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15
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管理和运作引言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和应对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管理与运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对提高城市质量、优化城市结构、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规划和建设的管理以及运作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管理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两部分。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整体在空间结构上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设计,它是城市建设的前置工作。
城市建设则是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城市进行实际建设。
(一)城市规划的管理城市规划的管理涉及到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规划编制和监测等方面。
城市规划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城市规划的管理首先要有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指导,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年度规划、城市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
这些规划要包含城市的空间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内容,以及城市发展目标和各发展阶段的规划实施重点。
2.城市发展战略的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规划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3.规划编制规划的编制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编制包含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年度规划、城市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
在进行规划编制过程中,城市规划部门需要与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公共设施部门、土地管理部门等进行沟通和协调,确定规划的各项内容。
(二)城市建设的管理城市建设的管理涉及到城市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事项,包括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房屋建设、交通建设、水利电力建设、环境保护、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
城市建设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开发和土地利用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已经加速,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和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手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决策作用。
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管理,是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措施。
1.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指导作用和决策作用。
要加强对各类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的引导,制定全面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意见,明确规划编制流程和标准,加强规划编制指导和监督,科学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2.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监督城市规划实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规划要求,确保规划的实现效果。
要完善城市规划实施制度,强化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市、区、县三级建设规划的协调和管理,建立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加强规划的质量管理。
3.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施分段规划,科学研究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采取措施保障城市交通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加强地块出让和土地开发监管地块出让和土地开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地块出让和土地开发监管,有利于规范土地利用的行为,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
要科学制定土地出让的标准和价格,严格约束土地出让行为,保护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1.严格审查土地使用的申请在土地使用申请过程中,要严格审核土地利用项目的支持资料,确保土地利用项目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1. 引言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现状,制定出合理的城市布局和发展策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过程,本文将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进行综合介绍。
2. 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规划的制定是指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确立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制定城市规划时,需要以下几个步骤:2.1. 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是指逐步制定城市规划的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然后,制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原则,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
最后,编制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明确各个区域的用地性质和功能。
2.2. 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加符合市民的需求。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投票和意见收集。
2.3. 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的制定还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评估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环境评估可以通过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规划对环境的影响。
3. 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是指对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在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3.1. 建设项目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进行具体的建设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的招标和选址、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及项目的验收和评估。
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确保项目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
3.2. 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进行土地管理。
土地管理包括土地征收、土地使用权划拨和土地利用监测等工作。
土地管理需要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地浪费和滥用。
3.3. 市政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还需要进行市政设施的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市政设施建设需要确保城市的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能够顺利进行。
城市规划实战指南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规划的步骤城市规划是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实战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规划的步骤。
