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222.48 KB
- 文档页数:37
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海绵城市建设考察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非自然面积的扩大和生活用水量的增加都导致了城市自来水压力的增大,使原本能够自然渗透的土壤和地下水层逐渐变得无法容纳过多的雨水,最终导致城市内部的洪涝问题的日益加剧。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的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方式。
二、调研目的为了了解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目前的情况,并为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提供参考,本人考察了广东省的一些重点城市,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1.广州市广州市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比如推广雨水利用,建设吸水绿地,增加城市水资源保护区域等。
通过调研发现,广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不仅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更将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深圳市深圳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深圳市采用了透水耐磨路面,将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有效缓解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但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绿化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3.珠海市珠海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走在了前面。
珠海市政府提出了“山海相连、人水共荣”的发展理念,采用生态工程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雨水进入地下水层,缓解了城市水资源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
四、建议1.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2.精细规划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考虑在城市规划中;3.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4.加强政策支持,逐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立法。
五、结论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对于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缓解洪涝灾害具有积极作用。
作为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我们应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我们的城市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六、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及挑战1. 意义(1)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体系分析Analysis of the Special Planning System of Sponge City in Zhuhai City埜黄菊,朱玉玺,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02)HUANG Ju ,ZHU Yu-xi ,LI Ye(Zhuha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Zhuhai 519002,China)【摘要】珠海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体系上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从总体规划层面构建了“一规划,五专项”的规划体系,以确定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技术策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各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
珠海市的系列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对珠海市海绵城市的规划体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其经验及不足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定参考。
【Abstract 】As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sponge city pilot cities,Zhuhai has done a lot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sponge city planningsystem.From the overall planning level,the planning system of “one plan,five special projects ”is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technical strategies of zhuhai sponge city.On this basis,the special sponge city planning of each district is prepared to achieve full coverage of the planning.The sponge city special planning of Zhuhai city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systematically and regionally.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planning system of sponge city in Zhuhai,and summarizes its experience and shortcomings,hopingto providesomereferencefor peers.【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体系;试点工作【Keywords 】sponge city;planning system;pilot work 【中图分类号】TU992;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1)12-0059-04【DOI 】10.13616/ki.gcjsysj.2021.12.218【作者简介】黄菊(1992耀),男,贵州遵义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海绵城市及城市城镇水务规划设计与研究。
提升城市排水防涝防潮能力,珠海建成百平方公里海绵城市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累计开工项目投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33项,完工284项,累计完成投资133.24亿元,已经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115.0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到35.63平方公里,占全市城市建成区表面积(152.85平方公里)的23.3%,满足到2020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其要求。
“十三五”以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公园指导意见,坚持以本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通过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措施,以试点带动,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涝防潮能力、消除易涝点。
2019年12月,成功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等三相关部门委托的专家组工作组绩效评价现场考核工作。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充分肯定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在改善河湖水质、提升生态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立法保障建机制,同时实现常态化的海绵建设。
出台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将海绵责任意识的建设城市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并将海绵旧城区建设理念塑料纳入《珠海市排水条例》《珠海市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珠海市环境保护法例》和《深圳市服务业环境管理条例》等4项条例的修订计划,制定出台适合珠海本地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雨洪管理、防灾减灾等各方面防震的法律规定,将凝胶城市建设理念制度化、法制化。
规划先行绘蓝图,构建山海城大的海绵格局。
坚持生态系统优先发展理念,规划先行,编制完成《珠海市海绵发展规划城市专项规划整合规划(2018-2030)》和各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系统信息系统方案,重点对山、海、湿地、绿地等大自然要素进行保护,构成“蓝绿交织、山海融城”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加强蓝绿线保护、竖向宏观调控政策和水利防洪规划,构建珠海山—海—城大海绵安全管理格局。
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出炉将提升生态建设海绵城市规划有了新进展,今日(10月20日),从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局获悉《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5-2020)》批前公示,将进一步提升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珠海市落实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大力推行低影响设模式,将进一步提升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珠海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市安全水平。
2016年4月,珠海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作为一个滨海城市,珠海市降水丰富、河网密布、人均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自然系统蓄水能力强,具备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
