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scanf函数的用法(收藏)

sscanf函数的用法(收藏)

sscanf函数的用法(收藏)
sscanf函数的用法(收藏)

sscanf函数的用法

头文件 #include

定义函数 int sscanf (const char *str,const char * format,........);

函数说明

sscanf()会将参数str的字符串根据参数format字符串来转换并格式化数据。格式转换形式请参考scanf()。转换后的结果存于对应的参数内。

返回值成功则返回参数数目,失败则返回-1,错误原因存于errno中。返回0表示失

败否则,表示正确格式化数据的个数例如:sscanf(str,"%d%d%s", &i,&i2, &s); 如果三个变成都读入成功会返回3。如果只读入了第一个整数到i则会返回1。证明无法从str读入第二个整数。

范例 #include

main()

{

int i;

unsigned int j;

char input[ ]=”10 0x1b aaaaaaaa bbbbbbbb”;

char s[5];

sscanf(input,”%d %x %5[a-z] %*s %f”,&i,&j,s,s);

printf(“%d %d %s ”,i,j,s);

}

执行 10 27 aaaaa

sscanf(stringBuf.c_str(), "%20[^#]#%20[^ ]",......)语句中""中的内容含义为:“%[

]”符号用于声明字符串,它比“%s”更具体,可以用于设置读取的样式。例如“%[a-z]”只读取小写字母,读到其它字符就结束。注意,方括号中如果有“^”,代表一直读到某字符为止。例如:

“%[^#]”:读取字符串,一直到出现“#”号为止。

“%20[^#]”:读取20个字节的字符串,出现“#”号时结束。

所以,“%20[^#]#%20[^ ]”的意义就是,

读取两个20字节大小的字符串,第一个字符串可以用#结束,第二个字符串可以用回车符结束。

它们的具体阐述,参见MSDN:“scanf Type Field Characters”章节,和“scanf Width

Specification”章节。

*************************************************************************************** ******************************************************

大家都知道sscanf是一个很好用的函数,利用它可以从字符串中取出整数、浮点数和字符串等等。它的使用方法简单,特别对于整数和浮点数来说。但新手可能并不知道处理字符串时的一些高级用法,这里做个简要说明吧。

1. 常见用法。

以下是引用片段:

charstr[512]={0};

sscanf("123456","%s",str);

printf("str=%s

",str);

2. 取指定长度的字符串。如在下例中,取最大长度为4字节的字符串。

以下是引用片段:

sscanf("123456","%4s",str);

printf("str=%s

",str);

3. 取到指定字符为止的字符串。如在下例中,取遇到空格为止字符串。

以下是引用片段:

sscanf("123456abcdedf","%[^]",str);

printf("str=%s

",str);

4. 取仅包含指定字符集的字符串。如在下例中,取仅包含1到9和小写字母的字符串。以下是引用片段:

sscanf("123456abcdedfBCDEF","%[1-9a-z]",str);

printf("str=%s

",str);

5. 取到指定字符集为止的字符串。如在下例中,取遇到大写字母为止的字符串。

以下是引用片段:

sscanf("123456abcdedfBCDEF","%[^A-Z]",str);

printf("str=%s",str);

*************************************************************************************** ******************************************************

名称: sscanf() - 从一个字符串中读进与指定格式相符的数据.

语法: int sscanf( string str, string fmt, mixed var1, mixed var2 ... );

整数 sscanf( 字符串 str, 字符串 fmt, 混合 var1, 混合 var2 ... );

用法: 以指定的格式 fmt 去解读字符串 str. fmt 中除了 %d 和 %s 以外, 亦可包含其他的字符串作为格式. 每一个 %d 或 %s 都对应一个参数, 按顺序为 var1, var2 ... %d 读入一个整数到参数中,

而 %s 读入一个字符串. * 亦可用于格式中, (即 %*d 和 %*s) 加了星号 (*) 表示跳过此数据不读入. (也就是不把此数据读入参数中) LPC 的 sscanf() 与 C 的 sscanf() 虽然相似, 但仍有不同之处. LPC 的 sscanf() 不需要 (也不可) 提供变量的内存位址给 sscanf(), 只需要给予变量的名字. 另一个不同点是, LPC 的 sscanf() 对于: sscanf( str, "%s %s", str1, str2 ); 的语法, 将会把 str 中的第一个英文单字 (即第一个空白字符以前的内容) 读入 str1, 后面其余的内容读入 str2.

sscanf() 会返回符合格式的 %d 和 %s 总数.

以前曾经编写过这样的小程序:一个文本文件,每行是一条记录,每条记录中包含多个字段,每个字段之间以某种定界符分开,举例如下:

Notebook,IBM,ThinkPad X32,6,12000

(各字段以逗号分隔,内容依次是:物品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数量,价格)

如果要对这样的一行记录进行处理,提取出各个字段,怎么做比较好呢?

