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萌出时的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口腔病学考点总结儿童牙病大纲要求:(1)第一恒磨牙的发育萌出特点(2)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3)根尖诱导成形术(4)乳牙早失后的间隙保持(5)乳牙和年轻恒牙的拔除一、第一恒磨牙的发育萌出特点1.发育过程胚胎3~4个月左右第一恒磨牙牙胚开始形成出生时开始钙化2~3岁左右牙冠钙化完成6~7岁萌出于口腔内,又称为“六龄牙”2.萌出特点其初萌时髓腔大,髓角高,根管粗,根尖敞开呈漏斗状,敞开处充满牙乳头组织。
随着第一恒磨牙的萌出,颌骨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牙弓都显著生长。
萌出时牙根形成2/3,窝沟形态复杂。
9~10岁牙根发育完成。
3.影响第一恒磨牙萌出的主要因素:第一恒磨牙的发育位置、方向、萌出速度和上下颌骨发育程度,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和乳牙末端平面型等。
开始萌出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牙轴向远中倾斜,下颌第一恒磨牙牙轴向近中倾斜。
随着萌出,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近中倾斜,下颌第一恒磨牙牙轴与咬合平面垂直,紧贴第二乳磨牙远中。
如果乳磨牙早失未做间隙保持器或乳磨牙邻面龋未进行修复治疗则可能使缺牙间隙缩小,第二前磨牙萌出受阻。
第一恒磨牙萌出不仅使咀嚼面积大为增加,而且树立了支持颌间高度和保持上下牙弓近远中(牙合)关系的主要支柱。
随着乳磨牙的替换及剩余间隙的利用,第一恒磨牙建(牙合)初期的暂时性远中关系可转为中性关系。
因第一恒磨牙萌出最早,矿化程度差,(牙合)面窝沟深,较易患龋,龋病进展快,因而应及早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发生。
二、牙萌出与脱落异常(一)牙齿萌出过早(二)牙齿萌出过迟(三)牙齿异位萌出(四)牙齿脱落异常(一)牙齿萌出过早早萌指牙齿萌出的时间超前于正常萌出的时间,而且萌出牙齿的牙根发育不足根长的1/3。
(1)乳牙早萌:多见于下颌中切牙。
诞生牙:婴儿出生时就有的牙齿(多数属于正常牙,少数为多生牙)。
新生期牙:出生后30天内萌出的牙齿。
乳牙早萌特点早萌乳牙牙冠形态基本正常,但釉质牙本质薄并钙化不良。
牙根尚未发育或很少发育。
描述牙萌出的生理特点及顺序牙萌(Yameng),又称为智人牙齿,是一种人类的生理特点,是人类牙齿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
牙萌的顺序和特点可以根据人类牙齿的生长过程来描述。
1. 乳牙阶段:在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乳牙开始生长。
乳牙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一组牙齿,一般在6个月至3岁之间全部长出。
在这个阶段,牙齿的生长顺序是从中央到外侧。
首先出现的是两颗下中切牙,然后是上中切牙,接着是上下两侧的中尖牙和两颗第一磨牙。
2. 恒牙阶段:当乳牙开始松动并脱落后,恒牙开始长出。
恒牙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二组牙齿,一般在6岁至12岁之间全部长出。
在这个阶段,牙齿的生长顺序是从前至后。
首先出现的是两颗上中切牙和下中切牙的替换牙,然后是上下两侧的中尖牙的替换牙和两颗第一磨牙的替换牙。
接着是两颗第二磨牙的替换牙和两颗第三磨牙的生长。
3. 智齿阶段:智齿是人类生命中的第三组牙齿,一般在17岁至25岁之间长出。
在这个阶段,牙齿的生长顺序是从后至前。
智齿是位于上下颌最后一颗牙齿的位置上的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齿。
智齿的生长顺序和数量因个体差异而异,有的人可能只长出一颗或两颗智齿,而有的人可能长出四颗智齿。
牙萌的生理特点和顺序可以解释为人类牙齿生长的自然过程。
在乳牙阶段,乳牙的生长顺序是从中央到外侧,这是为了帮助婴儿在吃奶和咀嚼食物时能够更好地适应。
在恒牙阶段,恒牙的生长顺序是从前至后,这是为了确保儿童在长大后能够更好地咀嚼食物和发音。
在智齿阶段,智齿的生长顺序是从后至前,这是为了适应人类颌骨的发育和变化。
牙萌的生理特点和顺序反映了人类牙齿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适应食物和环境变化的结果。
