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湃对农村秘密社会的借鉴与改造
- 格式:pdf
- 大小:386.35 KB
- 文档页数:5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九⼆六年⼀⽉)中⽂马克思主义⽂库 -> 参考图书·阶级⽃争⽂献海丰农民运动*彭 湃(⼀九⼆六年⼀⽉)第⼀节海丰农民的政治地位 ⼀九⼀⼀年即⾟亥⾰命之前,海丰的政治状况和⾟亥以后以⾄⼀九⼆⼆年已经呈出⼤有不同的地⽅。
⽽⾃⼀九⼆⼆以⾄今年,这四年间更呈出急激的变化(我这⾥所要说的就是⼀九⼆⼆年以前⼆三⼗年间的状况)。
⾟亥以前,海丰的农民⼀直是⾪属于满清的皇帝、官僚、绅⼠和⽥主这班压迫阶级底下,农民怕地主绅⼠和官府好像⽼⿏怕猫的样⼦,终⽇在地主的⽃盖[1],绅⼠的扇头[2],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
在这个时候,⼀般农民——失业的贫苦农民,已经有了反抗运动的要求。
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乎普遍了全县。
⼀⼋九五年间,⼀个农民的失业者洪亚重号召了数千⼈众,在海丰暴动,到处抢掠。
旋为清政府所执⽽杀之,其后相继也有⼩⼩反乱,但不旋踵⽽消灭。
然⽽他们秘密结社的势⼒已经谁都知道了!⾟亥⾰命的时候,有钱佬实在利⽤这班⼈加⼊⾰命的战线,才得到胜利。
所以三合会都公开出来,以为此后可以在政治上取得相当的势⼒。
谁知有钱佬推倒了满清皇帝,得到政权之后,就把他们压迫下去,解散的解散,枪毙的枪毙,从此三合会在海丰就⽆形消灭了。
⾟亥⾰命陈炯明实利⽤三合会的势⼒⽽取得都督、省长、陆军部长、总司令之各种重要位置之⼀个代表者。
陈炯明⼀握到⼴东政权,所有海丰的陈家族,⾃然随着陈炯明的地⽅家族主义占据了⼴东的政治势⼒及军权,以巩固个⼈的位置。
所以海丰⼈之为官者以海丰之⼈⼝及⼟地的⾯积来平均与别个地⽅⽐较要为全世界致第⼀。
他们不但在别个地⽅铲地⽪,在他们的家乡主义底下也是⼀样的对付。
所以海丰⼀旦就增加了⽆数军阀、官僚、新官⼉、政客、贵族及新兴地主阶级(即地主兼军阀)!那些处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的农民也曾欢天喜地的庆祝“我们⽼总(海丰⼈呼陈炯明表⽰亲爱之别名)必能福荫同乡,能够登基做起皇帝更好”。
可是他们的希望愈⾼,他们的失望愈⼤!他们不但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得不到半点幸福,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头盖、绅⼠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的护弁及⼿枪之恐吓。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中的实践实例彭湃,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
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21年回国,在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彭湃出身富贵,却亲近农民。
农村凋敝、农民贫苦的现实曾让年少的彭湃深刻了解了旧社会的腐朽和苦难。
1922年,彭湃只身走进农村、了解农民疾苦、组织农民起来、开展农民运动。
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他也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爷爷曾经说‘什么是革命?革命就要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我们要革命就要主张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时中国大多数人在哪里?大多数人就是农民。
我们党就要为他们争取权益。
”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说。
1922年7月,彭湃和张妈安等6人成立海陆丰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从此点燃农民运动的火种,农民运动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到次年7月,扩展到陆丰、惠阳等10县,彭湃相继组建了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省农会。
1924年4月,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和骨干教员。
1925年3月上旬,彭湃组织成立中共海丰支部,并担任书记。
1927年3月赴武汉,彭湃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并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
大革命失败后,彭湃赴南昌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党的八七会议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他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
10月底返抵海陆丰,策动武装起义。
1927年11月,彭湃领导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英勇斗争。
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当年8月30日,彭湃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高唱《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年仅33岁。
为农民利益鞠躬尽瘁——彭湃作者:暂无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6期编者按:为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积极发挥党史部门的特长和优势”,党史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指示精神,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在今年第2 期《粤史资政》中选编了20 位广东党史上的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
本刊将选取部分内容分期刊发。
本期刊发的革命先烈是彭湃。
彭湃,广东海丰人,1896 年10 月生,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湃1918 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曾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
1921 年5月回国后,彭湃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彭湃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却坚决背叛了自己的家庭,把自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在我党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的时候,彭湃把注意力转向农村,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从1922 年6 月开始,他“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只身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发动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农民运动。
在农民运动中,彭湃以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从农民利益出发。
他曾提出四个“图”作为农民运动的总纲,即“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
