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6年深圳雷电活动和雷灾特征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4
深圳市雷电防御对策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深圳市雷电密度分布、雷电灾害状况,提出必须加强雷电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掌握雷电发生、发展及致灾规律,优化雷电分区预警服务,满足雷电防御需求。
同时,针对工业产业、危险品仓储、旅游行业以及民航、电力、电信、铁路、交通、港口物流、金融、电子信息、大型体育场馆和学校等行业,提出防御措施,为深圳市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雷电防御;雷电密度;雷电灾害;监测预警1、引言深圳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地处纬度低,濒临南海,地形复杂,太阳辐射强,对流天气强烈,导致雷电活动十分频繁。
每年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雷电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达数千万元以上,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将越来越大。
2、雷电密度分布从近年来深圳市雷电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深圳市的年平均雷电密度地理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内陆多、沿海少;珠江口附近多、大鹏湾附近少;山地多、平地少。
强雷电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深圳市的西部,较强雷电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深圳市中部,一般雷电密度区主要位于东北部,全市平均雷电密度为8.2个/年?平方公里。
强雷电密度区:平均雷电密度为≥12个/年?平方公里的区域。
主要位于西部,包括公明、光明、福永、西乡、石岩、观谰、松岗、沙井八个镇,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约25%。
其中西部凤凰山、公明镇、观谰镇平均雷电密度为≥16个/年?平方公里,为深圳雷电密度最强的区域,是全市平均雷电密度的2倍以上。
较强雷电密度区:平均雷电密度为8-12个/年?平方公里的区域。
主要位于中部,包括南山、福田、罗湖、龙岗、布吉、平湖、坪地、坪山镇,面积约为79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39%。
一般雷电密度区:平均雷电密度为4-8个/年?平方公里的区域。
主要位于东北部,包括盐田、横岗、龙岗、坑梓、葵涌东部、大鹏和南澳等,面积约为73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36%。
全国进入雷电高发期,浅谈雷电的五大特点距离6月还有一周时间。
每年6-8月是我国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的高发期。
让我们一起看看近年来我国雷电活动和雷电灾害的五大特点。
特点1:6-8月为我国雷电活动高发期各月雷电活动分布图(2007-2013年)根据2007-2013年全国闪电定位网的监测数据分析,全年82%的雷电活动发生在6-8月。
去年全国共发生闪电约1047万次,8月达到峰值。
雷电灾害也以8月最多,去年8月发生了853起,占全年雷灾事故的25%。
但去年雷电致人员伤亡事件以6月最多,造成49人死亡、59人受伤。
特点2:北方大部分地区、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雷电活动呈增强趋势2007-2013年全国雷电活动变化趋势(次/平方公里·年)(注:红色、黄色区域表示雷电活动增加,绿色、蓝色区域表示减少)从变化趋势看,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华南和西南两地部分地区的雷电活动呈增强趋势,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增加0.7次左右。
特点3:因雷击灾害导致的伤亡明显减少根据全国雷电灾害数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因雷击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明显减少。
其中,2013年全国共发生雷电灾害事故3380起,造成178人死亡、177人受伤,明显少于2007年及最近7年平均值;雷电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4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23亿元,其中,电力和通信行业雷电灾害事故较多,分别占总雷电灾害数的14%和11%。
特点4: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从雷电灾害区域分布看,全国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其中,2013年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浙江、广东雷电灾害事故最多;广东、江西、浙江等地雷电造成人员伤亡较大。
特点5:农民伤亡人数是城市居民的1.9倍与往年相比,农村地区雷电造成人员伤亡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96%降至2013年的66%,但仍高于城市地区,农民伤亡人数是城市居民的1.9倍。
提示:重点区域需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目前夏季将至,全国各地即将进入雷电活动高发期。
第21卷第4期热带气象学报V ol.21, No.4 2005年08月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Aug., 2005文章编号:1004-4965(2005)04-0441-08区域雷灾易损性分析、评估及易损度区划尹娜,肖稳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210044)摘要:根据广东省近10年来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近35年来的雷暴日观测统计资料,提炼出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
