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系统的检修》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40 KB
- 文档页数:3
授课人:陈志新课程类型:单科精进课时数: 6 编写时间:2017.2.10课题:润滑系主要部件的检修教学目标掌握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原理教学重点掌握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原理教学难点掌握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原理授课方法理实一体化单科精进教学参考、教具或设备、材料教学多媒体,发动机2台润滑油5桶,常用工具等润滑系主要部件的检修(一)机油泵机油泵的作用是把一定量的机油压力升高,强制性地将机油压送到发动机各摩擦表面,保证压力润滑的润滑油循环流动。
1、机油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机油泵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吸油真空度较高,泵油量较大,且供油均匀。
当机油泵安装在曲轴箱外且位置较高时,用此种油泵较为合适。
目前国产的490QA型和6G80型汽车发动机都有装用转子式机油泵。
机油滤清器在润滑系中一般装用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并联和串联在主油道中(与主油道串联的滤清器称为全流式滤清器,与主油道并联的则称为分流式滤清器),这样既能使机油得到较好的滤清,而又不至于造成很大的流动阻力授课日期及节次班级16中德班教学环节及时长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5分钟1,润滑系的作用是什么?2,润滑方式有哪些问题思考回答【导入】5分钟发动机的润滑系是有哪些部件构成的呢?引导思考讨论【新授】分钟讲解本次授课的具体内容(一)机油泵机油泵的作用是把一定量的机油压力升高,强制性地将机油压送到发动机各摩擦表面,保证压力润滑的润滑油循环流动。
1、机油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机油泵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
1)齿轮式机油泵在油泵壳体内装有一个主动齿轮和一个从动齿轮。
齿轮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很小。
壳体上有进油口。
进油腔的容积由于轮齿向脱离啮合方向运动而增大,腔内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机油便从进油口被吸入并充满进油腔。
齿轮旋转时把齿间所存的机油带至出油腔内。
教案首页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巡视分钟学习要点及要求布置( 5 分钟2 发动机组成六.冷却、润滑系统概述1 学习目的(1)、了解冷却、润滑系统构成。
(2)、掌握冷却、润滑系统部件的作用2 图片展示疑难问题引导引导演示教师提示、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 5分钟)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 学 内 容教学 方法学生评议 ( 分钟)(一). 润滑系的作用和构造 1 润滑系的作用:疑难问题解答 教师散热器风扇水泵节温器机油滤清油道曲轴凸轮轴机油泵曲轴箱直接与外面相通。
(2)强制通风:汽油机采用,用胶管将进气管与气门室上盖相连,中间装有一个单向阀。
工作原理:利用进气管内的真空度将气门室内的废气抽出并送入进气管。
单向阀的作用:只要进气管的真空度达到一定时,单向阀才能打开(发动机中、大负荷)曲轴箱内的废气才能进入进气管,曲轴箱通风才进行。
(二)发动机的润滑方式和油道润滑方式,以GA1092为例鼓励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压力润滑:曲柄主轴承.凸轮轴轴承.连杆轴承摇臂轴.摇臂。
2飞溅润滑:凸轮、挺柱、气缸壁、活塞。
3 润滑油道3) 其他设施:主油道的未端,设有主油道调压阀。
在第七道主轴承盖上,设有回油孔,多余的机油流回油底壳。
在主油道上还设有机油压力表传染器和油压警报开关。
(三)冷却系的作用和构造一功用: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防止发动机过热1发动机为什么要冷却?2过冷、过热对发动机的影响?3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80-90℃二冷却系的组成:1水道:气缸体内部,气缸套外壁与机体的内壁之间和气缸盖内部夹层之间。
2水泵:装在发动机前面,由三角带带动3散热器(水箱):装在汽车前面,上水管与气缸盖出水口相连,下水管与水泵进水口相连4风扇:装在散热器后面,冷却发动机教师提示引导疑难问题解答教师鼓励教案首页演示工作流程(15分钟)学习要点及要求布教师巡视(分钟)工作原理:当水泵工作时叶轮旋转,水泵中的水被叶轮带动一起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水被甩向叶轮边缘,然后经外壳上与叶轮成切线方向的出水管压送到发动机水套内。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检查〔签字、盖章〕:教务处抽查〔签字、盖章〕:教学内容:§6.1 润滑系统的拆装与修理学问目标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力气目标素养目标教1.了解润滑系统的作用、组学成、润滑方式目2.理解润滑系统的油路标3.把握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原理1.学生通过学习润滑系统的相关学问,提高对发动机的兴把握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的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观性;检修方法 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润滑循环路径,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气和分析力气教学重点1.了解润滑系统的作用、组成、润滑方式2.把握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原理教学难点润滑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原理教学形式理实一体化教具、仪器设备、工具课后作业发动机台架、一字螺丝刀、10mm、12mm、14mm 组合扳手、滤清器拆装工具、扭力扳手、工具车。