彭湃创立的广东农民运动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及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当年曾称赞他是“农民运动大王”。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回击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政变。
彭湃成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起义,后随军南下广东。
10 月底,彭湃返抵广东,策动广东秋收起义。
11 月,海陆丰爆发武装起义,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12 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部队撤退到海陆丰,彭湃在欢迎起义军大会上说:“这算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在敌人重兵围攻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顽强坚持了四个月。
1928 年11 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后任中央农委书记。
《海陆丰革命名人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海陆丰革命名人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彭湃的叔叔,他可厉害了!彭湃叔叔出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但是他看到周围很多穷人生活得很苦,心里就很难过。
他决定要为穷人做些事情,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彭湃叔叔经常去农村,和农民伯伯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困难。
他把自己家里的地分给农民们种,还教大家怎么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
有一次,地主们想欺负农民,彭湃叔叔站出来保护大家。
他不怕地主们的威胁,勇敢地和他们斗争。
在彭湃叔叔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小朋友们,彭湃叔叔是不是很棒呀?《海陆丰革命名人故事》小朋友们,我再来讲一个海陆丰革命名人的故事哟。
这次的主人公是郑志云叔叔。
郑志云叔叔是个很有勇气的人。
在革命的时候,敌人很强大,但是郑志云叔叔一点都不害怕。
他带着大家一起打敌人,保护老百姓。
有一回,敌人想偷偷地进攻村子。
郑志云叔叔发现了,赶紧通知大家做好准备。
最后成功地把敌人打跑了,保住了村子。
郑志云叔叔还经常帮助受伤的战士,照顾他们,让他们能快点好起来。
小朋友们,郑志云叔叔勇敢不勇敢呀?《海陆丰革命名人故事》小朋友们,下面这个海陆丰革命名人的故事也很精彩哦!今天要给你们讲的是杨其珊叔叔的故事。
杨其珊叔叔特别善良,他总是关心着大家。
在革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时候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但是杨其珊叔叔从来没有放弃。
他带着大家一起想办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有一次,下了很大的雨,路很难走。
可是杨其珊叔叔还是坚持去给战士们送粮食,自己却累得满身大汗。
小朋友们,杨其珊叔叔是不是很让人敬佩呀?。
论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作者:彭建伟来源:《红广角》 2016年第11期【摘要】彭湃是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开创性地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的革命思想,并付诸于实践。
本文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根本问题、农民武装问题、农民政权建设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工农武装割据等方面阐述彭湃的前瞻思想,有助于探求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彭湃农民运动思想【中图分类号】D231;K26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6)11-0044-06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
研究中国革命就必须研究中国的农民运动及农民运动理论。
彭湃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先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最早为无产阶级找到了广大的同盟军,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在领导农民运动过程中,他深入开展农民问题的理论研究,善于总结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农民运动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手经验,并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农民运动思想体系。
一、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
他于1922年6月领导海丰农民运动,1923年1月创立了海丰县总农会并任会长,5月,海丰县总农会改组为惠阳农民联合会,7月,农会会员已发展到数十万人,随即改组为广东省农会,并担任执行委员长。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不仅推动广东农民运动的发展,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实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毛泽东说:“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胜利”。
①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彭湃连续参与创办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第一和第五届农讲所主任。
他是广州和武汉举办的历届农讲所的主要教员,亲自讲授农民运动等课程;还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教给学员开展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说明从事农民运动必须有坚定的革命立场、正确的斗争原则和工作方法,帮助学员学会领导农民运动的本领。
彭湃在农民运动中的宣传组织策略探析【摘要】本文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彭湃在领导广东农民运动中采取的主要宣传组织策略及其取得的效果,并分析了其对当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彭湃;农民运动;宣传策略;教育策略;组织策略【中图分类号】d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19-01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对彭湃进行大量的研究,还专门成立了彭湃研究室,编纂了很多彭湃研究资料集,例如《彭湃文集》、《彭湃研究史料》、《海陆丰根据地研究史料》等;也有人(蔡洛,余炎光等人)为彭湃作传记;关于彭湃领导的早期农民运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文章也很多,叶左能、杨绍练、余炎光等学者都在研究彭湃及其领导的广东农民运动方面颇有建树。
但是目前对彭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彭湃个人崇高人格与献身精神的研究和对海陆丰革命各根据地的研究,而对彭湃在大革命失败前的领导斗争缺乏关注。
