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建设基本情况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是中国建设大西北经济区的重大举措,也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会对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风险评估的角度出发,对青藏铁路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确保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可靠。
一、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青藏铁路从西安经成都、昆明、大理、丽江、西宁到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
其中,铁路在西宁和拉萨之间的海拔高度最高,达到了5072米。
青藏铁路的建设,不仅涉及到科技、工程、环保等方面,还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
因此,风险评估的任务非常重要。
二、风险评估的内容(一)政治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涉及到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和对外开放,也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政治决策。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政治风险。
如,由于西藏地方政府拨款和财政困难等原因,青藏铁路建设资金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西藏自治区的高度政治敏感性,也可能会引发各种政治纷争。
(二)科技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科技支持。
其中,最大的科技风险是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
高寒、缺氧、气温等特殊环境将对车辆、线路及设备等产生极大的冲击。
车辆制造商、线路建设商和设备供应商需要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是否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能力。
(三)工程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施工条件极其艰苦。
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巨大的工程风险,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等。
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
(四)环境风险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如,铁路的建设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生态损失。
同时,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也需要提高环保措施的针对性。
对此,需要建立协调机制,确保环境保护的工作顺利实施。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
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建设背景(我党考虑周全,赞扬一下我党对环境还有人文以及铁路安全方面的措施,下面有例子)故事之一:动一锹土都要合法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动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没有环保措施工程不许开工。
这种严格的环保管理措施促进了青藏铁路建设环保工作的开展。
在高原上建设铁路的施工便道是有严格的界限管制的,多长多宽要用红线划出,不许越雷池一步,违者重罚。
青藏高原许多地区地势平坦,开始时司机看到一马平川,有时不按界限会车,破坏了环境,随之而来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
一次,中铁十二局一名司机在工地运送物资时绕出便道10米左右,局指挥部知道后,除对司机处罚外,还对司机所在的项目部处罚10万元,项目部经理还要带人去把草地恢复好。
工程施工难免会占用土地。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草地,在施工中,建设者发明了草皮回植技术。
在施工不得不占地时,工人们先把草皮一块一块地挖开放置它处,施水保养。
等工程完工后,他们再把草皮一块一块地回植到原来的土地上。
为了保护环境,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还和中科院动植物所、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在沱沱河、安多、当雄建立了三个海拔4000米以上植草试验点,这在我国植物研究史上是史无先例的。
目前,植草试验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绿草长势喜人。
故事之二:长江源头拒绝污染中铁三局承担了长江源头特大桥的施工建设任务。
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全长1389.6米,施工工期紧。
在桥桩基施工时,按指挥部的统一规划,将桥梁大型构件放在离工地很远的预制厂进行预制,减少对工程现场的污染。
在大桥工地现场,他们不惜加大成本,创造性地设置了三级沉淀池。
青藏铁路建设基本情况介绍120541204崔彤彤一、青藏铁路工程概况1、青藏铁路概况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
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于2006年七月一日正式通车运行。
2、青藏铁路的线路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
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
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3、青藏铁路的环境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公里。
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
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二、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1、制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建设方针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们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要求,制定了“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建设方针。
2、在公益性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法人责任制青藏铁路是典型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全部投资由国家安排。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大型企业——青藏铁路公司。
青藏铁路简介
2006年7月1日,横贯青藏高原的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它犹如一条巨龙,穿崇山峻岭,越起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
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大部分地区是不适宜生存的“生命禁区”。
在青藏高原上修铁路面临着高寒缺氧、终年冻土、生态脆弱等巨大困难,这些世界性的难题严重阻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十万筑路大军奔赴“世界屋脊”,这些设计者和施工者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挑战困难,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克服困难,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最高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清水河大桥……为了保护自然生态,还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修建通道。
青藏铁路的建成,沟通了西藏、青海和内地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条钢铁大动脉的贯通,
彻底解决了人员和物资“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必将有力地促进藏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促进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因此,这条铁路又被各族人民誉为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1.比一比,再组词。
泽()冈()宜()贯()择()岗()谊()惯()2.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明这个比喻句是把
比作。
3.回答问题。
○1修筑青藏铁路时克服了哪些困难?