或训练工程教学过程设计备注〔要求明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组织1、考勤教学2、讲纪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班长、学委考勤并记录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确定的力1、学生答复教师问提问—互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题,其他同学补充答导入有了相对运动,零件外表必定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案;动启发式课损。
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发动机如何应对呢?每台发动机都具有润滑系统,我们今日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润滑系统的作用:2、学生与教师相互争论,可以自由发言1.答复教师提出的问争论法实物演题,依据教师的引导,示,增加汽车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在很小的协作间隙下作高速相对运动。
由于零件接触外表呈凹凸不平状,假设零件的金属外表之间直接摩擦,将增思考润滑系的作用2.结合实物说明发动教学直观性大发动机的功率消耗,加速零件工作外表的磨损,机润滑系各局部零演示法摩擦产生的热量还可能将零件工作外表烧损,致使发动机无法正常运转。
为了提高发动机工作的牢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发动机工作时,润滑系连续不断地将足够数量、温度适宜、清洁的润滑油输送到各摩擦外表,并在摩擦外表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其主要作用有:讲1.润滑作用在两个相对运动的零件外表之课间形成油膜,避开它们直接接触,实现液体摩擦,使摩擦系数大大减小,从而削减零件磨损和发动机的功率损失。
学习任务六润滑系统检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目录一、润滑系统主要部件检修二、分析润滑系统典型故障原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润滑系典型的故障及原因;•润滑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能力目标•能进行润滑系统的维护;•能进行润滑系统典型部件的检修。
某车辆发动机发动后,机油压力过低指示灯常亮。
车主已将车开到4S 店,请你详细计划检查工作过程和步骤,完成维修作业,并建立文档。
知识准备情境引入要解决故障必须掌握汽油机润滑系统检修知识。
一、润滑系统主要部件检修1.机油泵检修(1)齿轮式机油泵检修①检查机油泵是否工作正常②限压阀的检查③泵体及齿轮的检查④工作间隙的检测⑤从动轴与衬套孔配合间隙的检测⑥机油泵盖的检测(2)转子式机油泵检修①检查外转子与机油泵体间的间隙如图6-5所示,用塞尺测量外转子与机油泵体间的间隙。
若间隙超过使用限度,应更换机油泵。
图6-5 检测外转子与机油泵体间的间隙②检查内、外转子的啮合间隙:如图6-6 所示,用塞尺测量内、外转子进入啮合时,内转子齿顶与外转子之间的啮合间隙。
若间隙超过使用限度,应图6-6 检测内、外转子的啮合间隙更换机油泵。
③检查转子的端面间隙:如图6-7所示,用塞尺和直尺按图示方法测量内、外转子端面与直尺之间的间隙。
若间隙超过使用限度,可将泵体置于平板上修磨端面。
若间隙过大,应更换机油泵。
图6-7 检测转子的端面间隙④检查外转子厚度和外径:如图6-8所示,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外转子的厚度和外径,其测量结果不应小于使用限度。
否则应更换机油泵。
图6-8检测外转子的厚度和外径⑤检查内转子的厚度:如图6-9所示,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内转子的厚度,其测量结果不应小于使用限度。
否则应更换机油泵。
图6-9 检测内转子的厚度⑥检查机油泵盖的平面度:如图6-10所示,用塞尺和直尺测量机油泵盖的平面度,若超过使用限度(一般为0.05mm),应在平板上修磨。
若变形过大,应更换机油泵。
图6-10 检测机油泵盖的平面度2.机油集滤器的检修机油集滤器的主要损伤是滤网堵塞。
任务5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技能目标】1.熟悉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
2.学会正确检查发动机润滑油油面高度。
3.学会正确检查发动机润滑油质量。
4.学会正确更换机油滤清器。
【技能训练】一、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有润滑、清洁、散热、密封和防锈等作用。
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由油底壳、机油集滤器、机油泵、安全阀、机油滤清器、主油道、气缸体、缸盖上的分油道、机油压力传感器以及机油压力表或机油压灯等组成。
二、检查发动机润机油液位(1)起动发动机,并运行至正常工作温度,熄火后放置10 min 再进行检查。
