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17.27 KB
- 文档页数:6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摘要:通过对我国西部某地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控制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大场式构造蚀变岩金矿床类似的地质条件,找矿前景较好,本文结合该矿区的案例,对金矿成矿背景、地质条件、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金矿;找矿;地质;成矿笔者在大场金矿东部龙然加日苟地区从事金矿预查工作,在原1/5 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的HS139、140 号两个乙 3 类综合异常的基础上,圈定了7 个1/1 万Au 异常,并通过后期工程揭露初步圈定了3 条矿(化)体。
通过和大场金矿床成矿条件进行对比,认为工作区具有和大场金矿床相似的成矿条件,为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金矿成矿背景勘查区为俯冲增生楔Ⅱ1-1(C2-T2),北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缝合带,南为前陆盆地。
勘查区地处昆仑山南坡、巴颜喀拉山北坡。
区域上出露地层属巴颜喀拉地层区、玛多-马尔康地层分区、曲麻莱小区。
主要有二叠纪、三叠纪、第四纪等不同时代的地层发育。
勘查区主要发育甘德-玛多(F6)与玛卡垒(F9)两条区域性大断裂。
甘德-玛多(F6)断裂以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体,该带与铁、铜、钴等多金属矿产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玛卡垒(F9)断裂较为复杂,大部分由浅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主要矿产为构造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及金、铜、锑、汞矿床。
勘查区位于北巴彦喀拉金、铜、锑、汞、稀有金属成矿亚带,该成矿亚带北与昆南晚古生代铜、钴、金成矿亚带紧邻,是我国第二轮固体矿产成矿远景区划所划分的川西北印支-燕山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延部分。
与北巴颜喀拉成矿带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北部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是该成矿带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一个Hg-Sb-Au 地球化学带,成矿元素组合为Hg-Sb-Au。
已发现的矿床均分布在二叠系黄羊岭群下段和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中,区域矿化范围主要集中在苦牙克断裂东侧黄羊岭地区和东部的东、西大滩至大场一带。
金的找矿及金矿预测方法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已有的找矿成果,采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手段,介绍各种找矿方法,并且综合找矿方法在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同时扩建找矿模型,促进找矿方法在金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找矿方法;找矿预测;应用金矿是一种典型的和韧性剪切有关的物质,在金矿床中,目前的粤桂、桂东南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床,可以运用加马能谱、地电化学和数值模拟产生的体积应变异常带,进行金矿找矿的预测。
这几种找矿预测方法各有优势。
深部找矿的目的主要是:收集好原来地质工作成果,在矿区周围,通过采用遥感解译的方法进行找矿的工作,如果发现了异常,然后推断其中含金矿的部位,并且进行地质测量和钻探验证,在金矿富集的地方,研究其地质的特征、含矿性。
1、常用综合找矿方法概述找矿方法就是为了找到矿产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措施的方法总称。
常用的找矿方法按照原理分类,可以分为地质找矿方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和地球物理找矿方法,还有遥感技术找矿方法和工程技术找矿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找矿方法。
1.1地质找矿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原始的、最常用的找矿方法,它又细分为砾石找矿法、重砂找矿法、地质填图法和矿床模式法。
其中,地质填图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运用地质理论,调查、研究综合性地地质矿产,并且仔细研究工作区内的地层、岩石和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成矿的规律指导下,收集相关的找矿信息,进行找矿的工作。
1.2物探找矿方法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操作方法是:利用相关的仪器,比如说地质仪器,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接收工作区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情况,接着准备好有效的找矿处理方法,从这些收取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然后根据岩石矿体或者周围的岩石的物性差异,考察地质条件,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用地质的语言来解释,推断出矿产的存储位置,矿产的大小范围和矿产的形状。
