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PTV的组播解决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4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传输的数字电视服务,它利用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将电视节目、视频、音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机或其他设备上。
IPTV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观看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喜欢的节目,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观看。
IPTV主要技术包括内容传输、编码和解码、网络传输、用户界面等方面的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1. 内容传输技术内容传输是IPTV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内容传输方面,主要有两种技术:单播和组播。
单播是指一对一的传输方式,每个用户都独立接收节目内容。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但是占用带宽较大。
解决方案可以是通过优化网络传输算法来提高传输效率,或者使用压缩技术减小数据量。
组播是指一对多的传输方式,节目内容只需传输一次,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接收。
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带宽,但是要求网络设备支持组播功能。
解决方案可以是使用组播协议,如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来实现组播传输。
2. 编码和解码技术编码和解码是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和再转换为可视和可听的信号的过程。
在IPTV中,常用的编码和解码技术有H.264和MPEG-4。
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标准,它可以在保持高质量的情况下减小视频数据的大小。
解决方案可以是使用H.264编码器和解码器来实现高效的视频传输。
MPEG-4是一种多媒体压缩标准,它可以将视频、音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压缩为较小的文件大小。
解决方案可以是使用MPEG-4编码器和解码器来实现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和播放。
3. 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是将内容从服务器传输到用户设备的过程。
在网络传输方面,主要有两种技术: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
广域网是指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网络,如Internet。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作为一种新兴的视频传输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
IPTV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视频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清晰度的观看体验。
本文将介绍IPTV 的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一技术。
一、网络传输技术1.1 IP协议:IPTV采用IP协议传输视频内容,通过网络将视频数据分割成小包进行传输,保证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
1.2 QoS技术:为了确保视频内容的高清晰度和流畅性,IPTV使用QoS(Quality of Service)技术,对网络带宽进行优化,提高视频传输的质量。
1.3 多播技术:IPTV利用多播技术,将视频内容同时传输给多个用户,减少网络拥堵,提高视频播放效率。
二、视频编码技术2.1 H.264编码:IPTV主要采用H.264编码技术,将视频内容进行压缩,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2.2 HEVC编码:随着4K、8K视频的普及,IPTV开始采用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编码技术,提高视频质量,减少带宽占用。
2.3 音视频同步技术:IPTV通过音视频同步技术,确保视频画面和声音的同步播放,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三、内容分发技术3.1 CDN技术:IPTV使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技术,将视频内容分发到全球各地的服务器上,减少视频加载时间,提高用户观看体验。
3.2 P2P技术:为了降低服务器负载和成本,IPTV采用P2P(Peer-to-Peer)技术,让用户之间共享视频内容,提高内容分发效率。
3.3 缓存技术:IPTV利用缓存技术,将热门视频内容存储在用户设备或网络节点上,减少网络传输时间,提高视频播放速度。
四、用户体验优化技术4.1 交互式界面:IPTV提供交互式界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内容,提高用户体验。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基于IP网络传输的互联网电视技术,它通过互联网将电视节目传送到用户的电视机上。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包括网络传输技术、视频编码技术、内容分发技术、用户体验技术和内容保护技术。
