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课后习题部分答案概要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课后习题部分答案概要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课后习题部分答案概要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课后习题部分答案概要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习题参考答案绪言

0-1题:写出R10中从250~3150的优先数。

解:公比q10= ,由R10逐个取数,优先数系如下:

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

0-2题:写出R10/3中从0.012~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 3;由R10中的每逢3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

解:公比q

10/3

0.012, 0.025, 0.050, 0.100, 0.200, 0.400, 0.800,

1.600, 3.150, 6.300, 1

2.50, 25.00, 50.00, 100.00。

0-3题:写出R10/5中从0.08~25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

=5;由R10中的每逢5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

10/5

0.80, 0.25, 0.80, 2.50, 8.00, 25.0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1-1题 1.

1-2题

(1)为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208

8

d H

(3)为过盈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556

7

r H

1-3题 (1)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φ+ 0 - H8

最大间隙:Xmax=+0.131㎜ 最小间隙:Xmin=+0.065㎜

配合公差为:f T =0.066㎜

r 6

φ+ 0 - H7 +0.060+0.041

最大过盈:Ymax=-0.060㎜ 最小过盈:Ymin=-0.011㎜ 配合公差为:f T =0.049㎜

+ 0 - H8

孔、轴公差:h T =0.039㎜,s T =0.025㎜; 配合的极限:Xmax=+0.089㎜,Xmin=+0.025㎜

(2)为基轴制的过渡配合 (5)为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1-4题

φ+ 0 - 孔、轴公差:h T =0.021㎜, s T =0.013㎜; 配合的极限:Xmax=+0.019㎜,Ymax=-0.015㎜ 配合的公差:f T =0.034㎜

φ+ 0 - H7 u 6

+0.235+0.210

孔、轴公差:h T =0.040㎜,s T =0.025㎜; 配合的极限:Ymax=-0.235㎜,Ymin=-0.17㎜ 配合的公差:f T =0.065㎜;

(1)φ600.174

0.100

00.01996D h ++- (2)φ50018

.0002

.0025.0067+++k H (5)φ800.0910.12100.01976U h --- 1-5题 (1)Ф25

8

8f H 或Ф2588h F (2) Ф4067u H 或Ф4067

h U

(3) Ф6078k H 或Ф407

8h K (1-6题)

孔与轴的线胀大系数之差:△6105.11=?=α/℃, 降温-70℃导致的间隙减少量:△X = -0.040 mm

设计结果:①Ф5078e H (基孔制);②Ф507

8

f F (非基准制,X max 和 X min 相同)。 1-7题

活塞(轴)的温升△t =130℃,气缸(孔)的温升△t = 80℃。 上述温升导致的间隙减小量为:

{

}

min max X = +0.009+0.040 = +0.049mm X = +0.075+0.040 = +0.115mm

20℃装配时应有的间隙量

666()9510(1210802210130)0.1805h h s s X Фt t mm αα---?=-=????-??=-

设计结果:适用的配合为基孔制间隙配合:()

(

)

0.035

00.22

0.24

795

6H Фb +--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2-1题

① 29.875=1.005+1.37+7.5+20(4块) ② 48.98=1.48+7.5+40(3块) ③ 40.79=1.29+9.5+30(3块) ④ 10.56=1.06+9.5(2块) 2-2 题

工件的实际尺寸:δ=19.998㎜ 2-3题

算术平均值L =30.741mm 无变值系统误差

20℃装配时应有的间隙量 {

}

min max

X = +0.040 + 0.1805 = +0.2205mm

X = +0.097 + 0.1805 = +0.2775mm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31.4610σ-=?(㎜) 因无i ν>3 σ,故无粗大误差。

算术平均值L 的标准偏差0.000377L σ=(㎜) 极限误差lim 30.00113L L δσ=±=±(㎜)

测量结果:L e = 30.741±0.00113㎜(置信概率为99.73%) 2-5题

L=22.485(㎜)

lim 0.00052L δ=±(㎜)

组合后的尺寸和极限误差:22.48500052.0±(㎜) 2-6题

N 的测量极限误差071.7lim ±=N δ(μm ) 2-8题

方案一:112()/2L L d d =++,33.66lim ±=l δ(μm ) 方案二:212()/2L L d d =-+,5.75lim ±=l δ(μm )

