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方法 第五章(3)
- 格式:ppt
- 大小:5.43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学基础一、X 射线产生的主要装置和条件 主要装置:阳极靶材、阴极灯丝条件:a. 大量自由电子;b. 定向高速运动;c. 运动路径上遇到障碍(靶材)二、短波限一个电子在与阳极靶撞击时,把全部能量给予一个光子,这就是一个光量子所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即:h c/λ=eU ,此时光量子的波长即为短波限λSWL 。
三、连续X 射线(强度公式)大量电子在与靶材碰撞的过程中,能量不断减小,光子所获得的能量也不断减小,形成了一系列由短波限λSWL 向长波方向发展的连续波谱。
连续谱强度21iZU K I四、特征X 射线(莫塞莱定律)当X 射线管两端的电压增高到某一特定值U k 时,在连续谱的特定的波长位置上,会出现一系列强度很高,波长范围很窄的线状光谱,它们的波长对一定材料的阳极靶材有严格恒定的数值,此波长可作为阳极靶材的标志或特征,所以称为特征谱或标识谱。
莫塞莱定律:Z K 21) U - U ( i K I m n 3 (Un 为临界激发电压,原子序数Z 越大,Un 越大)五、X 射线吸收(透射)公式——(质量吸收系数:单质、化合物(固溶体、混合物)) 单质 m tm m e I eI I 00化合物ni i mim w 1六、光电效应、荧光辐射、俄歇效应光电效应:当入射X 射线光量子能量等于或略大于吸收体原子某壳层电子的结合能时,电子易获得能量从内层逸出,成为自由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光子击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荧光辐射:因光电效应处于相应的激发态的原子,将随之发生如前所述的外层电子向内层跃迁的过程,同时辐射出特征X 射线,称X 射线激发产生的特征辐射为二次特征辐射,称这种光致发光的现象为荧光效应。
俄歇效应:原子K 层电子被击出后, L 层一个电子跃入 K 层填补空位,而另一个L 层电子获得能量逸出原子成为俄歇电子,称这种一个K 层空位被两个 L 层空位代替的过程为俄歇效应。
光电效应——光电子荧光辐射——荧光X 射线(二次X 射线) 俄歇效应——俄歇电子七、吸收限及其两个应用:滤波片的选择、靶材的选择吸收限:欲激发原子产生K、L、M等线系的荧光辐射,入射X 射线光量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从原子中击出一个K、L、M层电子所需的能量W K、W L、W M,如,W K= h K = hc / K,式中, K、 K是产生K系荧光辐射时,入射X射线须具有的频率和波长的临界值。
第一章X射线物理学基础1.连续X射线:从某一短波限λSWL开始,直至波长等于无穷大λ∞的一系列波长。
(这种谱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劳埃法)2.特征X射线:具有一定波长的特强X射线,叠加于连续X射线谱上。
(这种谱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德拜法)3.特征X射线的产生机理: X射线管中高速电子流轰击阳极,若管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电子的动能足以将阳极中原子的____内层电子_____轰击出来。
这种被激发的原子,在电子跃迁时会辐射光子。
它们是一组能量一定的射线,构成___特征X射线__。
这种谱适用于X射线衍射分析的____德拜____法。
4.波长与强度成反比。
5.当U/Uk=(3—5)Uk时,I特/I连获得最大值.(降低连续X射线,提高特征X射线的方法)6.荧光辐射:由入射X射线所激发出来的特征X射线.入射能量束的粒子与和物质原子中电子相互作用碰撞,当粒子能量足够大就能激出的内层电子,同时原子外层向内层空位跃迁,辐射出一定的特征荧光射线,被称为荧光辐射。
7.光电效应:当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或略大于吸收体原子某壳层电子的结合能时,此光子就很容易被电子吸收,获得能量的电子从内层溢出,成为自由电子,即光电子,原子则处于相应的激发态,这种原子被入射光子电离的现象即光电效应。
(应用于重元素的成分分析)8.俄歇效应:原子中一个K层电子被入射光子击出后,L层一个电子跃入K层填补空位,此时多余的能量不以辐射X光子的方式放出,而是另一个L层电子获得能量跃出吸收体,这样的一个K层空位被两个L层空位代替的过程称俄歇效应。
(应用于表层轻元素的成分分析)9.相干散射:X射线与物质原子内层电子相撞,入射光子的能量全部转给相撞电子,在X射线电场作用下,产生强迫振动,电子成为新电磁波源,向四周辐射与入射光子等波长的电磁波。
10.非相干散射:入射线与束缚较弱的外层电子或自由电子作用,电子获一部分动能成为反冲电子,入射线失去部分能量,改变了波长,沿与入射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辐射。
复 习 的 重 点 及 思 考 题第一章 X 射线的性质X 射线产生的基本原理。
● X 射线的本质―――电磁波 、 高能粒子 、 物质● X 射线谱――管电压、电流对谱的影响、短波限的意义等● 高能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产生哪两种X 射线?产生的机理?连续X 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内电场作用而减速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所产生的X 射线波长是连续的,故称之为~特征(标识)X 射线:由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X 射线叫做特征X 射线。
