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音乐欣赏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17.30 KB
- 文档页数:2
(完整版)音乐欣赏课程教案1. 课程介绍本音乐欣赏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音乐的艺术之美。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生将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辨别音乐风格和特征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 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3.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的定义和分类- 音符和节拍的基本概念- 音乐符号的认识和运用第二单元:古典音乐欣赏- 介绍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欣赏著名古典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研究古典音乐演奏技巧第三单元:流行音乐欣赏- 了解流行音乐的演变史- 欣赏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和曲种- 研究流行音乐演唱和创作技巧第四单元:民族音乐欣赏- 介绍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 研究民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方法4. 教学方法- 组织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 听课堂上演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特征。
-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创设音乐创作小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
5. 评估方式- 定期作业:学生需要完成课后题和音乐作品分析。
-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 个人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表演。
6. 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和乐谱- 音响设备和演奏乐器- 多媒体设备和音乐欣赏资料7. 参考资料- 《音乐鉴赏与欣赏教程》- 《古典音乐入门指南》- 《流行音乐创作与表演指南》以上是本音乐欣赏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课题名称】:音乐鉴赏与欣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与情感。
2. 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音乐风格。
2. 提问:你们认为这段音乐属于哪种风格?为什么?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如古典、民族、流行、摇滚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所听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3. 结合音乐作品,讲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三、课堂活动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段音乐属于哪种风格?(2)音乐作品的结构是怎样的?(3)音乐作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2.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巩固练习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分析作品。
2.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音乐风格和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音乐作品。
3. 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资源】:1. 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
2. 音乐欣赏教材。
3. 课件、音响设备。
【课后作业】:1. 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分析其风格、结构、情感等特点。
2. 尝试用所学方法欣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并撰写欣赏心得。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
3.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交响曲》教案附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图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些音乐家吗?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交响曲的发展过程中,以“交响曲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观看图片认识作曲家学生对交响乐影响较大的作曲家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习交响曲打好基础。
交响曲交响曲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一齐响”,后来经过发展,指的是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由若干个独立但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乐章组成的大型器乐套曲。
了解交响曲的演奏形式为学习感受乐曲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作者作品介绍1、故事讲解惊愕交响曲的由来你作品特点与结构。
2、了解海顿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聆听介绍作品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聆听欣赏多媒体播放音乐,提出问题:1、乐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这个乐章叫做“惊愕”?师生总结:这是人们最熟悉的慢板乐章,优美的旋律具有一种内在的美和魅力。
乐曲中出现了变奏,音乐中的不和谐音的造成惊愕的特别效果。
欣赏讨论交流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感受力及音乐的谈就能力。
音乐知识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聆听、感受了解了解交响乐队的配置,相关知识,更好地欣赏音乐。
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作品作者介绍教师简单介绍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第四十交响曲》是一部带有戏剧成分的抒情性交响曲,感情丰富、细腻,充满内在的激情,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莫扎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了解作品、作者让学生了解作品,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
聆听欣赏分段欣赏,播放音乐,提出问题:1、乐曲的第一主题在哪首歌曲中出现过?2、乐曲的有着怎样的音乐形象?3、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音乐情绪有变化吗?4、感受每个主题音乐的发展变化,展开想象谈谈你的感受。
师生总结:带有戏剧成分的抒情性交响曲,感情丰富、细腻,充满内在的激情,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沉思性质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
《中国民族器乐曲》教案2、听一听点击乐器, 听一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引出本课课题: 《中国民族器乐曲》。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初赏乐曲1.多媒体播放资料, 学生欣赏并思考:①《二泉映月》的演奏乐器及形式是什么?②听完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教师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的有关知识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演奏方式3、走进阿炳, 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3、走进阿炳,了解创作背景欣赏感受聆听了解达成知识目标再次赏析1.再次欣赏, 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2.提出问题:①《二泉映月》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②乐句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3.深入分析乐曲乐曲运用了句句紧扣, 环环相连, 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 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师生分析总结聆听二胡的音色, 并表述出来感受音乐, 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感受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琵琶独奏┃十里埋伏初听乐曲1.多媒体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 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3.介绍我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的有关知识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代表作品琵琶曲分类(文曲武曲)4.作品简介教师通过多媒体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和创作背景。