○2青藏铁路创造了哪些“世界之最”?
○3列举把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
青藏铁路的资料1. 简介青藏铁路是连接中国青海省西宁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一条铁路线。
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也是中国铁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藏铁路穿越高山峻岭、大江大河和广袤无垠的草地,是一项建设壮丽的工程。
2. 历史•1954年:中国开始对青藏铁路进行初步勘测。
•2001年:正式动工建设。
•2006年:全线贯通。
•2007年:正式通车。
3. 工程背景3.1 地理条件青藏铁路穿越了高海拔的青藏高原,经过了大量的峡谷、河流和山脉,地质条件复杂。
这对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2 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工程建设必须高度关注环境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植被恢复、生态监测和废水处理等。
4. 技术特点4.1 高寒条件下的施工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施工条件恶劣。
工程团队克服了高寒、缺氧等极端条件,采用了特殊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4.2 高海拔线路设计青藏铁路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高海拔的特殊条件,包括轨道、桥梁和隧道等方面。
特殊材料的使用、轨道架设和桥梁设计都经过了详细研究和测试。
4.3 全线铁路通信系统青藏铁路建设了全线的铁路通信系统,包括信号设备、通信设备和调度系统。
这些设备保证了安全和运营的正常进行,并提高了列车运行的效率。
5. 经济和社会影响5.1 经济效益青藏铁路的修建不仅连接了中国内地和西藏地区,还促进了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铁路的通车使得货物运输更加便捷,降低了运输成本,推动了青藏地区的经济繁荣。
5.2 社会影响铁路通车改变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青藏铁路也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就业率的提升。
6. 旅游价值青藏铁路经过的景点和风景名胜使其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铁路沿线有着壮丽的高山峡谷、湖泊和草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铁路本身的建设和设计也成为了一种旅游景观。
7. 展望青藏铁路在连接青海和西藏地区之外,还为中国与西南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
青藏铁路介绍词
青藏铁路是连接中国内地和西藏自治区的一条铁路,全长1956公里,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建设历时5年,2006年7月1日通车,对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为铁路穿越的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气候恶劣,环境复杂。
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面对高原缺氧、温差大、冰川垂直冻结等恶劣气候条件,还要克服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等环境问题。
同时,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环境,青藏铁路采用了许多特殊建设和保护措施。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西藏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铁路的通车加速了西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使得西藏地区的物资和人员往来更加便捷。
其次,铁路通车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青藏铁路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这对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铁路的通车也加快了西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保工作,有利于西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铁路的通车不仅对西藏地区有着巨大的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青藏铁路的建设推动了中国的铁路技术和工程能力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其次,铁路的通车有利于中国对南亚、中亚等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青藏铁路的建设和通车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它深刻地影响了西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发展。
在未来,我们还需要持续加强铁路的建设和管理,让铁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铁路简介青藏铁路,又称青藏线,是中国境内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
全长1956公里,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中的一部分。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最具挑战性的高原铁路,也是中国通往西藏的主要铁路通道之一。
起建背景青藏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地质环境恶劣,是一个世界上具有极高难度挑战的建设场地。
在青藏铁路建设之前,西藏地区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和民航运输,然而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西藏交通一直是相对闭塞的状态,影响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的开通,将极大地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西藏地区和内地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建设历程青藏铁路自1999年正式动工建设,历时多年。
整个路线穿越高山峻岭、河流湖泊,跨越地震带等多种复杂地质条件。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当地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也为这一建设增添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下,建设人员克服了极高海拔和恶劣天气导致的施工困难,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最终完成了这一世界上具有挑战性的铁路建设。
功能与意义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缩短了西藏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也对西藏地区的旅游业、资源开发等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铁路贯通大大提升了西藏地区通过运输方式,青藏地区的资源和物资流通更为便捷,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青藏铁路的通车,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拉萨等城市也迎来了大量的旅游人气。
从经济意义上讲,青藏铁路的建设为西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整体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贡献了力量。
结语青藏铁路的建设与开通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国铁路技术水平和国家实力的体现。
青藏铁路的历程让人们对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执着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未来青藏铁路能够更好地连接西藏地区和其他地区,为地区的繁荣提供更多的动力。