一、引言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和发展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城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围绕城市规划实战指南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展开阐述。
二、制定城市规划实战指南的必要性城市规划实战指南是指导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文档,它可以帮助规划者明确目标,确定优先事项,并提供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指导原则,以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三、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在制定城市规划实战指南之前,需要明确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目标可以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原则可以包括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生态和谐等。
这些目标和原则将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根本指导。
四、开展城市调研和评估在制定城市规划实战指南之前,需要对城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
调研可以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情况,评估可以包括城市的发展潜力、问题和挑战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城市的深入了解,可以为制定城市规划实战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五、制定城市规划实战指南的具体步骤1. 制定目标:根据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原则,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
2. 分析问题:分析城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土地利用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因素。
3. 制定策略:根据分析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包括规划土地利用、完善交通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
4. 制定规划方案:在制定城市规划实战指南时,需要根据制定的策略和措施,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包括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等。
5. 完善实施措施:制定城市规划实战指南时,还需要完善实施措施,包括监测评估机制、投资保障机制、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等,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方案第1章城市规划概述 (3)1.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任务 (3)1.2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4)第2章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4)2.1 人本原则 (4)2.1.1 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5)2.1.2 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 (5)2.1.3 保障人的安全与健康 (5)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5)2.2.1 生态可持续发展 (5)2.2.2 经济可持续发展 (5)2.2.3 社会可持续发展 (5)2.3 协调性原则 (5)2.3.1 空间协调 (6)2.3.2 功能协调 (6)2.3.3 生态环境协调 (6)第3章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6)3.1 城市规划调查与分析 (6)3.1.1 调查内容与方法 (6)3.1.2 分析内容与方法 (6)3.2 城市规划目标与战略 (6)3.2.1 规划目标 (7)3.2.2 规划战略 (7)3.3 城市规划布局与设计 (7)3.3.1 空间布局 (7)3.3.2 详细规划 (7)3.3.3 城市设计 (7)第4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7)4.1 住宅用地规划 (7)4.1.1 住宅用地布局原则 (8)4.1.2 住宅用地规模与结构 (8)4.1.3 住宅用地分区规划 (8)4.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8)4.2.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原则 (8)4.2.2 公共设施用地分类与规模 (8)4.2.3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8)4.3 绿地系统规划 (8)4.3.1 绿地系统布局原则 (8)4.3.2 绿地分类与规模 (8)4.3.3 绿地系统布局规划 (8)4.3.4 绿地系统设施规划 (9)第5章城市交通规划 (9)5.1 道路交通规划 (9)5.1.1 道路网络布局 (9)5.1.2 道路交通组织 (9)5.1.3 道路设施建设 (9)5.2 公共交通规划 (9)5.2.1 公交线网优化 (9)5.2.2 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9)5.2.3 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9)5.3 停车设施规划 (10)5.3.1 停车需求预测 (10)5.3.2 停车设施布局 (10)5.3.3 停车设施建设 (10)第6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10)6.1 给排水系统规划 (10)6.1.1 概述 (10)6.1.2 给水系统规划 (10)6.1.3 排水系统规划 (10)6.2 电力系统规划 (11)6.2.1 概述 (11)6.2.2 电力设施布局 (11)6.2.3 电力设施建设与改造 (11)6.3 通信与燃气系统规划 (11)6.3.1 通信系统规划 (11)6.3.2 燃气系统规划 (11)第7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7.1 生态保护与建设 (11)7.1.1 生态保护原则 (11)7.1.2 生态建设目标 (12)7.1.3 生态建设措施 (12)7.2 环境污染治理 (12)7.2.1 大气污染治理 (12)7.2.2 水污染治理 (12)7.2.3 噪音污染治理 (12)7.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2)7.3.1 政策法规保障 (12)7.3.2 生态补偿机制 (12)7.3.3 宣传教育 (12)7.3.4 监测预警与评估 (13)7.3.5 生态环境项目管理 (13)7.3.6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 (13)第8章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13)8.1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13)8.1.1 法律层面 (13)8.1.2 法规层面 (13)8.1.3 规章层面 (13)8.1.4 规范性文件层面 (13)8.2 城市规划管理体系 (13)8.2.1 层面 (13)8.2.2 企业层面 (14)8.2.3 社会层面 (14)8.3 城市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4)8.3.1 加强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14)8.3.2 完善城市规划审批制度 (14)8.3.3 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 (14)8.3.4 加强城市规划队伍建设 (14)8.3.5 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实施 (14)8.3.6 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政策支持 (14)8.3.7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评估与修编机制 (14)第9章城市规划评估与调整 (15)9.1 城市规划评估方法 (15)9.1.1 定期评估与动态监控 (15)9.1.2 专家评审与公众参与 (15)9.1.3 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 (15)9.2 城市规划评估指标体系 (15)9.2.1 目标完成度评估指标 (15)9.2.2 规划实施效果评估指标 (15)9.2.3 规划适应性评估指标 (15)9.3 城市规划调整策略 (15)9.3.1 优化规划目标与空间布局 (15)9.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6)9.3.3 改进规划实施与管理机制 (16)9.3.4 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 (16)9.3.5 建立动态调整与长效机制 (16)第10章城市规划未来发展展望 (16)10.1 国际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16)10.2 我国城市规划发展展望 (16)10.3 创新城市规划实践摸索 (17)第1章城市规划概述1.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任务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设计和调控活动,旨在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功能结构的完善、环境品质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方案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比如土地利用混乱、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二、问题分析1.土地利用混乱:部分城市土地利用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导致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空间浪费。
