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生态工业园规划案例探析——以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02.81 KB
- 文档页数:2
地方经济新常态下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思路及策略——以柳州为例陈新连 柳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摘要:本文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新增长点的内涵的分析出发,结合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柳州市在培育工业经济新经济增长点、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方面,既有优势也面临诸多约束。
从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加强全产业链培育、加快龙头企业引进方面提出了柳州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的思路及策略。
关键词: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创新创业;柳州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6-0473-03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括中国经济的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变为中速,结构更加优化、创新代替要素、投资变成新的驱动力[1]。
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指在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1]。
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成长性好、技术和资金密集度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产品或服务。
一、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柳州市经济增长速度从2009年的19.9%,逐年下降至2016年的5.9%。
受各因素综合影响柳州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
图1柳州市工业增加值折线及对数趋势线图1.柳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的有利条件柳州市经过多年来的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了覆盖全市各县区的工业园区,形成较好的产业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按行业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的基础。
柳州作为重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孕育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制造业配套能力强,产品检测等服务完善。
各支柱产业不仅为柳州提供了较大经济贡献,而且培养了一支技术硬、素质高的产业工人大军。
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分析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1001班曹婉婷摘要: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计划好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工业体系,它寻求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废物产生的最小化,并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从生态工业园的萌芽阶段到创建阶段,到现在的示范推广阶段,通过分析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以及日照生态工业园区等国内外知名生态产业园在规划建设、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合理做法和成功经验,探讨最新的关于生态工业园的研究成果,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和借鉴资源。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典型案例1引言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背负了沉重的环境资源负担。
而生态工业园遵循的是“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节约资源的特点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而生态工业园区(Epps)作为循环经济理念在区域层次上的实践,是国内国外都将推崇的发展趋势。
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影响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及实践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走循环经济发展的我国城市提供借鉴资源。
2生态工业园2.1 生态工业园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闻名,在一些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中开始出现“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然而随着世界各国生态工业学界的研究者之间不断交流和使用中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总体上还处于从“隐喻性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过渡时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生态工业学的演化名词较多;二是由于区域实践特色的差异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
所以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1)广义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利用方式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各种特定的友好行为,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建设等。
案例解析: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生态工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而直到90年代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发展起来。
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利用现代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为个工业地产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生态工业园(Eco-Iindusstrial Park)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日照生态工业园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以生态工业为设计手段,构建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网络体系,完善产业链,建立园区内企业在能源、物质、基础设施和信息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和共享机制,实现废物最小化排放,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现开发区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园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目标及其经济和生态产业特点,产业园划分为生态旅游休闲景观功能区、生态工业功能区、绿色商业物流功能区、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4大功能区和13个亚区,各功能区之间分工明确,而内在又相互依赖、关联,形成统一的符合生态系统。
图1:日照生态工业园功能区划图生态工业功能区由东部纵向生态工业带、中部纵向生态工业带、北部横向生态工业带和西南部生态工业片等亚区所组成,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支撑日照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
现代物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门类众多,由东部滨海港口枢纽区、刘家寨物流中心、奎南商业服务功能区、东北旧城商业服务功能区所构成,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生态工业园能否高效快速运行。
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包括中心管理功能区、核心绿色居住功能区、东部旧城居住功能区、刘家寨居住功能区,在开发区发展中具有行政管理信息传递、居住休闲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方向。
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探研'广西北海高新区经过整合,开始二次创业的历程。
北海高新区如何利用好品牌效应、如何整合资源、提升总量成为摆在面前的迫切问题。
文章通过对北海高新区发展历史、现状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北海高新区发展的目标、对策,为北海高新区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构绘了发展蓝图。
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经国家发改委公告审核同意,对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实施两园合并整合成立的省级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北海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北海高新区必须抢抓广西北部湾发展规划实施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北海高新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特色鲜明、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新型园区。
