供应调节和利率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案例九: 存款货币银行与派生货币
例题:根据下面连续两年的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表1),分析存款货
币银行派生存款的原因。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单位:亿元
1993 1994
资产 39748.3 51747.7
1.国外资产 2948.9 4401.5
2.储备资产
(1)准备金及在中央银
行存款
(2)库存现金
5832.1 5294.4 537.7 7601.1
6922.8
678.3
3.中央银行券 0.0 0.0
4.对政府债权 74.5 460.1
5.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30892.8 28643.0
6.对非货币金融机构
债权
0.0 645.0
负债 39748.3 51747.7
1.国外负债 2275.2 3788.8
2.对非金融机构部门
负债
(1)活期存款
(2)定期存款
(3)储蓄存款
(4)其他存款
26087.7 9692.9 1247.9 14582.9 564.0 35674.0
12389.9
1943.1
20516.0
825.0
3.对中央银行的负债 9680.3 10316.5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
的负债
0.0 353.9
5.债券 228.6 195.7
6.所有者权益 2377.3 2919.0
7.其他(净) -900.8 -1500.2
解题思路和步骤:
第一步:计算如下分析表。 第二步:分析存款货币银行负债方与货币有关
的存款项目的变动特点。 第三步:分析存款货币银行资产操作的特点,指出
存款货币银行资产操作与货币创造的关系,给出结论。
实际解题过程:
第一步: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分析表 单位:亿元
1993 1994 比上年增加 增量结构(%)
资产 39748.3 51747.7 11999 100
1.国外资产 2948.9 4401.5 1453 12
2.储备资产 (1)准备金及在中央银行存款 (2)库存现金 5832.1 5294.4 537.7 7601.1 6922.8 678.3 1769 1628 141 15
14
1
3.中央银行券 0.0 0.0 0 0
4.对政府债权 74.5 460.1 386 3
5.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30892.8 28643.0 7747 65
6.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0.0 645.0 645 5
负债 39748.3 51747.7 11999 100
1.国外负债 2275.2 3788.8 1514 13
2.对非金融机构部门负债 (1)活期存款 (2)定期存款 (3)储蓄存款 (4)其他存款 26087.7 9692.9 1247.9 14582.9 564.0 35674.0 12389.9 1943.1 20516.0 825.0 9586 2697 695 5933 261 79
22
6
49
2
3.对中央银行的负债 9680.3 10316.5 636.2 5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负债 0.0 353.9 354 3
5.债券 228.6 195.7 -33 0
6.所有者权益 2377.3 2919.0 542 5
7.其他(净) -900.8 -1500.2 -599.4 -5
第二步:
1994年,存款货币银行经派生后的存款总额为35674亿元,比上年增加9586
亿元。其中,增加数量最多的是储蓄存款,增量为5933亿元,占全部增量的49%;
其次是活期存款,增量为2697亿元,占全部增量的22%。
第三步:
1994年,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存款货币银行对非金融
部门的债权增加幅度较大,增量为7747亿元。存款货币银行通过加大对非金融
部门的贷款,在货币创造的乘数效应下,多倍创造出存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