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3.1.1 项目影响区的确定项目影响区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
根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彭山区,间接影响区包括眉山市、新津县等。
3.1.2 交通现状分析1、交通现状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仍然是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重要性有所下降,两轮电动车的出行比例已上升至 10.1%,汽车出行增长较快,达到 12.5%,公交车比例仅为 14.7%。
彭山区私家车发展势头强劲,将成为未来城市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因素。
2、项目影响区交通现状及规划条件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关系十分密切,当然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交织的历史时期,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过去五年彭山区机动车每年以 10.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道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此。
彭山区城范围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 2.44 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路网密度更低,而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的平均容积率要达到规划水平,还存在有很大差距。
因此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仍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3.2 交通量预测方法交通量预测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片区路网的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给片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及其程度,判断在当前这种交通路网的承载能力下的影响,能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确定合理的项目出入口位置。
道路断面的设置形式是否合理,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条件。
设计通行能力低于设计交通量的道路形式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容易造成片区路网的交通拥挤,甚至发生交通堵塞,要求设计通行能力必须大于设计交通量。
另一方面,通行能力也不能过大,否则使道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必然造成大量的浪费。
第3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3.1.1调查综述3.1.1.1 调查内容按照交通规划的研究对象,本项目分别对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平均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按照调查的方式,又大致分为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实测调查和为明确人的活动和货物的移动性质而进行的问卷调查。
前者的调查有道路交通量调查和运行车速调查,具体的调查事项及观测方法,因表示交通流特性所采用的要素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它可掌握汽车行驶状态有关的各种特性,为道路上实现畅通交通流而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及建立交通规划发挥作用。
后者的调查有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0D调查和物流调查。
3.1.1.2 调查方法交通调查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所需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
其目的是了解项目影响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性、构成以及客货运输的流量、流向,使后续的交通量预测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为公路建设项目的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交通量调查点的布设交通量调查点的选择,对调查数据、区域路网流量分析、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整个交通量调查的关键。
本报告交通量调查路段及其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根据拟建项目特点及其区域路网交通流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布点;2)调查点远离城镇,尽量避免城镇内部交通及短途交通的影响;3)调查点选择在路基较宽、视距远的路段上,同时要保证上行与下行调查点之间留有不少于150 m的距离,以免造成交通阻塞;4)附近有收费站的,尽量将调查点设在收费站中,以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
由于交通流量观测是在具体的某一天进行的,有的是24小时流量观测点,有的是12小时流量观测点,所以在交通流量分析时根据各流量观测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年月、周日、昼夜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次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
调整公式如下:Q k = q ijk •a i •p i "Y '-i 地点、j 方向、k 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i 地点、j 方向、k 类车的观测交通量交通量;a i ――i 地点交通量年月不均衡系数; P i ―― i 地点交通量周日不均衡系数; Y i —— i 地点交通量昼夜比。
第3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3.1.1调查综述3.1.1.1调查内容按照交通规划的研究对象,本项目分别对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平均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按照调查的方式,又大致分为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实测调查和为明确人的活动和货物的移动性质而进行的问卷调查。