本文主要对园区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高新区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园区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1991年10月和2001年11月组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引资开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初具规模,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园区规划。
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和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均符合北海市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和。
其中:1.原北海华侨投资开发区:东至四川路、贵州路、云南路,南至金海岸大道,西至西藏路,北至新世纪大道,规划面积共2663亩。
该区包括四个功能小区,分别为:工业区(629亩)、配套区(695亩)、研发区(480亩)和管理区(857亩)。
2.原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行一区多园的虚拟园区发展模式,规划面积1132亩。
其中,(1)海洋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和香港路交汇处,规划面积189亩,以核心企业国发公司为主体;(2)生物制药园:位于北海大道以南、湖北路以东的交汇处,规划面积340亩,以核心企业北生公司为主体;(3)软件与电子科技园:位于北海大道与西藏路、昆明路交汇处,规划面积638亩,以核心企业银河公司为主体。
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探索蓝裕进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环境以及资源的双重约束。
因而,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
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依据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式。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1.生态工业园区概述生态型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EIP)是在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规划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它通过能量物质流动传递的方式将各类工厂企业联系起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生态流线,将一家工厂企业的产品或废弃物转化为另一家工厂企业的能量或原料,最终达到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废物的零排放等目标。
2.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原则2.1资源高效利用原则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依托区域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产业、资本和人文基础,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一种技术与资源的互动体系,创造出独具特色、良好抗市场风险能力的生态工业系统,使生态工业园区在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土地、港口资源的利用,进行保护性开发和适度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
2.2“清洁生产、再利用、资源化”原则2.2.1清洁生产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以精细化工行业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例,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因此必须要按照清洁生产的原则对废水、废气进行处理。
如要将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量较大的车间用吸收罩吸收后通过鼓风机引入园区可作为锅炉二次引风燃烧。
浅谈沿海地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刘子骞(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沿海地区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其中若干市县已基本完成从以出产初级产品为标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区到以服务业为标志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地区的过渡。
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倡导低碳循环经济,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亦应当顺应潮流,在新兴产业集中区域基建阶段引入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思路,有助于实现未来产业升级大潮中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工业生态;循环产业链;综合代谢系统;绿色生产方式1基于自循环思想的分区规划高度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工业社会存在的事实基础之一。
规模化生产要求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通盘考虑成本组成,在政策环境、物流配套、技术资源互补方面作出最优决策。
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及其合作设计机构同样认识到了企业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成为近年来沿海地区政府重点推介培植的规划概念,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它被定义为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一个具备成熟规划思路的生态工业园区必然是能源利用率较高、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协同体,其内部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均衡分布循环,人作为使用者及生产者在其中工作居住时,能够清晰而全面地感受到设计者为追求低能耗高效率的运转模式所投入的思索及心血。
企业在市场生态系统中必然存在投入与产出,展现出作为有机体的种种特征。
企业间的资源交换及贸易行为导致了海量资源的流动。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科斯(Coase,R.H)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产品或服务从一个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代价称为交易成本。
容易发现,市场不完善会导致交易成本升高。
例如在信息革命到来之前,企业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单元,从宏观角度看也形成了数以亿计的交易费用,此费用亦与交易场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成正比。
空间距离形成物流成本,时间距离形成风险成本。
企业在工业生态学角度中也可看作是经济人的一种,经济人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自利倾向。
生态工业园案例及分析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分析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1001班曹婉婷摘要: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计划好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工业体系,它寻求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废物产生的最小化,并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从生态工业园的萌芽阶段到创建阶段,到现在的示范推广阶段,通过分析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以及日照生态工业园区等国内外知名生态产业园在规划建设、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合理做法和成功经验,探讨最新的关于生态工业园的研究成果,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和借鉴资源。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典型案例1引言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背负了沉重的环境资源负担。
而生态工业园遵循的是“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节约资源的特点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糖浆 废酒精蔗 蒸 渣 汽和 蒸汽 糖 飞灰 渣 蒸 汽白色沉淀图1 中国贵糖集团生态工业园共生关系2.2.2 日照生态工业园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大项目带动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
日照生态工业园位于日照市的东南端,区位条件优越并且环境极佳。
区内现有钢铁生产以及沥青储运加工等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循环协调发展,日照政府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