因为在地下埋藏的矿体或者地质构造,针对其物理性质、规模大小和所处的位置,地理物理勘探是地质调查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金矿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贵重金属矿物,是人类社会历史上重要的物质财富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金矿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然而,金矿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多学科、多环节、多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从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和找矿方向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1.观念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由于金矿EXPLORATION涉及面广、难度大,存在着趋近深层、盆地、火山活动区等复杂矿化成因、寻找微弱异常等技术难点,因此,金矿勘查需具有交叉学科应用和多技术融合的特征。
但目前国内金矿勘查中普遍存在的困难是,勘探人员大多缺乏专业化知识和对矿山地质的全面认识,以及在现代化仪器装备及全球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2.现代技术应用状况尚有瓶颈金矿勘探中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土地利用、遥感技术等方法开展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查已成为一种常规技术路线,但现代技术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瓶颈。
例如,矿区周边区域过于开发且建筑物密集,不仅影响勘探设备的展开,遗漏信息和变形出现的概率也增加;区域内地形复杂,多雨和山体滑坡高发,给矿区勘探带来了很大困难。
3.不易获取翻译成英语和其他外语的技术资料金矿勘探不仅受到中国社会与外界的关注,还为各国投资方所关注,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国际标准资料将容易获取。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也没有大量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语或其他外语,因此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与应用。
二、找矿方向1.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探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探是矿产勘探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优势在于快速、高效、准确。
近年来,随着各种综合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多参数综合法、静态弹性波分析法等高科技勘探手段的出现,地表对地下穿透式勘探的分辨率和深度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三维模型勘探三维模型勘探是一种划时代的勘探方法,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勘探区域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建模,可以让勘探人员根据模型对勘探区域内的矿区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
肃北县北东金矿含矿构造及找矿分析肃北县北东金矿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肃北县北东地区,是该地区知名的大型金矿之一。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开采,发现该矿区含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和多种矿物,如铜、银和钼等。
该矿区原生岩浆活动较为活跃,主要产出了侵入岩和变质岩系。
侵入岩主要为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石二长花岗岩等,这些岩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岩浆体系。
而变质岩系主要为片麻岩、石英片岩和云母片岩等,这些岩石主要分布于山地地带和丘陵地貌中。
经过详细的物探和地质调查,发现北东矿区中含有多条深切构造带,矿体沿构造带分布,其中富含黄金和其他有用矿物。
此外,还发现该矿区的矿化程度较高,矿脉较大且伴生矿物种类多,主要为硫化物、氧化物和自然金等。
基于上述发现,可以得出以下的找矿思路和探矿方案:1. 注意深切构造带的发现和勘探,发现构造带上富含矿物的矿床,对矿床周围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致的勘探和推进。
2. 在已知的矿脉附近,对矿体的形成过程和矿石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了解矿化的类型和成因,进而确定矿体的形态和大小,并探究其深部走向。