前者的调查有道路交通量调查和运行车速调查,具体的调查事项及观测方法,因表示交通流特性所采用的要素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它可掌握汽车行驶状态有关的各种特性,为道路上实现畅通交通流而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及建立交通规划发挥作用。
后者的调查有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OD调查和物流调查。
3.1.1.2调查方法交通调查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所需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
其目的是了解项目影响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性、构成以及客货运输的流量、流向,使后续的交通量预测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为公路建设项目的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交通量调查点的布设交通量调查点的选择,对调查数据、区域路网流量分析、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整个交通量调查的关键。
本报告交通量调查路段及其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 根据拟建项目特点及其区域路网交通流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布点;2) 调查点远离城镇,尽量避免城镇内部交通及短途交通的影响;3) 调查点选择在路基较宽、视距远的路段上,同时要保证上行与下行调查点之间留有不少于150m的距离,以免造成交通阻塞;4) 附近有收费站的,尽量将调查点设在收费站中,以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
由于交通流量观测是在具体的某一天进行的,有的是24小时流量观测点,有的是12小时流量观测点,所以在交通流量分析时根据各流量观测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年月、周日、昼夜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次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
调整公式如下:Q ijk=q ijk·αi·βi·γi式中: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观测交通量交通量;αi――i地点交通量年月不均衡系数;βi――i地点交通量周日不均衡系数;γi――i地点交通量昼夜比。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本报告在相关道路机动车起讫点调查(OD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对本项目交通量进行分析预测。
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调查是交通需求分析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公路交通量的特性和构成,掌握公路交通流量、流向及车辆构成等数据资料,为拟建公路交通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经济评价和公路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3.1.1交通调查的组织1.调查方法及内容为了解项目沿线和相邻地区公路机动车的现状流量、流向分布特征,为预测交通量提供基础资料,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项目组开展了机动车OD调查及交通量观测工作。
OD调查采用路侧拦车询问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起迄点、货类、货车核定吨位、实载量、客车座位数、实载人数、通过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除军警等特殊车辆外,通过调查点的其它车辆都在调查范围之内。
本次调查共设2个OD调查点,分布在都匀附近的X922和镇宁附近的S102。
调查时间均为12小时。
在OD调查的同时还进行交通量观测。
调查时间为早7:00至晚19:00。
OD调查点布置情况见表3-1、图3-1。
此外12月20日,项目组分别在G75新寨主线收费站和G60大龙主线收费站补充进行了6个小时的OD 调查。
报告还分别收集了《贵州省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安顺至紫云段工程可行性研究》、《贵州省从江至兴义高速公路惠水至兴仁段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贵州省惠水至安顺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部分OD调查数据,参见图3-1。
两次调查分别与2010年1月和2009年2月进行,考虑到至预测基年(2013年)期间本地区没有大的路网和交通源变动,相关站点OD数据也作为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的基础。
考虑到本项目将分流目前G60、S85承担的部分交通,报告还收集了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联网收费管理中心全线车流量OD数据,以全面准确反映本区域的交通流向特征,这也是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公路交通的进一步调查与分析3.1.1 已有资料的回顾与评价1.客货运输量据调查,2010年江西省的客、货运输量分别已达76633万人次、100339万吨,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已达912.7645亿人公里、2738.6993亿吨公里,其中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分别为70628万人次、88445万吨、330.4835亿人公里、1850.1965亿吨公里,分别占客、货总运量及总周转量的92.16%、88.15%、32.21%、67.56%。
江西省历年客货运输量详见表3-1。
抚州市的客货运输主要以公路、铁路为主,据调查,抚州市2010年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公路客运量3723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公路货运量2175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公路旅客周转量26.048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
公路货物周转量31.184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9%。