本文开展对彭湃在大革命前宣传组织策略研究,试图全面分析彭湃在这一阶段的斗争策略。
这不仅有助于大家对彭湃的了解和认识;对今天党和国家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农村农民开展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亦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分析,彭湃在农民运动中的宣传组织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1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彭湃非常重视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具体状况。
彭湃在1923年9月份写给团中央负责同志的报告中提到:“无论暑天雨天,日常步行数十里,到各乡村演说及调查各事”彭湃在人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期间,也非常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军官校、农军讲习所为考察陆丰地方状况及救济陆丰农民惨苦起见,邃有出发陆丰之举。
”“本月(1926年11月)十九号农民运动讲习所(至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兼农会代表彭湃,率领该所学生赴韶关参加曲江县农民协会成立会,并调查该处农民状况”。
彭湃善于抓住农民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进行宣传教育,以解决大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突破口,让群众切实感觉到所宣传的理论是为大众服务的。
彭湃农民运动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作者:袁晓磊来源:《世纪桥》2020年第03期摘要:澎湃是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他在早期形成的农运思想,为他在后来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海陆丰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他在实践中领导海陆丰地区进行农民运动,创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我党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和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关键字:彭湃;农民运动;海丰;陆丰;根据地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3-042-06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重要先导者和卓越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起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被毛泽东称其为“农民运动大王”。
海陆丰地区既是他的家乡也是他长期工作的地方,更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得以蓬勃兴盛发展的地区,彭湃与海陆丰农民运动息息相关,他的农民运动思想在其所著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中共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农民运动的专著。
一、彭湃农民运动思想的形成彭湃,1896年出生于海丰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家庭,家里的田产颇多,家庭人员众多、背景深厚,“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1]。
他早年在海丰第一小学、海丰中学等学校就读,后为寻求真理,解民之困,义无反顾地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政治经济科学习。
1921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国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海丰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与“劳动者同情会”。
1922年担任县教育局长之后大力推广普及农村教育,倡导教育要面向劳动者,并把马克思主义画像挂在教育局内,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实践、改造中国,后组织学生劳动节游行激怒了官吏乡绅,被罢免后将思路转向了“下决心到农村做实际运动”[2]。
彭湃了解农民对地主的仇恨,并知道要想激发农民参与阶级斗争的积极性就要先从唤醒农民的阶级意识开始,这就要引导农民对阶级身份的认同,树立阶级道德,进而使农民产生阶级斗争行为。
浅析澎湃对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贡献作者:牛建玲王园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1期摘要:彭湃是早期农民运动的大王,对农村农民深刻剖析,深入民间,通过农会这一重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做到了群众化;利用符合民众认知心理和思维模式的通俗语言与大众文化,通过精神交往最终获得了民众的认同。
彭湃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功实践,给后人提供了鲜活素材和宝贵借鉴。
关键词:彭湃;乡村社会;农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42-01彭湃是“农民运动大王”,梳理他的言论著述和革命实践,进一步深化对彭湃的研究,不仅是纪念和缅怀这位农民领袖,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鲜活的素材和经验。
一、彭湃对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认识。
早期让农民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对于建党初期的大多数革命者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来讲是很困难的事,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关于工人阶级解放的理论,当时的农民“心态保守”、“组织涣散”、“政治冷淡”。
彭湃对于农民政治觉悟较低有明确的认识。
1921年回国后,他就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发现大多数民众没形成阶级意识,缺乏组织性,农民也不愿意接近他。
彭湃首先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他认为农民之所以不觉悟,主要由于缺乏教育。
彭湃认为,农民政治冷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宣传引导。
农民运动具有都市里的工人运动所没有的优势,尽管农民没有经过团体的训练,但是只要加以广泛的宣传和引导,农民就会迸发出蓄藏已久的革命激情。
彭湃义无反顾地走上唤醒农民的道路。
彭湃作为一个早期的农民运动家,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能只停留在信仰上,更重要的是努力去实践。
他对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政治上,广大农民群众长期深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斗盖、绅士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的护弁及手枪之恐吓。
