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研究现况
- 格式:pdf
- 大小:170.81 KB
- 文档页数:2
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全文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85%以上。
然而,对于NSCLC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却存在诸多争议。
其中,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分子检测指征和内容、辅助治疗的指征和方案选择,以及术后的随访管理等问题尤为突出。
此外,即使接受了术后辅助化疗,许多NSCLC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因此,寻找更优化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指南的专家组由32名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放疗科和病理科。
专家组通过投票和讨论审议,针对83个辅助治疗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审议,并呈送更大范围的专家团审阅收集建议而形成指南推荐。
本指南旨在归纳总结Ⅰ-Ⅲ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诊断、分子检测、辅助治疗、术后管理等问题,以规范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本指南还充分吸收了全球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并参考了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尤其是对于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本指南提供了新的优化治疗方案,如吉非替尼辅助治疗Ⅲ期研究和最新的奥希替尼辅助治疗Ⅲ期全球注册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对于可切除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
因此,本指南建议在肿瘤完全切除后,应对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
总之,本指南为NSCLC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有助于规范化治疗和管理,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包括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复合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以达到肿瘤完全切除的标准。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放疗;剂量分割0 引言在局部晚期或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放射治疗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常规分割放疗已沿用了半个世纪,然而疗效并不满意,nsclc采用60~70gy的常规放疗,由于残存的肿瘤细胞会出现加速再增殖,有80%局部肿瘤不能被控制,加大放疗剂量会使总生存率升高,但势必增加治疗时间。
mehta等[1]发现nsclc是一种增殖较快的肿瘤,倍增时间为 2.5~3.3天,治疗时间超过6周,每延长1天生存率就减少 1.6%。
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单次剂量>2.5gy,可以一次或多次分割。
该方法加大单次剂量同时缩短了疗程,既考虑到放疗中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又顾及正常组织的保护,符合放射生物学的原理。
加用倍增时间(2.5天) 的时间因子计算有效生物剂量(bed)时,大分割放疗高于常规放疗,并且与临床结果一致。
大分割放疗在立体定向放疗、3d crt 应用之前对晚期nsclc的姑息治疗应用较多,立体定向放疗1996年应用于体部肿瘤,大分割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增多,主要用于早期nsclc 的根治性放疗。
复习文献,大分割放疗适应症有以下几点:①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②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③kps评分≥70;④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1997年uicc 分期);⑤无严重的可能影响治疗计划完成的内科疾病。
有个别学者对肿瘤大小进行了规定,如日本的hiraoka等[2]限定肿瘤大小<4 cm,timmerman等[3]限定≤7 cm。
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nsclc的大分割放疗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1 常规分次大分割放疗的疗效目前大分割放疗的时间 剂量 分割模式尚不尽相同,按分次方法多分为常规分次和非常规分次两种。
在加拿大和欧洲,大分割放疗不少单位采用常规分次,即每日1次,每周5次。
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放疗疗效与剂量分割模式不同程度地相关。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术后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手术仍然是治疗NSCLC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治疗效果和术后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一、治疗效果1.1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不断提高。
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胸腔镜下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和更少的并发症,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
胸腔镜下手术在术中能够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更精细的操作,从而有助于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1.2 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普遍下降,因此影响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因素也相对较多。
肺功能、心血管功能、全身状态和肿瘤分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老年患者的全身状态较差,更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全面评估和术后的精心管理尤为重要。
肿瘤的分期也是影响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早期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晚期患者。
二、术后生存率及相关影响因素2.1 术后生存率的变化随着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规范化,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
研究表明,胸腔镜下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术后的生存率也受到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治疗等因素的影响。
肿瘤分期是影响术后生存率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早期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要远远高于晚期患者。
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也对术后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胸腔镜下手术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少的并发症,因此有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