关于青藏铁路的介绍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全线纵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条铁路,全长1956公里。
它连接了青海省西宁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被誉为“天路”和“世纪工程”。
青藏铁路建设于2001年,历时五年完成。
整个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自然和工程难题,但通过中国工程师的努力和创新,这条铁路最终成功建成。
青藏铁路是中国在西部地区进行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中国对西藏地区进行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改善的重要战略举措。
青藏铁路的建成对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缩短了西藏与内地的距离,便利了人员和物资的交流,也带来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青藏铁路,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西藏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青藏铁路的全线都处于高原地带,其中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因此它也被誉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由于高原地区气候恶劣,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克服严寒、缺氧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一系列挑战。
因此,青藏铁路被誉为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之一。
青藏铁路的运营为西藏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它不仅方便了西藏人民的出行,也为西藏的商品进出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
铁路的开通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口可以分享到铁路带来的红利。
总之,青藏铁路不仅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成就,也是连接西部地区与内地的重要纽带。
它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藏铁路的建设与运营不仅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勇气。
青藏铁路的知识和意义摘要:1.青藏铁路的基本知识2.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3.青藏铁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4.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5.青藏铁路对人民生活的改善6.青藏铁路的未来发展正文:青藏铁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连接了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拉萨和内地省份。
它的建设不仅在我国铁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青藏铁路的基本知识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公里。
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最高海拔达到了5072米。
这条铁路采用了世界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保证了在高寒、高原、缺氧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二、青藏铁路的建设意义1.政治意义:青藏铁路的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展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实力。
同时,它也为巩固我国边疆地区的主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经济意义: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降低了物流成本,缩短了西藏与内地的距离,为西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
3.社会意义: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改善了西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生态意义: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了沿线生态环境的稳定。
三、青藏铁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青藏铁路的通车,为西藏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例如,西藏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副产品等可以通过铁路便捷地运输到内地,进一步拓宽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渠道。
四、青藏铁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
通过采取绕避生态敏感区、实施生态恢复、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措施,确保了沿线生态环境的安全。
此外,铁路还采用了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五、青藏铁路对人民生活的改善青藏铁路的通车,使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物资供应更加丰富,物价水平逐步降低,就医、就学条件得到改善。
同时,铁路的开通也为西藏的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动了当地就业。
青藏铁路建设调研报告范文青藏铁路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青藏铁路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对于加强西部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建设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青藏铁路建设的进展、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进展情况青藏铁路建设自2001年启动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全线共分为青海段、西藏段和尼泊尔段三个部分,总长度约1956公里。
目前,青海段已经建成通车,成为连接西部地区和内地的重要通道。
西藏段的修建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正在进行路基和桥梁的施工。
尼泊尔段的建设已经启动,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
2.影响青藏铁路的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青藏铁路的通车将缩小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通时间和距离差距,促进西部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特别是西藏地区,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其次,青藏铁路的通车将提升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西藏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方式到达西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再次,青藏铁路的建设也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民生。
青藏铁路的通车将使西部地区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3.未来发展方向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首先,进一步完善青藏铁路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加快西藏段的施工进度,提高铁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损害。