2.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3.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措施。
三、实施方案1.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
包括总体规划、功能区规划、分区规划等,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城市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2.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边界。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不合理的土地用途,减少城市用地的浪费。
3.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制定城市交通总体规划,合理划定道路网和公共交通线路。
优化交通组织管理,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4.加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
加强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严格执法,严肃处罚。
5.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增加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数量,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
加强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6.加强城市规划宣传和参与加强城市规划宣传,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了解和参与度。
通过举办城市规划主题活动、开展城市规划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促进公众对城市规划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四、实施措施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是指按照由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则法规和具体规定,采⽤⾏政的、社会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法,对城市的各项建设⽤地和建设活动进⾏统⼀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有效⼿段,按照城市规划,依法安排各项建设⽤地和各项建设活动,把城市规划落实在城市⼟地上,变为现实。
《城市规划法》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具体阐明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这⾥,扼要地把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三个⽅⾯:(1)建设⽤地规划管理城市的⼟地利⽤是城市规划的核⼼内容,城市⼟地利⽤的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地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合理布局、环境质量和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致命点。
如果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不对城市⼟地的利⽤进⾏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就难以落实,当然就更谈不上按照城市规划实⾏统⼀的建设了;因此,城市建设⽤地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要任务和极其重要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地利⽤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
城市建设⽤地规划管理,就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运⽤法律赋予的控制⼿段,保证城市⼟地利⽤的科学合理和节约原则的实现。
为城市⼟地的征⽤、规划和具体使⽤提供依据和创造先决条件。
城市建设⽤地规划管理的重点是要严格控制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的选址、定点,使之符合城市规划。
主要制约⼿段是由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具有法律效益的建设⽤地规划许可证。
也就是说,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必须由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负责选址定点,并按法定程序核发建设⽤地规划许可证。
否则不得以任何借⼝使⽤⼟地进⾏建设活动。
概括地说,城市建设⽤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是参与法定的国家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对于国家确定建设的、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中型建设项⽬的选址、定点提出具体要求,使其符合城市规划,这类项⽬计划任务书的报批,必须附有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提出的选址意见书;⼆是根据法定的管理审批程序,在城市规划区内使⽤⼟地,包括临时⽤地,进⾏的各类建设项⽬,有关单位和个⼈必须持国家批准的有关⽂件,向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由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确定其⽤地位置和界限,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核发建设⽤地规划许可证。
城市规划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介绍城市规划法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管理城市规划,确保城市发展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和公共利益的法律。
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外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规划编制、公众参与、评估和监管等方面。
城市规划法的具体实施步骤1.制定规划委员会–建立一个规划委员会,由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组成,负责监督和指导城市规划的实施。
–委员会应包括城市规划专家、政府代表、业主和公民代表等,以确保多元的意见和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2.规划编制–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制定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需要进行城市区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并确保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公众参与–向公众公布规划草案,并举行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的公众参与活动,收集并考虑公众意见。
–公众参与是确保规划公正和可持续的重要手段,需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4.评估和审批–将规划草案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包括土地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
–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经济评估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评估完成后,将规划草案提交给政府进行审批,并根据审批结果进行规划的最终确定。
5.实施和监管–建立规划的实施机构,负责规划方案的具体执行和管理。
–监管机构应定期检查规划的执行情况,包括土地利用、建筑和环境等方面,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规划按照要求执行。
6.修订和更新–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进行修订和更新。
–定期进行规划的修订和更新,并继续进行公众参与和评估。
–修订和更新的目的是确保规划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
结论城市规划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制定规划委员会、规划编制、公众参与、评估和审批、实施和监管以及修订和更新。
