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是否可以随便吃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糖尿病病人常见饮食误区1.糖尿病饮食只需控制主食,副食可以任意吃吗?很多糖尿病病人认为主食含碳水化合物会直接升高血糖,而副食不会,因此饮食只要控制主食,副食可以任意吃,这是误区。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量少,就随意多吃。
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也会产生热量,1g糖类产生16.7kJ (4kcal)的热量,1g蛋白质产生16.7kJ(4kcal)的热量,1g脂肪产生37.7kJ(9kcal)的热量,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导致肥胖的发生,加重胰岛素抵抗。
另外,也会通过糖异生的方式导致血糖的升高。
另一方面,主食米、面中的糖类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是我们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主食吃得过少,一方面容易导致低血糖,另一方面导致体内脂肪的过度动员、分解,产生大量的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
因此糖尿病病人不仅要控制好主食,其他的例如肉、蛋、乳、豆类、坚果类以及烹调油等都要算在总热能内,主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应该结合年龄、胖瘦、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饮食多样化,确保膳食平衡。
2.糖尿病病人的粗杂粮摄入,是否多多益善?有些糖尿病病人认为控制主食就是控制大米类细粮,而杂粮因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多吃没关系,这是错误的观念。
虽然杂粮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等的作用,但是杂粮的主要成分也是碳水化合物,和大米一样。
50g的荞麦面、燕麦、小米、高粱米、薏仁米、玉米等消化和产生的热能和50g的大米产生的热能是一样的。
所以控制主食不仅是大米,杂粮也是一样,正确的做法是粗细搭配,粗粮占主食的1/3即可。
粗粮和细粮相互搭配,既可降低血糖,又改善了口感,增加花式品种,同时又减轻了胃肠道负担。
如白米中加入杂粮豆类制成各种二米饭、赤豆饭、杂粮面点(燕麦面、荞麦面、窝窝头、杂粮馒头、全麦面包)等都可以使血糖生成指数降低。
无糖食物也不能任性食用作者:谢桂珍来源:《科学养生》2015年第10期如今超市里的食品都打起了“健康牌”,纷纷用“无糖”、“低糖”、“吃了不发胖”等诱人字眼招徕客人,一些专门出售无糖食品的专柜前有销售人员在卖力地推销,吸引了不少的顾客。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认为“无糖”就等于“不甜”,因此只要看到市场上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就将其与“健康”画上等号。
其实,“糖”在医学里是一个广义概念,不单指蔗糖、白糖。
实际上哪怕完全没有甜味,但只要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也算“糖类物质”,进食后照样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因此,购买无糖食品时,光看是否含有蔗糖、白糖等成分是不够的,还必须看其配料表里是否有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等成分。
如果配料表里有以上成分,食用后仍能使血糖升高。
此外,还要看其主要原料是否为低脂肪、低血糖生成指数、低热量原料,是否含有高膳食纤维等。
按照欧洲国家的通用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于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
但是,它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
进食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升血糖,关键还要看这种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等其他成分,这是因为很多营养成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例如一些无糖食品虽然没有加糖,但其主要原料是精加工面粉,这就和精面馒头一样,血糖生成指数很高,进食后能很快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
还有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如油炸食品、果仁、巧克力等,虽然无糖,但也会使血糖、血脂升高。
所以,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减少摄入。
理想的无糖食品主要原料为低热量、低脂肪、富含高膳食纤维的无糖食品,如荞麦、燕麦、魔芋等,适当食用可控制餐后血糖,还有饱腹、通便、减肥、降脂功效,十分适合肥胖、便秘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选用。
说来说去,我国的所谓“无糖”食品,不过是没有放白糖而已,绝对不意味着对血糖控制有利,更不意味着对减肥有利。
饮食有什么禁忌,适合吃什么东西需要注意的三大原则:1.饮食禁忌甜食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能使血糖快速升高的食品都是饮食禁忌。
2. 忌油腻食物,应特别注意,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3. 忌烟、酒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治疗日常注意:1. 适当控制主食量在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吃主食250—300克;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克。
2. 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病情。
3. 每天进餐的时间,数量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4. 食物宜粗不宜精5. 严格限制蔗糖及甜食。