3. 细致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找出地质构造的演化规律,并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找出潜在的矿体并进行细致勘探。
4. 初步确定矿床后,可以通过安装钻探设备,进行多角度的核钻探,进一步探明矿脉的深度、形态和富矿区域的位置,以便比较准确地预测矿体的含量和质量。
综上所述,肃北县北东金矿的含矿构造特点和找矿分析,对今后的矿产资源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矿山规划和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支持。
以下是肃北县北东金矿的相关数据:1. 矿区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
2. 矿区原生岩浆活动较为活跃,主要产出了侵入岩和变质岩系,其中以石英二长岩和片麻岩为主。
3. 在矿区内,发现了多条深切构造带,矿体沿构造带分布。
4. 通过物探和地质调查,发现矿区中含有多种矿物,包括金、铜、银和钼等。
5. 区内主矿床为粒度较粗、含金量较高的石英脉状岩体,在矿体附近常常存在有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矿物,氧化物矿物为绢云母、针银矿、绿泥石等。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概述金矿是指含金量在矿体或矿石中达到一定的量的矿石或矿床。
金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经济价值。
为了发掘金矿并进行有效的开采,在找矿过程中需要了解金矿的特征和找矿方向,以确定寻找目标和开采策略。
二、金矿特征1、金矿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金是一种黄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元素。
在常温下,金不会与氧气反应,不会腐蚀或氧化,因此常用于珠宝和货币的制造。
化学上,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在高温下易于溶解。
这些特性为金矿的寻找和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2、富含金元素的矿石类型金矿通常与石英脉、硫化物、石英砂岩、变质岩、火山岩等矿石类型有关。
其中以硫化物矿物为主要承载矿体,如黄铁矿、黄铜矿、黄铅矿等。
同时,也有部分金矿是以银、铜、锡等代替金元素,或伴生在压铸矿、重沉积物、腐殖质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环境中。
3、控制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构造期间,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热液作用等相关。
矿区地质构造特性也是控制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
金矿还与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三、找矿方向1、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找寻金矿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非正交磁法勘探等。
这些方法主要依靠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电磁、磁性等,来确定矿体位置和特征。
2、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矿石和土壤、岩石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等信息,确定矿区位置和开采价值。
其中,地球化学物探是最常见的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陆地表层地球化学物质为目标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3、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和微波等方法,捕捉矿区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地形或植被等,进一步分析和找出金矿存在的可能性。
4、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是一种以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勘探技术,它包含大量的现场地质勘探、钻探和采集数据等。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贵金属,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金矿地质勘查一直是矿产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着金矿开发的成败。
本文旨在分析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及找矿方向。
1.固有方法单一。
金矿地质勘查的方式多样,但实际上,多数勘查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固有的勘查方法中,如矿物和岩石学、重矿物分离、地球物理方法,这些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2.勘探技术相对滞后。
勘探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匹配,很少有新型技术被应用到金矿勘探中。