聆听了解在听赏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
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再次欣赏1.学生再次欣赏并思考:聆听感受乐曲思考问题理解音乐片段的含义①乐曲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②乐曲分为几部分?展现了怎样的场面?③乐曲运用了怎样的演奏技法?2、多媒体出示乐曲标题, 师生共同赏析(1)乐曲分段第一部分: ①列营②吹打③点将④排阵⑤走队第二部分: ⑥埋伏⑦鸡鸣山小战⑧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 ⑨项王败阵⑩乌江自刎(2)演奏技法——轮指轮指, 是五指循环周而复始的演奏;是弹琵琶时获得长音的主要方法, 即不同手指轮流在同一根弦上匀速弹奏。
《音乐情绪》教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张灯结彩的画面,背景音乐“春节序曲”,学生欣赏并思考: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引出本课课题:《音乐情绪》。
欣赏思考感受情绪学生对音乐情绪有初步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节序曲》初赏乐曲1、多媒体播放《春节序曲》资料,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①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②你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3、介绍作曲家——李焕之。
欣赏感受聆听了解通过初听,对乐曲有初步的了解认识。
再次赏析1、再次赏析,学生跟随旋律轻声哼唱。
2、提出问题:①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②乐曲的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③你在什么场合听到过这首乐曲?3、深入分析乐曲每一部分。
感受音乐,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景象。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的艺术功效。
4、师生分析总结。
《小夜曲》1、多媒体播放《小夜曲》,学生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介绍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4、对比了解“小夜曲”、“夜曲”的概念及特点。
5、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歌曲,深入感受歌曲。
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哼唱音乐深入感受在听赏中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感受音色特点。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初赏作品1、多媒体播放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插曲,学生欣赏并思考:①这首乐曲情绪是怎样的?②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2、介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约翰·威廉姆斯。
欣赏并思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再次1、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段,进一步感受音乐。
深刻体会音乐在电影中的作赏析2、提出问题:①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它们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绪?②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深入分析乐曲中提琴忧郁悲伤小提琴哭泣4、师生共同总结用。
思考分析总结通过再次欣赏与分析,深入感知作品的魅力。
《音乐欣赏与实践》教案课时分配表让空为次麦求来!课题音乐欣赏概述(一)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音的性质、音域和音区、节拍和节奏、速度、旋律、调式和调性、和声等基本音乐语言.素质目标:(1)开阔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2)提高综合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本音乐语言教学难点:节拍和节奏,调式和调性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新课预热【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学生】聆听、互动【教师】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聆听、记录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自己对音乐的喜爱木咻验。
请回答:(1)你们对音乐欣赏有什么了解?(2)你们希望从音乐欣赏学到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音的性质、音域和音区、节拍和节奏、速度、旋律、调式和调性、和声等基本音乐语言一、音乐的语言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例如,画家通过线条、色彩等表现作品内涵;诗人通过文字这种语言艺术来创造艺术形象;等等.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如音的性质、音域和音区、节拍和节奏、速度、旋律、调式和调性、和声等。
所有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都要通过音乐的语言要素来呈现。
因此,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只有有意识地去辨别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才能更准确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进而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音的瞳音的性质是指音高、音长、音量和音色。
其中,音高是指音的高低;音长是指音的长短;音量是指音的强弱;音色是指表现音乐的工具(如人声、乐器等)所发出的声音特质。
这4种音的性质相辅相成,可以帮助欣赏者直观地感受音乐。
幼儿园中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教育指导手册》第三章“音乐启蒙”,具体内容为第二节“认识音的高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音的高低概念,学会辨别不同音高的乐器和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的高低概念,能够区分不同音高的乐器和声音。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音的高低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音的高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琴、钢琴、吉他、尤克里里、鼓等乐器。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电子琴演奏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音的高低概念,展示不同乐器演奏相同音高的例子,让学生理解音高是音乐的基础元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电子琴、钢琴、吉他等乐器演奏相同音高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听辨,学会区分不同音高的乐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具中的乐器,进行音高辨别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创作环节(10分钟)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个以音高为主题的创意作品,如彩纸钢琴、吉他等。
6.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并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音的高低概念2. 不同乐器演奏相同音高3. 创意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笔描绘出你所理解的音的高低。
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画出音阶、乐器等与音的高低相关的元素。
2. 作业题目:列举三个你最喜欢的乐器,并说明它们的音高低特点。
答案:学生可从课堂所学乐器中选择,描述其音高低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音的高低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中职音乐课教案音乐课教案教材:音乐教材《音乐欣赏》第一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了解音乐欣赏与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学习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了解音乐欣赏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准备:音乐教材《音乐欣赏》第一册、录音机、小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今天的课堂氛围铺个好的基础。