一些能够辅助降血糖的食物:玉米: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葡萄糖耐量的功效,玉米中所含的镁,有强化胰岛素供能的功效;谷胱甘肽则能清除破坏胰岛素的自由基,稳定患者的血糖。
洋葱:洋葱最突出的功效是抑制血糖的上升。
虽然血糖可以通过化学制剂来抑制,但是有时候化学制剂的作用过强,反而会导致低血糖。
洋葱没有化学制剂那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使血糖降到正常之后就不会再下降了。
另外,洋葱特有的黄色色素成分——槲皮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地抑制因血液黏稠造成的氧化,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发展。
苦瓜:性味苦寒,肉质柔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
药理研究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故有植物胰岛素之称),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
有人试验,用苦瓜皂苷制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可达到78.3%。
所以,糖尿病患者若用苦瓜1个,剖开去瓤洗净,切片水煮1次服下,每天1~2次,有利于控制血糖。
藕:味甘,性寒。
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别再被这些谎言骗了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一直在传播的错误观点,而且这些想法已经在糖尿病患者的医师里根深蒂固了,所以,很难再打破这种观念。
今天小编跟大家说一下,这10种理论是错误的,不仅仅会对糖友造成身体的营养不良,还会对我们的血糖有伤害。
观念一:糖尿病是吃太多糖吃出来的我们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吃太多糖吃出来的,这种说法虽然流传了很长时间,其实糖尿病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身体将食物变成能量的能力降低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缺乏。
而吃糖多,只要是不超过我们身体的负荷是不会患上糖尿病的。
观念二: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很多无糖食品是糖尿病患者最爱买的食品,大多数人觉得既然是无糖食品,那就吃呗,反正无糖,没有影响。
但无糖食品中含有淀粉,一样能升高血糖,吃的太多容易血糖一段时间内飙升。
观念三:碳水化合物是不好的,容易升糖其实不管有没有糖尿病,碳水化合物都是健康饮食的基础。
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影响稍大,应注意食用量,尽量不要选含糖量高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都可以,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但水果要少吃,根据水果的种类选择吃多少。
观念四: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好很多患者觉得碳水化合物能快速的影响血糖,而不吃碳水化合物,去吃一些蛋白质和肉来代替,但是如果同时吃掉太多得饱和脂肪,对心脏不好的,容易导致洗脑血管并发症。
观念五:可多吃降糖药来抵消多吃的食物这种方法是很多糖友问过的问题,但是这不是多吃降糖药能解决的问题,如此对我们的身体伤害程度更甚,所以,在想吃的东西也要控制好我们的意识,少食多餐,遵医嘱,不要擅自加减药量。
观念六:得了糖尿病,必须放弃以前喜欢吃的食物医患吃的东西,如果含糖量较大,就少吃一些,或者忍忍,等血糖平稳的降下来之后少吃一些,没必要放弃不吃。
观念七:得了糖尿病,必须放弃甜点心得了糖尿病甜点要少吃,如果实在想吃甜点,那控制量的同时,应该减少主食的量,以免血糖升太高太快。
观念八:只有不甜的才能给糖尿病患者吃含糖量多少不是甜与不甜决定的,而是它所含的葡萄糖和淀粉决定的,馒头等面食类,没有甜味儿,仍然可以让血糖升高很多,而一些加了甜味儿剂的小零食,相反到没有可以升糖的东西,所以,用甜味儿来判断升糖效果是错误的。
常吃无糖食品有什么危害
无糖食品特别受糖尿病人和减肥者青睐,但是也要适当吃无糖食品,不要盲目的吃无糖食品,如果经常吃会什么危害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一下吧。
营养学家大多认为,食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适量摄入”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美国“福
克斯新闻网”最新载文,刊出4种多吃会伤害健康的食物。
1.加工肉食。
《英国癌症杂志》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热狗、香肠等加工肉食摄入过量会增
加胰腺癌和糖尿病危险。
另外,加工肉类吃太多还会增加肠癌风险。
英国卫生部告诫大众,红肉和加工肉食日摄入量应控制在70克以下。
2.超市购买的冷冻主食。
速冻水饺等冷冻主食含有太多的脂肪、盐和热量,过量或经常食
用有害健康。
3.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高热、高糖、营养少。
饮用过量容易导致发胖,增加糖尿病和心脏
病等疾病危险。
多项研究发现,饮料中添加的人工甜味剂与多种癌症有关联。
4.无糖食物。
无糖可乐、无糖果冻等无糖食物含有人工甜味剂。
这些甜味剂虽然降低了热量,但是会刺激食欲,增加人们对糖的渴望,还可能增加某些癌症危险。
如果无糖食品食用不当或食用过量,不但不能降低血糖,反而还会升高血糖。
所以糖尿病
患者一定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无糖食品的真正含义,合理控制无糖食品的摄入。
无糖食品是否可以随便吃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无糖食品越来越受到欢迎。
无糖食品通常具有低卡路里、低糖分和低糖原等特点,是许多人认为健康饮食的选择。
然而,无糖食品是否就真的可以随便吃呢?本文将介绍无糖食品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食用建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的特点无糖食品是指不添加糖或糖含量极低(低于0.5克/100克)的食品,包括无糖饮料、无糖零食和无糖甜品等。
相对于普通甜食,无糖食品具有以下特点:1.低卡路里:无糖食品通常具有较低的热量,一些零食和甜点每100克热量不到100卡,适合需要控制摄入热量的人群食用。