例如,当代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矿产勘察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3.勘探成本高。
难以控制勘探成本,特别是在一些遥远、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都较高的地区,资金短缺仍然是阻碍公司继续进行勘探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找矿方向分析1.多种方法结合。
由于传统的勘探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勘探方法的结合,同时还应加强勘探技术的更新和开发,多元化勘探方法的使用可大大提高金矿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2.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
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勘探方案,在找寻优质金矿的同时,降低勘探成本,提高金矿勘探的效果和效率。
3.加强勘探重心转移。
在现有金矿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型、地段型资源潜力评价,提高勘探效率和成果,增加新发现的金矿,将勘探重心逐渐转移到深层、复杂地区和新的潜在区域。
4.深入研究矿藏形成规律。
矿床有其特征,矿床的形成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需要从经济地质学角度深入研究矿床形成机理和特征,正确认识矿床分布规律,才能更加精准地找到新金矿。
三、结论金矿地质勘查是矿产开发的前提,应对金矿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难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矿产勘察的信息化手段多方位接触找寻,将现代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金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提高金矿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降低勘探成本,增加新金矿的发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做出积极的贡献。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金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它们向着着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们发出光芒,吸引他们去找寻财富的机会,但是找到金矿的方法却并不简单。
和挖掘石油和铀类似,挖掘金矿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它不仅需要操作技能,还需要对科学,工程和地质等科学领域有所了解。
总的来说,找金矿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十大方法:第一,先查找地质资料:找金矿前,我们需要研究周围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以及可能隐藏在地下的金矿矿床,它们可能隐藏在浅层,也可能深埋在任何土壤中。
因此,我们需要对附近的地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找到金矿。
第二,采用航空技术:航空技术有助于采集大面积的植被数据和高精度地理空间数据,从而可以获得有关金矿矿床的信息,包括它们的形状、位置、颜色和结构等等。
第三,观察当地的植被:植被是一个简单的、有效的金矿搜索方法,植被的颜色、结构及生长状态可以透露出地下的资源和金矿的情况。
因为特定的植物会按照它们的特性受到某些特定元素的影响,比如碱土元素,它们会受到金矿的影响而长在某个地方,因此观察当地的植被可以有助于寻找金矿。
第四,进行实地考察:如果暗示有金矿存在的迹象足够多,可以考虑实地考察,这将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金矿的位置,以及下一步的搜索步骤。
第五,野外勘测:野外勘测是利用地质特征、地质变化、地球物理特征以及地质调查给出的元素分析结果来寻找金矿,它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而且勘测成本也相对较低。
第六,采用测井技术:测井是一种常见的找金矿方法,它是在地下放置一根特制的钻井管,将下面的土壤和岩层取样,并仔细研究它们的特征,从而找出金矿的存在。
第七,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找金矿的原理是通过在水和空气中采集和分析微量金矿元素,来确定某一地区是否拥有金矿矿床。
第八,采用磁矩测量:磁矩测量是一种可以测量地质结构磁场强度的技术,可以鉴别出金矿床的存在,也可以帮助识别出可能的金矿位置,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第九,采用雷达和声纳:雷达和声纳技术是识别地下构造和地质特征的有效方法,它们可以发出信号或波浪,然后检测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了解地下的结构和金矿矿床等信息。
引言金是使用历史最长、最为广泛的贵重金属,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珠宝、电子、航空航天领域等多个领域。
在全球性金属资源中,金的储量相对较少,因此寻找新的金矿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