这些步骤保证了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和公共利益,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在实施城市规划法时,需要政府、专家和公众等各方的密切合作,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城市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二、城市现状分析首先需要对城市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从人口、交通、环境、经济等多个维度了解城市的目前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空间。
三、市民需求调查在制定城市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
通过市民调查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望和需求,从而合理规划未来的城市形态。
四、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应当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同时创造符合现代审美的城市景观。
五、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
应该统筹考虑公共交通、道路规划和停车设施等方面。
同时,鼓励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六、住宅建设规划住宅建设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合理规划居住区的布局,提供多样化的住宅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同时,还需要注重住宅环境的品质,包括绿化率、建筑设计、生活配套设施等。
七、经济发展规划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应该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政策,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还应注重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市民生活水平。
八、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还应鼓励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九、社会文化规划城市规划与建设不仅关乎经济和环境,还关系到社会文化的发展。
应该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十、总结城市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合理规划交通、住宅、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能够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规划建设管理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确保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目标与原则。
1.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活品质。
2.原则,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全面性、协调性、创新性。
三、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内容。
1.城市规划管理。
(1)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确保城市发展的有序性和协调性。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利用,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建筑规划管理。
(1)加强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2)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发展,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3.交通规划管理。
(1)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2)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
4.环境规划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规划,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2)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5.资源规划管理。
(1)加强资源综合规划管理,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四、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政策法规保障,制定相关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
2.资金保障,加大对规划建设管理的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3.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监督和评估。
五、结语。
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城市设计规划实施和管理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法定规划的补充,重点研究的是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尤其关注公共空间的一种规划设计,但在—市长期的规划工作中发现,城市设计往往难以落实到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中。
本文将以—市长江路为例,从城市设计如何通过控制导则、土地管理、政策配套等方面实现规划的有效管控和指导后续的开发建设。
—古称香山,是一代伟人孙—先生的故乡。
在改革开放之初,秉持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迅速崛起,成为##四小虎之一。
当前,省正在全面推进“三个适宜”新型城市建设以及珠三角湾区的“二次开发”,—迎来了区域整合与战略转型的新机遇。
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港珠澳大桥、广珠西线高速、沿海高速、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广珠城际轨道等区域交通根底设施的建设,—将逐步发展成为珠江西岸的经济桥头堡和枢纽城市,担负起地区性中心城市的职能。
长江路位于—市中心城区与火炬开发区的结合部,串联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东区商务中心、博览中心、长江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城市重要节点,是中心城区内南北向的重要交通干道,也是中心区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地段。
1问题与策略本次城市设计的内容涉及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公共空间及景观设计、公服及市政设施规划等方面,但各部分的规划设想在目前的法定规划体系中无法完全表达,规划通过借鉴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先进城市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的规划管理体系,探讨如何通过城市设计导则,立体综合开发、加强政土地使用管理。
2城市设计导则指导和控制土地开发本城市设计为蓝图式的规划,是对长江路沿线一定地域空间内各物质要素的综合设计。
在此根底上,为提高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的衔接,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及具体地块开发两个层面,本规划分别提出了城市设计控制导则与地块控制图则,以指导后续的开发建设。
2.1城市设计控制导则。
主要为街道、开放空间、建筑形态、场地开发、街道设施与家具、照明、广告标识系统共7个方面,均为指导性控制内容。
2.2地块控制图则。
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众多领域,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合理规划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但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和管理,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人口集中会导致城市资源的不足,如住房、教育、医疗等。
其次,大量人口的涌入可能加剧社会矛盾和城市治安问题。
因此,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就要从人口增长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人口分布规划,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转移,减轻大城市的压力。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
二、优化土地利用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
此外,城市土地利用还应注重多功能性,将商业、住宅、工业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土地使用管理,避免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优化交通管理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市民的出行效率,还加剧了污染和能源浪费。
因此,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非常必要。
一方面,应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道路网络,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减少拥堵状况。