2.低糖分:由于不添加糖或糖含量极低,无糖食品的血糖指数也相对较低,可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低糖原:无糖食品不会产生腐蚀牙齿的糖原,对口腔健康有好处。
无糖食品的优缺点虽然无糖食品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具体如下:优点1.适合低卡路里或者控制糖分的人群食用。
2.明确标注糖分含量,让消费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分摄入。
3.不含糖分,对牙齿健康有好处。
4.高饱腹感,可以减少进食量。
缺点1.糖分的替代品通常是人造甜味剂,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2.过度食用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腹胀、腹泻等。
3.一些无糖食品虽然糖分含量低,但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化学物质,不利于健康。
4.过多食用甜味剂也可能会损害味觉感受,人们对食品的感受可能会变得不自然。
如何健康食用无糖食品那么,无糖食品到底应该如何食用才能兼顾健康和口感呢?下面给出几点建议:1.先检查无糖食品中所含的添加剂和人造甜味剂,选购时尽量选择原材料简单的产品。
2.合理控制摄入量,避免过度食用,特别是对甜味剂敏感的人群应尽可能减少摄入量。
3.不要将无糖食品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应该以天然食品为主,如水果、蔬菜、全麦面包、鸡蛋、瘦肉等。
4.尽量将无糖食品与其他食品搭配食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5.食用无糖食品后要及时漱口,避免糖分残留在口腔内,引起腐蚀。
糖友对无糖食品不可以随便吃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巨大,可能每个家庭中都有。
在这些患者中,血糖得到很好控制的却只有一成。
要想控制好血糖,管住嘴,科学饮食非常关键。
现在市场上面向糖尿病患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糖食品”、“无蔗糖食品”,有些宣称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吃”,这些食品真的无糖、可以随便吃吗?
人是杂食动物,我们吃下的各种食物在胃肠道中,最终被消化分解为葡糖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它们被吸收入血后提供给人体必需的能量。
葡萄糖会使血糖升高,氨基酸和脂肪酸、甘油也可以转化成葡萄糖,所以几乎所有的食物都能提供葡萄糖,引起血糖的升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糖友吃饭需要控制总热量的原因。
所谓“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来源于甘蔗或甜菜)、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甜味的食品。
但食品中的其他成分,比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照样能提供葡萄糖,其中精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升血糖更快,例如各种点心、月饼。
有的食品虽然标注的是“无蔗糖”,但其配料表上却表明含有麦芽糖、糊精、葡萄糖,在升高血糖方面只会比蔗糖更猛,而在营养素含量方面没有任何健康优势。
还有一种“代糖食品”,就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
甜味剂虽不升高血糖也不产生热量,但都是化学合成品,没有营养,只能满足口感需要,研究发现它们可能具有刺激食欲、促进肥胖的作用。
事实上,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存在绝对的“安全食品”和“不安全食品”。
糖友什么都能吃,但原则是要控制全部主食和副食
的量,而不是“戒了糖”就万事大吉了。
对于“无糖食品”,广大糖友不要被其宣传语迷惑,不能无限量地食用,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看清配料表,把食量计入每天允许的总热量范围。
无糖食品慎食用作者:影儿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09年第09期不良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导致肥胖人群和“三高”人群的数量与日俱增,无糖食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但由于中国无糖食品业刚刚起步,市场尚不规范,加之普通消费者对无糖食品缺乏了解,病人在食用无糖食品后很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一些危害。
前不久,北京市的李先生因糖尿病住进了301医院。
住院时,他空腹血糖达到了12毫摩尔/升,医生采取了一系列治疗措施,但血糖水平依然居高不下。
一次偶然间的查房,医生找到了李先生血糖控制不住的“元凶”——无糖饼干。
原来,由于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控制食量,为此,李先生经常忍饥挨饿。
儿女们孝顺,便为他买来了“无糖饼干”充饥。
看到“无糖”的字样,李先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救世主,几乎每两三天就要消耗掉1公斤无糖饼干。
但他不知晓的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饼干,本身就含有糖分,如果长期或过量食用就会产生能量。
在医生的劝说下,李先生“戒”掉了这种饼干后,不仅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连体重也开始恢复。
认清“无糖”实质眼下,市场上各种标注有“无糖”字样的食品琳琅满目。
然而,由于无糖食品市场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很多宣称“无糖”的食品,实指没有添加蔗糖,却依然含有麦芽糖、果糖、淀粉、糊精等能够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的食品成分。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无糖食品”呢?按照国际通用的概念,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但产品中又必须含有相当于糖的替代物。
无糖食品主要针对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