在详细分析了广东省各地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各地区雷灾损失情况,对广东省各地市面对雷电灾害的脆弱性和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各地易损性结构和广东省雷灾易损度区划。
提出雷电灾害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模式,为区域防御雷电灾害、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雷灾易损性;评估指标;易损度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1 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特殊的、极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这不仅在于它那划破长空的耀眼闪电和令人震耳欲聋的雷鸣,更重要的是它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雷电能造成人员伤亡,能使建筑物起火、击毁,能对电力、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等设备造成破坏,雷电又是年年重复发生的自然现象,在每年的7、8、9月是雷暴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热带地区,雷电次数就更多。
据广东省防雷中心统计,仅在2004年,广东省就发生雷灾事故2 179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 32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5亿。
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是牵涉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很难精确的计算这种损失;但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为了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又十分需要了解雷电可能造成的或已经造成的后果,所以就需要对这种损失进行评价和估计,即雷灾评估。
雷灾评估属于灾害评估的一种,目前在灾害评估方面,受关注最多的是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至于雷电灾害由于其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所以现时并不受大家重视。
2013年灾害性天气分析及影响(3-10月)2013年气候异常各种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春季回暖慢、阶段性低温、多雨寡照、大风、冰雹、出现短时强降雨时段等灾害发生频繁。
一、春季气候特点: 2012年11月~2013年3月,平均降水量特多,超历史极值,气温偏低、回暖慢,日照时数偏少。
1、降水量特多2012年11月~2013年3月降水量在53.8毫米,平均比常年多102%,各月分布是:11月比常年多11%;12月比常年多101%;1月比常年多126%;2月比常年多290%。
3月比常年多106%。
2、平均气温偏低2011年11月~2012年3月平均气温在-20.2℃,比常年低2.7℃;各月分布是:12月比常年低4.7℃;1月比常年低0.7℃,2月比常年低2.9℃,3月比常年低5.3℃、温度通过0℃日期在4月20日比历年晚15天.终霜在5月15日比历年早9天。
5月温度虽然偏高但可利用率偏低主要体现是:日照时数偏少导致春季前期回暖慢、土壤解冻慢并且土壤含水量过大,导致10度积温无效.春季主要气候事件及农业生产影响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农田积雪深度比常年深,封冻时土壤含水量偏大,所以整体气象条件对土壤散墒极为不利,特别4月气温出现回暖慢、给积雪融化带来不利因素导致播期将滞后,播期退后近20天左右,加上在5月9-13日出现连续降雨,雨量为33.8mm,由于这场降雨严重影响大田播期。
二、夏季气候特点:多雨寡照、降雨分布不均并出现短时强降雨时段。
1、降雨量分布极为不均:在6月上中旬中出现多雨时段、降雨次数为14天,雨量为65.6mm,比历年多6.7mm、在6月9日遭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出现短时雷暴并夹有冰雹;8月降雨量为特多月份雨量为271.4mm比历年多154mm,特别在8月2日雨量为115.3mm成为新的历史极值,8月降雨日数为21天,主要降雨时段在8月2-10日雨量为193.8mm、12-16日雨量为24.1mm、22-27日雨量为36.6mm、9月雨量为偏多、主要集中在中旬,雨量为81.9mm比历年多17.2mm。
深圳市近10年雷电灾害的统计分析
吴亚玲;张凯;刘爱明
【期刊名称】《广东气象》
【年(卷),期】2014(036)003
【摘要】利用深圳市2004-2013年雷电灾害实例资料,从雷电发生的时间、区域、损失特征等方面统计分析,揭示了深圳市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深圳市年雷电灾害
次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5-8月为雷电灾害高峰期.雷电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宝安、福田区以及南山和罗湖的部分地区.深圳市雷灾伤亡人数97%集中在菜地、山坳(顶)、海滨浴场(海上)、广场等地,菜农等弱势群体是雷灾主要受灾对象.做好雷电灾害防御需要做好以下4点:1)建设完善的雷电监测网,为预报预警提供基础;2)建立雷击风险评估制度;3)加强雷电防护的行政和技术管理;4)加强雷电灾害
防御知识宣传,增强全社会防雷意识.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吴亚玲;张凯;刘爱明
【作者单位】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广东深圳518040;深圳市气象局,广东深圳518040;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广东深圳518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9
【相关文献】
1.山西省煤矿雷电灾害特征统计分析 [J], 张华明;李强;刘耀龙;褚强;胡俊清;陶彪;薛燕
2.1995-2014年广东省雷电灾害事故的统计分析 [J], 吕海勇;李文飞;吴坚
3.2007年深圳市雷电灾害气候特征分析 [J], 林雨人;高鸿;刘敦训;孙丹波;王海