方案三:12()/2L L L =+, 1.46lim ±=l δ(μm ) 应选择:极限误差最小的方案三。 2-9题

① 查表:安全裕度A=12 μm ,μ1 =10 μm = 0.01mm ;

② 选择:分度值为0.01外径千分尺,1u ,

=0.07mm <μ1;

③ 确定:上验收极限=199.988㎜,下验收极限=199.897㎜

第三章、形位与位置公差

3-4题

(a ) 错误;既没有标注基准,也没有标注理论正确尺寸; (b ) 错误;没有标注基准;

(c ) 错误;基准为轮廓要素,不能与尺寸线对齐;

(d ) 正确。 3-5题

3-6题

3-10题

(a)公差原则:最大实体要求

理想边界尺寸:φ20㎜

允许的垂直度误差:φ0 ~ φ0.13㎜(变值,与视实际尺寸有关)(b)公差原则:最大实体要求

理想边界尺寸:φ19.95㎜

允许的垂直度误差:φ0.05 ~ φ0.18㎜(变值,与视实际尺寸有关)(c)公差原则:独立原则

理想边界尺寸:无

允许的垂直度误差:φ0.05㎜(定值,与实际尺寸无关而变动)

补充综合练习题:详见补充讲义随堂练习结果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及测量

4-1题

形状公差T = O.OO25mm,尺寸公差IT = 0.016mm,

因T<0.25 IT,故应取 Ra≤0.375 μm

第五章、光滑极限量规

5-3题

孔合格条件:D

fe

≥50.00 ㎜且Da≤50.039㎜

轴合格条件:d

fe

≤49.975 ㎜且Da≥49.950㎜第六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6-2题

轴颈与内圈:座孔与外圈:6-4题

X

max

= +0.0055㎜

Y

max

= -0.0135㎜

X平均= -0.004㎜

φ

+

-

js5

X

max

= +0.026㎜

Y

max

= -0.006㎜

X平均= +0.010㎜

φ

+

-

J6

(1)配合及尺寸精度:

轴颈公差带取为φ50j5;座孔公差带取为φ110J6(因轴承精度较高,将J6提高一级精度,将J7改为J6)。

(2)孔、轴的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选择设计结果如下

补充题:详见补充讲义随堂练习结果

第十章、键的公差与配合

10-1题

补充题:详见补充讲义随堂练习结果

软件工程部分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计算机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这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软件系统通过运行程序来实现各种不同应用,包括用户为自己的特定目的编写的程序、检查和诊断机器系统的程序、支持用户应用程序运行的系统程序、管理和控制机器系统资源的程序等。 3.在软件工程学中,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 4.在软件工程层次结构中,包括工具层、方法层、过程、技术层和质量保证层。 5.在面向对象概念中,消息传递是其与外部世界相互关联的唯一途径。 第三章 1.软件需求分析,可以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进而建立软件开发的基础。 2.软件需求工作基本上包括收集用户、市场等方面对项目的需要,经过分析建立解题模型,细化模型,抽取需求。 3.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是采用由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功能分解,画出分层数据流图;由后向前定义系统的数据和加工,绘制数据词典和加工说明;最终写出软件需求和规格说明书。 4.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总是从理解系统的“使用实例”开始,基本步骤是:定义系统的用例,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问题域的类(对象模型),然后开始建立对象——关系和对象——行为模型。 5.需求分析评审过程由以下5个步骤组成:规划、准备、召开审查大会、修改缺陷、重审。 第四章 1.与软件需求分析一样,软件设计也有两种主要设计方法:以结构化设计为基础的结构化软件设计和面向对象方法指导的面向对象软件设计。 2.传统的软件设计任务通常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是概要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

