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21 一块特别的石头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6
《一块特别的石头》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故事。
它通过讲述一个稻田工人发现一块石头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培养观察力,提升思维能力。
在教育中,培养观察力和提升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一块特别的石头》正是一篇优秀的教材,它可以被用来教育学生们如何应用这些能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精神故事的内涵。
我们可以看到,稻田工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一块石头。
虽然他的同事们认为石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他相信这块石头是不同寻常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在石头上刻下了一个特殊的标志,并在假期期间回到稻田再次检查石头。
他的观察表明,这块石头确实非常特殊,而这让他成为了一个科学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观察非常重要,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才能了解到事物的真正本质。
观察力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
培养观察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观察不仅可以看到物体的外表,还可以尝试了解它们的本质方面。
只有通过观察,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物体,感受它们的内在美。
观察并不仅限于物体,它也包括周围的环境、其他人的行为和一切影响我们的因素。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当我们学习如何观察并尝试理解物体的本质时,我们也在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提升思维能力包括许多方面,例如综合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思维。
通过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的综合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事物,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思考。
在我们学习这些技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开放心态,接受新的观念和想法。
这是因为只有当我们拥有开放心态和乐于接受新想法时,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观察力和提升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班内和班外获得不同的观察经验,并鼓励他们总结经验和发展更强的观察力。
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提供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和机会,以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通过各种项目、课程和教科书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思维。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全册教案201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全集目录第一单元1绿叶的梦2芦叶3一只贝4 *快乐的暑假第二单元5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6观潮7火烧云8 *四季童话第三单元9满山的灯笼火把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11成长12*球王贝利第四单元13麻雀114让它们自由生息15蒲公英的梦16*台湾蝴蝶甲天下第五单元17小草之歌18争吵19小泽征尔的判断20*皮巧根桥第六单元21一块特别的石头22地图上的发现23新型玻璃24*人类的“老师”第七单位25顽强的小红军26小兵XXX夺枪记27虎门销烟28*“”的突破2第八单元29重阳节的传说30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31*快乐王子(剧本)32*牛郎织女本册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标*的是略读课文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教学方针: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请求,研究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研究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头脑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研究任务: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研究,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2浏览“单位导读”:这个单位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研究?留意提高什么能力?浏览“单位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会认字,准确书写会写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2、运用“要素归纳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自由练读、竞赛读、表演读等方法,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错字、不丢字、不填字、不重复,把课文读正确、流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运用“要素归纳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导入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到地上,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开时壶盖的样子,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外表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蕴含着神秘的科学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会从“一块特别的石头”上发现什么呢?2、质疑。
3、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学提纲:(1)、默读课文,自主识字,读准会认字,记住会写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做个标记。
(2)、组内交流,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提示:可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孤零零见多识广突兀打破沙锅问到底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2、检查反馈学习情况。
(1)A、指名读新词,随时纠正读音。
草垛哄笑遗迹灌木捋着孤零零沙锅陨石突兀缠绕甚至断言奠定缠: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一“点”。
B、听写,学习会写字。
草垛哄笑遗迹同桌对照大屏幕互相检查,改正过来。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指导写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重点强调“遗”的组成。
C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利用查字典、想象、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孤零零见多识广突兀打破沙锅问到底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南街小学白丽英关键词:特别细观察勤思考执著追求要点:一块特别的石头,引起了李四光长达数十年的思考和研究。
本单元课文,教学时重点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
设计理念:课文围绕特别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有什么不同,比较之后,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
在学生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老师提出问题,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拓展李四光的资料,使人物形象进一步升华。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
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李四光爱观察、爱思考、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李四光爱观察、爱思考、执著追求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提到的地质学专业知识。
教学准备:1、课文中重点句子的课件。
2、李四光图片及资料的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
1、师在黑板上画一块大石头,提问:这是什么?(石头)这块石头怎么样?(大)2、(师)这块石头除了大之外,其实还很特别。
今天,我们来研究它的特别之处。
3、板题,读题21、一块特别的石头。
4、(师)我们应该把课题哪个词重读?(特别)5、“特别”是什么意思?(不同一般与众不同……)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