我以前的做法是在一个循环中用strtok函数每次取一个字段,然后将内容保存到一个字符串数组中。这样做虽然可行,但我总感觉写出的代码有些啰嗦。

最近看到一段代码,用C的标准库函数sscanf,处理这样的数据,只需一行就可以了。我把代码整理了一下,去掉了无关的部分,核心部分如下:

float price;

int quantity;

char category[21], name[21];

char vendor[21], sku[21];

char buf[201];

fp = fopen(filename, "r");

fgets(buf, 200, fp);

sscanf(buf,

"%20[^#]#%20[^#]#%f#%i#%20[^#]#%20[^\n]",

name, sku, &price, &quantity, category, vendor);

下面简单做些解说:

%20[^#]# 最多读入20个字符,直到遇见定界符#,但不包含定界符%f# 读入一个浮点数,直到遇见定界符#

%i# 读入一个整数,直到遇见定界符#

%20[^\n] 最多读入20个字符,忽略行尾的回车符

是不是很简洁明了呢?

#include

int main()

{

char log[]="<14>2002-11-11 12:12:12 11.22.33.44 3 3 aaaa aaaaaa"; //char log[]="<1>2002-11-11 12:12:12 11.22.33.44 3 aaaa aaaaaa"; char test[]="<1111> 22";

char log2[200];

char str1[20];

char str2[20];

char str3[20];

char str4[20];

char str5[20];

char str6[20];

char str7[20];

int a1,a2,a3,a4,a5,a6;

sscanf(log,"<%d>%s %s %s %d %d %s",&a1,str2,str3,str4,&a5,&a6,str7); printf("%d\n",a1);

printf("%s\n",str2);

printf("%s\n",str3);

printf("%s\n",str4);

printf("%d\n",a5);

printf("%d\n",a6);

printf("%s\n",str7);

sscanf(test,"<%d> %d",&a5,&a6);

printf("%d\n",a5);

printf("%d\n",a6);

sscanf(log,"<%[^>]>%[^ ] %[^ ] %[^ ] %[^ ] %[^ ] %[^$]",str1,str2,str3,str4,str5,str6,str7); printf("%s\n",str1);

printf("%s\n",str2);

printf("%s\n",str3);

printf("%s\n",str4);

printf("%s\n",str5);

printf("%s\n",str6);

printf("%s\n",str7);

return 1;

}

const char *str = "drw-rw-rw- 1 user group 0 Oct 28 2003 -====流行音乐专用FTP=====-";

上面是源串,我要分别得到drw-rw-rw-,group,-====流行音乐专用FTP=====-字段

注意:因为这几个字段的值会变化,所以我要用格式化输入,分别存入下面的a b c中,高手帮忙!

下面这个是我没成功的尝试

char a[20];

char b[50];

char c[20];

int ret = sscanf(str, "%[^'' '']* %[''u''] %[^'' '']"

, a, b, c);

masterz(https://www.doczj.com/doc/901101771.html,) 于 2005-8-6 17:43:49

sscanf可以支持regular expression?或许你要用boost,下面有一个简单的例子,虽然离你的问

题还比较远

https://www.doczj.com/doc/901101771.html,/vc/boost/boost_regex_test.cpp

newbiestar 于 2005-8-6 18:29:18

楼主一个问题好几个地方问……

int ret = sscanf(str, "%s%*s%*s%s%*s%*s%*s%*s%s", a, b, c);

这样就可以了,不要的东西都抛弃掉了

参见这个帖子里面我的回复

https://www.doczj.com/doc/901101771.html,/Expert/topic/4192/4192979.xml?temp=.2922632 ding8125(丁丁) 于 2005-8-6 19:19:12

可以通过字符数组输出一个字符串!~

今天看到一个奇怪的scanf。其实这只是用了正则表达式。

sscanf(user, "%127[^:]:%127[^ ]", user_name, password);

"%127[^:]:%127[^ ]",是正则表达式

用scanf或者printf,可以在%后面跟%d,%s等东西,也可以跟一个正则表达式。

这里,127表示最多可以接受127个字符,[^:]是正则表达式,表示非":",到":"结束

后面,%127[^ ],同样,其中[^ ]是正则表达式,表示非" ",到" "结束

所以,如果user是"wpc:123456"的字符串,那么经过上面的sscanf后,

user_name是wpc,而password是123456

最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工作中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函数用法大全