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
一、网络传输技术:1.1 IP协议:IPTV使用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将电视节目打包成IP数据包通过互联网传输,实现了实时的视频流传输。
1.2 QoS技术:为了保证IPTV的视频质量,需要使用QoS(Quality of Service)技术来提供稳定的网络传输服务,包括带宽管理、流量控制和延迟控制等。
1.3 多播技术:为了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IPTV使用多播技术将视频流同时传送给多个用户,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
二、视频编码技术:2.1 H.264编码: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编码标准,它能够将视频压缩至更小的数据量,同时保持较高的视频质量,适合于IPTV的实时传输需求。
2.2 HEVC编码: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是一种更先进的视频编码标准,相比于H.264,它能够进一步减小视频的数据量,提供更高的视频质量。
2.3 实时编码技术:为了满足IPTV实时传输的需求,需要使用实时编码技术,将视频流实时压缩和解压缩,以保证用户能够实时观看电视节目。
三、内容分发技术:3.1 CDN技术: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一种内容分发网络技术,它通过在全球部署服务器节点,将内容缓存到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上,提高了内容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3.2 P2P技术:P2P(Peer-to-Peer)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的内容分发技术,它可以将视频流从一个用户传输到另一个用户,减少了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提高了内容的可扩展性。
关于⽹络TV(IPTV)组播解决⽅案介绍关于⽹络TV(IPTV)组播解决⽅案介绍 2008年05⽉06⽇中国电影⽹⼀、IPTV的提出背景: Internet技术、⽹络和业务的发展从各⽅⾯改变了⼈们的学习、⼯作和⽣活⽅式,给⼈们带来了巨⼤的便利,Internet已经成为⼈们⽣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Internet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给Internet运营商带来与其投⼊相应的回报。
继Web业务、E-mail等被⼴泛认可的应⽤外,业界⼈⼠正在寻求会给⽹络运营商带来巨⼤收益的杀⼿锏应⽤。
20世纪末,⼈们将远程教学、电⼦商务看作未来的杀⼿锏级应⽤并寄予了厚望,但⼏年过去后,IT业界⼈⼠除了品尝到⽹络泡沫所带来的苦酒外,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进⼊21世纪后,随着流媒体技术、Internet⽹络技术和⽹络带宽的不断提⾼,⼈们⼜开始关注利⽤IP协议提供类似于⽬前深受⽤户欢迎并具有众多⽤户的电视(TV)业务即IPTV业务,并将其作为未来宽带Internet上的杀⼿锏应⽤。
但在⽬前或⼀段时间内IPTV业务是否会像⼈们预期的那样成为会给运营商提供丰厚利润同时⼜深受⽤户欢迎的应⽤,还是会像电⼦商务、远程教学业务⼀样,虽然⼀直被⽤户使⽤但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利润。
⼆、IPTV的技术特性可⾏性分析: 1.IPTV相关技术及标准 (1)IPTV相关技术,IPTV是互联⽹协议电视(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的缩写,是指在基于IP协议的⽹络上向⽤户提供点播⽅式或组播⽅式的视频业务。
IPTV业务的提供得益于信息处理技术和内容分发技术的发展。
主要包括视频图像编码技术以及流化技术,如MPEG-4/H.264编码技术,MPEG-7、MPEG-21等元数据技术,内容分发技术(包括CDN和端对端peertopeer等内容分发技术、组播技术、接⼊技术等)以及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等等。
(2)视频图像编码和流化技术及标准,⾳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主要由ITU-T和MPEG制订,已经发布的有ITU-T协议H.261、H.262、H.263、H.264以及MPEG-1、MPEG-2、MPEG-4等。
IPTV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电视传输方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
IPTV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电视节目选择,同时也为电视运营商带来了更高的收益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IPTV解决方案的五个关键部份,包括网络架构、内容传输、用户界面、内容管理和安全保障。
一、网络架构:1.1 IP网络基础设施:IPTV解决方案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强大而稳定的IP网络,以保证高质量的视频传输。
这包括网络设备的选购和配置,网络拓扑的设计以及网络带宽的规划和管理。
1.2 多播技术:为了实现大规模的视频传输,IPTV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多播技术。
多播技术可以将视频流同时传输给多个用户,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传输效率。
1.3 网络优化和负载均衡:为了提供流畅的视频播放体验,IPTV解决方案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和负载均衡。