为顺利推进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增强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需要开展《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建设指标,分解落实并明确各分区地块的改造和建设要求,明确海绵城市相关设施的布局、规模I阳建设要求,从而指导珠海市海绵城市的近期和远期设,真正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充分落实。
现状分析珠海布局清晰生态本底条件优越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区位优势明显。
生态本底条件优越,生态用地类型多样,布局清晰,生态用地占比大。
地势低平,气候温热多雨、水系发达、地基承载力低。
水资源量丰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大,短历时降雨强度较大。
土壤含水量大,承载力低。
岛屿众多,海岛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建设总体思路构建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的城市海绵体建设珠海市海绵城市,充分分析珠海市现状、从'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
等方面入手,在市域尺度上构建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的城市海绵体,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统一考虑,将珠海打造成河网密集区的滨海及海岛城市示范、大降雨量的填海建设区域示范、新老城结合及海绵智慧城市融合示刱日流域打包综合治理模式示范等四大集中示范。
第5期(总第265期)知(命|_将5衫浃2021 年 5 月U R B A N R O A D S B R ID G E S &F L O O D C O N T R O L防洪排水DOI:10.16799/ki.csdqyfh.2021.05.04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实践—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陈洪洪(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00)摘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起到引领和统筹作用。
结合珠海市地理气候特征,探索区级 层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并为类似地区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 编制斗门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首先分析了规划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识别重点建设方向,提出规划建设目标及指标 体系;然后从规划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出发,强调海绵城市大系统构建,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海绵城市水生态格局;最后 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系统规划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等内容,科学、系统地引领指导斗门区海绵城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系统构建;水生态格局中图分类号:TV64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21 )05-0142-040引言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丨5]75号),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要求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I。
2016年3月,住建部印发关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并进行分解、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21。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能够系统把握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充 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3]。
2017年9月,《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发布,明确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系统方案^1。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技术深度及审查要点(试行)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前言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推动珠海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深度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以下简称“要点”)。
本要点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珠海市地方标准)编写,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为根本依据,除将强制性条文作为必须审查的内容外,还从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中摘录了部分与强制性条文关系密切、对安全和公众利益有较大影响的条款作为审查内容。
本要点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专项内容编写,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建设标准;3.设计文件深度及审查要点;4.典型海绵设施审查要点;5.附件。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类型繁多,主要包含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与水系,工程设计文件审查中如遇到本要点未涉及的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防洪排涝工程、河道生态治理等,根据项目需求,需满足不同类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工程现场调研、测绘及勘察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区经验及工程师的综合判断。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作为施工图技术文件审查附属文件,可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提供相应勘察内容,可不涵盖工程勘察的全部内容。
本要点用黑字体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审查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目录1 总则 (1)2 建设标准 (3)3 建设标准审查要点 (6)3.1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部分审查要点 (6)3.2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部分审查要点 (10)3.3海绵城市绿地与广场部分审查要点 (12)3.4海绵城市水系部分审查要点 (15)3.5海绵措施施工图审查要点 (17)附件A 引用标准名录 (27)附件B 法规文件 (29)附件C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程方案审查报告 (30)附件D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指导意见 (34)附件E 《珠海市横琴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试点区建设专项规划》、《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推动珠海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统一审查标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试行)》(珠府函〔2015〕419号)等相关文件,特编制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深度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海绵城市案例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设施,模拟海绵的原理,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达到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洪排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下面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为例,介绍一下海绵城市的实践案例。
珠海市香洲区是中国最早提出并实施海绵城市概念的地区之一,该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注重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来应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香洲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城市内涝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香洲区注重融入生态要素,将绿地、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纳入城市规划。
在新建项目中,要求设立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以便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同时,在城市绿化中,选择耐旱、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水的使用。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香洲区注重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增加土地的自然渗透能力。
将雨水收集装置和雨水花园纳入建筑物中,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此外,还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高了排水能力,防止城市发生内涝。