Step 2 导入(时间:10分钟)根据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提问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1.什么是音乐?2.音乐有哪些分类?3.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堂主题。
Step 3 音乐欣赏(时间: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课本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欣赏,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2.倾听音乐所传达的情感;3.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Step 4 分享交流(时间: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音乐欣赏体会,其他小组员可以提问或补充。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尊重。
Step 5 总结(时间: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你对音乐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2.你学到了什么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3.你觉得音乐与情感有着怎样的关系?通过学生的总结,检查学生对今天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
Step 6 作业布置(时间: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音乐,写下自己对这首音乐的欣赏感受和体会。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150字。
扩展延伸: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开阔音乐欣赏的视野,了解更多音乐类型和风格。
课题器乐艺术欣赏与实践(三)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协奏曲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协奏曲的经典作品。
(3)能够在欣赏器乐作品时,准确区分器乐作品的体裁。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器乐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协奏曲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器乐作品进行初步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任务导入【教师】提出任务:欣赏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节选)和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节选).分享你听完两首协奏曲(节选)的感受,然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请思考:(1)什么是协奏曲?协奏曲的特点是什么?(2)两首协奏曲(节选)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举手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介绍协奏曲协奏曲又称"竞奏曲",是指用T牛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曲体裁。
在协奏曲中,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聆听经典【教师】播放经典协奏曲并进行讲解一、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乐曲,井进行讲解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共同创作,讲述了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在放牧时遇见暴风雪,不顾个人安危,勇敢保护公社羊群的故事。
乐曲共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间》和《千万朵红花遍地开》.这首协奏曲叙事性强,其旋律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色彩,讴歌了小姐妹不畏艰睑、勇敢拼搏的革命精神,同时展现了朝气蓬勃的内蒙古草原。
《草原放牧》是这首协奏曲的第1部分。
这TB分的旋律欢快,节奏时而欢快、时而缓慢,十分受听众欢迎.《草原放牧》通过琵琶和管弦乐队的演奏,描绘出小姐妹在草原放牧时欢歌跳舞、天真烂漫的快乐情景和内蒙古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丽风光,并刻画了小姐妹活泼可爱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形象,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的赞美。
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音乐欣赏与演唱授课班级:中职艺术班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风格;掌握音乐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等)在作品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学会演唱指定曲目,并能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欣赏与演唱2. 第二课时:音乐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
2. 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能够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1.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音乐家表达的情感。
2. 在音乐创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气势磅礴。
2. 讲授:- 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风格。
- 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
-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实践:- 分组练习歌曲的演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 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第一课时学到的歌曲,巩固演唱技巧。
2. 讲授:- 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
-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3. 实践:-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及表现力。
2. 演唱水平: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气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音乐创作:评价学生音乐创作的创意、技巧及表现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和音乐创作实践,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特色及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课题器乐艺术欣赏与实践(一)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独奏曲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适合独奏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3)了解独奏曲的经典作品。
(4)能够在欣赏器乐作品时,准确区分器乐作品的体裁。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器乐作品进行初步分析.素质目标:能够准确体会器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独奏曲的相关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器乐作品进行初步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任务导入【教师】提出任务:请你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和大提琴曲《天鹅》,并分享你听完歌曲的感受,然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请思考:(1)什么是独奏曲?独奏曲的特点是什么?(2)两首乐曲的特点有哪些不同?【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传授新知【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独奏曲的概念和特点,适合独奏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独奏曲的经典作品等知识一、独奏曲概述独奏曲是指用某一件乐器单独演奏的乐曲,如二胡独奏曲、笛子独奏曲、小提琴独奏曲、钢琴独奏曲等。
独奏曲往往有完整的音乐形象和细致的感情表达,能充分发挥出所奏乐器的特性。
常见的独奏曲体裁有练习曲、赋格、舞曲、进行曲、奏鸣曲、组曲、变奏曲、创意曲、即兴曲、浪漫曲、随想曲、狂想曲、托卡塔、夜曲、谐谑曲等。