农村伟大引领者——记农民运动领袖大王澎湃英文回答:Title: The Farmer Movement Leader Peng PaiIntroduction:The Farmer Movement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as a significant social and political phenomenon. One of the key figures who emerged during this time was Peng Pai, also known as the "Farmer Movement King."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life and impact of Peng Pai,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farmer movement, and his lasting legacy.Early Life and Background:Peng Pai was born in 1896 in a small village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Growing up in a peasant family, he witnessed firsthand the hardships and injustices faced by farmers. This experience shaped his determination to fight for the rights and well-being of the rural population.Leadership in the Farmer Movement:Peng Pai became a prominent leader in the farmer movement duringthe 1920s and 1930s. H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organizing and mobilizing farmers to stand up against oppressive landlords and exploitative practices. His leadership skills and ability to articulate the grievances of the farmers made him an influential figure in the movement.Contributions and Achievements:Peng Pai advocated for land reform, fair distribution of wealth, and improved working conditions for farmers. He believed that empowering the rural population was crucial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a. Under his guidance, the farmer movement gained momentum and successfully brought about positive changes in rural communities.Legacy:Peng Pai's contributions to the farmer movement left a lasting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His ideas and principles continue to inspire activists and scholars today. His emphasis on social equality and justice resonates with ongoing efforts to address rural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Peng Pai is remembered as a champion of the farmer's cause, a visionary leader, and a symbol of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Conclusion:The Farmer Movement King, Peng Pai,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advocating for the rights and well-being of farmers in China. His leadership and contributions continue to be recognized and celebrated. As we reflect on his legacy, we are reminded of the importance of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rural communities and working towards a more equitable society.中文回答:标题:农民运动大王澎湃引言:20世纪初的中国农民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汕尾澎湃的红色故事演讲稿彭湃出生于海丰县城桥东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小时候,每当看到前来他家交租的农民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就很难过。
这时,他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颗同情贫苦农民的种子,那就是决心解救农民,推翻黑暗的旧社会。
文化知识,是革命的武器。
彭湃知道,农民们正是因为缺少文化知识才不懂得怎样摆脱被压迫的命运。
心想要带领农民改变命运,就必须要有知识有文化。
于是,他勤奋读书,后来还去了日本留学,并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
留学回来的彭湃觉得带领农民推翻旧社会的时候到了,便立即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活动中。
他广结农友、肯帮穷人,家里怕他把家产败光,就决定分家。
这下,彭湃可高兴了,他认为家里分给他的那些家财田产,全是剥削农民来的,现在应该还给农民才对。
于是,他就把家里分给他的那些地契和商铺租赁契约,挨家挨户地送还给农民。
彭湃原以为自己的行动会使农民很高兴,可没想到那些被压迫怕了的农民根本就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降临在他们身上,他们害怕日后会有更多的麻烦找上门来,甚至有一个佃户哭着求他“高抬贵手”放过他们。
结果,没有一个农民敢从彭湃手中接过田契。
要革命,就要彻彻底底。
农民不相信,我就做给你们看!彭湃决心让革命的烈火先在自己家里燃烧起来。
可是,要怎样才能使农民们亲眼看见那些剥削人的田契烧了呢?彭湃想到农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看大戏,而他们一天当中最空闲的也只是夜晚了。
于是,他请戏班在自己家门口龙舌埔上演大戏,并请十里八乡的农民前来观看。
演戏可是一件大喜事。
果然,四邻八乡的农民们都争先恐后地前来观看。
很快,台下便挤满了人。
这时候,彭湃拿着一大捆田契郑重地走上台来,台下马上安静了下来。
只听见彭湃情绪高昂地大声说:“兄弟姐妹们,彭名合的田不是彭名合的,更不是彭湃的,而是大家农民兄弟起五更睡半夜终年辛勤劳动开垦来的。
现在,田是谁开垦的,就归谁。
我本来把田契还给你们,但你们不相信,那我现在就把这些田契当着你们的面全部烧了,你们自己领自己的田地去吧,以后不用再来交租了,要是交来了我也不会收。
彭湃在农运宣传和实践中的“度汀翁烈辉提要:彭湃对于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出他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他抛弃豪门,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很少见,他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和思考政治方向,他一生信仰如磐,敢为人先,为启发农民觉悟,身先士卒,在农民运动的宣传和实践中,高度体现出其政治和文化的“度”,彭湃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农民运动的历史上,有着他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彭湃;农运;实践;宣传;在中国,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袖,他称誉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这可见彭湃在农民运动中的杰出地位。