无糖食品的主要卖点是低热量、升血糖慢。
然而,只要有糊精或来自大米白面的精制淀粉,就会有热量,从而升高血糖。
此外,它们和蔗糖一样会快速升高血糖、令人发胖,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上来说,同样无益。
无糖食品仅仅避免了添加蔗糖,但其添加的刮味剂,只是解决了一些喜欢吃甜食却不能吃的口感问题,没有任何营养和保健作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无糖”食品或“无糖”饮料,在产品的标签中仅笼统地标注着“甜味剂”、“复合甜味剂”、“蛋白糖”等不规范的名称,而未注明甜味剂的具体化学称号。
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吗作者:来源:《农家参谋》2021年第06期无糖食品并非完全不含糖无糖食品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市场。
所谓无糖,可以理解为用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木糖醇等多元糖醇和功能性低聚糖替代易造成蛀牙、肥胖、高血糖的简单糖(蔗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其作用是使食物既有糖的味感,又没有简单糖的高能量,更有益健康。
无糖食品进入国内市场后,很快有了一席之地。
它的走红,其实不难理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肥胖症患者、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他们对于无糖食品有着刚需。
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为自己和家人、朋友选择无糖食品,更为健康。
对于既想吃甜食,又想减肥,还想养生的人来说,“无糖饼干”“无糖蛋糕”“无糖酸奶”“无糖奶茶”等一系列食品,的确是个好选择。
但是在选择之前,也不要想当然,产品包装上的“无糖”或许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无糖”。
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甜食品,且需使用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无糖食品要求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食品中的糖是不可能完全去除的,因此,无糖食品中的“无糖”只意味着其中的含糖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
无糖食品味道也可以很甜通常情况下,无糖产品中含有糖醇、低聚糖、高倍甜味剂等甜味剂,它们有甜味的口感,但不会影响血糖,可减少食用者对热量的摄入。
甜味剂,是一种能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按甜度可分为低甜度甜味剂和高甜度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
具体来说,食品中所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糖醇、功能性低聚糖和高倍甜味剂三类。
常见的糖醇有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甘露醇、乳糖醇、异麦芽酮糖醇等,其甜度比蔗糖稍低。
糖醇在口腔中不受微生物作用,不产酸,故不会导致龋齿;糖醇不是糖,代谢时一般都不受胰岛素的控制,对血糖值上升无影响;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定热量,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或普通消费者,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糖食品。
无糖不代表健康无糖饮料不能肆无忌惮地喝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18期无糖不代表健康无糖饮料不能肆无忌惮地喝最近,无糖气泡水很出风头,电视里、电梯里,广告不断,超市里、商店里卖得也很火。
很多人问,这种饮料是不是真的不含糖?尤其一些宣称既无蔗糖又无热量的,是否代表可以放开喝?确实,无糖气泡水中不含任何添加糖,比如白砂糖、麦芽糖等,其甜甜的味道来自于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
甜味剂几乎没有热量,放一点点就很甜,从这个角度来说,选择无糖饮料的确能够降低日常糖和能量的摄入量。
而且甜味剂在投入市场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确保合理用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比如致癌、致畸形等。
但这并不代表无糖饮料就可以放开喝。
这是因为无糖饮料也有甜味,如果频繁、大量喝的话,这些甜甜的味道会让嗜甜的人群从味觉、神经和心理层面都产生依赖。
而且许多无糖饮料的甜味很强,这就导致长期喝的人需要同等强度的甜味才能感到满意,弱甜味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的,比如新鲜水果的甜味;不甜的食物就更不受青睐了,比如新鲜蔬菜。
所以经常喝含甜味剂饮料的人,很可能会用这些饮料替代新鲜、营养的食物应该占据的位置,膳食质量持续走低,对那些真正用糖去调味的食物的渴望也会有增无减,吃到了才能满足。
这样一来,能量摄入依旧会超标,仍然会面临增重、增肥的风险。
已经有很多大型研究证实: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青少年,甜味剂的使用都与体重增加、腰围增加、血压增加、空腹血糖值增加等指标相关。
因此,偶尔想喝点饮料时,可以考虑选无糖的,但摄入频率一定要低,可1-2周甚至一个月喝一次;摄入量也一定要少,每次最多喝一瓶。
77款产品70款被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油炸、烘烤、香脆食物真没那么健康香港消委会近期公布了一项食品检测结果:77款香脆零食样本中,有70款含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种致癌物,它的出现让很多消费者担心不已。