EXCEL 函 数 用 法

1.ABS 用途:返回某一参数的绝对值。 语法:ABS(number) 参数:number 是需要计算其绝对值的一个实数。 实例:如果A1=-16,则公式“=ABS(A1)”返回16。 2.ACOS 用途:返回以弧度表示的参数的反余弦值,范围是0~π。 语法:ACOS(number) 参数:number 是某一角度的余弦值,大小在-1~1 之间。 实例:如果A1=0.5,则公式“=ACOS(A1)”返回1.047197551(即π/3 弧度,也就是600);而公式“=ACOS(-0.5)*180/PI()”返回120°。 3.ACOSH 用途:返回参数的反双曲余弦值。 语法:ACOSH(number) 参数:number 必须大于或等于1。 实例:公式“=ACOSH(1)”的计算结果等于0;“=ACOSH(10)”的计算结果等于2.993223。 4.ASIN 用途:返回参数的反正弦值。 语法:ASIN(number) 参数:Number 为某一角度的正弦值,其大小介于-1~1之间。 实例:如果A1=-0.5,则公式“=ASIN(A1)”返回-0.5236(-π/6 弧度);而公式“=ASIN(A1)*180/PI()”返回-300。 5.ASINH 用途:返回参数的反双曲正弦值。 语法:ASINH(number) 参数:number 为任意实数。 实例:公式“=ASINH(-2.5)”返回-1.64723;“=ASINH(10)”返回2.998223。 6.ATAN 用途:返回参数的反正切值。返回的数值以弧度表示,大小在-π/2~π/2 之间。 语法:A TAN(number) 参数:number 为某一角度的正切值。如果要用度表示返回的反正切值,需将结果乘以180/PI()。 实例:公式“=ATAN(1)”返回0.785398(π/4 弧度);=ATAN(1)*180/PI()返回450。 7.ATAN2 用途:返回直角坐标系中给定X 及Y 的反正切值。它等于X 轴与过原点和给定点(x_num,y_num)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介于-π~π之间(以弧度表示,不包括-π)。 语法:A TAN2(x_num,y_num) 参数:X_num 为给定点的X 坐标,Y_num 为给定点的Y 坐标。 实例:公式“=ATAN2(1,1)”返回0.785398(即π/4 弧度);=ATAN2(-1,-1)返回-2.35619(-3π/4 弧度);=ATAN2(-1,-1)*180/PI()返回-1350。 8.ATANH 用途:返回参数的反双曲正切值,参数必须在-1~1 之间(不包括-1 和1)。 语法:A TANH(number) 参数:number 是-1 实例:公式“=ATANH(0.5)”返回0.549306144;=ATANH(-0.1)返回-0.10034。

§16.2 物质波的波函数,玻恩的统计解释

§16.2 物质波的波函数,玻恩的统计解释 (一)物质波的波函数ψ(r ,t ) 在第三篇§10.1(四)已谈过,一个频率为ν、波长为λ,沿x 轴传播的平面简谐机械波,其中各个质点的振动位移函数y (x ,t )可表示如下: () -νπ=??????x t 2cos A )t ,x (y 机械波的位移函数单频率平面简谐 (16.2.1) 此式的y 表示:t 时刻、在x 位置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A 为质点的振幅.我们曾经用此式计算机械波的能量和干涉现象等. 在第三篇§11.1(一)描述电磁波时,将上式的y 改为电场强度E y 和磁场强度H z : ??????电磁波的表式单频率平面 ()() λ-νπ=λ-νπ=x t 2c o s H H x t 2c o s E E 0z z 0y y 利用复数的欧拉公式,可将上述余弦函数与指数函数联系起来?: 〔欧拉公式:〕 (16.2.4) 根据上式可把上述机械波和电磁波表式写成复数形式,例如: 〔单频率平面机械波的复数表式〕)/x t (2i Ae )t ,x (y λ-νπ-=(16.2.5) 表式(16.2.1)就是(16.2.5)复数表式的实数部分. 可以设想,物质波的波函数ψ(x ,t )也可仿照上式写出: ??????其物质波的波函数轴运动的自由粒子 沿,x (16.2.6) 这里所说自由粒子,指的是没受外力作用的微观粒子,它的总能 ε和动量p 都是不变量,与它缔合的物质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也是不变量.按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式(16.1.4)和(16.1.5),可用ε和p 代替(16.2.6)式中的ν和λ: ??????其物质波的波函数轴运动的自由粒子沿,x 16.2.7) 物质波的波函数要用复数表式,其原因请看(16.3.3)式后面的说明. 如果自由粒子在三维空间中运动,则上式的px 应改为p ·r ,波函数应写为ψ(x,y,z,t )或ψ(r ,t ):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 (16.2.8) ?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数学》下册223—224页,1978年版. (16.2.2) (16.2.3)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一、数字处理 (一)取绝对值:=ABS(数字) (二)数字取整:=INT(数字) (三)数字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一)把公式返回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1、公式:C2=IFERROR(A2/B2,"") 2、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二)IF的多条件判断 1、公式: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2、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一)统计两表重复 1、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2、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二)统计年龄在30~40之间的员工个数 公式=FREQUENCY(D2:D8,{40,29} (三)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1、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2、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按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D,B:B,"财务",C:C,"大专") (五)中国式排名公式 =SUMPRODUCT(($D$4:$D$9>=D4)*(1/COUNTIF(D$4:D$9,D$4:D$9))) 四、求和公式 (一)隔列求和 1、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2、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二)单条件求和 1、公式:F2=SUMIF(A:A,E2,C:C) 2、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三)单条件模糊求和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四)多条求模糊求和 1、公式:=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2、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五)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1、公式:=SUM(Sheet1:Sheet19!B2) 2、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与证明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a) 半角公式 sin(2A )=2 cos 1A - cos(2A )=2 cos 1A + tan(2A )=A A cos 1cos 1+- cot( 2A )=A A cos 1cos 1-+ tan(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 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 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 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sin(+ 积化和差 sinasinb = -2 1[cos(a+b)-cos(a-b)] cosacosb = 2 1[cos(a+b)+cos(a-b)] sinacosb = 2 1[sin(a+b)+sin(a-b)] cosasinb = 2 1[sin(a+b)-sin(a-b)]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sina=2 )2 (tan 12tan 2a a + cosa=2 2 )2(tan 1)2(tan 1a a +-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及用法