此外,还要加强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以便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四、加强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圾处理等。
因此,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让市民了解城市环境状况,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另外,要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
最后,要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实施方案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拥堵、污染、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规划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实施方案。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城市交通规划方面1.1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城市交通网络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骨架,优化交通网络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不同类型的交通方式,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1.2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大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1.3提高停车设施建设停车问题在城市交通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停车设施,提高停车位的供给,同时加大对乱停车的处罚力度,规范城市停车秩序。
二、城市交通管理方面2.1完善交通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法规体系,确保交通管理有法可依。
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罚,提高违法成本,遏制违法行为。
2.2实施智能交通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实时分析,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公交线路调度、拥堵管理等,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
2.3加强交通宣传教育三、实施步骤与时间表为了确保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
具体如下:3.1在的一年内,完成城市交通现状调查,明确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3.2在的两年内,完成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包括交通网络优化、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停车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
3.3在的三年内,完成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完善交通法规体系、实施智能交通管理、加强交通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措施。
3.4在的四年内,对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实施方案制定城市规划的详细实施措施和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实施方案,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讨论城市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阐述其中的详细实施措施和计划。
一、规划背景分析制定城市规划实施方案之前,应对相关的背景进行充分的分析。
这包括城市的发展定位、经济社会状况、资源环境状况等。
在这个阶段,可以借鉴历史数据、统计信息和专家意见进行评估和总结。
二、目标与原则确定城市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应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这有助于指导后续的工作。
目标应当具体而可行,原则应当科学合理。
例如,目标可以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原则可以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三、人口与用地规划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方案中的关键内容。
在这一部分,需要确定城市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同时,对城市用地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包括土地的功能分区、用地的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指标。
四、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交通和基础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实施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需要考虑城市道路的布局、交通网络的构建、公共交通的发展等。
同时,还需规划城市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
五、环境与生态保护在城市规划实施方案中,环境与生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来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这包括建设绿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等方面的工作。
六、产业与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实施方案还应当包括产业与经济发展规划。
在这一部分,需要确定城市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的繁荣。
同时,还需考虑城市的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七、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城市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在城市规划实施方案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城市规划框架ﻭ1城市建设史ﻭ1.1中国城市建设史1.2外国城市建设史1.3 城市规划思想史2 城市化小城镇ﻭ3城市结构与形态及其演变ﻭ4城市规划体系5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6总体规划战略规划7 控制性详细规划8 居住区9城市设计12可持续发展10土地使用ﻭ11 历史保护城市更新ﻭ13郊区化16信息化14全球化ﻭ15老龄化ﻭ17生态、景观18城市规划法规19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ﻭ20 城市规划与相交学科ﻭ20.1经济学20.2 社会学21 城市开发22道路交通ﻭ23市政工程ﻭ24现代技术应用中国城建史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ﻭ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ﻭ4.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ﻭ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ﻭ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8.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ﻭ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ﻭ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ﻭ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ﻭ外国城建史19.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18.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ﻭ20.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型城市ﻭ21. 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22.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ﻭ23. 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24. 中古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建设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25.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26. 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28. 巴洛27. 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城市建设主张ﻭ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及主要城市格局30. 