最后,在城市管理方面,香洲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管理体系,包括对雨水收集设施的有效管理、对城市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区内的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共同维护好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通过以上措施,珠海市香洲区成功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要素的融入,保护了自然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增加了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了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城市管理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促使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结来说,珠海市香洲区的海绵城市实践案例证明了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防止城市内涝,还能够增加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珠海市香洲区的经验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案例作者:北京清控环境研究院马洪涛、周丹、朱玉玺等一、规划总论(1)规划背景为了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顺利推进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需要开展《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示范区的范围,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建设指标,分解落实并明确各地块的改造和建设要求,明确海绵城市相关设施的布局、规模和建设要求,从而指导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未来的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充分落到实处。
(2)示范区范围示范区位于珠海西部中心城区东南部,规划范围为东至磨刀门水道,西至机场北路,北至幸福河,南至中心河,规划范围总面积31.9平方公里。
示范区位于西部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
示范区包括了西部中心城区三个启动区的两个:中心片区和金湾片区,是近期重点建设区域。
选择此区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符合西部中心城区整体的发展规划,利于西部中心城区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示范区”的目标,同时可以为西部中心城区其他区域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表1 规划范围用地一览表序号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km2)所占比例1 R 居住用地9.3 29.1%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9 12.2%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1 6.7%4 G 绿地7.8 24.5%5 M 工业用地0.4 1.3%6 U 公用设施用地0.2 0.7%7 S 交通设施用地 4.2 13%8 E 水域 4.0 12.5%合计31.9 100%图1规划范围图(3)规划编制目的以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现状问题为导向,编制规划方案,分别就水生态恢复、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等现有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明确需要开展的各类工程项目以及各地块规划控制指标。
同时,提出了示范区内需要改造的道路、公园、小区、广场等具体改造指标和改造技术要求,有效指导具体工程开展。
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段—珠海大横琴海绵城市施工摘要:海绵城市是最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给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提出了全新的思路,要求城市能够通过规划来提高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弹性抵抗能力,也叫“水弹性城市”。
如何将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渗透到城市规划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的内涵,提出基于该理念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雨水控制利用;城市用地引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横琴新区环岛北片主、次干路(C#、E#、G#)景观工程海绵改造示范段工程,位于珠海市横琴新区北片区,整个项目由三个示范段组成,C#路:琴海北路海绵改造示范段(桩号CK0+260至桩号CK0+380段)占地面积约4674.02平方米;C#路:琴海西路海绵改造示范段(桩号CK13+924.22至桩号CK14+064.22交桩号GK3+285.602至桩号GK3+333处)占地面积约6604平方米;G#路:厚朴道海绵改造示范段(桩号GK3+182.5至桩号GK3+285.797段)示范段占地面积约4301平方米。
总体设计施工范围为道路两侧管廊带及机非隔离绿化带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植草沟、调蓄净化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各示范段海绵化改造。
各示范段独立为单位工程,各单位工程划分为:绿化工程、园建工程等两个子单位工程。
1、基于海绵城市的现代化城市规划途径1.1 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首先是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海绵体,例如城市周边的湖泊、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资源,这些天然的海绵体有着净化污水、调节河水流量等作用这些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对于建设海绵城市意义重大。
ZFGS-2018-07珠府〔2021〕26号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横琴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住房城乡和建设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 2021年5月14日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城市道路和绿地、城市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条本市所有新、改、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建设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市、区(含功能区,下同)人民政府分别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指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编制本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实施计划,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 2 —市级职能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实施市本级项目建设;区级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落实行业管理和区级项目建设,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流程全覆盖。
第二章部门职责第六条发改部门负责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项目备案或审批管理。
第七条财政部门负责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的筹措、监管等工作,会同海绵城市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开展绩效考核,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奖励政策。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技术深度及审查要点(试行)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前言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推动珠海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深度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以下简称“要点”)。
本要点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珠海市地方标准)编写,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为根本依据,除将强制性条文作为必须审查的内容外,还从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中摘录了部分与强制性条文关系密切、对安全和公众利益有较大影响的条款作为审查内容。
本要点根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专项内容编写,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建设标准;3.设计文件深度及审查要点;4.典型海绵设施审查要点;5.附件。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类型繁多,主要包含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与水系,工程设计文件审查中如遇到本要点未涉及的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大型建设项目,如大型防洪排涝工程、河道生态治理等,根据项目需求,需满足不同类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工程现场调研、测绘及勘察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区经验及工程师的综合判断。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作为施工图技术文件审查附属文件,可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提供相应勘察内容,可不涵盖工程勘察的全部内容。
本要点用黑字体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审查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目录1 总则 (1)2 建设标准 (3)3 建设标准审查要点 (6)3.1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部分审查要点 (6)3.2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部分审查要点 (10)3.3海绵城市绿地与广场部分审查要点 (12)3.4海绵城市水系部分审查要点 (15)3.5海绵措施施工图审查要点 (17)附件A 引用标准名录 (27)附件B 法规文件 (29)附件C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程方案审查报告 (30)附件D 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指导意见 (34)附件E 《珠海市横琴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试点区建设专项规划》、《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推动珠海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统一审查标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试行)》(珠府函〔2015〕419号)等相关文件,特编制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文件深度及技术审查要点(试行)。