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主要来源于美拉德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含有还原糖(葡萄糖、果糖等)和天冬酰胺(一種氨基酸)的食物,在120℃以上的高温烹调下很容易发生反应,释放出丙烯酰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无糖食品也应限量食用导语:目录:第一章:无糖食品也要限量食用第二章:糖友趾甲别剪太秃第三章: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四大误区第四章:运动时低血糖应该如何急救糖目录:第一章:无糖食品也要限量食用第二章:糖友趾甲别剪太秃第三章: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四大误区第四章:运动时低血糖应该如何急救糖尿病患者最需注意的莫过于控制糖的摄入,无糖食品是糖尿病患者的救星,让他们可以放心的饮食,但是你知道吗,无糖食品也应该限量食用,用多了对血糖的控制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无糖食品也要限量食用超市中多辟有糖尿病患者食品专柜,货架上摆放的大多是一些无糖食品。
不少患者认为这些食品是“安全”的,吃的时侯不用“算计着”。
但内分泌科专家指出:无糖食品依然含有一定的热量,如果不加限制地食用对血糖的控制是很不利的。
无糖食品的总热量并不低所谓无糖食品,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未添加蔗糖的食品”。
单单减少食品中的蔗糖含量,并不能降低食品的总热量。
并不能降低食品的总热量。
除了口感较甜的蔗糖,无糖食品中还含有很多不甜的糖。
就拿常见的无糖饼干来说吧,其主要成分是面粉。
而面粉中含有近90%的淀粉,经过人体的消化就会转化为葡萄糖。
此外。
为了让饼干有较好的口感,加工时还会加入一定量的油脂。
脂肪摄入超标对糖尿病患者是很不利的。
所以,千万不能因为食品中没有添加蔗糖就不加限制地食用。
糖尿病患者更应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不仅有糖代谢的紊乱。
脂肪代谢也存在问题。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可以称作“糖脂病”。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要限制糖类的摄入量。
更应控制脂肪的摄入,生物化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等量的糖类和脂肪氧化后产生的热后者是前者的3倍。
所以,即便是吃在嘴里不甜的无糖食品。
其中所含的大量脂肪也会使治疗功亏一篑。
所以,千万不能因为食品中没有添加蔗糖就不加限制的食用。
糖友趾甲别剪太秃生活知识分享。
第1篇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无糖食品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
无糖食品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追求,同时避免了过量摄入糖分带来的健康问题。
为了规范无糖食品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无糖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无糖食品的定义、无糖食品的法律地位、无糖食品的生产标准、无糖食品的标识规范、无糖食品的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无糖食品的定义无糖食品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形式的糖类,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也不使用糖醇类、淀粉糖等替代品。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无糖食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无糖食品,即不添加任何糖类;另一类是低糖食品,即糖分含量低于一定标准。
二、无糖食品的法律地位无糖食品作为食品的一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生产、经营食品,保证食品安全,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无糖食品作为一种特殊食品,其生产和销售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三、无糖食品的生产标准1. 生产原料:无糖食品的生产原料应选择优质、安全、无害的原料,不得使用不合格、变质、过期等原料。
2. 生产工艺:无糖食品的生产工艺应确保食品品质,避免微生物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3. 糖分含量:无糖食品的糖分含量应低于国家标准,低糖食品的糖分含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4. 食品添加剂:无糖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糖醇类、淀粉糖等替代品,以及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食品添加剂。
四、无糖食品的标识规范1. 标识内容:无糖食品的标识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等信息。
2. 标识位置:无糖食品的标识应放置在产品包装的明显位置,便于消费者识别。
3. 标识规范:无糖食品的标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识规范的要求,不得使用虚假、夸大、误导性的标识。
五、无糖食品的监管措施1. 市场准入:无糖食品的生产企业应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方可从事无糖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祝海李女士刚被确诊为糖尿病,她整天愁眉不展,因为以后自己再也不能乱吃东西了,包括自己爱吃的糖果、饼干以及蛋糕。
所有糖尿病人面临的同一个问题就是,这辈子要跟甜食绝缘了。
然而,朋友向李女士推荐了糖尿病人中流行的无糖甜味食品,让李女士看到了希望,据说这种食品可以不对血糖产生任何的影响,糖尿病人也无须禁忌。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目前,市面上所谓的无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升糖指数较高的糖类,而以低热能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木糖醇、安塞蜜、甜蜜素、糖精等)来代替的甜食品。
其实,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无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并非完全无糖。
