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目标菌群的分析_李小萍
- 格式:pdf
- 大小:390.83 KB
- 文档页数: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分析及应用益生菌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及应用益生菌治疗对其影响。
方法选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4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患者组、健康组;将患者组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3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益生菌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组肠杆菌水平较健康组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较健康组低(P<0.05);治疗后B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较A组高(P<0.05);B组治疗有效率较A组高(P<0.05)。
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情况,经益生菌治疗后可纠正其肠道菌群紊乱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益生菌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排便后不适感减轻,伴排便习惯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主要成分包括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具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
为此,本次研究选选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4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分析其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对其治疗效果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4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②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肠道疾病;②治疗药物过敏。
设为患者组、健康组,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患者组随机分为A组、B组,A组男性20例、女性43例,年龄20~71岁,平均(45.04±4.52)岁;B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18~74岁,平均(45.96±4.42)岁;健康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19~76岁,平均(45.06±4.29)岁;三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所选患者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A组:美沙拉嗪肠溶片(Losan Pharma GmbH,H20171358)口服治疗,10.5mg/次,2次/d,症状改善后维持剂量为10.5mg/d,晨起口服;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上海信宜药厂,S1*******)口服治疗,0.42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后。
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亚型患者免疫及肠道菌群特征观察李晓芳;刘艳凤【期刊名称】《大医生》【年(卷),期】2022(7)9【摘要】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患者免疫及肠道菌群特征,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IBS患者,根据不同亚型分为便秘组(30例)、腹泻组(28例)和混合组(22例),另选取同期院内40例成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4组研究对象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观察4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密集度、细菌比例及肠道菌群培养结果。
结果便秘组、腹泻组、混合组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腹泻组研究对象IgG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腹泻组的肠道菌群密集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便秘组、腹泻组、混合组研究对象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革兰阳性杆菌明显低于对照组,混合组研究对象革兰阴性球菌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便秘组、混合组研究对象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高于腹泻组,便秘组、混合组研究对象革兰阳性杆菌比例明显低于腹泻组(P<0.05);便秘组、腹泻组、混合组研究对象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少于对照组,腹泻组研究对象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少于便秘组、混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腹泻组、混合组研究对象大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多于对照组,腹泻组大肠杆菌明显多于便秘组、混合组(P<0.05)。
结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3种IBS亚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其中腹泻型IBS的变化最为明显,临床应加以重视。
【总页数】3页(P130-132)【作者】李晓芳;刘艳凤【作者单位】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观察2.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变化分析3.不同亚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肠道菌群状况研究4.肠易激综合征各亚型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初步研究5.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粘膜相关菌群及粪便菌群的变化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定量分析与意义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和健康状况正常的人粪便中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及常见的4种厌氧菌和2种需氧菌的含量情况。
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各类型IBS患者共52例和18例健康状况正常的志愿者,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及常见的4种厌氧菌和2种需氧菌定量检测。
结果:三种类型的IBS患者粪便中总厌氧菌群和需氧菌群数目与健康人差异明显,特别是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明显减少(P<0.01);拟杆菌菌落数在腹泻型和混合型IBS患者中明显增加(P<0.01);肠球菌菌落数在腹泻型IBS患者中明显增加(P<0.05);需氧菌中患者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均不同程度增加(P<0.01或0.05),大肠杆菌菌落数在腹泻型IBS患者中增加最明显。
结论:不同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不同,但均有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属不同程度的减少,针对性的补充减少的益生菌可能是治疗IBS行之有效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level of total anaerobic population, total aerobic population, four kinds of anaerobes and two kinds of aerobes in excrement of sufferers of varies kind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and that of normal persons.Methods:Excrement specimens from 52 IBS sufferers of different kinds and that of 18 normal volunteer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level of four kinds of anaerobes and two kinds of aerobes were quantified.Results:The level of total anaerobic population and total aerobic population of excrement specimens of three kinds of IBS sufferers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particularly the level of bifidobacterium and cillobacterium(P<0.01);the level of bacteroid