经过多年的勘探和探索工作,东安-汤旺河地区被确定为中国大陆金矿区之一,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潜力。
本文主要介绍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法,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地质背景(一)地质构造东安-汤旺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属于新青岛岩群特提斯岛弧带。
该区域牛家岭-哈尔滨隆起构造与运动对地区金矿分布产生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在该区域板块运动作用下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构造形态,包括褶皱、断裂、岩浆侵入体等。
(二)地质成因该区域黄金矿床具有多成因的特征,主要有岩浆热液成因、剪切带成因、蚀变成因等。
其中,岩浆热液成因是主要成因之一。
在燕岗钼多金属矿床、草河铜矿床、草河铁矿床等多种矿床中均发现了与这种成因相关的矿体形态及矿石特征。
二、地质特征(一)矿床类型该区域黄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诺尔克金矿、布洛克金矿等几个大型矿床中。
这些矿床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砂岩型、硅化岩型、脉型、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二)矿化类型该区域黄金矿床的矿化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石英-金矿化、黑钨-金矿化、黄铜-金矿化等。
这些矿化类型均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具有比较明显的控矿作用。
(三)矿化特征该区域矿体呈脉状或块状,与周围的变质岩及火山岩相接触。
在矿体中,含有较多的黄金、石英、方解石、钠长石、黄铁矿等矿物。
三、找矿方法(一)综合物探法综合物探法主要是利用岩石、土壤等介质对物理学参数、电学参数及磁学参数等的不同区别,进行地面或航空物探测,发现矿床的地质构造及其异常情况,以指导实地勘探。
在该区域,可以利用电法、重力法、磁法等多种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勘探。
(二)钻探方法钻探方法是直接对下地的矿床进行开采,能够最直观地获取地下矿体的信息。
主要分为岩心钻探和喷砂钻探两种。
其中,岩心钻探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勘探方法,它主要利用岩心样品进行实验分析,以确定矿床的性质及产出量。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找金矿的十大方法想要找到金矿,是需要有一定技巧和方法的。
这里有十大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第一,了解矿山地质环境。
如果要寻找金矿,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地质环境,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
其中可以包括地层学、岩石学、矿物学、地球物理学、化学和水文学等等,而且还要考虑当地特有的气候、土壤类型和地表形态等因素。
只有深入理解当地的矿山地质环境,才能更好地获取金矿的信息。
第二,寻找金矿指示矿种。
寻找金矿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些金矿的指示矿种进行研究,例如比较容易在金矿中发现的高磁性物质、黑色物质、沉积物物质、磁性物质等。
而且,还要掌握其他金矿指示矿物等,以及影响金矿长期保存的环境因素,这样才能根据金矿指示矿物,有效地紧实探寻金矿。
第三,根据地质特征探索金矿。
探索金矿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地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
可以根据当地的断裂带状地质特征,如断层、褶皱等,发现可能存在矿物组合的构造断裂带,并进行探寻。
第四,利用传统寻金方法探索金矿。
要有效地找到金矿,还可以利用传统的寻金方法,例如掘斗金、开采、沉淀、水淘、拾金、研岩等等。
第五,利用金矿勘查技术探索金矿。
要实现高精度的勘查,就要利用金矿勘查技术,比如磁临勘技术、能谱勘查技术、大地测量技术等等。
第六,利用金矿勘探仪器探测金矿。
利用金矿勘探仪器,可以通过电子勘探仪等来获取金矿的真实位置。
第七,利用衍射成像技术探索金矿。
通过衍射成像技术,可以对金矿进行正确检测,这种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是也很有效。
第八,利用钻探调查技术探索金矿。
金矿调查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宽度,以及黄金分布的状况。
第九,利用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探索金矿。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是对地表水动力地质条件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位置。
第十,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探索金矿。
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金矿的深度和位置,以及矿物结构等特征。
总之,寻找金矿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以上就是十大寻金方法,在寻找金矿时可以参考一下!。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砂金的找矿和评价第一节砂金的找矿方法砂金的找矿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5种:①自然重砂法,②工程重砂法,③旧采调查,④地质地貌分析,⑤物探与航空新技术方法。