电子表格常用函数公式及用法 1、求和公式: =SUM(A2:A50) ——对A2到A50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公式: =AVERAGE(A2:A56) ——对A2到A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最高分: =MAX(A2:A56) ——求A2到A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4、最低分: =MIN(A2:A56) ——求A2到A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5、等级: =IF(A2>=90,"优",IF(A2>=80,"良",IF(A2>=60,"及格","不及格"))) 6、男女人数统计: =COUNTIF(D1:D15,"男") ——统计男生人数 =COUNTIF(D1:D15,"女") ——统计女生人数 7、分数段人数统计: 方法一: 求A2到A56区域100分人数:=COUNTIF(A2:A56,"100") 求A2到A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COUNTIF(A2:A56,"<60")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90分的人数;=COUNTIF(A2:A56,">=90")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80分而小于90分的人数; =COUNTIF(A1:A29,">=80")-COUNTIF(A1:A29," =90")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60分而小于80分的人数; =COUNTIF(A1:A29,">=80")-COUNTIF(A1:A29," =90") 方法二: (1)=COUNTIF(A2:A56,"100") ——求A2到A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A57单元格; (2)=COUNTIF(A2:A56,">=95")-A57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95而小于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A58单元格;(3)=COUNTIF(A2:A56,">=90")-SUM(A57:A58)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90而小于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A59单元格; (4)=COUNTIF(A2:A56,">=85")-SUM(A57:A59) ——求A2到A56区域大于等于85而小于90分的人数; …… 8、求A2到A56区域优秀率:=(COUNTIF(A2:A56,">=90"))/55*100 9、求A2到A56区域及格率:=(COUNTIF(A2:A56,">=60"))/55*100 10、排名公式: =RANK(A2,A$2:A$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11、标准差:=STDEV(A2:A56) ——求A2到A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12、条件求和:=SUMIF(B2:B56,"男",K2:K56) ——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

函数导数公式及证明

函数导数公式及证明

复合函数导数公式

) ), ()0g x ≠' ''2 )()()()()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 x g x , 1.证明幂函数()a f x x =的导数为''1()()a a f x x ax -== 证: ' 00()()()()lim lim n n x x f x x f x x x x f x x x →→+-+-== 根据二项式定理展开()n x x + 011222110(...)lim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C x x C x x C x x C x x x ----→+++++-= 消去0n n n C x x - 11222110...lim 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x C x x C x x C x x ----→++++= 分式上下约去x 112211210 lim(...)n n n n n n n n n n x C x C x x C x x C x -----→=++++ 因0x →,上式去掉零项 111 n n n C x nx --== 12210()[()()...()]lim 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2210 lim[()()...()]n n n n x x x x x x x x x x ----→=+++++++ 1221...n n n n x x x x x x ----=++++ 1n n x -= 2.证明指数函数()x f x a =的导数为'ln ()x x a a a = 证: ' 00()()()lim lim x x x x x f x x f x a a f x x x +→→+--== 0(1)lim x x x a a x →-= 令1x a m -=,则有log (1)a x m =-,代入上式 00(1)lim lim log (1)x x x x x a a a a m x m →→-==+ 1000 ln ln lim lim lim ln(1)1ln(1)ln(1)ln x x x x x x m a m a a a a m m m a m →→→===+++ 根据e 的定义1lim(1)x x e x →∞ =+ ,则1 0lim(1)m x m e →+=,于是 1 ln ln lim ln ln ln(1) x x x x m a a a a a a e m →===+ 3.证明对数函数()log a f x x =的导数为''1 ()(log )ln a f x x x a == 证: '0 0log ()log ()() ()lim lim a a x x x x x f x x f x f x x x →→+-+-== 00log log (1)ln(1) lim lim lim ln a 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