最后,加大对于青藏铁路周边地区的开发和扶持力度。
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和建议青藏铁路的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建设故事青藏铁路建设故事一、背景介绍青藏高原地势高峻,交通条件恶劣,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2001年,中国政府启动了青藏铁路的建设,意味着中国的铁路网将由此延伸至西部的边陲高山地区。
二、工程特点青藏铁路全长约1,956公里,历经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涉及广阔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刁钻的气候条件。
青藏铁路建设任务之艰巨、风险之多、技术之难、难度之大均堪称世界级。
三、工程阶段2001年至2004年,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从哈尔滨至格尔木段实施,形成了哈尔滨至大同线、沈阳至大同线、大同至宜昌线、宜昌至成都线和成都至格尔木线。
2005年至2006年,青藏铁路建设工程从格尔木至拉萨段实施。
2006年至2010年,青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林芝至安多、安多至日喀则等铁路建设工程先后开工,至2014年全部建成并通车。
四、技术突破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铁路技术在冬季铺轨、滑坡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时也成功研发了高原钢轨、车辆空调制冷、高原水泥和混凝土等关键技术,为青藏高原的铁路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经济效益青藏铁路开通后,改变了青藏高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局面。
它连接了内地和高原地区,实现了交通的畅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六、文化意义青藏铁路不仅开拓了中国铁路网络的新篇章,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绝少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之一,青藏铁路的建设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更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七、发展前景青藏铁路的开通,为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生态保护的不断加强,青藏铁路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展示中国现代铁路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窗口,并进一步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结语青藏铁路的建设是中国现代铁路建设的一次伟大壮举,它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和意义
青藏铁路是连接中国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
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之一。
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青藏铁路横跨青藏高原,路线经过海拔4000米
以上的高山、峡谷、冰川和多种地质类型,面临严寒、缺氧、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2. 地质条件: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坝陷地区,地壳运动频繁,地震活跃,复杂的地质结构使得铁路建设时需要特别注意地质灾害问题。
3. 施工条件:青藏高原地处寒冷干燥地区,施工期间温度低、氧气稀薄,给劳动力提供了巨大的困难。
而且青藏铁路修建的工期长,必须克服高海拔、冰冻土地、地质灾害等多种施工条件的不利影响。
青藏铁路的修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经济意义:青藏铁路改变西藏地区长期以来的交通孤立状况,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繁荣。
青藏铁路也为青海省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2. 发展意义:青藏铁路连接了中国内地和西藏,为西藏地区提供了通向其他地区的便捷交通工具,也为内地居民提供了一个
了解和探索西藏的机会。
它促进了地区间交流和民族团结,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
3. 战略意义:青藏铁路对中国的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连接西部边疆地区,加强了对西部边境的控制和防御能力,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土完整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青藏铁路的修建困难重重,但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和战略意义,为西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同时,修建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确保可持续发展。
穿越世界屋脊的钢铁巨龙-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一列火车如一条钢铁巨龙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起舞, 穿越世界屋脊通向雪域圣城拉萨。
它向全世界宣告: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中国青藏铁路通车!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禁区”。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省会西宁,南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青海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于1979年铺通,1984年运营。
2001年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00余公里,大部分处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其中穿越冻土地区550公里。
青藏铁路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经过的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唐古拉车站海拔506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车站。
铁路沿线地质构造复杂、运动频繁,海拔高,日照强,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面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冻土层内,冰厚达15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
而修建这样一条铁路,中国仅用了5年时间。
西藏曾经是中国唯一未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落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运往西藏的物资迅速增加,以公路为主的运输通道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迫切要求。
建设青藏铁路,是加快青海、西藏经济发展、促进西部进步繁荣、提高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通车后短短几个月,青藏铁路已经掀动“高原经济热”,给青海和西藏人民带来经济实惠,被当地各民族人民赞誉为通向幸福的“天路”。
图片说明:1.2003年6月22日,青藏铁路建设进入西藏段,这是在海拔四千七百米的青藏铁路安多火车站举行的铺轨仪式。
2.青藏铁路在建设中不仅对工程质量一丝不苟,亦非常重视环境保护。
这是筑路工人和当地藏族民工在铁路施工路段移植原生草皮,以保护自然生态。
3.从2001年开工,青藏铁路经过5年的雪域奋战,建设者们创造出人间一项项难以想象的奇迹和多项世界之最。
青藏铁路建设基本情况介绍
120541204崔彤彤
一、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1、青藏铁路概况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