牙齿的生长顺序和数量因个体差异而异,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牙齿的生长过程对人类的口腔健康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在咀嚼食物、发音和面部美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牙萌是人类牙齿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生理特点,具有特定的顺序和特点。
牙齿的萌出规律
牙齿的萌出是人类生长发育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它不仅与个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还与整个口腔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牙齿的萌出规律虽然每个人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总体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牙齿的萌出通常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的。
一般来说,第一个萌出的牙齿是乳牙,出现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些乳牙在婴儿期起到了咀嚼和咬合的功能,为婴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乳牙开始陆续脱落,此时恒牙开始逐渐萌出。
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儿童会开始出现第一个恒牙的萌出,通常是第一颗恒磨牙。
随后,其他的恒牙会依次萌出,形成完整的恒牙排列。
牙齿的萌出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牙齿的位置是逐渐从牙床中移动到口腔中的。
牙齿的萌出过程需要依赖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牙槽骨的发育情况。
牙齿的萌出规律还与个体的遗传因素有关。
有的人可能会出现牙齿萌出的延迟或异常,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同时,个体的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状况也会对牙齿的萌出产生影响。
例如,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可能导致牙齿出现问题,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
总的来说,牙齿的萌出规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
它不仅与个
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因素有关,还与口腔卫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了解牙齿的萌出规律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保持牙齿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牙齿的萌出过程,及时进行口腔保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促进牙齿的正常萌出和发育。
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享受美好的生活。
牙齿萌出相关探讨牙齿萌出(tooth eruption),临床上一般是指牙冠从颌骨内破龈人口的现象,也叫出龈或出牙。
牙齿萌出时间和顺序都是以此为标准。
牙齿的萌出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正常生理过程。
一、正常萌出按照牙齿萌出规律特点的萌出称正常萌出。
主要包括萌出的时间和顺序,萌出的临床表现和萌出的机制。
(一)牙齿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乳牙一般从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至2.5岁左右全部出齐;萌出顺序为工→Ⅱ→Ⅳ→Ⅲ→V。
恒牙一般从6岁开始萌出,至12岁左右(除第三磨牙外)基本出齐;顺序为6→1→2→4→3→5→7。
萌出时间的前后波动范围,乳牙为1-2个月,恒牙为1-2岁。
值得注意的是,牙齿萌出时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下颌乳中切牙的萌出时间,早的为4个月,晚的为13个月;下颌恒中切牙的萌出时间,早的为4岁,晚的为8岁。