二、中国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大部分都可以进行独奏表演,它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弹拨乐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弹拨乐器”图片,井进行讲解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拨片拨弦,或者用琴杆击弦而发音的乐器的总称。
弹拨乐器的音色大都清脆明亮,善于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表现力很强。
常见的弹拨乐器有扬琴、古琴、古筝、琵琶、阮和柳琴等。
弹拨乐器的代表作品有扬琴的《将军令》《旱天雷》,古琴的《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阳春白雪》,古筝的《渔舟唱晚》《渔樵问答》《庆丰收》《战台风》,琵琶的《十里埋伏》《霸王卸甲》,阮的《闲云孤鹤》《楼兰寻梦》,柳琴的《南海金波》等。
中职音乐公开课教案教案主题:音乐欣赏与兴趣培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以及其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展音乐知识。
3. 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学习,自主选择并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
教学内容:1. 音乐分类与特点介绍2. 音乐欣赏教学3. 音乐兴趣培养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可以通过播放几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音乐氛围。
步骤二:音乐分类与特点介绍(2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音乐的分类和特点,例如古典音乐的优雅、流行音乐的活力等,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多样性。
步骤三:音乐欣赏教学(30分钟)教师选取几首代表性的音乐,例如《月光之恋》、《蓝莓之夜》等,结合音乐的分类和特点带领学生欣赏,同时教授如何欣赏音乐,如专注、沉浸等。
步骤四:音乐兴趣培养(30分钟)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欣赏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美好,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不同类型的音乐,发掘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并鼓励学生向家长、朋友分享音乐,进一步拓展音乐知识和交流能力。
步骤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掘音乐乐趣,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教学反思:此次公开课主要是围绕音乐欣赏与兴趣培养展开,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多样性、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导入环节的热身让学生进入音乐氛围,框架明确,内容紧凑,步骤全面。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个性发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享受音乐的美好,达到教学目的。
中职音乐鉴赏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形式等。
3. 让学生掌握几种简单的音乐表演技能,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音乐基本概念。
音高、节奏、音色、曲式等。
2. 不同时期和类型的音乐鉴赏。
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乐器基本知识。
敲击乐器、吹奏乐器、弦乐器等。
4. 简单的音乐表演项目。
敲击节奏、吹奏小曲、弹奏乐谱等。
三、教学方法
1. 听力鉴赏法。
利用音乐软件、录音播放设备播放音乐作品。
2. 理论讲解法。
利用黑板、等辅助手段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3. 动手实践法。
组织学生演奏、合奏简单音乐作品。
4. 积极互动法。
组织音乐讨论、听感体会等课后互动活动。
四、考核方式
1. 口头测试音乐理论知识。
2. 音乐作品鉴赏能力考核。
3. 音乐实际操作和表演能力考核。
4. 音乐课堂学习态度和表现考核。
五、教学资源
1. 音乐播放和录音设备。
2. 各种音乐样品和例汇。
3. 乐谱和音乐理论参考书。
4. 各种类型的乐器。
课程名称:中职音乐欣赏授课班级: 20级音乐班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2023年[具体日期] 星期[星期几] 第[节次]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 熟悉几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 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及其代表人物3.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学重点:-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及其代表人物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互动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音乐作品音频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场地布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音乐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讲解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如聆听、分析、联想等。
2. 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及其代表人物,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3. 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和分析。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2.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按照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与技巧,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2. 结合自身感受,撰写一篇关于音乐欣赏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聆听、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课题名称:《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授课年级:中职一年级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艺术特色,学会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歌曲的结构和旋律分析。
教学难点:1. 歌曲旋律的把握和演唱。
2. 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音频、图片、文字资料等)。
2. 黑板、粉笔、音响设备。
3. 学生自备歌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气势和情感。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学习1. 教师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艺术特色。
2. 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复习《黄河大合唱》的相关知识。
二、歌曲学习1. 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频,引导学生跟随旋律演唱。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等。
3.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表演,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演唱心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教版中职音乐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聆听与感悟
《音乐表现与情绪》
课题《音乐表现与情绪》
参考资料教材(高教版)教学环境音乐教室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情境陶冶教学法授课节数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了解音乐表现的类别
2.通过欣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
3.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4.培养音乐兴趣,有益学生身心健康。
相关知识《蓝色多瑙河》
教学流程导入——研讨——范例——实践——总结——复习
学习重难点1.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
2.如何让学生真正听懂音乐。
实施建议通过本节课的教材介绍,让同学们对如何欣赏音乐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课后评价(或后面的课后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努力聆听身边的每一部音乐作品,用心体会作品中的音乐表达,做一个真正懂音乐的人。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设情景引导聆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