和接口设计,并编写概要设计文档;第二阶段是详细设计,其任务是确定各个软件的数据结构和操作,产生描述各软件组件的详细设计文档。 3.结构化的软件设计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在面向数据流的方法中,数据流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4.在数据流图中所代表的结构化设计模型中,所有系统均可纳入两种典型的形式,因此系统结构图也有两种类型:变换型系统结构图,事务型系统结构图。 5.Jackson表示法包括图形描述(Jackson图)和文本描述(Jackson伪代码)两种形式。 第五章 1.与结构化设计一样,面向对象设计也是将分析阶段所建立的分析模型转变为软件设计模型,应用数据设计(对象属性设计)、接口设计(消息模型开发)以及过程设计(子系统级设计)。 2.当两个子系统相互通信时,可以建立客户机/服务器连接或端对端连接。 3.系统设计不仅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子系统设计,还包括用户界面子系统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 4.对象设计强调从问题域的概念转换成计算机领域的概念,通过对象的描述、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程序构件和接口,实现相关的类、关联、属性和操作。 5.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表示软件体系结构。对象设计着重于对象及其交互的描述 第八章 1.软件程序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程序,暴露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概要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一章 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 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 A .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 B .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C .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D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 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 A .横断科学 B. 理论科学 C .社会科学 D. 应用科学 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 一词的西文学者是 A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 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C .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 古希腊的柏拉图 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士 A .山经 B. 禹贡 C. 史记 D. 汉书 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 A. 亚里士多德 B. 李特尔 C. 洪堡 D. 梁启超 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 A .巴朗斯基 B. 李希霍芬 C. 佩舍尔 D. 拉采尔

7、“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 (的观点。 A. 地理环境决定论 B 人地相关论 C. 二元论 D. 生产关系决定论 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A .人地协调论 B. 人地相关论 C .生态论 D. 适应论 二、填充题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 。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 ( 决定和( 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 ( 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 ( 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 (和 ( 。 6、 (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 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 (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 (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 (革命” 。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 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 (性、 (性和 (性。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 2.二元论 3.人地关系适应论 4.人文地理学 5.人地关系 6.人地相关论

计算机课后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童鞋们,我目前只找到了这些,不全,就将就着用用吧(一,二,四,五章) 第一单元 一 A D B B B D A A B D 二 (1) 电子管; 晶体管 ; 集成电路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3) CPU; 主板;内存储器外存储器;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4) 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 三 (1)二进制的运算规则简单 电子元器件一般只有两个状态 系统部件少,可以增加稳定性 (2) 它采用“程序存储“思想,在计算机中设置存储器,将符号化的计算步骤存放在存储器中,然后依次取出存储的内容进行译码,并按照译码的结果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计算机工作的自动化。 (3)软盘存储器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并且价格便宜,在移动小容量文件时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硬盘存储器速度快、抗震性小、容量太小、生产成本高,还没成为市场主流。 (4)光盘存储器存储量大,并且价格低、寿命长、可靠性高。 (5)移动存储设备防潮、抗震、大容量、体积小、携带方便、即插即用、易于操作、传输速度快等。 (6)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是双向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地址信息,是单向的总线。 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总体上看是双向的。 (7)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管理层安全 (8)指编译或者在计算机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未经授权而执行 2.传染性 3.隐蔽性 4.潜伏性 5.破坏性 四 (1)1111011.0101 (2)1010 0100 0001.1011 0111 第二单元 二: 1图形用户界面 1右 1当前状态无效;会出现一个新的子菜单;当前状态下正在使用;如果选了此命令,将出现一个对话框 1任务栏 1标题栏 1移动 1经典视图 三 (1)—(7)BCCCC AB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 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机械零件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习题 第3章疲劳强度 问答题 1.问:试述零件的静应力与变应力是在何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 答:静应力只能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2、稳定循环变应力的种类有哪些?画出其应力变化曲线,并分别写出最大应力σmax、最小应力σmin、平均应力σm、应力幅σa与应力循环特性γ的表达式。 答:对称循环变应力、脉动循环变应力、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3、机械零件疲劳破坏的特征有哪些?机械零件疲劳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特征:(1)疲劳失效过程: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和突然发生脆性断裂三个阶段(2)断裂面:疲劳源、光滑的疲劳区、粗糙的断裂区(3)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脆性突然断裂(4)破坏时的应力(疲劳极限)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影响因素: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变应力的循环特性,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幅都对疲劳极限有很大影响。 4、如何由σ-1、σ0和σs三个试验数据作出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图? 5、相对于材料,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综合影响因素(Kσ)D的表达式为何?如何作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 应力集中、零件尺寸、表面状态 6、应力集中、零件尺寸和表面状态是否对零件的平均应力σm和应力幅均有影响? 只对应力幅有影响,对平均应力没有明显影响 7、按Hertz公式,两球体和圆柱体接触时的接触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外载荷F、ρΣ、弹性模量E、泊松比u以及b 8.问: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与材料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是否相同? 答:两者不同,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需考虑零件上应力集中对材料疲劳极限的影响。 9.问:疲劳损伤线性累积假说的含义是什么? 答:该假说是:在每一次应力作用下,零件寿命就要受到一定损伤率,当损伤率累积达到100%时(即达到疲劳寿命极限)便发生疲劳破坏。通过该假说可将非稳定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折算成等效的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 10.问:机械零件上的哪些位置易产生应力集中?举例说明。如果零件一个截面有多种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如何求取?