说起糖类,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甜的糖,如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事实上,在营养学上碳水化物均称为糖类。
从结构上讲,糖类主要分成四大类:单糖、双糖、低聚糖和多糖,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属于双糖,淀粉属于多糖。
无糖食品虽然不含有甜味的单糖、双糖,但是往往含有淀粉等多糖。
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吗在对无糖食品的认识上,有些人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无糖食品是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发的,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多吃一些不要紧,对血糖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事实上,无糖食品虽然不含甜的单糖、双糖,但还含有淀粉以及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成分。
淀粉属于多糖,在体内会被逐步分解成葡萄糖吸收入血。
因此,无糖食品不但没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食后反而会升高血糖。
只不过,无糖食品往往会同时添加膳食纤维,它的血糖指数一般较低,与摄入含有同样数量碳水化物的其他食物相比,摄入无糖食品后引起的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较慢,幅度也较低。
如何选购无糖食品首先,选购无糖食品不仅要看其是否标注“无糖食品”的字样,还要看其配料表,看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不能盲目食用,因其中可能含有葡萄糖、麦芽糖等其他糖类。
吃太多糖,会得糖尿病?□重庆博仁堂中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汤大铁提到糖尿病,很多人会认为它与日常生活中的“糖”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实际上,此糖非彼糖。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群。
而血糖,顾名思义,是指血液中的糖。
糖尿病和吃糖没多大关系“别吃太多糖,小心得糖尿病。
”人们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其实,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吃糖多少和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或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去“消化”糖分。
如果胰岛素分泌正常和作用正常,吃了糖也会被分解。
此外,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是绝对限制糖的摄入。
限制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以及增加运动,保持能量平衡,才是预防糖尿病的根本措施。
当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白糖、红糖等单糖,因为单糖极易被人体吸收,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使受损的胰岛不堪重负,进而加重病情。
无糖食品不可随便吃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随意吃精制糖(如白糖、蔗糖、砂糖、糖块等),否则会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加重病情。
于是,市场上的无糖食品和低糖食品便应运而生。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无糖食品五花八门,比较混乱,多数人也并不清楚什么是无糖食品。
所谓的无糖食品,是相对于常规含糖食品而言,它只是不含精制糖,而用其他甜味剂来代替。
因此,这个“无糖”并不是没有糖。
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就可以不限量地食用。
却不知,无糖食品大多是以谷薯类(如米、面)和大量油脂为主料的糕点,本身含有很高的热量,也一样会升高血糖,大量食用还会引起肥胖和血脂紊乱等问题,对糖尿病患者和减肥者来说,一样是大麻烦。
所以,对无糖食品也要合理地控制摄入量。
然而,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者为数很少,而其他表现又不是糖尿病所特有,因此,我们还需要扩大临床思路,通过其他可能的办法,尽早把糖尿病识别出来以便早诊早治,把疾病控制于萌芽中。
比如,我们还可通过糖尿病的“人际关系”来找糖尿病。
无糖饮料是否能放心喝吗无糖饮料是否能放心喝吗2023年6月29日,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阿斯巴甜将在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正式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的物质。
澎湃新闻曾在2023年3月15日刊发过“天下无糖”系列专题,其中包括《天下无糖③无糖并非不含糖,长期喝会有健康隐患吗?》,稿件探讨了无糖饮料的相关健康风险,现旧文重发。
“无糖的更健康”似乎正在成为更多人认可的观念,因此添加了代糖的无糖饮料越来越容易获得,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愿意为其付账买单。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关于无糖饮料的健康风险屡上热搜榜,并引发大众讨论:“无糖饮料为何会比有糖饮料危害更大?”“长期喝无糖饮料有哪些危害?”添加了代糖的无糖饮料为何成为健康争议的“靶点”?无糖饮料到底更加健康,还是更加不健康?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对【糖】特别的在意?主要原因有3个:①过多碳水的摄入,会容易和体内的游离脂肪酸结合,增加变胖的几率;②长期高糖饮食,会引起血糖“过山车”式的波动,会降低胰岛素敏感度,影响内分泌。
也会进一步引起发胖。
③长期高糖的食物、饮料,会对牙齿造成伤害;还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健康。
这样看来,确实得多多注意糖的摄入。
所以主打“无糖”的饮料、食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应运而生。