这包括对网络延迟、丢包率等指标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内容传输:2.1 视频编码和压缩:在IPTV解决方案中,视频信号需要经过编码和压缩,以减少数据量并提高传输效率。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和HEVC等,而压缩算法则可以通过调整压缩比例来平衡视频质量和传输速度。
2.2 流媒体传输协议:为了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IPTV解决方案通常采用流媒体传输协议,如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和RTMP(Real-TimeMessaging Protocol)。
这些协议可以将视频流切分为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设备上进行解码和播放。
2.3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技术:为了提高视频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IPTV解决方案可以利用CDN技术。
CDN可以将视频内容缓存到离用户较近的服务器上,减少网络延迟和拥塞,提高视频播放的质量和速度。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电视节目的技术,它利用IP协议传输音视频信号,使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观看电视节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一、IPTV的主要技术1. IP传输技术IP传输技术是IPTV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使用Internet协议(IP)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流,通过将音视频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最终在接收端重新组装成完整的音视频信号。
IP传输技术的优点是灵活性强,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
2. 压缩编码技术压缩编码技术是IPTV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能够将音视频信号进行压缩,从而减少传输所需的带宽。
常用的压缩编码技术包括MPEG-2、H.264和H.265等。
这些技术能够在保证较高的视频质量的同时,降低传输的带宽要求,提高用户观看体验。
3. 流媒体传输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是IPTV中实现实时传输的关键技术。
它将音视频信号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实时传输。
流媒体传输技术能够根据网络状况自适应调整传输速率,确保音视频信号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常用的流媒体传输技术包括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和RTMP(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等。
4.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是保护IPTV内容版权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加密、授权和访问控制等方式,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观看受保护的内容。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盗版和非法传播,保护内容提供商的权益。
二、IPTV的解决方案1. 网络基础设施建立稳定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施IPTV解决方案的首要任务。
需要确保网络带宽充足,网络延迟低,并具备良好的网络覆盖能力。
可以采用光纤、千兆以太网等高速网络技术,提供足够的带宽和稳定的传输环境。
2. 服务器和存储系统为了实现大规模的IPTV服务,需要建立强大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视频传输方式,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是实现IPTV服务的关键,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IPTV主要技术1.1 网络传输技术IPTV使用Internet Protocol(IP)作为传输协议,通过网络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其中,网络传输技术包括IP包封装、传输协议选择等内容。
1.2 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将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H.265等。
1.3 多媒体流处理技术在IPTV系统中,多媒体流处理技术可以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等多种媒体流的传输和处理,确保用户能够流畅观看视频。
二、IPTV解决方案2.1 网络建设为了实现高质量的IPTV服务,需要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视频信号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到用户终端。
2.2 服务器端解决方案在IPTV系统中,服务器端解决方案包括内容管理、用户认证、订购管理等功能,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享受IPTV服务。
2.3 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是IPTV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终端设备需要支持不同的视频编码标准和解码能力,以保证用户能够流畅观看视频。