内部控制习题及参考答案概要(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相互牵制是以()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作业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活动能自动地被其他作业人员查证核对。 A. 职责分工 B. 事务分管 C. 作业程序 D. 授权批准 2.( )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的职能;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等。 A. 控制环境 B.会计系统 C.控制程序 D. 控制活动 3.( )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A. 授权批准控制 B. 会计系统控制 C. 组织结构控制 D. 内部报告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具有()特征。 A.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 B.客体是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活动) C.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D.属于单位内部的管理 2.建立和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基本原则包括()。 A.合法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3.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一般包括() A.基本规范 B.具体规范 C.授权批准 D.应用指南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考虑的重点包括()。 A.注重选择关键控制点 B.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 C.注重相互牵制 D.设立补救措施 5.不相容职务之间应实行分离,其中会计记录应与( )相分离。 A.会计监督 B.业务经办 C.财产保管 D.预算编制

三、判断题 1.具体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2.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规范和相关具体规范制定的详细解释和说明,主要是为某些特殊行业、特殊企业、特定内控程序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 3.内部牵制主要包括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和价值牵制。() 四、问答题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基本要素? 第二章货币资金控制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内控要求,应由()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编制“0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A.记帐人员 B. 非出纳人员 C.会计人员 D.审核人员 2.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业务经办人员应签字盖章以明确有关责任,同时该凭证还须经()审核签章。 A.记帐人员 B.出纳人员 C.会计人员 D.部门负责人 3.()应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款或付款凭证进行收款或付款,收付完毕,对现金收款或付款凭证以及所附原始凭证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并签字盖章以示收付。 A.出纳人员 B. .记帐人员 C.会计人员 D.稽核人员 4. 在()监督下,各个账簿记录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有关明细分类账及总分类账。 A.出纳人员 B. .记帐人员 C.会计人员 D.稽核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 货币资金控制主要围绕( )目标。 A.保证货币资金业务收支的真实与合法 B. 保证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目录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01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06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1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8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7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32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37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42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46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52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60 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65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 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1.冷原子吸收法和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样中的汞,在原理和仪器方面有何主要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水样中的汞化合物经酸性高锰酸钾热消解,转化为无机的二价汞离子,再经亚锡离子还原为单质汞,用载气或振荡使之挥发成汞蒸气。冷原子吸收法利用汞蒸气对波长为253.7nm 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测定吸收光强并通过标准曲线确定汞的浓度。冷原子荧光法是在原子吸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发射光谱法。汞蒸气经过汞灯发射的光束时,汞原子吸收特定共振波的能量,由基态激发到不稳定的高能态,当被激发的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出特征荧光,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确定汞的浓度。两种方法的仪器均主要由光源、吸收管、试样系统、光电检测系统、指示系统等组成,检测吸收光强的检测器与汞灯发射光束在一条直线上,但检测荧光强度的检测器应与汞灯发射光束垂直。 2.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在应用上有何区别?二者在数量上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高锰酸盐指数(I Mn)和化学需氧量(COD Cr)均为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重铬酸钾(K2Cr2O7)和高锰酸钾(KMnO4)氧化水中的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二者均是条件性指标。I Mn指数仅用表征地表水的水质,COD Cr既可用于地表水也可用于废水。由于所用的氧化剂氧化强度不同、氧化反应条件也不同,I Mn能表征水中50~70%的有机物,而COD Cr能表征水中除吡啶、芳香族、苯类等以外的绝大部分有机物,故对于同一个水质I Mn < COD Cr。 3.如何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 答: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取决于溶液吸收效率和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溶液吸收效率应选择适宜的吸收液及吸收管。吸收液应……,吸收管应……。 4.测定烟气中颗粒物的采样方法和测定气态或蒸气态组分的采样方法有何不同? 答:由于颗粒物与其他组分惯性大小不同,采集颗粒物时必须等速采样,根据需要进行移动采样或定点采样后测定其浓度,气态或蒸气态惯性较小,不必等速采样,其在烟道中分布较均匀,一般进行定点采样即可。