那么,这些饮料是怎么实现无糖的呢?这就要谈到一种物质——代糖,也被称作甜味剂。
而据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规定,每100ml的液体食物如果含糖不超过0.5克,就可归为无糖饮料。
也就是100毫升不超过4大卡。
一般规格的饮料容量大概为550ml,也就是22大卡。
热量的确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不代表无糖饮料可以随便喝。
之所以可以热量这么低,是因为代糖可以做到剂量很少但是达到很高的甜度,比如上面表格里的三氯蔗糖,是蔗糖的600倍。
正确对待无糖食品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12期很多患者发现糖尿病后,就对糖“望而却步”,其实吃糖和糖尿病并没有直接关系。
目前普遍认为,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腺无法产生胰岛素引起的,很可能与免疫系统缺陷有关;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胰岛素不足,或者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引起的。
虽然吃糖过多引起超重会诱发糖尿病,但并非直接诱因。
很多营养学家指出,吃糖并不是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绝对不吃甜味食品也不是糖尿病人饮食控制的关键要点。
近年来,无糖食品受到了很多患者的喜欢。
无糖食品指不含食糖即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的甜食品,也包括含食糖属性的替代品,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但不是用糖精等高倍甜味剂生产的甜食品。
正确对待无糖食品误区一:把无糖食品当首选食品市场上,大多数无糖食品实质上还是碳水化合物或其他糖类,仅仅是不加蔗糖,或用木糖醇等替代蔗糖。
比如,无糖糕点是用粮食做的,其成分就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如果糖尿病患者把无糖食品当首选食品,无限制地摄入,同样会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对于无糖食品,患者可以吃,但不能放任,掌握好度。
误区二:把无糖食品当药物应该说,无糖食品对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无糖食品毕竟不是药,不能代替药物,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服药才能控制。
有些患者将无糖食品替代药物,甚至迷信无糖食品而擅自放弃药物治疗,结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误区三:错把低糖当无糖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是指食品中不含蔗糖,两者在作用上并无太大区别。
无论无糖或低糖,这些食品都是有淀粉所组成,同样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使血糖升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控制低糖食品。
如何选购无糖食品市场上的无糖食品琳琅满目,让患者在选择的时候选花了眼。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选购无糖食品呢?选购时先看看配料表。
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
无糖食品放肆吃,盘点糖尿病患者常犯错误关键词:空气维他命疗养机摘要:“无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虽然未加蔗糖但是会用甜味剂代替蔗糖,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还会变成葡萄糖,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可以释放生态级“抗病因子”的空气维他命疗养机可以针对血糖偏高患者进行科学理疗。
“无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虽然未加蔗糖但是会用甜味剂代替蔗糖,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还会变成葡萄糖,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糖尿病患者常犯错误还有哪些?不吃水果“水果糖分高,吃完血糖就上升。
”很多糖尿病患者心有余悸,从来不敢吃水果。
其实,水果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只不过无论吃什么都要掌握份量,只要适量,糖友是完全可以吃水果。
而一些含糖量较低的猕猴桃、草莓更合适糖尿病患者选择。
不吃主食作为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主食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低血糖。
一些糖尿病患上为了减肥、降糖,主食摄入量很少,但是一旦身体处于严重饥饿状态,就会去选择花生、核桃、饼干、桃酥等热量和含糖量更高的食物,反而对身体更为不利。
专家讲到,高糖患者的一日三餐,每种营养素都要涉足全面,这才是健康身体的重要前期。
如何科学降糖?空气负离子自然疗法降糖无副作用同时易操作易坚持,已经成为最受专家推荐的降糖办法。
可以释放生态级负氧离子的空气维他命疗养机针对血糖偏高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明确。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经过不断的实验与探索,发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秘密:人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病变是百病之源。
细胞健康依赖于正负离子的动态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细胞就会产生病变,从而导致整个身体患病。
正离子使细胞膜变硬变厚,使营养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进行代谢转换能量,糖不能进入细胞,停留在血液中就成了糖尿病;负氧离子刚好相反,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血液中的糖能进入细胞代谢,血糖值就会下降。
无糖食品是否可以随便吃?