在29. 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ﻭ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人文主义思想、君权思想的穿插交锋,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穿插交锋的过程演变31.不同时期英国新城的特点、缺点,典型城市33. 巴黎不同历32. 法国、美国、日本、瑞典新城建设的特征ﻭ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罗马营寨城——古典主义——雅各宾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欧斯曼改建——1965年巴黎总34. 华盛顿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郎方规划——Boswas 规)ﻭh——放射形长廊)35. 哥本哈根规划36. 主要城市规划著作时期、作者、内容(建筑十书——论建筑——理想的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进化中的城市——明日的城市——阳光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寂静的春天——城市意向——美国大城市的生生死死——城市不是一棵树)37. 不同时期科学城的特征和典型城市38. 田园城市理论年代、作家、书名、产生背景、概念、规划目标、内容、影响40. 堪培拉、昌39. 勒.柯布西埃、霍华德、赖特城市理论比较ﻭ迪加尔、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优缺点,规划年代和规划师ﻭ41. 城市广场、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商业区、园林绿化等空间要素不同时期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42.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上重要文件及其内容历史保护ﻭ意义43.历史保护遗产的意义44. 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地区概念及区别45. 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包括哪几个等级,如何划定,在保护区内46. 文物古迹保护区保护范围包括哪几个等级有何法律规定ﻭ48. 城市更新与历史ﻭ47.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ﻭ49.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ﻭ问题50. 古城保护的管理机制,不同层次保护的管理原则51. 历史文化名城核定标准、审批程序,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内53. 历史保容、审批、成果、作用ﻭ52. 历史文化名城的分类ﻭ54.名城保护护区划定考虑的因素、高度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ﻭ55. 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ﻭ中存在的问题57. 我国城市更新的动力机56. 城市更新的定义、目标、方式ﻭ58.城市规划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作用制ﻭ59. 保护规划编制的原则ﻭ控制性详细规划ﻭ60.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62. 容积率与哪些参数有关,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ﻭ如何确定6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与地位ﻭ64. 法定图则产生背景、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65. 美国区划法、香港法定分区计划大纲图、台湾土地使用分66. 控规中如何加强法制化区管理、深圳法定图则的区别ﻭﻭ67. 区划的定义,发展过程ﻭ68. 通则式与判例式的定义与区别,典型国家,两者的结合69. 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定义、相关的影响因素70.兼容性规划与管理如何进行完善ﻭ城市规划思想史71.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城市美化运动——公司城)73. 田园城市思想社72.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ﻭ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社会意义、结构示意74. 线形城市、工业城市、巴黎改建、赫尔辛基规划的空间模式ﻭ75. 西谛、盖迪斯、沙里宁的城市建设思想ﻭ76. 纽约的区77. 现代建筑思想的缘起与思想根源、主要特点ﻭ7划法规ﻭ79. Le Corbusier的现8. CIAM的成立及其对城市的认识ﻭ80. 邻里单位理论的目的与基本原则,Ra 代城市设想与影响ﻭ81. 雅典宪章产生背景、主要内容、意义ﻭ82. 广dburn规划ﻭ亩城产生背景、内容83.物质空间决定论的主要概念、主要手段、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以及对其的批判85. J.J84. 城市意象研究的意义、主要思想及其主要内容ﻭacobs的城市活力论产生的主要背景及其主要内容ﻭ86. 倡导性规划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87. 公众参与兴起背景及其社会意义ﻭ88. Alexander的城市半网络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ﻭ89. 马丘比丘宪章产生背景、主要内容90.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对比关于城市规划思想史、居住区、城市化、小城镇问题和城市结构91. 系统科学方法论产生的背景,现代系统思想和系与形态的ﻭ统方法的概念92. 1968年英国城乡规划法的主要内容94. 综合规划理论、93. 系统科学方法论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ﻭ分离渐进规划理论、混合审视理论、连续性规划理论的方法论基95.人文生态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础、创始人、特点、优缺点ﻭ其城市社会理论96.同心圆、扇形、多核心理论的提出者、结构模式、优缺点98. 经及其发展ﻭ97. Wirth 的城市生活方式研究的主要内容ﻭ济基础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可达性理论、通讯理论的主要内容ﻭ99. 区位理论的定义和主要内容100.政治经济学派从阶级斗争和资本积累出发对城市和规划的研究的主要内容ﻭ101. 后现代思潮的形成、核心、总体表现、重要意义以及对于现代城市规划的批判ﻭ居住区102. 有关概念(人类住区——日照间距——城市居住区——日照间距系数——日照标准——绿地率——公共绿地——环境指标——配建水平——千人指标——住宅区——社区——人居环境)103.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105. 用地平衡104.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ﻭ106.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方表及其作用ﻭ法较以前有哪些改变,宜采取哪些具体措施107. 腾尼斯提出的社区形成的四个条件ﻭ108. 社区在居住区规划中的意义110.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109. 社区形成的基础ﻭ111. 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ﻭ住组团之间的关系ﻭ112.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及其在住宅区规划的作用113.服务半径的定义以及设施分级、服务半径确定考虑的因素115. 影响居住区环境114. 住宅区路网布局时应遵循的原则ﻭ质量的要素116. 人居环境设计的指向原则ﻭ117. 城市规划、行政区划、118. 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ﻭ1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ﻭ19.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有何问题,如何修编120. 社区规划的概念、类型、内容,公众参与的作用ﻭ121.居住区规划现存的问题以及进行社区规划的必要性城市化122. 城市化的概念123.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125. 世界、中国、发124. 城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的主要内容ﻭ展中国家(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126. 概念的区别(城市化Ⅰ与城市化Ⅱ;正统城市化、过度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乡村城镇化;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127.城市化的单一指标度量法与复合指标度量法的定义128. 人口比例指标的计算方式及缺陷,城市人口如何确定ﻭ12131. 我130. 城市化速度的定义ﻭ9. 人口集聚度指标法的内容ﻭ国城市化的发展前景132.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战略方向ﻭ小城镇问题ﻭ133.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模式134. 发展小城镇的优势、弊端、出现的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135. 我国小城镇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问题ﻭ136. 几个概念(小城镇——城市——乡村——城乡结合部——城乡一体化——郊区——城市边缘区)ﻭ137. 城中村现象、特点138.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定及问题焦点ﻭ城市结构与形态ﻭ义、关系与作用139.城市结构如何协调发展141.城140. 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定义ﻭ市总体布局的基本模式及图示142. 