(2)拔出机油标尺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干净后,插回原位,插到底停留片刻之后拔出。
检查发动机的油面高度是否在机油标尺“MIN”和“MAX”两个刻度线之间。
(3)如果机油量不足,需补充相同牌号机油到正常液位。
反之,则应抽取一部分机油,直到液位符合标准。
三、检查发动机润滑油质量发动机润滑油质量的鉴别方法有以下三种:1 搓捻鉴别法用机油标尺取出油底壳中的少许机油,放在手指上搓捻。
搓捻时,若有黏稠感觉,并有拉丝现象,说明机油未变质,仍可继续使用,否则应进行更换。
2 油尺鉴别法抽出机油标尺对着光亮处观察刻度线是否清晰,当透过机油看不清油尺上的刻线时,说明机油过脏,需立即更换。
3 油滴检查法在滤纸上滴一滴油底壳中的机油,若油滴中心沉积环很大,呈黑褐色且均匀无颗粒,周围黄色浸润很小,说明机油变质应更换。
若油滴中心沉积环小且颜色较浅,周围的黄色浸润痕迹较大,表明机油还可使用。
四、补充机油当发现机油量不足时,应添加相同型号的机油。
拧开发动机汽缸盖上的加油孔盖,将机油从注油口注入发动机,然后用机油标尺检查液位,切记机油液位不可超过机油标尺上限标记“MAX”。
五、检查发动机润滑系统是否漏油起动发动机从怠速到中速运转几分钟,关闭发动机后举升汽车,检查润滑系统(接头)有无漏油现象,若有渗漏,应按扭力要求(例如,铁制油底壳紧固螺栓扭力为0.5 N 左右)紧固各连接处螺栓,再起动发动机进行检查,必要时需拆检机油滤清器油封胶圈。
发动机润滑系的维护教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教案【章节1:引言】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向维修人员介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维护方法,从而提供他们正确维护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指导。
1.2 适用范围本教案适用于各类内燃机的润滑系统维护,包括汽车发动机、船舶发动机以及工程机械等。
【章节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2.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组成2.1.1 润滑油箱2.1.2 润滑油泵2.1.3 滤清器2.1.4 润滑油冷却器2.1.5 润滑油喷嘴2.1.6 润滑油管路2.1.7 润滑油压力传感器2.1.8 润滑油稀释器2.2 润滑系统工作原理2.2.1 发动机润滑油的循环过程2.2.2 润滑油的主要功能2.2.3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工作参数【章节3:维护前的准备工作】3.1 工具和设备的准备3.2 安全措施的落实3.3 对润滑系统的检查【章节4:润滑系统的日常维护】4.1 润滑油的选择4.2 润滑油的更换周期4.3 润滑油滤清器的更换4.4 润滑油泵的维护4.5 润滑油冷却器的清洗4.6 润滑油喷嘴的清洗与调整【章节5:常见故障排除】5.1 润滑油过滤不良5.2 润滑油泵失效5.3 润滑油冷却器堵塞5.4 润滑油喷嘴堵塞5.5 润滑油稀释器故障【章节6:附件】6.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记录表案例6.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章节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润滑油标准7.2 润滑油压力传感器检测方法7.3 润滑油稀释器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章节8:致谢】感谢专家们在本教案编写过程中提供的宝贵意见和支持。
【附件】1. 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记录表案例.docx2.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原理图.jpg【法律名词及注释】1. 润滑油标准:润滑油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的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GB/T 11115进行检测和评定。
2. 润滑油压力传感器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润滑油压力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的方法,一般采用电压法或阻抗法。
项目2 润滑系的检修一、目的要求1.掌握润滑系各主要部件的构造及装配关系和润滑路线;2.掌握润滑系主要部件的常规检查方法、步骤;3.熟悉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二、课时2学时三、器材准备 (每组一套)1.495发动机试验台;2.机油泵、滤清器;3.常用工具、专用工具。
四、实训地点汽车系4号车间五、安全注意事项1.严禁烟火,安全生产,杜绝事故的发生;2.正确的使用各种工具,小心操作,防止磕碰。
六、实训内容1.机油消耗量过大的故障诊断与排除(1)故障现象①机油消耗量增加。
②排气管冒蓝烟,积炭增加。
(2)故障原因①机油加注量太多,机油压力过高。
②油封或接合面漏油。
③活塞或气缸套磨损间隙过大、活塞环磨损、卡死、错装等,使机油窜入燃烧室,致使排气管冒蓝烟。
④曲轴箱通风系统堵塞,曲轴箱内气体压力过高,使机油从油封或接合面漏出。
⑤发动机长期高速运转,发动机过热,机油黏度变小。
(3)诊断与排除①检查机油加入量和机油牌号。
若加入量过多,牌号不对,则应更换机油保证规定牌号及加人量适当。
②外观检查:油底壳接合面、油封等。
若油底壳接合面、油封等漏油,则应更换油封、衬垫、排除漏油。
③若排气冒蓝烟,则检查活塞、活塞环、气缸套等处。
如活塞环安装不对,"上"、"下"面装反,机油窜入燃烧室,应重新安装:如活塞环、活塞、气缸套磨损过大,间隙增大机油窜入燃烧室,应更换磨损零件,修复、保证正常间隙;如活塞环胶结、卡死,应拆检、修复。
④检查曲轴箱通风系统。
若通气孔堵塞,则应清洗、修复。
⑤发动机长期高速运转,发动机过热,机油黏度过小,亦会增加机油消耗。