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统计函数的简介及用法

2011年2月

统计函数的简介及用法 SUM(number1,number2, ...) 返回某一单元格区域中所有数字之和。 语法 Number1, number2, ... 为1 到30 个需要求和的参数。 说明 直接键入到参数表中的数字、逻辑值及数字的文本表达式将被计算,请参阅下面的示例一和示例二。 如果参数为数组或引用,只有其中的数字将被计算。数组或引用中的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文本或错误值将被忽略。请参阅下面的示例三。 如果参数为错误值或为不能转换成数字的文本,将会导致错误。 示例 如果您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易于理解该示例。 操作方法 创建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请在“帮助”主题中选取示例。不要选取行或列标题。 从帮助中选取示例。 按Ctrl+C。 在工作表中,选中单元格A1,再按Ctrl+V。 若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切换,请按Ctrl+`(重音符),或在“工具”菜单上,指向“公式审核”,再单击“公式审核模式”。 1 2 3 4 5 6 A 数据 -5 15 30 '5 TRUE 公式说明(结果) =SUM(3, 2) 将 3 和 2 相加 (5) =SUM("5", 15, TRUE) 将5、15 和 1 相加,因为文本值被转换为数字,逻辑值 TRUE 被转换成数字 1 (21) =SUM(A2:A4) 将此列中前三个数相加 (40) =SUM(A2:A4, 15) 将此列中前三个数之和与 15 相加 (55) =SUM(A5,A6, 2) 将上面最后两行中的值之和与 2 相加。因为引用非数值的值 不被转换,故忽略上列中的数值 (2)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公式及用法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及用法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唐云辉 1、终边相同的角及其本身在内的角的表示法: S={ | k 360°,k Z},或者 S { | 用法:用来将任意角转化到 0?2的范围以便于计算。 公式中k 的求法: 如是正角就直接除以3600或2,得到的整数 就是我们 要求的k ,剩余的角就是公式中 的;如果是 负角,就先取绝对值然后再去除以 3600或者2,得到 的整数加1后再取相反数就是上述公式中的 k,等于3600或者2减去剩余的角的值。 用法:前者是弧长公式,用以计算圆弧的长度;后者为扇形的面积公式,用以计算扇形的面积。 3.三角形面积公式: 1 , 1 1 1 abc 2 S 』= a h a = ab si nC =—bc si nA = —ac si nB = =2R sin A si n B si nC 2 2 2 4R 2 a sin BsinC 2 sin A 2 2 b sinAsinC c sinAsinB = = =pr= P (P a)(p b)(p c) 2si nB 2sinC 1 ( 其中p -(a 2 4 ?同角关系: b c)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1 )、商的关系:① tan =y = sin x cos 用法:一般用来计算三角函数的值。 (2 )、平方关系:sin 2 cos 2 1 行运算,遇到sin cos m 就先平方而后再运算, 遇到sin cos sin 2 cos 2 这类题目就联想 2 2 到分母为"1” =s in cos 进行运算即可。 --------- K (3)、辅助角公式: asin bcos Va 2 b 2 sin( ) (其中 a>0,b>0 ,且 tan —) a 用法:用以将两个异名三角函数转化成同名三角函数,以便于求取相关的三角函数。 5、函数y= Asin( x ) k 的图象及性质:( 0, A 0 ) 2、 L 弧长= n nR R =180 扇 =丄LR 」F 2 2 2 n R 2 360 2k ,k Z} 用法:凡是见了 sin cos m 或者sin cos ?2 sin 2 cos 的形式题目都可以用上述平方关系进

Excel统计函数COUNTIF的用法及实例

Excel统计函数COUNTIF的用法及实例一:首先介绍COUNTIF函数的用法 英文通用格式是:COUNTIF(range,criteria) 中文通用格式是:COUNTIF(数据区域,条件表达式) 1、返回包含值12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12) 2、返回包含负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0") 3、返回不等于0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0") 4、返回大于5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5") 5、返回等于单元格A1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1) 6、返回大于单元格A1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1) 7、返回包含文本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 8、返回包含三个字符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ITF(range,“???”) 9、返回包含单词"GOOD"(不分大小写)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GOOD”)

10、返回在文本中任何位置包含单词"GOOD"字符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GOOD*”) 11、返回包含以单词"AB"(不分大小写)开头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B*”) 12、返回包含当前日期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TODAY()) 13、返回大于平均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VERAGE(DATA)) 14、返回平均值上面超过三个标准误差的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VERAGE(DATA)+STDEV(DATA)*3) 15、返回包含值为或-3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3)+COUNIF(DATA,-3) 16、返回包含值;逻辑值为TRUE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TRUE) 二:COUNTIF函数应用举例 假设存在如下图的学生成绩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使用COUNTIF函数进行统计,下面统计的是不及格的人数! 如下图,首先,选择F列中的F3单元格,之后,在其上方fx函数输入区域,