分别占全省的5.27%、2.46%,7.89%、1.69%,抚州市历年客货运输量详见表3-2。
从客货运输调查资料可以看出:江西省的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快于全社会的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公路平均运距增加,客货周转量的增长要快于客货运量的增长;抚州市的公路客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快于全省的增长;抚州市的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远快于全省的增长;与同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1990~2010年间的弹性系数在0.35~1.85之间。
2.民用汽车保有量江西省2010年民用汽车拥有量已达147.6011万余辆,其中客车95.6480万余辆、货车近40.1679万辆。
江西省2010年民用车辆拥有量详见表3-3。
抚州市2008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340593辆,比上年增长10.08%,其中:汽车65499辆,增长14.01%;摩托车273556辆,增长9.09%;拖拉机24辆,与上年持平;挂车1514辆,增长31.08%。
第三章交通分析与预测3.1 XXX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通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建设,XXX交通得到了较大发展,与周边的广元、苍溪、巴中形成了西、南、东干线公路运输网络。
全县100%的乡(镇)通了公路,48.3%的村通了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公路运输为主体,辅以铁路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
截至200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己达3038公里。
其中等级公路672公里,等外级公路236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990公里:客货车达2517辆:年运输能力货运量达33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8250万吨公里,客运量达27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6364万人公里。
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广达省道为骨干,县城-双汇、普济-化龙、三江-金溪为支干的放射状交通运输网,路网密度达54.1公里/百平方公里。
3.1.1 城市外交通现状XXX位于XXX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邻南江,西连广元市中区、和朝天区,北接陕西宁强、南郑县。
广(元)乐(坝)铁路支线和省道S202线横贯全境,主要起XXX和苍溪等地的物质集散作用,是XXX对外交通联系的重要出入口。
目前省道S202 线的等级较低,特别是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路况变的更差,广(元)乐(坝)铁路支线为断头路,运输能力低,因此XXX的交通区位势薄弱,严重制约了XXX的经济发展。
3.1.2 城市内部交通目前XXX城建成区主要集中在凤凰梁、红军古城区、红旗坝、新桥片区。
现状道路55.90公顷,人均5.98平方米。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多数公路等级较低县域公路形成时间较早,技术标准低;全县尚无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也不足70公里;县、乡道中多为简易公路,道路弯多路窄,线型差,通行能力弱。
2、路面质量较差全县大部分公路均属泥结石或者混凝土路面,加之严重紧缺的公路维护资金,使得公路养护没有跟上,加之5.12地震又对城市道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原来就低级的路面状况越来越差,造成公路承载力弱,行车不畅。
第3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3.1.1调查综述3.1.1.1调查内容按照交通规划的研究对象,本项目分别对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平均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按照调查的方式,又大致分为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实测调查和为明确人的活动和货物的移动性质而进行的问卷调查。
前者的调查有道路交通量调查和运行车速调查,具体的调查事项及观测方法,因表示交通流特性所采用的要素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它可掌握汽车行驶状态有关的各种特性,为道路上实现畅通交通流而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及建立交通规划发挥作用。
后者的调查有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OD调查和物流调查。
3.1.1.2调查方法交通调查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所需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
其目的是了解项目影响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性、构成以及客货运输的流量、流向,使后续的交通量预测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为公路建设项目的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交通量调查点的布设交通量调查点的选择,对调查数据、区域路网流量分析、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整个交通量调查的关键。
本报告交通量调查路段及其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 根据拟建项目特点及其区域路网交通流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布点;2) 调查点远离城镇,尽量避免城镇内部交通及短途交通的影响;3) 调查点选择在路基较宽、视距远的路段上,同时要保证上行与下行调查点之间留有不少于150m的距离,以免造成交通阻塞;4) 附近有收费站的,尽量将调查点设在收费站中,以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
由于交通流量观测是在具体的某一天进行的,有的是24小时流量观测点,有的是12小时流量观测点,所以在交通流量分析时根据各流量观测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年月、周日、昼夜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次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