1.2 本要点适用于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及中心城区内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与水系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中海绵建设技术设计文件审查,其他区域可参照执行。
1.3本要点供珠海市海绵办及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工程方案及施工图技术性审查时使用。
1.4技术性审查内容:1.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要求;2.是否符合系统性、功能性的要求;3.审查除按本要点内容审查外,还需审查国家、广东省和珠海市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内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国家标准为准。
1.5 审查机构和审查人员应根据本要点的规定进行审查,承担审查责任。
审查中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条文时,勘察单位必须进行修改,否则不予通过。
对于强制性条文以外本要点的其他问题,如未能严格执行应有充分依据。
1.6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应有海绵城市设计篇章,内容应包含且不限于以下规定所示,深度能落实方案设计且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要求,主要内容包含:1.说明书内容:项目概况、技术指标、设计依据、方案设计落实情况、海绵设施设计、雨水防涝设计、主要材料设计、主要施工方法设计、其他注意事项。
2.图纸部分内容:(1)项目位置示意图(2)海绵设施平面设计图(含汇水单元划分界限)(3)海绵设施竖向设计平面图(如道路项目给定设施结构横断面图)(4)项目区域涝水泄流通道设计平面图(5)管线设计纵断面图(6)主要节点设施大样图。
3.附件:(1)计算书:包含各项指标达标性说明和计算,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物(仅对TSS)控制率、雨水排水标准复核计算等(2)水文效益分析表(3)水质效益分析表(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程投资估算表。
1.7 建设单位报请工程设计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满足本要点中设计内容规定,重点项目提供资料增加评审会议时的汇报文件(多媒体,格式不限)、模型模拟资料、成果性的水文水力报告书及海绵城市施工图建设效果自评估报告,施工图审查所需提交材料中应同时附带方案审查合格报告、岩土勘察报告(详勘)、施工图设计任务委托书。
2 建设标准3 建设标准审查要点3.1建筑与小区审查要点3.2市政道路审查要点3.3绿地与广场审查要点3.4城市水系审查要点3.5海绵措施施工图审查要点附件A 引用标准名录1.《城镇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788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3.《室外工程》12J0034.《环境景观—滨水工程》10J012-4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19996.《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105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6年版)9.《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911.《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12.《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13.《透水碎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1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61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1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17.《城市道路一透水人行道铺设》10MR2041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8-201021.《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22.《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CECS243:20082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24.《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25.《绿色住区标准》CECS377:201426.《国家重点公园评价标准》CJJ/T234-201527.《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28.《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9.《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30.《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3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34.《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3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36.《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3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38.《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3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4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4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4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43.《园林绿化植物栽植技术规程》DG/TJ 08-1844.《垂直绿化工程技术规程》CJJ/T-236-201545.《屋顶绿化技术规范》DB 31/T 49346.《立体绿化技术规程》DG/TJ 08-7547.《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2016版)4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4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5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5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52.《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20145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5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5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5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57.《巯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58.《水工建筑钫抗震设计规范》SL20359.《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201260.《建筑工程可持续性评价标准》JGJ/T222-201161.《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62.《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15MR105附件B法规文件1.《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建部,2014年10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5.《关于做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2015年)6.《国新办举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简政放权有关政策例行》(国新办2015年)7.《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办公厅,2015年)8.《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省住建厅,2015年)9.《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住建部,2016年)10.《关于开展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住建部,2016年)11.《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1号)12.《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5年修订)13.《珠海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5-2020)》14.《珠海市横琴新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15.《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规划》16.《珠海市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项规划(2010-2020)》17.《珠海市蓝线规划(2012-2020)》18.《珠海市绿线规划(2012-2020)》19.《珠海市排洪渠生态建设和改造研究》20.《珠海市道路与交通低影响开发专项规划》21.《珠海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22.《珠海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试行)》23.《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4.《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试行)》附件C 海绵城市设计内容指引1. 前期准备1.1 资料搜集1)项目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