函数证明问题专题训练

函数证明问题专题训练 ⑴.代数论证问题 ⑴.关于函数性质的论证 ⑵.证明不等式 6.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其导数()f x '满足0<()f x '<1.设a 是方程()f x =x 的根. (Ⅰ)当x >a 时,求证:()f x <x ; (Ⅱ)求证:|1()f x -2()f x |<|x 1-x 2|(x 1,x 2∈R ,x 1≠x 2); (Ⅲ)试举一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满足0<()f x '<1,且()f x '不为常数. 解:(Ⅰ)令g (x )=f (x ) -x ,则g`(x )=f `(x ) -1<0.故g (x )为减函数,又因为g (a )=f(a )-a =0,所以当x >a 时,g (x )<g (a )=0,所以f (x ) -x <0,即()f x x f ,求证: )(x f 在],0[π上单调递减; 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其导数()f x '满足0<()f x '<1.设a 是方程 ()f x =x 的根. ⑴.当x >a 时,求证:()f x <x ; ⑵.求证:|1()f x -2()f x |<|x 1-x 2|(x 1,x 2∈R ,x 1≠x 2); ⑶.试举一个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 ,满足0<()f x '<1,且()f x '不为

如何使用Excel函数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五种方法)

Excel教程:妙用Excel五个函数统计学生期末考试分 数段 考试结束,老师们都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是其中一项必做的工作。在Excel中,怎样快速准确地统计分数段人数呢?以下的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先看看原始的学生成绩表。五门功课的成绩分布在C2:G47单元格区域,如下图所示。 一、利用COUNTIF函数 COUNTIF函数可以统计单元格区域内满足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所以用来统计分数段人数顺理成章。我们用它来统计C列的语文成绩分数段。

如图2所示,我们需要在N2单元格统计语文分数在90分以上的学生数。那么只需要在N2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2:C47,">=90")”就可以了。其含义就是统计C2:C47单元格区域中满足大于等于90的单元格数目。所以,要统计80分至89分这一段的学生数,那么就需要输入公式“=COUNTIF(C2:C47,">=80")-COUNTIF(C2:C47,">=90")”。很明显,大于等于80分的人数减去大于等于90分的人数正是我们想要的人数。其他分数段可以依此类推。 二、利用FREQUENCY函数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统计单元格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的函数,用它来统计分数段自然名正言顺。以D列的数学成绩的统计为例。 我们先在M8:M12设置好分数段,再在L8:L12单元格区域设置好各分数段的分隔数(即为该分数段的上限数字),如图3所示。选中N8:N1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FREQUENCY($D$2:$D$47,$L$8:$L$12)”,然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即可在公式的两端添加数组公式的标志“{}”,同时可以看到各分数段的人数已经统计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公式输入完成后必须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确认以产生数组公式,而且数组公式的标志“{}”也不可以手工输入。

函数的证明方法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⑴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1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f(-x)=f(x)。 ⑵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1,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f(x)=f(-x)。 ⑶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和f(-x)=-f(x),(x∈R,且R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⑷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存在一个a,使得f(a)≠f(-a),存在一个b,使得f(-b)≠-f(b),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定义域互为相反数,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特殊的,f(x)=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说明:①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具有奇偶性。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按照奇、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④如果一个奇函数f(x)在x=0处有意义,则这个函数在x=0处的函数值一定为0。并且关于原点对称。 ⑤如果函数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或不符合奇函数、偶函数的条件则叫做非奇非偶函数。例如f(x)=x3【-∞,-2】或【0,+∞】(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⑥如果函数既符合奇函数又符合偶函数,则叫做既奇又偶函数。例如f(x)=0 注:任意常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均为偶函数,只有f(x)=0是既奇又偶函数

欧拉函数公式及其证明

欧拉函数: 欧拉函数是数论中很重要的一个函数,欧拉函数是指:对于一个正整数n ,小于n 且和n 互质的正整数(包括1)的个数,记作φ(n) 。 完全余数集合: 定义小于n 且和n 互质的数构成的集合为Zn ,称呼这个集合为n 的完全余数集合。显然|Zn| =φ(n) 。 有关性质: 对于素数p ,φ(p) = p -1 。 对于两个不同素数p,q ,它们的乘积n = p * q 满足φ(n) = (p -1) * (q -1) 。 这是因为Zn = {1, 2, 3, ... , n - 1} - {p, 2p, ... , (q - 1) * p} - {q, 2q, ... , (p - 1) * q} ,则φ(n) = (n - 1) - (q - 1) - (p - 1) = (p -1) * (q -1) =φ(p) * φ(q) 。 欧拉定理: 对于互质的正整数 a 和n ,有aφ(n)≡ 1 mod n。 证明: ( 1 ) 令Zn = {x1, x2, ..., xφ(n)} ,S= {a * x1mod n, a * x2mod n, ... , a * xφ(n)mod n} ,则Zn = S 。 ① 因为a 与n 互质,x i(1 ≤ i ≤ φ(n)) 与n 互质,所以a * x i与n 互质,所以a * x i mod n ∈ Zn 。 ② 若i ≠ j ,那么x i≠ x j,且由a, n互质可得a * x i mod n ≠ a * x j mod n (消去律)。( 2 ) aφ(n) * x1 * x2 *... * xφ(n)mod n ≡ (a * x1) * (a * x2) * ... * (a * xφ(n)) mod n ≡ (a * x1mod n) * (a * x2 mod n) * ... * (a * xφ(n)mod n) mod n ≡x1 * x2 * ... * xφ(n) mod n 对比等式的左右两端,因为x i(1 ≤ i ≤ φ(n)) 与n 互质,所以aφ(n)≡ 1 mod n (消去律)。 注: 消去律:如果gcd(c,p) = 1 ,则ac ≡ bc mod p ? a ≡ b mod p 。 费马定理: 若正整数 a 与素数p 互质,则有a p - 1≡ 1 mod p。 证明这个定理非常简单,由于φ(p) = p -1,代入欧拉定理即可证明。 ********************************************************************* ******** 补充:欧拉函数公式 ( 1 ) p k的欧拉函数 对于给定的一个素数p ,φ(p) = p -1。则对于正整数n = p k,