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以及信息时代的城市物质结构的演变特征143.卫星城式发展模式的特征145.城市社会的演144.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征及特点ﻭ化趋势ﻭ146. 工业化、后工业化、逆工业化、经济结构、产业147.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结构的定义ﻭ148. 英国、美国和香港的城市规划运作体总体规划、战略规划ﻭ系组成框架149.我国的城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150. 深圳的城市规划运作体系组成框架以及与传统城市规划运作体系的对比ﻭ151. 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ﻭ152.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区别、联系15 153. 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关系ﻭ4. 总体规划的任务、期限、定义、内容ﻭ155.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ﻭ156.现阶段我国的总体规划实施存在哪些问题158.城市性质、城市职能的定义以157. 远景规划的概念内容ﻭ及确定依据159. 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开发区的定义161. 战略规划的产生背景、与总规160.城市发展方向定义ﻭ162. 战略规划的技术核心、方法论基础,目前存在的问的区别ﻭ163.近期建设规划的产生背景、原因ﻭ164. 近期建设规划题ﻭ的基本任务、期限、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内容165. 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国土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ﻭ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定义以及之166. 区位理论与增长极核理论的内容以及在我国的间的关系ﻭ应用16 167. 中心地理论的假设条件、三种基本类型的结构形态ﻭ8.区域规划再兴起的原因16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规划的发展变化ﻭ170.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的概念及之间区别171. 城镇体系的概念172.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规划目标、编制内容ﻭ土地ﻭ1174.区位、区位理论的定义73. 土地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ﻭ及内容175. 城市层面的土地经济学中的土地特征ﻭ176. 竞租理论内177. 城市开发的类型以及其经济特征容及推导ﻭ178. 世界层次土地政策的演变趋势180. 我国土地市场机制179.我国土地所有制所包括的内容ﻭ所包括的内容181. 我国土地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82.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概念和基本要求183. 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经济条件评价的概念和内容184. 城市土地使用分类ﻭ185. 国标中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人186. 土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结构指标比例ﻭ地兼容性的定义、相关影响因素188.土地使用开发强度187. 兼容性规划和管理如何完善ﻭ189. 我国经济体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的考虑因素ﻭ190.有关概念(城市开发——土地开发——公共开发——区位——郊区——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城市用地——191.土地储备制度的定义、作用、运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ﻭ意义、作用、问题、目标、对策192. 土地储备制度的土地征购方式、运作程序193. 土地置换的定义、问题、对策ﻭ194. 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交易的参加者、交易形式196. 工业时代热点问题ﻭ195. 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定义ﻭ城市功能结构的特征197. 信息化城市在结构、空间、经济、文化方面的特征ﻭ198.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200.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形成199. 信息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ﻭ历史201. 人类住区的定义、发展任务ﻭ202. 环境、社会、经济、203.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城市空间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体现ﻭ204.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ﻭ205. 郊区化的定义206.郊区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的分别208.中外郊区化在背景、动力机制、表现207. 郊区化的表现ﻭ209. 睿智增长的产生背景、内容、目的、特征方面的对比ﻭ210. 中国郊区化的利弊以及解决措施ﻭ211.全球化的背景、重要文献212. 全球城市、国际性城市、全球城市化、城市全球化的定义213. 世界城市的特征以及指标体系以及区别ﻭ215. 社会空间结构的发展214. 城市产业结构重组的发展趋势ﻭ216. 实体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趋势ﻭ217. 巨型城市、大都市连绵区的定义及联系219. 全球化对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218.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ﻭ规划提出的要求220. WTO对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机遇221.老龄化的定义、带来的社会问题222. 我国老年人独有的特点223.城市规划、居住区建设对于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城市发展224. 城市如何产生ﻭ225. 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226. 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227.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进化理论、增长极核理论、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类型分异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28. 国外城市中心的演化规律城市设计ﻭ229. 城市设计的作用以及不同时期作用之演变230. 你对于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如何在规划控制中体现城市设计的概念231. 城市设计在各个规划阶段的作用232. 以旧城区特色街道的保护规划为例,说明城市设计在不同233. 城市设计与控规、详规的区别规划层次的作用与体现ﻭﻭ234.谈谈你对于城市空间特色的理解,在城市空间特色的营造中城市设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体现235. 对于不同层次城市设计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联系与区别236.结合城市设计的作用与目标,谈谈城市设计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ﻭ城市规划实施237. 城市规划实施的概念、目的与作用ﻭ238. 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的几种类型239. 市场机制的缺陷与低效的体现240. 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241. 城市土地配置和使用的管理程序242. 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基本要素ﻭ243.城市规划实施的机制有哪些244. 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245.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基本方法、原则、基本特征247.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工246. 城市规划管理的构成要素ﻭ248.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原则、依据ﻭ249.规划管理控作ﻭ250. 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的特征与程序制的分类ﻭ252. 用地规划管理的目ﻭ251.选址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文件ﻭ的、任务、内容、文件253.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文件254. 历史文化遗产管理的意义、原则ﻭ公共参与255. 公共参与的定义、实质、目的、作用、方法、途径ﻭ256. 实施公共参与的条件257.我国公共参与的一些问题ﻭ城市规划法规258. 城市规划法制定目的、主要内容259. 城市规划审批程序260.城市规划法制建设意义261.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组成262. 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