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两类散射的性质● 吸收与吸收系数意义及基本计算● 二次特征辐射(X 射线荧光)、饿歇效应产生的机理与条件二次特征辐射(X 射线荧光):由X 射线所激发出的二次特征X 射线叫X 射线荧光。
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产生过程是当原子内层的一个电子被电离后,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将产生跃迁,多余的能量以无辐射的形式传给另一层的电子,并将它激发出来。
这种效应称为俄歇效应。
● 选靶的意义与作用第二章 X 射线的方向晶体几何学基础● 晶体的定义、空间点阵的构建、七大晶系尤其是立方晶系的点阵几种类型 在自然界中,其结构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物质通常称之为晶体●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密勒指数)定义、表示方法,在空间点阵中的互对应 ● 晶带、晶带轴、晶带定律,立方晶系的晶面间距表达式● 倒易点阵定义、倒易矢量的性质● 厄瓦尔德作图法及其表述,它与布拉格方程的等同性证明(a) 以λ1= 为半径作一球; (b) 将球心置于衍射晶面与入射线的交点。
(c) 初基入射矢量由球心指向倒易阵点的原点。
(d) 落在球面上的倒易点即是可能产生反射的晶面。
(e) 由球心到该倒易点的矢量即为衍射矢量。
布拉格方程● 布拉格方程的导出、各项参数的意义,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的含义。
布拉格方程只是确定了衍射的方向,在复杂点阵晶脆中不同位置原子的相同方向衍射线,因彼此间有确定的位相关系而相互干涉,使得某些晶面的布拉格反射消失即出现结构消光,因此产生衍射的充要条件是满足布拉格方程的同时结构因子不为零● 干涉指数引入的意义,与晶面指数(密勒指数)的关系干涉指数 HKL 与 Miller 指数 hkl 之间的关系有 :H= nh , K = nk , L = nl 不同点:(1)密勒指数是实际晶面的指数,而干涉晶面指数不一定;(2)干涉指数HKL 与晶面指数( Miller 指数) hkl 之间的明显差别是:干涉指数中有公约数,而晶面指数只能是互质的整数。
第一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1. 1.主量子数n (n =1、2、3、4……)主量子数确定核外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和能级的高低。
2.次量子数l (l = 0、1、2、3……)次量子数反映的是电子轨道的形状。
在由主量子数n确定的同一主壳层上的电子的能量有差异,可分成若干个能量水平不同的亚壳层,其数目随主量子数而定,习惯上以s、p、d、f 表示。
3.磁量子数m (m = 0、±1、±2、±3……)磁量子数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它确定轨道的空间取向。
4.自旋量子数ms (ms = +1/2、-1/2)自旋量子数表示在每个状态下可以存在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2. 三个基本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或者,在同一个原子中,最多只能有两个电子处在同样能量状态的轨道中,而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
最低能量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使系统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
最多轨道规则(洪特规则)相同能量的轨道(也称等价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作为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角量子数相同的轨道,当电子层结构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
即:全充满: p 6或d 10或f 14 ;半充满: p 3或d 5或f 7 ;全空: p 0或d 0或f 0 。
3.能带的形成p10:各个原子的能级因电子云的重叠产生分裂现象。
能级分裂后,其最高和最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只有几十个eV。
电子的能量或能级几乎就是连续变化的,于是形成了能带。
能带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无电子能级的能量区域,称为禁带或能隙。
4.金属的能带结构重要概念:满带:被电子填满的能带。
空带:没有被电子填充的能带。
价带:被价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带。
导带:价带以上的空带。
5.6. 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一般而言,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是线性的,且具有正的温度系数,即随着温度上升,电阻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