浅谈常见函数的导函数证明及推导

浅谈常见函数的导函数证明及推导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彭兵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导数及其应用这一节凸显了其作用,利用导数知识研究函数、不等式的证明、数列求和等问题是高考中最常见的,占每年高考数学试卷总分的20%左右。但导数这一章又是最难学的知识点之一,让很多一线教师表示很无奈。据笔者观察,大部分老师在第二节“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的教学中,只是要求学生背住这几个公式即可,没有深入去探讨去讲解这几种导函数的本质,证明过程肯定也是省略掉了。但笔者认为,这恰好失去了一次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机会。笔者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谈一谈对常用函数的导函数证明及推导。 【关键词】常见函数 导函数 证明 引导 导数的重要性正如本章的导言中所说的: “……,它是数学发展史上继欧氏几何后的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被誉为数学史上的里程碑……”。而在高中教学中,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导数已经由前几年只是在解决问题中的辅助地位上升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并且在许多问题上起到居高临下和以简驭繁的作用。] 1[变化率是数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 由此数学发展到了变量数学的新阶段, 开辟了数学研究的崭新天地。 这一节知识点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加强对考生由有限到无限的辩证思想的教育,使考生能以导数为工具研究函数的变化率, 为解决函数的极值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及更简便的手段, 加强对函数的深刻理解和直观认识, 同时为解决几何问题提供新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语言和工具, 学习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一、准确把握导函数的背景和概念 1、教学背景 高中导数教学中,对导数的介绍比较抽象,仅仅是一种极限思想的应用,具体的表达式是 ()()()x x f x x f x f x ?-?+=→?0 'lim ,这与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有很差距,所以这也就要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结合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在不断变化,充分体会导数的概念和内涵,这样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表示了函数曲线在点()000,y x p 处的斜率。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切线斜率是高考的热点。所以导数的几何意义可以看做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导数的概念和意义,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数的内涵,为导数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导数在高考中的运用 1、导数体现在函数问题中

计算机二级常用函数公式及解析

1、求和函数SUM 功能:将参数中的所有数字相加求和;其中每个参数既可以是一个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或名称,也可以是一个常量、公式或另一函数的运算结果等。 使用格式:SUM(Numberl, Number2,…) 说明:第一个参数Number1是必须要给出的,Number2及以后参数是可有可无的。若通过Number1已经指定完毕所有要相加的数据(例如通过Number1指定了一个单元格区域,区域中已包含了所有数据),就不必再给出Number2及以后的参数;当需要更多要相加的内容时再通过Number2、Number3…等给出(一般最多不要给出超过30个参数)。 例如:“SUM(A1:A5)”表示对A1~A5这5个单元格中的内容求和;“SUM(A1, A3, A5)”表示对单元格A1、A3和A5的数值求和(本书函数实例均不含“=”,因为函数可以作为公式的一部分,而“=”是用于输入整个公式的;由一个函数组成的公式只是公式的一种特例)。 2 、条件求和函数SUMIF 功能:也是相加求和,但会从参数指定的单元格区域中进行挑选,仅对挑选出的符合指定条件的那些单元格求和。 使用格式: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 说明:Range参数是要进行条件计算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为求和的条件,其形式可以是数字、文本、表达式、单元格引用或函数等,例如可以是32、"32"、"苹果"、">32"、B5、SQRT(4)等。Sum_range是要求和的实际单元格区域,如果Sum_range参数省略,将对Range中的单元格求和;否则Range仅表示条件,将对Sum_range中符合条件的对应单元格求和。 例如:“SUMIF(B2:B25, ">5")”表示对B2:B5区域中大于5的数值进行相加求和;“SUMIF(B2:B5, "John", C2:C5)”表示先找到B2:B5中等于"John"的单元格,再通过这些单元格找到C2:C5中的对应单元格,对C2:C5中的这些对应单元格的数值求和。 3 、多条件求和函数SUMIFS 功能:也是相加求和,但是对指定区域中满足多个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使用格式:SUMIFS(Sum_range, 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 说明:Sum_range为实际求和的单元格区域。Criteria_range1为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第1个区域;Criteria1为第1个求和的条件,例如条件可以是32、"32"、"苹果"、">32"、B5、SQRT(4)等。Criteria1与Criteria_range1配对使用。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及以后的参数可省略,表示附加的区域和条件。Criteria2与Criteria_Range2配对使用,Criteria3与Criteria_range3配对使用……但每个Criteria_RangeN的参数区域所包含的行数和列数都必须与Sum_range的相同。 例如:“SUMIFS(A1:A20, B1:B20, ">0", C1:C20, "<10")”表示对区域A1:A20中符合以下条件的单元格求和:B1:B20中的相应数值大于0、且C1:C20中的相应数值小于10。