乳牙的萌出顺序差异主要表现在前牙的萌出顺序上:1.是下颌乳中切牙→上颌乳中切牙→上颌乳侧切牙→下颌乳侧切牙。
2.是下颌乳中切牙→下颌乳侧切牙→上颌乳中切牙→上颌乳侧切牙。
恒牙的萌出顺序差异主要表现在3、4、5的萌出顺序上:(1)是3→4→5。
(2)是4→3→5。
(3)是4→5→3。
(二)牙齿萌出的机制牙齿萌出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牙齿、牙周组织生长发育,相互协调的综合结果。
1.牙根发育的推力牙根一形成,牙齿的萌出就开始,随着牙根的延长,推动牙齿不断地萌出。
2.牙周膜纤维的牵引力牙根形成开始后,接着形成牙周膜。
牙周膜中的成纤维细胞,能形成牙周膜主纤维,且含有收缩功能的细丝,这些细丝与外界的牙周膜主纤维构成纤维连接,成纤维细胞一收缩,通过牙周主纤维牵拉牙齿萌出。
现在普遍认为这是牙齿萌出的主要动力。
3.牙槽骨增生的能力在牙齿萌出最快的时期,牙胚底部可见许多水平状骨小梁,骨小梁向着牙根的一面新骨增生,背着牙根的一面骨吸收。
这种现象直至牙齿萌出达到咬合为止。
牙槽骨的增生,推挤牙齿萌出。
4.牙髓、尖周组织的内压力牙髓、尖周组织内细胞增殖的组织张力和血管渗透压力,可使牙齿萌出。
宝宝长牙的表现与护理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长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了解宝宝长牙的表现以及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宝宝长牙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出生后 4 至 7 个月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但也有的宝宝可能早在 3 个月,或者迟至 12 个月才开始长牙。
一般来说,宝宝会先长出两颗下门牙,然后是两颗上门牙,接着是侧切牙和磨牙。
当宝宝开始长牙时,会有一些明显的表现。
比如,宝宝可能会流口水增多。
这是因为长牙会刺激唾液腺的分泌,而宝宝的口腔较浅,吞咽口水的能力还不完善,所以口水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家长要及时用柔软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嘴角,保持皮肤干燥,以防止口水疹的发生。
宝宝长牙时还可能会喜欢咬东西。
他们会把能拿到手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咬一咬,这是因为长牙会让牙龈感到痒或痛,通过咬东西可以缓解这种不适感。
这时,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安全的磨牙玩具或磨牙饼干,既能满足他们咬东西的欲望,又能帮助乳牙的萌出。
宝宝在长牙期间,情绪也可能会变得烦躁不安。
他们可能会比平时更容易哭闹,睡眠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时候,家长要有耐心,多抱抱宝宝,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抚。
有些宝宝长牙时还可能会出现低烧的情况。
但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良好。
如果宝宝体温过高或精神不佳,就需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另外,宝宝长牙时,牙龈可能会红肿。
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的牙龈,帮助缓解不适。
在宝宝长牙期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意宝宝的口腔清洁。
即使乳牙还没有完全萌出,也可以在每天早晚用干净的纱布蘸上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和口腔黏膜。
当宝宝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就可以使用专门的婴儿牙刷和牙膏为宝宝刷牙了。
但要注意牙膏的用量,一般 3 岁以下的宝宝只需使用米粒大小的牙膏即可。
在饮食方面,要根据宝宝的长牙情况适时调整食物的质地。
刚开始长牙时,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细腻的糊状食物,如米粉、果泥等。
随着牙齿的增多,可以逐渐过渡到稍硬一点的食物,如蔬菜条、水果片等,这样有助于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长牙期有的症状表现1、流口水多为出牙期的暂时性表现,家长应为宝宝戴口水巾,随时用手帕轻轻拭干口水。