调整公式如下:Q ijk=q ijk·αi·βi·γi式中: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观测交通量交通量;αi――i地点交通量年月不均衡系数;βi――i地点交通量周日不均衡系数;γi――i地点交通量昼夜比。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1.1调查综述交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状区域路网的交通特性,掌握路段交通量及其特征。
通过交通调查来分析路段交通量及车种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等,了解区域交通发生、集中及分布状况。
本项目有关的交通调查主要是交通量调查。
交通量调查是收集沿线主要相关道路的历年交通量状况,交通量的车种构成以及有关连续式观测站点的交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等资料。
3.2 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拟建项目X922荔波县翁昂至瑶山(捞村至瑶山段)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起点位于荔波县捞村,顺接X922翁昂至捞村段,终点位于荔波县瑶山与X418平交,终点桩号K20+762.250。
路线推荐方案全长20.762公里。
根据贵州省公路局及地方观测点提供的交通量统计资料,现有与该项目相关的公路主要有X922翁昂至捞村段(原Y101乡道),X418线。
公路沿线历年的交通量观测值见表3-1。
表3-1 X922捞村至瑶山段(原Y007乡道)公路历年平均交通量单位:辆/日车型年份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中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拖挂车其它车混合车折算值2006 32 16 7 86 3 31 193 2007 42 21 8 114 4 40 251 2008 48 24 11 130 5 46 290 2009 59 31 13 164 5 58 361 2010 74 38 15 200 6 70 444 2011 94 48 20 255 8 90 566 2012 101 51 21 274 8 96 605 2013 105 54 23 288 9 102 639 2014 121 61 24 328 11 114 725 2015 133 68 28 364 12 128 805 注:表中数据除混合车折算值为按小客车为标准的折算值外,其余均为自然车辆数。
3.3 预测思路与方法3.3.1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公路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是为正确制定公路修建计划提供分析基础,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交通量预测3.1 交通量预测思路及方法3.1.1 概述本项目作为省道S202的一段,本段路线起点位于涡阳县石弓镇与淮北交界处,原S202桩号为K78+650,经涡阳县石弓镇、龙山镇,于K104+500进入涡阳县城区规划外环线、于K126+000与原S202重合,后经楚店镇、利辛县张村镇、汝集镇、王人镇,终点在王人镇与阜阳交界处,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本项目不仅是沟通淮北市、阜阳市及亳州沿线地区纵向联系的经济干线公路,同时也是河南、山东等省南下的重要干线公路。
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涡阳县城镇体系建设、经济发展布局、加强亳州市内部各县市和周边地区的联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亳州市是安徽省省辖市,位于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南市为邻。
亳州市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拥有机械制造、酿酒、卷烟、医药、纺织、食品、化工、建筑建材、印刷等十几大门类。
亳州市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烟、优质茧生产基地,拥有药材、酿酒、果蔬、烤烟、畜禽、蚕桑等资源和经济优势,地方名特优产品较多。
从商城王建都开始,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1986年撤县建市,同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亳州交通便捷,陆水空均为重要枢纽。
【铁路】亳州市内现有京九铁路、徐阜铁路穿境而过,正在规划的商杭客运专线、郑蚌铁路(淮海铁路)、禹亳铁路也将贯穿亳州。
亳州境内现有亳州站、涡阳站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亳州南站、亳州北站。
【公路】目前,311、105国道和307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济广(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南洛(南京--洛阳)高速公路,许亳(许昌--亳州)高速公路,宿永亳(宿州--永城--亳州)高速公路、济祁(济宁--祁门)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水路】亳州市内河流属淮河水系。
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多条河流,建有亳州大寺港、涡阳港、蒙城港、利辛港等。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起促进和保证作用。
公路交通量的增长是与公路运输量息息相关的,而运输量的增长直接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因素的影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城镇布局和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全社会运输需求必将保持继续增长的趋势。
在第二章吗,已作了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预测和运输形式的分析,现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运输量和公路运输量的预测。
3.1 综合运输量预测
3.1.1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建立以广深珠高速公路和广深、京九、广梅汕铁路为枢纽。
以公路建设为重点。
以深水港码头和常平铁路枢纽工程为中心,辅以东江航道的开发,依托广州、深圳黄田机场,形成东莞市陆上、河海以及空中的立体化的综合运输网络。
实现与未来土地全域开发紧密配合,与国家交通战略相互衔接。
为东莞市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组团式城市创造一个超前的交通基础条件。
铁路发展规划:在完成广深高速电气化铁路建设和广梅汕铁路之后,以常平枢纽工程为龙头,完善石龙、樟木头、塘厦站场为重点,努力提高铁路运输的服务水平。