选择习题及答案概要

第1章检测技术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块量程为800℃,2.5级测温仪表,现要测量500℃的温度,其相对误差为 【】(分数:1分) A. 20℃ B. 4% C. 1.6% D. 3.2% 正确答案:B 2、某温度仪的相对误差是1%,测量800℃炉温时,绝对误差是【】(分数:1分) A. 0.08℃ B. 8% C. 0.8℃ D. 8℃ 正确答案:D 3、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变化。【】(分数:1分) A. 温度 B. 电压 C. 电流 D. 时间 正确答案:D 4、下列四个选项中,关于相对误差特征正确的是【】(分数:1分) A. 大小与所取单位有关 B. 量纲与被测量有关 C. 不能反映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D. 能反映测量工作的精细程度 正确答案:D 5、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会产生随机误差【】(分数:1分) A. 测量人员的粗心大意 B. 检测装置的指示刻度不准 C. 许多因素的微小变化之和 D. 传感器的不稳定 正确答案:D 6、某量程为1000Kg的秤,相对误差是1%,则测量10Kg重物的绝对误差是【】(分数:1分) A. 1Kg

C. 0.1Kg D. 10Kg 正确答案:C 7、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分数:1分) A. 重复性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D. 固有频率 正确答案:D 8、下列技术指标中,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是【】(分数:1分) A. 阶跃特性 B. 频率特性 C. 线性度 D. 时间常数 正确答案:C 9、精确度是反映检测系统误差和( )误差的综合评定指标。【】(分数:1分) A. 静态 B. 动态 C. 附加 D. 随机 正确答案:D 10、在选择压力表量程时,必须考虑到留有充分的余量。一般在被测压力较稳定的情况下,最大压力值不应超过压力仪表满量程的【】(分数:1分) A. 1/3 B. 2/3 C. 3/4 D. 满量程 正确答案:C 11、下面不是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的是【】(分数:1分) A. 检测装置指示刻度不准 B. 测量人员粗心大意 C. 测量原理方法不当 D. 测试环境的变化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2、下列哪几项属于随机误差的特性【】(分数:2分) A. 有界性 B. 单峰性

杨持 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doc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 生态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生物的种间关系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有9种相互作用类型:偏利作用、原始作用、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可概括分为两大类,即正相互作用和负相互作用。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12-17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注:12-17章)高鸿业主编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 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 –10 = 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 + 5 = 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 - 7.5) + (30 - 5) = 27.5 万美元 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 + 27.5 = 40 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1)1998年名义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义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 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变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

金融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华侨大学金融市场学课件习题答案—科目老师:刘卫红(希望以后修这门的同学计算方面会轻松点儿) 来源: 金融市场习题答案 1、某公司发行面额为100万元的商业票据融资,发行折扣为5720元,期限为60天,则该票据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多少? 2、假设某投资者以994280元的价格购买了上例中面额为100万的商业票据,在持有30天后将其出售,此时市场利率为5%,则该商业票据的市场价格为多少?该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为多少? ?元 实际收益=995850.62-994280=1570.62元 3、某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面值50万元,存单利率5%,期限270天,某投资者持有该存单4个月后出售,出售时市场利率为4%,计算存单的转让价格。 4、某证券的回购价格为100万元,回购利率为5.5%,回购期限7天,则该证券的售出价格是多少? 回购利息=回购价格×回购利率×回购天数/360=100万×5.5%×7/360=1069.44元,售价=100万 -1069.44=998930.56元 5、假定某投资者以6.75%的利率投资于5天期限的再购回协议,协议金额为2500万元,该投资者的收益为多少?如果该投资者与借款人签订的是连续再购回协议,5天后终止该合同,假定5天中每天的再购回利率分别为6.75%,7%,6.5%,6.25%,6.45%,这一连续协议的总利息收入为多少? 投资收益=2500万×6.75%×5/360=2.344万 总利息收入=2500万×(6.75%+7%+6.5%+6.25%+6.45%)×1/360=2.29万 1、息票债券的票面利率为8%,面值1000元,距到期日还有5年,到期收益率为7%,在下列情况下分别求债券的现值。(1)每年付息一次;(2)半年付息一次;(3)每季度付息一次 (1)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五、补充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公司制企业中,企业的权力机构是()。 A 监事会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管理层 5.我国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需在次年的前四个月内披露,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求。 A 重要性 B 相关性 C 及时性 D 可理解性 6.规范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行为的主要标准是()。 A 会计确认 B 会计计量 C 会计准则 D 会计报告 7.在美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正确称谓是()。 A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B 国际会计准则 C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D 财务会计准则 8.1494年,卢卡·帕乔利所著的()一书问世,为复式簿记作为一种科学记账方法的完善及其在整个欧洲及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A 计算与记录详论 B 复式簿记 C 会计思想史 D 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9.下列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说法错误的有()。 A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B 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使用者 C 会计信息使用者除关于其自身特殊需求的信息外也关注共同性的会计信息 D 投资者等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即可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10.下列关于企业会计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有()。 A 企业会计行为属于企业的管理行为,因而具有管理特性 B 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包括控制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提供会计信息 C 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后果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因而必须接受政府的会计管制 D 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主要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A 会计信息是以货币进行计量的信息 B 会计信息主要是以货币进行计量的信息 C 会计信息可以连续、综合地揭示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D 会计信息可以连续、综合地揭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情况 5.就会计信息提供而言,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主要包括()。 A 以财务报告的方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B 确定或认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交易与事项是否进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 C 计算和衡量企业经济资源的价值变动结果 D 以会计特有的方式记载各种会计信息及其生成过程 (三)判断题 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首先用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需要。() 4.债权人特别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也关注企业的获利能力。() 5.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质量要求)是用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准。()