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过的地方,然后涂上油脂保护下巴和颈部皮肤。
宝宝的上衣、枕头、被褥常常被口水污染,要勤洗勤晒,以免滋生细菌。
2、烦躁不安宝宝在出牙前哭闹不止,烦躁异常,睡不安稳:宝宝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并且看起来烦躁不安,尽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稳。
3、屁股疼痛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原因,但是有些父母已经注意到,宝宝出牙时更容易患上尿布疹,并且可能大便会过稀。
4、牙龈肿痛有的宝宝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尤其是第一颗牙和臼齿长出的时候。
如果齿龈流脓,或出现周边发热,则说明齿龈受到感染,要及时就医。
5、发烧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只要体温不超过38.5℃,且精神活跃、食欲旺盛,宝宝哭闹不厉害,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水就行;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不安、哭闹异常、拒绝进食、腹泻等现象,则可能发生了感染,应及时就医。
6、腹泻有些宝宝出牙时会伴有腹泻,当宝宝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时,应暂时停止辅食,以粥或煮烂的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喂养宝宝,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大便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大便水分较多,应及时就医。
1、中切牙:下颌6个月;上颌7个半月。
2、侧切牙:下颌7个月;上颌9个月。
3、第一乳磨牙:下颌12个月;上颌14个月。
4、犬牙:下颌16个月;上颌18个月。
5、第二乳磨牙:下颌20个月;上颌2岁。
有的孩子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出牙的时间为最早的牙4-10个月出,最晚2岁半出齐,长牙数量多了长牙不适症状会自动消失。
乳牙萌出的顺序大致是从中间到两边,但最后面的臼齿比倒数第二颗臼齿先萌出1、半固态的食物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
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宝宝六、七个月大时,乳牙开始相继萌发出来,乳牙好坏可能影响日后恒牙发展,因此在宝宝还不会自己刷牙前,照顾者须负起宝宝口腔保卫工作。
每次吃完奶后,以适当硬度的小牙刷或棉花棒,来清洁牙齿,确实做好口腔清洁,也可避免或减少患口腔疾病的机会。
宝宝平均约六个月大时从下颚的大门牙开始长牙,但也可能提早到三、四个月,或延后到十一、二个月才长牙,通常前牙会有前后六个月的差异,后牙的差异甚至可达一年。
大约到了二岁半时便长满完整的二十颗乳牙。
保健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隔几个月就出几颗牙齿,因此特别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
宝宝长牙是一种生理现象,有的宝宝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爸爸妈妈只需在每次进食后喂点温开水,注意口腔清洁就可以了。
但有宝宝会出现流口水、低热、腹泻,这时除了注意生活上的护理外,还应考虑到孩子出牙时容易受到刺激,最好用你的手指帮助宝宝轻轻按摩牙龈,最餐后用温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繁殖而发生口腔感染。
出牙期间生病时,应去医院看病。
孩子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通常孩子在出生6~7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个月左右才萌出,个别孩子要到1岁以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生长的快慢有关。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
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