三、IPTV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优势3.1 高清晰度通过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IPTV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画面,使用户能够享受更加清晰、逼真的视听体验。
3.2 个性化服务IPTV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视频内容推荐和订购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3 互动性通过IPTV系统,用户可以参与互动节目、投票、点播视频等活动,增强用户参与感和娱乐体验。
四、IPTV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挑战4.1 网络带宽IPTV需要大量的网络带宽支持,特别是在高清视频传输时,需要更大的带宽来保证视频的流畅传输。
IPTV组播技术及实现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式多媒体服务的业务。
IPTV不仅能够满足运营商业务创新的需求,而且可以为运营商转变经营思路,实现战略转
型提供切实可行的切入点,IPTV意味着新的用户增长方式、新的业务增长方式和更高的ARPU值。
对IPTV业务而言,组播技术是IPTV的关键技术之一,IP组播技术的实现决定着IPTV的使用效果,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息息相关。
本文从IPTV实际业务运营角度出发,结合组播技术,分析了IPTV业务在带宽、组播、认证等方面对IP宽带城域网提出的技术要求,从各角度分析总结了各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制定了改造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实现了网络对IPTV业务的承载,系统试运行取得成功,对今后电信运营商大规模商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意义。
本文第一章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IPTV业务发展的主要情况,分析了IPTV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对IPTV及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对IPTV组播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组播协议的讨论、组播路由方式的选择、组播复制点和认证方式的对比分析,建议在初期采用全网组播的方式,
选用DHCP认证+DSLAM复制的方式。
第四章提出山西朔州联通本地IPTV的业务
需求,介绍了山西朔州联通IPTV目标网络的总体架构,对现有的IP城域网结构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承载IPTV网络的建设方案,实现了组播方式的IPTV全网建设。
最后对IPTV承载网的系统进行了端到端性能测试。
1、组网信息:网通新建一套IPTV城域网,主要承载地区IPTV和部分宽带网业务。
其中NE80E为口字形组网,中山NE80E和长江NE80E分别与中山NE5000E互联;和兴NE80E和尚志NE80E分别与尚志NE5000E 互联。
长江NE80E和山中NE80E下行分别接两台cisco6509,cisco6509又分别各接入一台cisco4506交换机,cisco4506下挂组播源。
组播源连接情况(学府局为例):城域网启用PIM-SM,长江局NE80E为静态RP。
客户反馈当在学府的4506上将RPT切换成STP后,发现在和兴的NE80E上组播路由的转发表的下游端口减少了。
RPT状态dis multicast forwarding-table 224.11.1.1Multicast Forwarding TableTotal 11 entries00001. (221.212.252.174, 224.11.1.1), MID: 1030, Flags: 0x0:0Uptime: 3d:09hIncoming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0List of 17 outgoing interfaces:1: GigabitEthernet10/0/0.102: GigabitEthernet10/0/2.103: GigabitEthernet11/0/6.105: GigabitEthernet11/0/3.106: GigabitEthernet11/0/7.107: GigabitEthernet11/0/0.108: GigabitEthernet10/0/5.109: GigabitEthernet11/0/2.1010: GigabitEthernet11/0/8.1011: GigabitEthernet10/0/7.1012: GigabitEthernet10/0/3.1013: GigabitEthernet10/0/6.1014: GigabitEthernet11/0/1.1015: GigabitEthernet10/0/8.1016: GigabitEthernet10/0/4.1017: GigabitEthernet10/0/1.10Matched 58355134 packets(7469457152 bytes), Wrong If 0 packets Forwarded 0 packets(0 bytes)RPT状态切换STP状态dis multicast forwarding-table 224.11.1.1Multicast Forwarding TableTotal 11 entries00001. (221.212.252.174, 224.11.1.1), MID: 1030, Flags: 0x0:0Uptime: 3d:09hIncoming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0List of 17 outgoing interfaces:1: GigabitEthernet10/0/1.102: GigabitEthernet10/0/2.103: GigabitEthernet11/0/6.104: GigabitEthernet10/0/9.105: GigabitEthernet11/0/3.106: GigabitEthernet11/0/7.107: GigabitEthernet11/0/0.108: GigabitEthernet10/0/5.109: GigabitEthernet11/0/2.1010: GigabitEthernet11/0/8.1011: GigabitEthernet10/0/7.1013: GigabitEthernet10/0/6.1014: GigabitEthernet11/0/1.1015: GigabitEthernet10/0/8.1016: GigabitEthernet10/0/4.10Matched 58386531 packets(7469497521 bytes), Wrong If 0 packets Forwarded 0 packets(0 bytes)端口GigabitEthernet10/0/0.10所接的正式学府SE800设备。