其中前3种方法是通过取样调查,了解是否有砂金的存在,并直接确定是否成矿,属于直接的找矿方法;后2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成矿条件分析及评价、研究环境及沉积物某些特点,来推断是否可能成矿,属于间接找矿方法,其中地质地貌调查,是砂金找矿分析的基础。
通常在确定到哪里去找砂金矿和在何处何部位布置取样工程方面,主要是由地质地貌分析提供依据。
以下分别介绍砂金找矿的具体方法。
一、自然重砂法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密度(比重)很大,用淘洗盘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
取样包括水系沉积的河流重砂取样、阶地砂砾层沉积露头取样和山坡的残坡积层重砂取样。
前二种取样,可以了解水系沉积物的含金性、砂金的大致分布范围、阶地含金层的品位及厚度。
山坡残坡积层中的取样,是在已知有砂金的小沟山地范围内,用于追寻砂金来源,通过在山坡和坡脚,按一定间距挖掘浅坑取样淘洗,根据见金结果圈定分布范围,缩小岩金找矿靶区。
这三种取样中,应用最广的是河流自然重砂法。
河流自然重砂法取样工作,一般是沿水系上游或沿含金的中小支谷由下而上进行。
其优点是:工具简单(只要一把锹、一个淘洗盘),取样工作量小(挖浅坑0.3-0.5m深,样重20-40k g ) ,简便易行,一个人也可以干,很快就可以直接获得近地表处的砂金信息。
缺点是:由于样品取在浅近地表处,不能反映深处的砂砾层含金情况,而砂金通常主要富集于砂砾层下部靠近基岩处,因此近地表处的河流重砂测量结果,在找矿中一般只有定性意义。
自然重砂取样效果取决于取样点位和层位的选择。
在平面范围内,取样点应布于有利于砂金富集的地方,如河流突然变宽处,河流转弯凸岸处,河床浅滩的砂砾沉积区,近主、支流交汇处,河床中岩坎石滩卞方,岩衅的上方,边滩或心滩处,水流中大障碍物前面,河床坡降由陡变缓处,“关门山,河谷上方或“迎门山”前方堆积区等处。
在垂直剖面方向上,以靠近底岩的砂砾层底部位置为最好。
在砂砾岩区,应取在切割砂砾岩层的支沟细谷的下方河床沉积中。
在有多级沟网发育的山区,应优先在支谷中取样。
取阶地沉积露头样品时,应尽可能取在砂砾层的底部或近基岩面处。
每个样品样长0.2-0.5m。
样品重量最少不小于20kg或按体积取0.01m3。
(约相当于1标准船形淘洗盘满盘砂样)。
沿河流取样时,间距视沟谷规模决定,不必机械固定。
确定取样点,应以地质地貌条件有利为原则。
三五公里长的小沟,可大致按800m间距取样,十公里左右长的沟谷可按1 600m 间距取样。
取残坡积样时,按平行山坡等高线布置取样点,点距80-40m。
所有取样层位都尽量取在砂砾层或含粘土砂碎石层中,避开纯粘土层。
旧采尾砂堆应从近上部表层直接取样,采坑深0.3—0.5m。
各种重砂采样都要计算祥品的重量或体积,以便计箕品位。
样品在野外淘洗后送实验室。
二工程重砂法是使用砂钻或探井工程穿透松散沉积层并系统采样,了解松散沉积含金情况和直接确定含金层品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由于砂金及工业砂金层主要赋存于松散沉积层的底部,所以工程重砂法可以查明深部砂金富集情况,提供直接找矿信息。
采用此法的基本要点是布置取样工程点要有较充分的依据和具备施工可行性,其次不论何种取样主程一律要打穿含金层并控制基岩面以下至少0. 2m深。
使用取样工程进行砂金找矿,必须以地质地貌条件分析为基础,根据找矿标志和线索,在成矿有利区段内选定有利部位,按一定工程网度布置工程。
有利部位应根据砂金富集与成矿规律确定(详见第二章)。
三、砂金旧采迹与民采调查很多砂金区的河流上游或支沟细谷内都常见有砂金手工旧采迹,它们是砂金找矿的有效标志。
根据旧采迹,进一步开展外围找矿,常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较大规模的手工旧采区尾砂堆,也常常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另外,通过民采调查,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本这内砂金成矿地质特征、规律及找矿线索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所以砂金民采调查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四、地质地貌调查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
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
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砂金补给以及补给的贫富程度。
在调查中,要注意了解沟谷的构造背景和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
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并在1 :50000或1 :25 000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地貌第四纪地质草图,绘出主要地貌单元的边界线,为布置取样工程和以后圈定矿体提供参考依据。
五、民间寻找砂金矿的某些经验黑龙江省是我国砂金主要产区,开采历史悠久,民间寻找砂金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根据地貌和砂金富集规律确定远景区段1.看“三山”、“四不露”,一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和“全沟不露骨”。
“座山”为河谷上游的产金山。
它以高大(不露堵”)和“马牙石”脉(石英)多为特征。