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于2006年七月一日正式通车运行。
2、青藏铁路的线路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
将要动工修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
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3、青藏铁路的环境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072米;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公里,经过九度地震烈度区216公里。
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
风火山隧道,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位于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被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二、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
1、制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建设方针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们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
路的要求,制定了“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的建设方针。
2、在公益性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法人责任制
青藏铁路是典型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全部投资由国家安排。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大型企业——青藏铁路公司。
2002年9月3日,作为项目法人的青藏铁路公司正式挂牌,全面负责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
3、建立了“五大控制目标”体系
为确保青藏铁路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将总目标和各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控制。
以此作为部署任务、检查落实、总结评比的依据。
4、实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标准分别是ISO9000、ISO14000和HSAS18000。
我们把这三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了管理资源,体现了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做到了统筹兼顾,协调一致。
5、坚持试验先行、样板引路
在全线冻土工程和站后工程全面展开施工之前,选择不同冻土地段先行建设了5个冻土工程试验段和格尔木至不冻泉188公里站后工程试验段,对冻土工程、房屋、水电、通信、信号等进行试验,用取得的阶段性试验研究成果指导全线设计和施工。
三、青藏铁路的经济影响
1、西藏地区经济情况
1. 1 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大, 生产率低下, GDP 较低
1. 2 农牧民家庭生活水平远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自治区农民占用耕地量虽然比较大, 但是, 由于当地生态环境状况较差, 故耕地质量不高, 可种植品种有限, 农作物产量较低; 牧业发展受自然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商品率较低, 牧民经济收入有限。
沿线农民除从事农牧业生产外, 只有少数人参与打工和副业生产, 商品经济欠发达, 致使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1. 3 西藏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极不合理
西藏三次产业结构呈典型的V字型, 第一产业占34. 3%, 主要为生存农业; 第二产业占22. 2%,主要为规模小、科技含量少、管理水平低、产品质量和效益欠佳的中小型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占43. 5%,主要为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
整体经济水平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1、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意义
(1)青藏铁路是开发西藏、帮助西藏人民早日摆脱贫困的根本性工程我国地区的不平衡发展越来越严重, 东西部地区间的距离越拉越大,青藏铁路全线穿越青藏高原腹地地区, 是典型的西部大开发概念工程, 它的建成为西藏人民带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技术, 为西藏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帮助西藏人民早日脱贫
(2)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区内外的交流
青藏铁路的修建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物资交流、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等,促进西藏的社会进步, 从而为西藏融入全国市场, 乃至世界市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调整和优化西藏产业结构, 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青藏铁路修通后, 打破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加强区内外经济联系, 优势互补, 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青藏铁路修通后降低进出藏物资的运输成本, 给西藏企业的进步和开拓区外市场带来机遇, 为西藏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提供运输通道, 使西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得以提升。
(4)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西藏第三产业的发展
①青藏铁路修通后, 将促进运输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铁路运输具有便宜、安全、快捷、可靠的优势,铁路建成后, 目前的一些公路中、长途运量将会转移到铁路运输方式上来。
但由于短途运输是公路运输的优势, 铁路对其不但没有影响, 而且还会促进一定数量短途运输的发展
②青藏铁路修通后, 将会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西藏不仅有色彩斑斓的各种地形、地貌, 而且还有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除自然景观外, 它还有古老的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和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及几百座大小寺庙等人文景观。
西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魅力无穷, 它们是西藏宝贵的旅游资源
(5)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扩大就业, 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修建进藏铁路, 提供了大量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同时运输成本的降低会促使商品市场零售价降低, 使当地群众普遍受益,商品价格的降低, 又会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
所以, 铁路运输不仅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职工收入, 还会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降低物价总水平, 间接增加职工收入, 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6)青藏铁路的修建将为西藏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最可靠的安全保障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边防对敌斗争、国防安全,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