IPTV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视频传输方式。
IPTV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电视节目,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观看体验。
本文将介绍IPTV的基本原理,并详细阐述IPTV解决方案的五个部分。
一、网络基础设施1.1 网络带宽:IPTV需要较大的网络带宽来传输高清视频,因此网络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是高速宽带网络。
用户需要具备足够的上行和下行带宽,以确保视频的流畅传输。
1.2 网络稳定性:IPTV的观看过程需要稳定的网络连接,网络稳定性是保证视频播放不卡顿的关键。
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和网络拓扑的优化都是确保网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1.3 网络安全性:IPTV传输的内容包含版权保护的电视节目和用户隐私信息,因此网络安全性是IPTV解决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网络设备和传输协议的安全性要得到充分保障,以防止非法访问和内容盗取。
二、内容管理系统2.1 节目制作:IPTV解决方案需要一个完善的节目制作系统,包括视频录制、编辑和编码等功能。
节目制作系统应该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和编码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播放设备和网络环境。
2.2 节目存储:IPTV的节目存储需要一个高效可靠的系统来管理大量的视频文件。
存储系统应该具备高速读写和容错能力,以确保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到所需的节目内容。
2.3 节目发布:节目发布是将制作好的节目推送到用户终端的过程。
IPTV解决方案应该提供灵活的节目发布方式,包括实时直播、点播和时移等功能,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观看需求。
三、用户终端设备3.1 机顶盒:机顶盒是IPTV的主要用户终端设备,它通过网络连接电视和路由器,将IPTV的节目传输到电视上。
机顶盒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体验,支持高清视频播放和多媒体交互。
3.2 智能电视:智能电视具备内置的IPTV功能,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视上的应用程序观看IPTV节目。
关于网络电视(IPTV)组播解决方案介绍
( 2008/4/30 12:51 )
本文关键字:IPTV(44), 网络(17), 运营商(6), 电子商务(2), 流媒体(3), IP(6), 宽带(3), 互联网(1), MPEG(8), H.264(3), CDN(2), ITU(3), AVS(1), OMA(1), ISO(1), DSL(1), 电信(4), 服务器(1), Qos(3), 网络安全(1), 以太网(1), 交换机(23), VOD(1), 接入网(1), 机顶盒(3), VLAN(10), 放号(1), 网络电视(1), 赵慧玲(1), 骨干网(1)
一、IPTV的提出背景:
Internet技术、网络和业务的发展从各方面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Internet 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给Internet运营商带来与其投入相应的回报。
继Web业务、E-mail等被广泛认可的应用外,业界人士正在寻求会给网络运营商带来巨大收益的杀手锏应用。
20世纪末,人们将远程教学、电子商务看作未来的杀手锏级应用并寄予了厚望,但几年过去后,IT业界人士除了品尝到网络泡沫所带来的苦酒外,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流媒体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和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人们又开始关注利用IP 协议提供类似于目前深受用户欢迎并具有众多用户的电视(TV)业务即IPTV业务,并将其作为未来宽带Internet上的杀手锏应用。
但在目前或一段时间内IPTV业务是否会像人们预期的那样成为会给运营商提供丰厚利润同时又深受用户欢迎的应用,还是会像电子商务、远程教学业务一样,虽然一直被用户使用但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利润。
二、IPTV的技术特性可行性分析:
1.IPTV相关技术及标准
(1)IPTV相关技术,IPTV是互联网协议电视(Internetprotocoltelevision)的缩写,是指在基于IP协议的网络上向用户提供点播方式或组播方式的视频业务。
IPTV业务的提供得益于信息处理技术和内容分发技术的发展。
主要包括视频图像编码技术以及流化技术,如MPEG-4/H.264编码技术,MPEG-7、MPEG-21等元数据技术,内容分发技术(包括CDN 和端对端peertopeer等内容分发技术、组播技术、接入技术等)以及DRM(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等等。