经验认为,有座山存在在河谷中形成砂金金矿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山门”即河谷钳形山,又称“关门嘴子”。
“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河流的迎面山,又称“不露嘴”,“不露口”。
这种地貌都是砂金成矿的有利标志。
在“关门山”的上方或“迎门山”前方的河谷内,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
“不露风”又称“不露腰”,产砂金的河各两侧山要比较高些,“风”好似刮不出去。
“不露骨”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表明河谷处于堆积阶段。
2.“小沟出嘴”、“大沟有腿”、“不大不小在肚里”。
小沟指长度在3km以下的小沟谷。
“小沟出嘴”是讲要注意在小沟出口处寻找砂金矿。
长度在lOkm以上时为大沟。
“大沟有腿”即在较大的河谷中发现了砂金矿,那么在其上游的某些支谷里也有可能找到砂金矿。
反之,如支谷有砂金矿,在主谷里也可能有砂金矿存在。
不大不小(中沟)长度3-10km,主要成矿在本谷内。
3.“金出阴坡”。
据寒冻地区民间经验,冲积砂金矿,特别是阶地矿,多分布于河谷阴坡一侧。
即东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侧谷坡的阶地上砂金矿多,而在北侧很少,对南北走向的河谷,矿金矿多分自于西侧阶地上,东侧成矿很少。
(二)河流重砂取样找金沿河流采取重砂样品进行砂金找矿,是民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经验是:1.取样点要合理,并具一定的代表性,通常取样线间距以200-300 m为宜。
2.取样位置要选择河流改变流向(转弯)的内侧部位;河水流速显着变缓地段;河床中大障碍物体的前方;主支流汇合的旁侧。
3.注意取样层位。
当泥(粘土),砂和砾石都有的情况下才可以取,三者缺一时效果不好。
4.在老探坑或旧采尾砂堆上取样时,应先剥去表土部分,但不要挖探过大,最好找有基岩碎块的砂砾取样,对单纯的水洗砂砾部位不能取。
5.不能水中捞样。
岩金的找矿岩金找矿工作通常应用的找矿方法有地质学找矿法,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法),地球物理找矿法(简称物探法),探矿工程法以及就矿找矿法等。
当前的找矿工作通常是各种找矿方法的综合运用。
为了适应乡镇企业找矿的需要和可能,本节将重点介绍部分简便实用的找矿方法。
探矿工程法将结合岩金矿床的评价一节中叙述。
一、露头标志找矿露头标志找矿是通过寻找、追索和研究工作区内有关的露头、含矿转石及旧采矿遗迹等找矿标志以达到找矿的目的。
它适用于基岩出露良好的找矿远景区(如矿山或矿区外围)。
(一)路头标志找矿的方法和要求1.收集工作区范围的地形图或简测地形图,常用比例尺为1:10 000(亦可由1 :50 000地形图放大),作为野外用图。
2.找矿工作采用路线穿越法(剖面法),观察路线应大致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路线的间距原则上以两相邻剖面线的地质情况能对比为度,观察路线应尽可能沿基岩出露良好的山脊及沟谷布设。
3.路线穿越过程中所遇到的岩石或矿石露头要用地质锤敲打,仔细观察。
注意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沿沟谷找矿时可能出现的含矿转石。
4、要依靠和发动当地群众报矿、找矿。
(二)遇到找矿标志应做的工作1.对露头标志(1)用“碗金法”检测其含金性。
“碗金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定量试金方法,简便易行。
主要工具为一把锤和一个直径约12-15c m的粗瓷碗,最好先磨去碗里面那层光滑的釉,要求没有滑感。
具体操作如下:采取露头上可能含金的岩(矿)石或铁帽样品(约半个拳头大小),在平整的大石块上砸碎并用手锤碾磨成粉末状石把磨好的样品粉末扫入碗内,在水中搅拌,漂洗去泥沙砂质细粉,反复淘洗数次,直至碗内只剩下少量暗灰色重砂后,转摇动瓷碗,使金聚集在重砂的中心(注意,这时在碗里只留下能浸满重砂粉的水量)。
然后,双手紧捧两厕碗边,象簸箕那样摇动。
由于水的重力分选。
金粒向碗的上方集中,如果含金,就能在上方尖端看到,若金粒过细,可借助放大镜观察。
(2)采集露头样品送实验室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
对低含金的或微细粒产出的含金地质体,用“碗金法,很难检测出明金。
铁帽露头也由于金及其他金属矿物可能几乎完全从一些原地铁帽里淋失,而不能从铁帽中淘洗出金矿物。
因此,需采取必要的样品,送作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
采样前要对出露的含矿露头沿含矿地质体的走向,向两侧追索、观察,了解其出露的规模、产状。
由于金矿化的不均匀性,为获得较可靠的金矿化信鼻,采样要求沿着含矿带厚度的方向,按上、中、下部位分别采取(可用打块法),每件样品重量约500-1 000g。
沿食矿带走向,视出露情浑具40-80m间距采3一5排样。
对氧化露头(如铁帽),除按上述要求采样外,应借助探槽或浅井工程揭穿氧化带至原生带。
采集氧化带不同深度的样品及原生带样品送化验分析,了解其含金性及金与有关元素的富集规律。
近年来,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推出“WJ一型便携式野外快速测金箱,”可现场定性一定量测定各种岩石的含金情况,捕捉含金目标,配合样品灼烧、标准计量、标准色阶,可进行快速定量分析,其品位测定下限至少为0.5g/t,能在半小时测出岩石矿物的含金品位。
适用于野外地质找矿、矿山生产探矿及矿石品位的测定。
(3)将露头标志和出露范围,根据地形、地物(可用罗盘交汇定点),用彩色铅笔标注在地形图上,并注明观察点编号。
(4)作文字描述,记录产状要素。
所采样品应统一编号,注明采样位置。
(5)对规模较大的含矿脉带,按其走向产状,推测可能延伸到相邻剖面的大致地段。
以引起下步找矿的重视和实地连接相应含矿脉带的地表界线。
2.对旧采矿遗迹(1)追找,调查旧采老酮、废矿堆等分布、形状、规模及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