理论是实践的支撑,实践是78理论的源泉,彭湃自1921年7月,在海丰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团建党,发起轰轰烈烈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作为一位杰出革命家和政治家,彭湃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在农运出色宣传和实践上,他的战友林务农称誉彭湃:“堪称为一位天才的演说家。
”[1]这可见彭湃在农运宣传和实践中,有着杰出的道德品质和领导能力,在农运宣传和实践中,彭湃的“度”,体现在其信仰如磐的道德人格上、体现在其爱国为民的思想上、体现其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上。
一、彭湃农运宣传和实践的高“度”一一胸怀大志,目标远大。
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因此,中国革命不能照搬别国革命道路的模式。
1920年10月,彭湃与李春涛等在东京“松叶馆”的中国留学生中,倡议组织“赤心社”。
他们之所以取名为“赤心”,是表示他们“一心学俄国”的愿望。
閃虽然彭湃一心学俄国,但彭湃作为革命家,目标决定高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他深知俄国与中国的革命是有区别的,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3、4月间,中国共产党日本小组的代表施存统,曾就入党问题与彭湃谈过一次话。
彭湃强调,中国是农民占多数,社会革命要依靠农民。
冈心胸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政治的作者简介:翁烈辉(1975—)男,汕尾人。
中国民俗学会、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彭湃农村宣传的实践探索及其启示毕耕薛娜《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1日 11 版)彭湃是我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先驱和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在长期艰苦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把农民作为重要的宣传对象,积极创办刊物和撰写文章,组建专门的宣传机构和队伍,运用多种多样的宣传策略与方法,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动员和组织农民起来投身革命运动,为我们党早期的农村宣传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为我国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高度重视农村宣传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最深,反抗性和革命性也最强,因而农民就成为了革命运动的主力军和依靠对象。
彭湃是我们党最早对农民的革命性有明确认识的革命家之一,也是最早从事农村宣传与农民运动的实践家。
他指出:“中国实行国民革命,工人想革命成功,不能忽视农民。
”他通过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宣传是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能否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关键因素。
于是,他决定从开展宣传工作入手,并由宣传工作进一步发展到组织工作,从而为开展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宣传”二字在彭湃的名著《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中出现了29处,在《彭湃文集》中共有65处,足见宣传工作在其心目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彭湃认为,宣传可以“增进农民智识”,“以坚农民信仰”,“使其团结起来”。
因此,他始终把农民作为宣传对象的主体,积极开展“宣传下乡”运动,通过一系列富有乡土特色的宣传活动,动员和组织农民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
注重把握宣传对象的心理特点。
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报告》中指出:“农民的思想,一半是父传子子传孙地传下来,一半是从戏曲的歌文中所影响而成了一个很坚固的人生观。
以反抗(革命)为罪恶,以顺从(安分)为美德……他如菩萨鬼怪等说,更为农民所信仰。
纪录片信仰之彭湃观后感以前对彭湃同志了解得真不算多,看了这个纪录片才知道,他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彭湃啊,出身富贵人家,本可以舒舒服服地当个少爷,享受荣华富贵。
可是人家偏不,就像那小说里跳出舒适圈的超级英雄一样。
他看到周围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同情心就“噌”地冒出来了,而且还不是光同情,直接就付诸行动。
他放弃了自己优渥的生活,一头扎进农民堆里。
想象一下啊,一个少爷穿着和农民一样的粗布衣裳,在田地里和大家一起唠嗑,这画面,一开始农民们肯定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彭湃就是这么执着,他用自己的真心和行动,慢慢让农民们信任他。
他开始给农民们讲革命的道理,告诉他们不能一直被压迫,要起来反抗。
这就像给一群在黑暗中摸瞎的人点亮了一盏灯啊。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彭湃为了发动农民运动,把自己家的地契都拿出来给烧了。
这得是多大的决心啊!那地契在当时可是财富的象征,就这么一把火烧了,他家人估计都得气得跳脚,可他呢,心里只想着农民兄弟们的幸福,想着怎么推翻那些不合理的制度。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坚定得像一座山,谁也推不倒。
而且彭湃在革命的道路上一直勇往直前,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都没有退缩过。
敌人的威胁、迫害,他都不放在眼里。
他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恶劣的环境里也要生根发芽,要让革命的火焰熊熊燃烧起来。
他组织农民运动,建立农会,一点点地壮大革命的力量。
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就想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像彭湃这样的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道路。
他们的信仰,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燃烧成了新中国成立的熊熊大火。
我们可不能辜负他们的牺牲啊,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像彭湃同志一样,有自己的信仰,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努力奋斗。
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以后的工作里,都要有那种坚定的信念,遇到困难就咬咬牙,像彭湃面对敌人一样,绝不低头,勇往直前。
这纪录片真的就像一个警钟,敲醒了我内心深处的那股子冲劲,让我想要变得更好,去传承先辈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