(2)视频图像编码和流化技术及标准,音视频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主要由ITU-T和MPEG 制订,已经发布的有ITU-T协议H.261、H.262、H.263、H.264以及MPEG-1、MPEG-2、MPEG-4等。
目前认为比较适合于流媒体系统中使用的标准主要有H.264和MPEG-4。
目前我国AVS组织也在开发和制订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3)元数据技术,元数据是描述、解释、定位或者为更容易地进行检索、使用或管理信息资源而进行的结构化信息。
(4)内容分发技术。
包括CDN技术,组播技术。
(5)IPTV相关标准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制定与IPTV相关的标准化组织主要有ITU、流媒体联盟ISMA、开放移动联盟OMA、数字音/视频联盟(DAVIC)、ISO、交互式电视联盟(ITV)、DSL联盟、宽带业务联盟以及IETF等标准化组织。
2.IPTV业务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1)IPTV业务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业务,IPTV业务具有一些优势:IPTV业务为用户提供交互通信的渠道;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使用IPTV业务所提供的内容;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观看已经播放的视频节目或已经存在的内容信息;从技术和业务本身的特点来看,IPTV业务可以向用户提供无限数量的不同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提供方便;IPTV业务提供者可以向连接到基于IP协议的网络所覆盖的所有网络内的用户提供业务。
三、IPTV组播解决方案:
在技术上,IPTV对承载网组播、带宽、QoS、网络安全等方面有很强的要求。
一般来说,IPTV业务建议用户带宽不低于2M。
为节省接入层到汇聚层的网络带宽,以太网交换机需至少支持二层组播协议IGMPsnooping(Internet群组管理协议探测)。
对无法支持组播的接入层设备同时需要根据业务发展逐步进行替换。
对汇聚层设备进行上下行带宽扩容和升级,下行带宽根据接入层设备升级情况进行相应升级,上行带宽设计到N×GE。
由于IPTV业务中视频码流的实时性、连续性,需要承载网络提供QoS保证,同时业务对承载网的延时、丢包和抖动比较敏感。
其中直播类视频业务如直播电视对QoS的要求高于点播类视频服务如VOD。
游戏类业务是一种双向交互式的数据业务,其业务特性如操作命令的灵敏性决定了对数据包的传输时延要求特别高。
针对IPTV对交换机在组播上的要求,根据组播复制/控制点的不同,接入网的组播大致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案。
1.基于BRAS的组播复制方式
用户STB(机顶盒)通过使用PPPOE或者IPOE方式接入,与BRAS之间建立PPPOE 或者IPOE通道,BRAS终结STB的IGMP报文,由BRAS负责实现用户STB的组播复制,将组播报文复制在STB相应的PPPOE或者IPOE通道内,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BRAS的组播复制方式
该实现方式适合多种接入方式,PC采用PPPOE方式接入,STB采用PPPOE或者IPOE 方式接入,PC和STB即可以共用一条PVC/VLAN,也可以分别做单独配置。
本实现方式不需对现有网络做太大改造,适合采用“集成模式”组网情况,只要求对宽带计费后台进行少量的改动即可。
但该实现方式中,BRAS面向用户STB复制IPTV组播业务,面向用户的组播复制点是BRAS,也就是说从BRAS开始到各个用户,每个用户所点的内容都是一条单独的数据流,对BRAS的下连带宽要求很高,不适合大规模IPTV的组网。
一般在IPTV业务开展初期使用。
2.基于汇聚交换机(组播交换机)的组播复制方式
本实现方式的用户STB(机顶盒)可以采用多种接入方式,PPPOE或者IPOE,但采用PPPOE接入时,STB必须支持双栈,能够发送基于IPOE封装的IGMP报文,汇聚交换机终结STB的IGMP报文,负责将组播M-VLAN的IPTV直播业务跨VLAN复制给用户。
图2给出了在单边缘业务接入情况下具体的实现方式。
图2 基于汇聚交换机(组播交换机)的组播复制方式
该实现方式适合所有接入方式,但当STB使用PPPOE接入时,STB必须支持双栈,能够发送基于IPOE封装的IGMP报文。
汇聚交换机至IPTV业务控制点之间的直播业务采用组播M-VLAN承载,汇聚交换机具备IGMPProxy功能,可以采用主动静态下拉或者动态下拉的方式将IPTV组播业务通过组播M-VLAN送抵至汇聚交换机,然后按需跨VLAN 复制给用户。
所谓主动静态下拉就是指不管有没有用户需要组播流,汇聚交换机均主动向上行发送组播加入报文进行引流;所谓动态下拉是指只有当有第一个用户组播加入时,才进行引流,后续用户不再进行引流,当所有用户组播均离开时,汇聚交换机发送组播离开消息切断组播流,从而实现“按需引流,一次引流,多用户应用”的目的。
该实现方式对现有网络改造不大,而且支持所有接入方式,缓解了BRAS的接入压力,但相应的汇聚交换机与DSLAM/二层交换机之间,原有基于BRAS组播复制的带宽压力没有改善,而且还要考虑控制用户组播接入的问题,适合IPTV业务开展的过渡阶段。
3.基于二层交换机的的组播复制模式
本实现方式用户STB(机顶盒)可以采用多种接入方式,PPPOE或者IPOE,但采用PPPOE接入时,STB必须支持双栈,能够发送基于IPOE封装的IGMP报文,二层交换机
终结STB的IGMP报文,负责将组播M-VLAN的IPTV直播业务按接入端口复制给用户,图3给出了在单边缘业务接入情况下具体的实现方式。
图3 基于二层交换机的的组播复制模式
该实现方式适合所有接入方式,但当STB使用PPPOE接入时,STB必须支持双栈,能够发送基于IPOE封装的IGMP报文;二层交换机至IPTV业务控制点之间的直播业务采用组播M-VLAN承载,交换机具备IGMPProxy功能,可以采用主动静态下拉或者动态下拉的方式将IPTV组播业务通过组播M-VLAN送抵至汇聚交换机,然后按需跨VLAN复制给用户;该实现方式对现有网络改造较大,对所有不支持组播的二层交换机均需要更换,支持所有接入方式,缓解了二层交换机以上的组播复制压力,但还要考虑控制用户组播接入的问题,在大规模IPTV放号阶段,二层交换机作为组播复制/控制点,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