开发区按照“产业链招商、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积极引导同类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重点培育了浆纸、机械装置、粮油食品、纺织服装、热电、生物化工六大特色生态产业体系。
点、线、面共同推进,构建了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开发区从企业内部小循环(“点”)入手,逐步构建企业间的循环链接(“线”),完善全社会大循环(“面”),形成了产业间横向耦合、资源共享的生态链接体系。
浅议临港工业区规划r——以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分区规划为例王继彪【摘要】以《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分区规划》为实例,从产业研究和疏港通道方面谈谈在该规划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6(000)037【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产业研究;疏港通道;临海工业区规划【作者】王继彪【作者单位】北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北海市 5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临港工业是陆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交汇点,其区位优势和资源必然是各地区发展的重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的临海工业区建设如火如荼,笔者有幸参与了《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想通过本文从产业研究和疏港通道方面谈谈在该规划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位于北海市东部。
距北海市主城区约40km,距北海机场约25km,距自治区首府南宁250km,距广东省湛江市约150km,距海南省首府海口市120海里左右。
规划用地规模123km2。
2.1 案例研究2.1.1 案例特点规划研究了《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与裕廊港》、《中国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等国内外先进的临海工业区的规划与建设情况,发现它们有以下共同点:(1)临海工业区开发条件:发展临海型工业体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深水大港、陆域开阔、淡水充足。
以新兴的港口发展为依托,以发展转口贸易、临海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为导向,促进科研、城市建设、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推动大型港口和大规模的工业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基地。
(2)空间规划结构:应按照工业的污染度,科学设置工业区与居住区的隔离空间,应与高度污染性的工业保持1.5~2cm的距离;主居住区最好应布局在工业区以外交通便捷处,保留现有水系和山体,用作自然防护屏障、缓冲带;以道路骨架保证物流交通高效疏运,实现港、区、城的综合联动。
(3)发展模式:利用自身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与周边区域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港、区联动一体化;除公用码头设施,可根据企业需要提供独立岸线。
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调研报告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了解该市工业园地块的市场现状、竞争情况以及发展潜力,以便为相关企业及投资者提供参考。
通过对市场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在调研报告中,我们就市场规模和特点、市场竞争、政策支持以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市场规模和特点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规模较大,目前已有多个工业园区。
这些工业园区分布不均,有的拥有较为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了许多企业入驻。
此外,北海市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港口,有利于物流的发展和国际贸易。
但与此同时,部分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仍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市场竞争工业园地块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其他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
其他工业园区多分布在北海市周边地区,与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形成竞争。
而经济开发区在政策优惠、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三、政策支持北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园地块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优惠、金融支持等。
这些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对吸引企业入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工业园区的硬件环境和配套服务水平。
2.加强对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3.优化政策支持,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提高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4.加强与周边地区工业园区的协作和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良好局面。
总结: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需要面对竞争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促进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与周边地区形成良好的互补合作关系。
五、市场前景展望基于我们对北海市工业园地块市场的调研,我们认为该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512014年第7期第30卷□ 尹 超区域用海产业园总体规划框架与案例—以《中国江海产业园总体规划》为例[摘 要]区域用海产业园总体规划是响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新型规划形式,需要同时满足城市规划与区域用海规划的要求。
研究结合《中国江海产业园总体规划》案例,从建设目标、实施手段和维护生态等方面彰显区域用海产业园总体规划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通过布局高端产业、创新空间形式等策略建设高端智慧园区;采用降低土壤盐碱化、做好防洪排涝及打造特色景观等手段建设安全宜人园区;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探索城乡和谐发展及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园区。
[关键词]区域用海;产业园;规划编制[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7-0051-05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Regional Marin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Chinese River And Sea Industrial Park Master Plan/Yin Chao[Abstract] Regional marine industrial park master plan is a new planning type in response to national coastal development. The plan needs to fit bo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marine plan. The paper displays the characters of marine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from vision, measures, and ecology preservation in Chinese river and sea industrial park master plan. 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 high-e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new space creation for intelligent park development; soil salinization reduction, and flood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for safe park development; safe ecological layout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for ecological park development.[Key words] Regional marin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compilation0引言“得海洋者盛,失海洋者衰”。
经济新常态下生态工业园规划案例探析——以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为例