若发动机过热,机油黏度过小,则应让发动机正常运行。
机油消耗量过大故障的速查方法如图所示。
项目二活动五冷却润滑系统的检修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掌握冷却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润滑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防冻液、机油的检查要求能够更换防冻液、机油能够对机油油路压力进行检测方法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对发动机各部件进行测量检查。
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根据实际测量使同学们对汽车发动机有更加一个具体详细的认知。
教学重点掌握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功能、结构、掌握防冻液、机油的检查要求并能够更换防冻液、机油、能够对机油油路压力进行检测教学难点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功能、结构教学准备1、一台发动机、2、发动机拆检工具、3、机油压力表、4、冷却液5、机油课型理实一体课授课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时间1 组织教学与导入组织同学们一起布置操作场地,正确摆放工量具,进行分组,讲解与本次实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
1、列队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作好考勤记录。
2、检查学生穿着是否符合实习要求,实习时一律穿工装。
3、检查周边环境是否有安全隐患,若有及时清除。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5分钟2 资讯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135分钟4.关好放水开关。
5.选择合适的冷却液,从散热器或补偿水箱口加注冷却液,加满后装好散热器盖。
6.起动发动机,散热器上部,感到热时表示发动机缸体内的水已流入散热器。
停转发动机,若液面下降应再添加冷却液。
硅油风扇离合器工作原理:当气流温度超过65℃时,从动板上的进油口打开,硅油进入工作室。
于是主动板、从动板及壳体之间的缝隙内进入了黏度很高的硅油,即风扇离合器处于啮合状态。
当发动机温度下降,吹向感温器的气流温度低于35℃时,阀片关闭进油口,硅油水不能再进入工作室。
离合器又恢复到分离状态。
3 实操练习冷却液的更换讨论法、演示法;225分钟3.拔出机油标尺,观察机油标尺的机油沾附高度。
4.机油标尺上的两条刻线,上刻线“F”表示机油的最多量;下线“L”表示机油的最少量。
润滑系统故障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润滑系统故障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掌握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常见润滑系统故障的分类和特征;3. 润滑系统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4. 润滑系统故障的预防措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实际案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润滑系统故障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润滑系统故障对设备运行的影响。
知识讲解:2. 介绍润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包括润滑油的作用、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等。
3. 分类和介绍常见的润滑系统故障,如润滑油泄漏、润滑油污染、润滑系统堵塞等,并说明每种故障的特征和可能的原因。
案例分析:4.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实践操作:5. 准备润滑系统故障模拟实验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识别和解决润滑系统故障。
6.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润滑系统故障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总结反思:7. 结合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润滑系统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8. 设计润滑系统故障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答题或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9.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其他润滑系统故障案例,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润滑系统故障案例图片或视频- 润滑系统故障模拟实验装置-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教学时长: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预计本教案设计需要2-3个课时完成。
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促进他们的思维和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