现在介绍四个常用函数用法

现在介绍四个常用函数的用法:COUNT(用于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数字值的个数)、COUNTA(用于计算单元格区 域中非空白单元格的个数)、COUNTBLANK(用于计算单元格区域中空白单元格的个数)、COUNTIF(用于计算符 合一定条件的COUNTBLANK单元格个数)。 结合例子将具体介绍:如何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应考人数(总人数)、利用函数COUNT统计实际参 加考试人数、利用函数COUNTBLANK统计各科缺考人数、利用函数COUNTIF统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首先,在上期最后形成的表格的最后添加一些字段名和合并一些单元格,见图1。 一、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因为函数COUNTA可以计算出非空单元格的个数,所以我们在利用此函数时,选取本班学生名字所在单 元格区域(B3~B12)作为统计对象,就可计算出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1.选取存放本班总人数的单元格,此单元格是一个经过合并后的大单元格(C18~G18); 2.选取函数;单击菜单“插入/函数”或工具栏中的函数按钮f*,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 数分类”列表中选择函数类别“统计”,然后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COUNTA”,按“确定”按钮退出“粘贴函数”对话框。 3.选取需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在打开的“函数向导”对话框中,选取需要计算的单元格区域B3~ B13,按下回车键以确认选取;“函数向导”对话框图再次出现在屏幕上,按下“确定”按钮,就可以看到 计算出来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了。 二、利用COUNT、COUNTBLANK和COUNTIF函数分别统计各科参加考试的人数、统计各科缺考人数、统 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 我们在输入成绩时,一般情况下,缺考的人相应的科目的单元格为空就可以了,是0分的都输入0。 (一)统计语文科的参加考试人数、缺考人数、各分数段的人数。 1.用函数COUNT统计语文科的参加考试人数。单击存放参加语文科考试人数的单元格C19,然后按照 前面的操作步骤,首先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函数类别“统计”,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 数“COUNT”;其次按照上面“一、3”选取单元格区域的操作方法,选取需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C3~C12),然后回车确认,单击“函数向导”对话框“确定”按钮,就可以看到计算出来的结果 。2.用函数COUNTBLANK统计语文科的缺考人数。单击存放语文科缺考人数的单元格C20,然后按照上面 的操作方法,在“统计”类别中选取函数COUNTBLANK,并进行需要统计单元格区域(C3~C12)的选取,直 到得出结果。 3.用函数COUNTIF分别统计出语文科各分数段的人数。 (1) 统计90分(包括90分)以上的人数(表中为“90分以上”):单击存放此统计人数的单元格C21, 然后选取函数,即选取“统计”类别中的函数“COUNTIF”,然后单击“函数向导”对话框中的“Ragane” 右侧的按钮,以选取统计单元格的区域(C3~C12)后,回到“函数向导”对话框中,再输入统计的条件:“$#@62; =90”,如图2。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计算出结果了。 (2) 统计大于或等于80分而小于90分的人数(表中为“80~89分”):双击单元格C21进入编辑状态,可以看到统计90分以上的分数段的人数的公式如图3所示是:=COUNTIF(C3:C12,″$#@62;=90″), 要统计本分数段人数,我们只要双击C22,在其中输入计算公式: =COUNTIF(C3:C12,″$#@62;=80″)-COUNTIF(C3:C12,″$#@62;=90″) 回车后,即可计算出此分数段的人数。 (3)用同样方法,只要在C23、C24、C25三个单元格中,分别输入公式(可以通过复制粘贴后,修改数字 快速完成): =COUNTIF(C3:C12,″$#@62;=70″)-COUNTIF(C3:C12,″$#@62;=80″) =COUNTIF(C3:C12,″$#@62;=60″)-COUNTIF(C3:C12,″$#@62;=70″) =COUNTIF(C3:C12,″$#@60;60″) 输入完毕后,注意一定要以回车确定,即可分别统计出“大于或等于70分而小于80分”(表中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