沿海岸线,延伸麻涌港铁路专用线,新建常平至深水港铁路支线,形成内外贯通,陆海衔接的新网络;规划筹建轻轨铁路网;新建广深港客运专线是武广客运专线的延伸线,计划2005年底开工,2009年广州至深圳段通车,承担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功能。
该线北接新广州车站,南接深圳龙华车站,远期接香港,在东莞境内虎门白沙设置新东莞站,该站将成为东莞市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
作为武广客运专线的南延,从新广州站延伸至深圳龙华站,并适当向香港延伸。
广深港客运专线在东莞市虎门镇北部设置一个车站,命名为新东莞站,预计于2009年开始运营。
水运发展规划:水运在东莞市未来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具有较重要的作用,根据东莞市的需要和水运发展条件,2010年水运发展目标是加速东莞国际深水港—虎门港的建设,使其成为珠江三角洲港口体系的重要港口,发展海洋运输
使其满足东莞市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需要。
大力整治东江航道,建立干支相连、河海相通的内河运输网。
公路发展规划:完善东莞公路网络体系。
建立以市中心区为中心,虎门、常平为两翼,以广深珠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常平至虎门、莞城至塘厦以及环城高速公路等为骨架,干道遍布全市,主要公路交叉口建互通立交,努力构建国省县乡结构合理,主干线高速化、次干线快速化,集散联络层次分明。
功能协调、级配合理、布局完善、规模适当、管理高效,与城市道路一体化发展的东莞市公路网络系统,完成东莞市一小时生活圈建设,适应东莞市城镇发展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东莞市率先实现现代化。
城市交通方面,以满足人和货物快速、安全、便捷的移动为目标,建设一个以高速公路网为主,辅以四通八达的一级公路,结合高速铁路和城际轻轨铁路,解决过境、对外、组团内外的多层次交通需求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适当控制城市机动化发展规模和出行总量,发展公共交通,建立结构合理的城市客运系统。
在改善城市交通管理的前提下,完善城市道路线网。
公路运输枢纽发展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的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通过对国、省道以及市镇道路的大力建设与改造,公路交通紧张的局面有了较大的缓解。
但公路运输站场建设与管理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东莞市公路运输站场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管理比较落后,特别是货运站场建设几乎为空白的状况,东莞市与2000年对公路站场进行了规划,使公路运输能够适应东莞市经济的发展。
东莞市公路运输枢纽规划见表3-1.
东莞市公路运输枢纽规划
3.1.2 公路运输量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关系,综合运输量的多少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兴衰。
随着东莞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市运输需求将有较大提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快速安全、方便舒适,具有将人和物从起点直接运送到目的地的快捷性、连贯性、时间与空间的自由行,是中、短途运输和长途高价值、现货运输的骨干。
而且在经济运距内的综合运输费用,以公路运输最为便宜。
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公路运输经济运距的提高,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经有关部分研究,在我国目前汽车性能比较落后,公路标准低的情况下,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距;运一般货物为100~150公里,运纺织、轻工、仪表、机械等产品约为200公里,运高档产品鲜活易腐货物可达400公里。
客运的经济运距为200~300公里。
在经济运距内的综合运输费用,以公路运输最为便宜。
珠江三角洲以及粤西等地广大腹地的服务半径正适合发挥公路运输的优势。
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
汽车性能改进,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距将会大大提高,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将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公路运输是东莞地方交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对沟通城乡商品流通,繁荣东莞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建设资金的增加,公路技术的更新、改造速度化将加快,全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汽车向大型化、列车化、高速化、专用化方向发展,公路运输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
东莞市乡镇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产品多样化的特点,预计今后将仍有较快发展,势必促进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引进商品流通的剧增,这部分运量主要由公路运输承担。
在所有运输方式中,随着道路状况与公路网络的逐渐完善以及车辆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良,加上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个性化消费趋势下最终消费品由以往大规模成批生产的方式朝向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蓬勃发展,公路运输以其特有的灵活、迅速、方便,更加适应新时期运输的要求而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时,社会消费水平的进一步增长,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更趋活跃,公路以其门到门、灵活方便、易于换乘等优势在客运尤其是短途客运方面占据更多份额。
3.5.7 最终交通量预测结果
综合考虑趋势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的预测结果,得出本项目最终预测结果,见表3-23。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折算小客车/日表3-23
3.5.8 路段车型构成预测
根据本项目所在公路运输通道现状的车型构成比例以及未来各时期的客货车弹性发展情况,将项目各段车型构成预测如下表3-24所示。
未来年全线各时期的车型构成
单位:% 表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