课后习题部分答案(2013版)

1、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重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观点,既坚持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又强调通过解决矛盾,求得协调和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友好相处与共同繁荣,进一步深化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总的看,科学发展观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 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作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阐明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人们只有从实践中获得“材料”,才能通过头脑这个“加工厂”产生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变革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从认识论角度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所以,正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 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来,人的认识与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照相和镜子照东西是消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课后习题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解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过程与控制部分课后题标准答案

(2)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试用方框图表示其一般组成。 答: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 压力、流量、液位、成份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过程控制系统的一般性框图 (3)单元组合式仪表的统一信号是如何规定的? 答:各个单元模块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进行联络。 1)模拟仪表的信号:气动0.02 ~0.1MPa;电动Ⅲ型:4~20mADC或1~5V DC。 2)数字式仪表的信号:无统一标准。 (4)试将图1-2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用方框图表示。 答:加热炉控制系统流程图的方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2 加热炉过程控制系统流程 (5)过程控制系统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定义的? 控制器 r(t) 执行器被控过程 检测变送装置 y(t) _ f(t) e(t)u(t)q(t) z(t) TC PC 给定值 阀管道加热炉 热油出口温 度 PT 燃油压力 _ TT _ 干扰2干扰1 AC AT 燃油 PT PC TC TT 引风机 烟气 冷油入口 热油出口 火嘴 送风机 空气

1 100%() y y σ= ?∞答:1)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2)各自定义为: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 超调量σ:第一个波峰值 1 y 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的百分数: 最大动态偏差A :在设定值阶跃响应中,系统过渡过程的第一个峰值超出稳态值的幅度; 静差,也称残余偏差C : 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y(∞)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C 称为残余偏差,简称残差; 调节时间s t :系统从受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进入新的稳态值的5%±(2%±)范围内所需要的时间; 振荡频率 n ω: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 上升时间p t :系统从干扰开始到被控量达到最大值时所需时间; 峰值时间 p t :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 (9)两个流量控制系统如图1-4所示。试分别说明它们是属于什么系统?并画出各自的系统框图。 图1-4 两个流量控制回路示意图 答:系统1是前馈控制系统,系统2是反馈控制系统。系统框图如图1-5如下: 系统1 系统2 图1-5 两个流量控制回路方框图 (10)只要是防爆仪表就可以用于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吗?为什么? 答:1)不是这样。 2)比如对安全火花型防爆仪表,还有安全等级方面的考虑等。 (11)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控制系统的仪表都是安全火花型的吗?为什么? 答:1)是的。 2)因为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必备条件之一为:现场仪表必须设计成安全火花型。 2.综合练习题 (3)某化学反应过程规定操作温度为80±5℃,最大超调量小于或等于5%,要求设计的定值控制系统,在设定值作最大阶跃干扰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8所示。要求:1)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衰减比、最大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 测量变送 被控过程 执行器测量变送 被控过程 执行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