4.基于多源数据的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 [J], 杨悦新;郭宏博;秦子龙;苏琳智;罗欣
5.2007-2013年浙江省雷电灾害特征统计分析 [J], 张祎;李浩;边学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5卷第5期2013年10月广东气象Guangdong MeteorologyVol.35No.5October 2013收稿日期:2013-04-10基金项目:由“广东省地闪密度空间特征分析”课题资助(201303)。
作者简介:刘三梅(1975年生),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雷电监测预警开发与应用工作。
doi :10.3969/j.issn.1007-6190.2013.05.0112012年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与雷电灾害损失浅析刘三梅,胡锐俊,曾阳斌,许锐文(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广州510080)摘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和GIS 技术对广东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雷电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全省雷电活动特征,结果发现,2012年全省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密度更大、活动更为频繁,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电流强度分布特征。
同时,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2012年全省雷电灾害调查数据,得知雷电灾害事故比往年多,损失更大。
对比分析全省雷电活动特征和雷电灾害损失,结果表明两者间有很好的正比例相关特性:雷电次数比往年多对应的雷电灾害损失也大,雷电高发期提前到4、5月份对应的雷电事故也提前在这两个月份达到高峰,这和2012年全省天气异常气候有关。
关键词:雷电防御;雷电次数;雷电强度;时空分布;雷电灾害损失;广东省中图分类号:P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6190(2013)05-0046-03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自然放电现象,主要出现在春夏季节和秋初季节,在对流强盛的积雨云中,由于雷云中剧烈上升和下沉的气流导致正负两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形成带电的雷云,带电雷云在空间电场作用下放电就产生雷电。
雷电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危险性大,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现象,因此认识和研究它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般说的闪电包括云内闪电、云际闪电、晴空闪电和云地闪电,云地闪电简称地闪,是本研究的主体。
广东省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处在雷电高发区,雷电灾害性天气频繁,雷暴发生频率在全国排第2位,受雷击造成的损失却在全国排首位。
广东省1999-2013年雷电活动特征的分析刘三梅;贺灿花;许锐文;黄国开【期刊名称】《广东气象》【年(卷),期】2014(036)006【摘要】以1999-2013年广东省雷电定位资料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统计分析雷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省雷电活动频繁,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和湛江局部地区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则分布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为16.25次/(km2·年),其中广州最高,达30.96次/(km2·年),韶关最小,为9.52次/(km2·年);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 kA,其中珠海最高,达33.7 kA,湛江最小,为22.3 kA;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闪电以负闪为主,占93.01%,正闪占6.99%.【总页数】4页(P32-35)【作者】刘三梅;贺灿花;许锐文;黄国开【作者单位】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广州510080;广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相关文献】1.近十年江汉平原雷电活动特征分析与灾害防御 [J], 江平;张科杰2.2012年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与雷电灾害损失浅析 [J], 刘三梅;胡锐俊;曾阳斌;许锐文3.2013年陕西省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J], 杨碧轩;高菊霞;王洁;程永进4.2019年贵州省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J], 张淑霞;吴安坤;李迪;陈春5.老尖山、大中山风电场2019年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J], 黄缚虎;管彦华;段家华;胡颖;尹磊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圳市雷电灾害致灾性评估特征分析
黄思琦;刘三梅;庄燕洵;肖宇坤
【期刊名称】《广东气象》
【年(卷),期】2024(46)2
【摘要】为了更系统深入地揭示深圳市雷电灾害风险特征,为雷电灾害的气象服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根据灾害风险普查的技术规范要求,应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雷电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分布特征与雷击点密度较接近,基本呈西高东低态势;深圳市雷电孕灾环境归一化分布较分散,高值区位于东部沿海;深圳市雷电致灾危险性区划呈西高东低形势,与致灾因子危险性分布特征高度一致;雷电灾害GDP风险高风险区域位于深圳市致灾危险性高值区与深圳市高GDP区的重叠区域;深圳市雷电灾害人口风险区划分布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和雷电灾害致灾危险性分布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黄思琦;刘三梅;庄燕洵;肖宇坤