发表时间:2016-11-16T13:38:15.693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陈红叶[导读] 产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既是增强自身绿色竞争力的体现,也将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产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新常态,产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既是增强自身绿色竞争力的体现,也将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应对当前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趋势,以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对象,从城市规划的专业视角,运用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相关理论,探讨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产城融合的生态工业园区
规划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 1.引言
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中,以减量、再用、循环(3R)为实际操作原则,[1]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而生态工业园则是循环经济理念实现的重要空间载体。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转变,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调整,这些特征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内在规律,同时,新常态为循环经济提供产业技术创新,拓宽了循环经济的产品市场;循环经济与资源消耗型产业结合,能更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产业园通过全方位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能增强自身绿色竞争力,推进产业转型提质,还能有效引领新常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此背景下,规划师除了以常规的城市规划技术视角,还应综合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的相关理论,系统地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2.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概况
滨州市北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最北部,环渤海南冀,于2010年4月成立,同年9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北海经济开发区的南部产业组团,面积约97平方公里,是滨州北部产业的重要增长极,肩负着黄河三角洲、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友好型产业的示范重任。
借助套尔河港、滨州港及疏港铁路的便捷集疏运条件,园区现状依托魏桥集团等龙头企业,已形成铝新材料产业集群。
园区定位为环渤海区域高新制造业集聚区,滨州市重要的港城产业基地以及国家级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目前园区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距离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为2-3公里,区域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其二是,在新常态影响下,园区面临产业转型提升的要求。
规划从循环产业链设计、空间组织以及支撑配套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3.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
园区产业链的结构将决定整个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循环经济理论下,生态产业链的构建通常遵循主导产业链优选、引入补链企业、横向共生、纵向耦合的方法。
[2] 3.1主导产业与循环经济产业链
结合项目招商、现状产业基础、在集疏运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选择国家和区域政策重点培育和转移的新兴产业,并通过围绕优势企业,延伸主导行业产品链,大力发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配套能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产业集群。
由此为园区构建1+2+2的循环经济产业系统:在清洁能源、铝冶炼加工、精细化工产业基础上,主导延伸轻量化新材料,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和以轨道交通装备为主导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配套节能环保、绿色建材等补链产业;培育以铝基新材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材四大循环产业链体系。
3.2循环经济产业链系统构建
(1)构建以公共供热中心项目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循环产业链体系。
利用采暖抽汽集中供热技术提供冬季采暖和工业供电供热,形成“煤炭—热电厂—供热供暖”链;热电厂利用海水进行冷却,产生的热能用于淡化海水,形成“海水—热能—工业用淡水”链;冷却循环后的浓缩海水用于盐化工产业,形成“海水—热电厂—冷却浓缩水—盐化工”链;电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渣进用于生产高性能砌块等绿色建材,形成“煤炭—热电厂—粉煤灰—绿色建材”链。
以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为核心构建水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一部分回供企业用户,剩余的排到人工生态河道和景观湖,形成闭合的循环水系。
(2)构建以铝冶炼项目为基础的新材料—节能汽车及装备制造循环产业链体系。
以北海新材料龙头企业为主导,以改良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电解法生产金属铝,供应给下游加工企业,生产铝合金新材料,并进一步与节能汽车及装备制造行业形成原材料、产品的互供共享,形成“铝矿石—氧化铝—电解铝—新材料—节能汽车与装备制造”链。
氧化铝生产中产生的赤泥废渣添加废旧塑料等添加剂生产绿色建材,形成“铝土矿—氧化铝—赤泥—赤泥废渣—绿色建材”链。
(3)构建以精细化工园项目为主导的化工行业循环产业链体系。
通过生产工艺联系,实现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及氢气等物质的互供共享关系,在产业链末端衔接产品加工企业,几条产业链彼此通过芳烃、丙酮等过程产品的循环利用。
对对炼制过程中的废水余压进行再利用,产生的化工废渣通过余热发电的方式,回供园区。
(4)构建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节能环保循环产业链体系。
结合节能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及作为铝材料产地的优势条件,配套相应的废旧汽车、机电产品及轮胎橡塑的回收、拆解与再制造,从中回收的铝金属元素、废旧塑料回用于轻量化新材料的制造,零件经过再修整用于汽车及装备制造行业中,形成动静脉产业循环系统完善的绿色制造体系。
4.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空间组织
4.1立足于港产城联动的总体空间结构
立足于港产城联动发展,充分考虑园区与北海经开区及滨州港的产业关联互动、生态、城市生活的功能协调等要求,依托区域干道拉开框架,形成“两轴两核、七心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
其中“两轴”为沿疏港路形成现代装备制造轴,沿套尔河港岸线形成滨港产业发展轴;“两核”为承担园区配套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核,以及结合铁路站和码头形成的物流服务核;“七心”为结合公共开放空间布局的七个产业邻里服务中心;并按产业关联程度与产业门类分圈层组织多个产业组团。
4.2立足循环经济与产业特性的产业空间布局
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具有循环关联的产业及企业按照物质和能量循环需求临近集中布局,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对于那些原料和产品大进大出的行业,尽量临近套尔河港布点,以降低运输成本;最终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临港化工三大板块,多个专业园区的产业布局。
4.3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及海绵城市规划
妥善处理园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大化减轻开发对原有自然湿地格局的负面影响,积极进行绿化隔离、景观生态廊道、公共绿地建设;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努力实现良好的环境质量;同时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实现绿色生产、生态园区的建设目标。
应对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低洼易受洪涝灾害的问题,规划则采用海绵城市和低冲击开发理念,构建以“河-湖”链状水系为核心的城市海绵和绿地系统,并设置中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建设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5.支撑配套体系
园区的支撑配套体系包括了指标体系制定、产业经济、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制定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高标准指标体系。
全面对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从生态工业链网结构与运行稳定性、资源环境绩效、及环境保护工作基本要求等三大方面构建的生态指标,保证园区的高起点发展。
在产业经济方面,列出了可以积极争取的国家及地方相关环境资金支持政策;制定重点招商企业指引,明确企业的入园标准;重点引入各类再生资源科技研发平台。
在运营管理方面,结合现有公司架构,规划建议以土地运营为基础,以产业运作为保障,以资本运作为核心,引入PPP运作模式,合作项目领域涵盖污水处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
6.结语
本文以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为例,以城市规划的专业视角,运用循环经济、循环产业链组织等相关理论,重点从循环产业链设计、空间组织以及支撑配套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