现在超市里各种无糖食品琳琅满
目,所谓的无糖食品其实是指不加入蔗
糖,而以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作
为代糖,热量相对不高,喜欢吃甜的患
者可以适当选用一些。
但是,千万不能
被无糖所迷惑,因为虽然“无糖”,但是
这些食品一般都是以面粉等为原料的,
并且其有的糖类成份仍然存在,比如“无
糖奶粉”只是未混有蔗糖,而奶粉中原
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
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又如“无糖蛋糕”,“无糖汤圆”也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的蛋糕和汤圆而已,做蛋糕和汤圆的面粉经消化后,依然会分解成葡萄糖。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要一看到“无糖”这两个字就认为是“无糖”食品,应当仔细看看食物中的成分,因为奶中的乳糖、食物中的淀粉,最终都将转变成葡萄糖,所以说“无糖食品”不能多吃。
多吃的话摄入的热量就多了,血糖一样会升高。
而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包括单糖、双糖、多糖(主要指淀粉),而并不仅仅是甜食。
只要保证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甜食也可以适量吃一点。
保健品真的能保健吗?
首先要记住一点,保健品不是药,绝对不能代替药物!!
有不少患者担心,治疗糖尿病不是吃西药就是注射胰岛素,吃多吃久了会有副作用,因此,对医生开的药自作主张减量服用或是不吃,却私自去购买一些保健品来代替药物治疗。
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因为保健品不能降糖,最多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如果光吃保健品,不控制饮食,不遵医嘱服药,血糖就会控制不好,就会对全身的各个脏器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引起并发症。
粗粮和副食多吃无妨?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由于加工简单,粗粮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
比如,含碳水化合物比细粮要低,含膳食纤维较多,富含B族维生素,而且血糖指数比较低,所以主张一些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以用粗粮代替细粮,而一般患者尽量粗、细粮搭配。
但粗粮再好,仍是有热量的,多吃的话热量依旧会超标。
而且过多的食物纤维,会阻碍人体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免疫能力。
吃粗粮也应讲究方法。
从营养学上来讲,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不如将它们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营养价值更高,因为这可以使蛋白质起到互补作用。
同样的道理,吃副食也要适量。
虽然主食是葡萄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
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
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
而且高脂肪饮食还会带来心脑血管并发症。
举例来说,100克坚果类食物就可产生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生的热量,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等。
如果每天吃20粒花生米,那炒菜时就不能用油了,因为油脂已经超标了。
有些患者错误的把饮食控制理解为不吃饭,但肉、菜却可以无限制的吃。
其实,糖尿病饮食控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定时定量,除了总量,主食和副食的量也应该相对恒定,每日所食蔬菜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要单调。
每日所吃蔬菜吃够1斤以上。
主食和副食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天然果糖真的能降糖吗?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天然果糖产品。
如某品牌
天然果糖的销售商称,自己的产品百分百提取自新鲜果
蔬,不会直接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指数,糖尿病患者
可放心食用。
其实,果糖也是单糖的一种,与葡萄糖分子式相
同,只是结构略有差异。
荔枝中就含有大量果糖,人们
食用后,往往血糖会降低,但很多糖尿病人并不知道其
中的缘由。
其实,果糖只有转换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
体所利用。
大量食用后,果糖积聚在血管内,来不及转
变成葡萄糖,会使血液葡萄糖过低,严重时会造成低血
糖休克。
这种“降糖”作用不仅效果短暂,还可能对糖
尿病病人的健康构成一定风险。
南瓜是降糖灵药吗?
糖尿病人群中,一直流传南瓜可以降血糖,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些科学研究指出,南瓜中所含有的南瓜多糖对控制血糖有良好的效果。
但南瓜作为一种完整的食物,里面还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会使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因此,“南瓜降糖”是一个“片面”的看法。
因此,糖尿病病人最好是把南瓜当菜吃一点,而不要随意大量进食。
豆制品可以多吃吗?
很多糖尿病病人认为,豆制品含糖和热量都
不高,其中的大豆异黄酮对血糖还有一定控制作用,
因此可以多吃一些。
但是摄入大量的蛋白质会给肾
脏带来很大负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有肾病的糖尿病
患者,更不能盲目多吃豆制品,以免加重病情。
其
实不管吃什么都有一个量的问题,过量食用必然适
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