【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广东省气候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9
【相关文献】
1.2016年云南省雷电灾害分布与致灾因素相关性分析
2.四川省雷电灾害风险致灾性评估研究
3.遵义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研究
4.苏州市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域差异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5~2012年我国较重雷电灾害特征分析及服务探讨李坤玉;王秀荣【摘要】根据全国雷电灾害汇编和中国气象灾害年鉴中的雷电资料,对全国2005 ~2012年较重雷电灾害的总体特征、时空分布及灾损情况,并对如何做好防雷减灾气象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较重雷电灾害数目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高发区主要位于江西、湖南和云南等地,与一般的雷电灾害分布存在差异;雷电近年来造成的人员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下降,在历年闪电次数并无明显减少的情况下,说明我国防雷减灾取得显著成效.【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6)001【总页数】6页(P75-80)【关键词】较重雷电灾害;特征分析;防雷减灾;服务探讨【作者】李坤玉;王秀荣【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7.32雷电是在雷暴天气条件下发生于大气中的一种长距离放电现象,属于强对流天气的一种。
雷电导致人员伤亡,建筑物、配供电系统、通讯设备、民用电器的损坏,引起森林火灾和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或者爆炸,并且严重威胁航空航天等运载工具的安全[1]。
雷电灾害是“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损失可统计为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以及衍生的间接经济损失和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
我国历来是雷电灾害多发国家,每年出现多起雷电伤人和经济财产损失事件。
例如2005年“重庆东溪化工有限公司4.21雷击特大爆炸事故”、2007年“重庆开县兴业村小学5.23雷击事故”、2010年上海东方明珠雷击火灾事故等等。
这些较重的雷电灾害事故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引起广泛关注。
研究我国的雷电灾害,尤其是一些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财产损失的较重雷电灾害的总体特征、时空分布及灾害情况,对于如何做好防雷减灾服务,防范雷击灾害事故,尤其是较重雷击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5-2009年广东省雷电灾害时空特征分析刘艳辉;王芳;朱文超;刘耀龙【摘要】基于1995-2009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开展广东省21个地市雷电灾害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5年以前各区域雷电灾害数基本稳定,之后呈现出显著的波动变化趋势;夏季(6-8月)是雷电灾害高发期.中部的阳江市、江门市、云浮市、佛山市、惠州市、揭阳市是雷电灾害高发区;电子电器设备是雷电灾害的易损承灾体;年均经济损失表现出“中部高,两翼低”的空间分布态势.【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5)001【总页数】8页(P23-30)【关键词】雷电灾害;时空分布;广东省;特征【作者】刘艳辉;王芳;朱文超;刘耀龙【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科技处,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0 引言雷电是发生在自然大气中的瞬间放电现象,并同时伴有声、光的出现[1]。
雷击(地闪)的峰值电流可达到几万到十几万安培,对地面人员及物体会造成很大威胁,当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时成为雷电灾害。
目前,国内外对雷电灾害的研究颇多,逐渐形成以雷电灾害致灾因子时空分布为基础[2-3],以承灾体的易损性和脆弱性研究为主[4-5],灾害风险评估、区划与预警为目标[3,6-7]的研究思路。
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省是我国年均闪电密度最高区域[8],也是年均雷电灾害次数最多区域[3]。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9]、云南省[10]、贵州省[11]、湖南省[12]、江西省[13]等区域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较多,针对广东省级区域的雷电灾害时空特征分析尚未开展。
本文对广东省1995—2009年近十多年来雷电灾害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拟初步揭示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过程,为加强区域防雷减灾规划、提高民众防雷意识和制定雷电防护技术路线提供参考。
1 时间分布特征1995—2009年广东省雷电灾害统计数据来源于《广东省雷电灾害资料汇编(1995—2009)》(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编印),原始数据包括统计年份、年雷电灾害数、月均雷电灾害数、火灾爆炸数、人身事故数、建(构)筑物受损数、办公电子电器设备受损数、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受损数、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