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孩子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乳牙萌出一般时间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上颌7.5个月9个月18个月14个月24个月下颌6个月7个月16个月12个月20个月萌牙正常时间范围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上颌5~15个月6~21个月8~29个月8~28个月8~34个月下颌4~17个月6~27个月8~29个月8~27个月8~34个月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疾病名:萌出过早【概述】牙齿萌出过早又称早萌,是指牙齿萌出的时间超前于正常萌出的时间,而且萌出牙齿的牙根发育不足根长的1/3。
早萌有乳牙早萌和恒牙早萌【临床表现】1.乳牙早萌多见下颌中切牙,偶见上颌切牙或第一乳磨牙。
多数是正常牙,也有是多生牙。
多数没有牙根,且只与粘膜连接而无牙槽骨支持,极度松动。
乳牙釉质、牙本质菲薄,并钙化不良。
2.恒牙早萌多见于前磨牙,下颌多于上颌。
牙根发育不足,极度松动。
常伴有釉质钙化不良或发育不全现象。
【诊断要点】1.牙齿萌出时间明显超前于正常萌出时间。
2.患牙不同程度的松动3.时有釉质发育不全现象。
4.X线片检查恒牙牙根发育仅为根长的1-2mm。
【治疗原则及方案】1.乳牙早萌一度松动者,为了避免吮乳时脱落或自行脱落吸人呼吸道,应及时拔除。
松动不明显者,可予以严密观察。
当吮乳时,因早萌的下切牙磨擦舌系带,造成舌系带处创伤性溃疡,可暂停哺乳,改为汤匙喂乳,调磨早萌下切牙的切缘,使溃疡自愈。
2.恒牙早萌(1)早萌恒牙松动不明显,可不作处理予以观察。
(2)拔除相应的残根、残冠等,先行乳牙及有根尖周病的邻牙治疗,有助于早萌恒牙继续发育。
(3)应对早萌牙进行局部涂氟,预防龋病发生。
疾病名:萌出过迟【概述】牙齿萌出过迟又称迟萌,是牙齿萌出时间显著晚于正常萌出时间。
全部乳、恒牙或个别牙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1.乳牙迟萌多数乳牙或全口乳牙萌出过迟多与儿童全身因素有关。
例如佝俊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不良等。
佝偻病患者的乳牙可迟14、15个月才萌出,而且萌出的乳牙常伴有釉质、牙本质发育异常。
2.恒牙迟萌(1)个别恒牙迟萌常见于上颌恒中切牙、恒尖牙或恒前磨牙。
这是因为乳切牙过早脱落,儿童习惯用牙龈咀嚼,局部牙龈角化增生,坚韧肥厚,使恒切牙萌出困难所致。
若乳尖牙或乳磨牙过早脱落,邻牙移位,间隙缩小,可使恒尖牙、前磨牙萌出困难或萌出过迟,此外,还需考虑恒牙冠、根的发育状况、牙胚的长轴方向以及是否有多生牙、牙瘤等周围阻力。
牙齿发育异常诊疗常规牙齿发育异常可分为牙齿萌出异常、牙龄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以及牙齿结构异常四类。
牙齿萌出异常1、牙齿早出有时临床可见到牙齿萌出过早。
这些牙可能是正常的乳牙,由于牙胚距口腔粘膜较近而早萌;但由于没有牙根,常是极松动的,如果此牙有脱落而被吸入气管的危险,即应拔除。
有的牙虽不松动,由于婴儿吮乳时舌系带及其两侧软组织与牙齿磨擦,而产生褥疮性舌系带溃疡长期不愈,婴儿有拒食、啼哭等情况,称为Riga病。
应立即停用吮吸哺乳方式,改用汤匙喂乳,以避免磨擦溃疡区。
2、上皮珠初生或生后不久的婴儿,在相当于牙槽崎处粘膜上可见一些粟粒、米粒或更大的乳白色片状或球状物,这是牙板上皮残余断离牙胚后增殖所形成的角化物,数目不等,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子或板牙;他们在数月内逐渐被吸收而消失,或接近粘膜表面后,可自行脱落。
3、乳牙滞留乳牙根吸收不正常,乳牙不能按时脱落,就会造成乳牙滞留。
恒牙已经萌出,相应乳牙尚未脱落者,也叫作乳牙滞留,这时临床可见到双重牙,应该拔去滞留的乳牙。
4、乳牙晚出超过1岁以上尚未长出第1个乳牙,就应考虑有无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或先天梅毒等。
长期不长第一个乳牙是否有无牙畸形的可能,可借X线拍片查明。
5、恒牙晚出临床偶见由于乳牙过早丧失,小儿习惯用龈咀嚼,覆盖缺陷处的牙龈成为致密性结缔组织,表层角化增强,使恒牙很难突破牙龈萌出。
只有当恒牙切缘已突出牙槽峭处达于龈下时,才是切龈指征。
过早切龈,反而容易形成瘢痕,使牙齿更不易萌出。
牙齿数目异常1、额外牙多见于切牙部位,牙齿形状多圆椎形。
额外牙能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牙列拥挤或牙齿错位。
拥脐牙和错位牙容易发生幽齿,所以大多需要拔去额外牙。
2、缺牙缺牙有两种原因:一是牙齿已经发生,但未萌出;二是牙齿根本没有发生。
这需要X线拍片才能查明。
缺牙间隙如果较大,影响咬合关系,在小儿容易引起邻牙倾斜或对颌牙伸长,最好做暂时修复,待成年后再考虑永久性修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宝宝长牙的症状宝宝长牙的表现是什么
导语:宝宝长牙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了,说明宝宝可以吃一些食物了,那么大家知道宝宝长牙的症状有哪些吗,宝宝长牙顺序是什么呢,宝宝长牙发烧怎么
宝宝长牙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了,说明宝宝可以吃一些食物了,那么大家知道宝宝长牙的症状有哪些吗,宝宝长牙顺序是什么呢,宝宝长牙发烧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的牙齿的发育,是宝宝骨骼的发育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我们还可以从宝宝牙齿发育的速度和时间上来看出宝宝的健康状况。
有人说牙齿是小儿健康的标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乳牙萌出的早晚,与婴儿的体质、营养、性别、地区及其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个体差异比较大,早的4个月就开始出牙,晚的可到10个月,一般大多数婴儿多在6-7个月时开始萌出牙齿。
一、宝宝长牙的症状
就一般情况下而言,宝宝在7个月大的时候就会长出第一课乳牙了,不过宝宝的尖牙估计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能看见了。
有的却要拖到十二个月大才见长牙。
长牙的速度身受遗传影响,所以如果夫妻二人小时候长牙很早,则宝宝也大概如此。
长牙的征兆大约会比你真正能看到牙齿冒出早二、三个月出现,这些征兆因人而异,不过大致不出以下几种:
1.流口水
宝宝约从十周到三、四个月大左右开始流口水,长牙尤其会刺激口水的分泌。
下巴或面部起疹。
宝宝的下巴及脸部皮肤可能因和唾液长期接触而过敏发疹。
要避免这种现象,应该常擦拭宝宝流出的口水。
当皮肤呈
生活常识分享。
牙齿萌出时的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
人类牙齿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这漫长过程中,机体内外各种不利因素作用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可以造成不同类型的发育异常,如牙齿萌出异常,数目异常,形态异常和牙齿结构异常,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则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在宝宝牙齿萌出时,父母可使用安全的磨牙胶环、帮助长牙的玩具、磨牙食品等,以减轻宝宝的不适。
另外,还可以在宝宝出牙时给他做脸部按摩,以放松脸部肌肉,也可起达到较好的效果。
宝宝牙齿需要清理和保护
清洁宝宝小牙齿孩子1岁前后,少数乳牙刚刚萌出,无法用牙刷刷牙,妈妈们可以在每次喂孩子吃完甜食后,喂一些白开水,冲走宝宝口中的食物残渣;也可以用洁净的纱布或脱脂棉沾上温开水,轻轻地擦宝宝的牙齿和牙龈。
在孩子1岁半时,乳磨牙开始萌出,妈妈们可以尝试用牙刷给宝宝刷牙,要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给孩子刷牙。
睡前不要给宝宝吃东西或喝饮料有些妈妈喜欢用一瓶牛奶或果汁塞到宝宝口中,等待其入睡。
由于牛奶和果汁存留在宝宝口腔内,会产生有害的酸性液体,如果宝宝此时入睡,酸性液体会损害牙齿釉。
经常检查乳牙一般应每2个月就去医院检查一次牙齿,如果发现乳牙无光泽、颜色灰暗,甚至可以看见黑色龋洞,表明宝宝已经有牙齿遭遇龋蚀,应该去医院就诊。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宝宝应该多吃一些粗糙、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强化牙颌系统的咀嚼活动,增加口腔及牙齿的自洁作用,减少牙病发生率。
控制糖果、甜食,不吃粘牙的奶糖。
忌含糖过久,吃糖果后应该彻底漱口或刷牙。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宝宝经常性地吮吸手指、吐舌头、咬下嘴唇会引起上门牙前突,形成龅牙;宝宝只用嘴呼吸,也会引起上门牙前突;咬上嘴唇的习惯会形成“地包天”,总是用一侧牙齿吃东西,会使脸的两边发育不对称;睡觉时候经常用手、肘或拳头枕在一侧的脸下,或平时喜欢用手托腮,都可能影响牙齿发育,造成牙齿畸形。
妈妈们应该对宝宝的此类不良生活习惯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