population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diarrhea-predominant and mixed type of IBS sufferers (P<0.01);the level of enterococcus population was higher significantly in diarrhea-predominant IBS sufferers(P<0.05);among the aerobes, the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lonies were increased by different level(P<0.01or0.05) in the IBS suffers, in particular, the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 colonies in diarrhea-predominant IBS sufferers increased most significantly.Conclusion:Sufferer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BS have different intestinal tract dysbacteria phenotypes. But the level of bacillus bifidus and lactobacillus are always decreased by different degrees. Therefore, targeted supplement of probiotic bacteria which decrease in IBS sufferers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of treatment.[Key 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tool;Bacteria;Quantitative analysis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以结肠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肠病,临床上以不能用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腹部不适和(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1],根据排便习惯不同将IBS分为便秘型、腹泻型和混合型。
益生菌+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肠道微生物结构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
方法:选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
对照组采用谷氨酰胺治疗;治疗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落数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1.1%,高于对照组的69.6%;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1例;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
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可以使肠道微生物结构保持理想状态,在短时间内控制腹泻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谷氨酰胺;益生菌【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229-0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以腹泻、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率水平相对较高,患者人数占消化门诊患者宗人术的1/4以上[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病情通常情况下会持续或反复发作,对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2]。
导致该病发生主要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清楚,对该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虽然很多,个体化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特效药物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3]。
本文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进行治疗对肠道微生物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情况。
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
对照组患者病史1~9年,平均3.4±0.8年;本次发病时间1~10天,平均4.6±1.2天;男性33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1~76岁,平均47.2±5.9岁;每天腹泻次数3~11次,平均5.4±0.8次;治疗组患者病史1~11年,平均3.7±0.5年;本次发病时间1~12天,平均4.3±1.7天;男性35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23~78岁,平均47.5±5.2岁;每天腹泻次数3~10次,平均5.1±0.5次。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象,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脾虚证组(n=25)和脾胃湿热证组(n=25)。
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两组人员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两组测定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多于脾虚证组(P<0.05),脾虚证组酵母菌多于脾胃湿热证组;两组测定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虚证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多于脾虚证组(P<0.05)。
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改善需氧菌和厌氧菌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问题,有效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脾虚证;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3-ZYM 在我国中医学中,脾胃的研究中多以虚症为主,实证研究较少。
且对肠道菌群数量庞大,构成极为复杂。
大肠内寄居50多个种属的细菌,而且人体人粪便湿重的40%以上是细菌[1]。
因此,本文以病例随机对照展开,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的变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象,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脾虚证组和脾胃湿热证组。
脾虚证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31-86)岁,平均(38.25±8.53)岁;病程(1-8年),平均(4.7±1.5)年。
脾胃湿热证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2-61)岁,平均(37.54±6.31)岁;病程(1-5年),平均(3.6±1.5)年。
…★邓永文1**…张小萍2***…沈建丽2(1.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摘要:张小萍认为,腹泻型IBS发病多责于肝郁为标,利用七味白术散加减应用于该病,其以调理脾胃为基础见解独到,关键词:张小萍;脾胃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图分类号:256.34……文献标识码:A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型复杂的胃肠道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多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等[1]。
中医学因其临床特点多将之归于“泄泻”“腹痛”“便秘”“肠郁”“郁症”等疾病范畴进行研究。
据罗马Ⅲ标准可分为以下四型: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不确定型,而腹泻型是最常见的分型[2]。
对于该病的研究,目前IBS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可能与遗传、饮食、环境、肠道炎症、精神、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和肠道菌群失调相关[3-4]。
当前临床用药中未存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特效药物,而且主要以症状治疗为主,常见的方法有止泻、纠正肠道动力等治疗方式,并且加入心理辅助疗法和合理饮食,但是临床治疗中仍存在易复发,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的特点[5-6]。
本病病情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工作及人际交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患者躯体化(包括消化不良、躯体疼痛),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情绪稳定性等方面明显降低[7]。
张小萍教授,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第四批、第五批及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小萍教授积累了52载的丰厚临床经验,对消化系统疾病及相《医方考》中吴昆记述道:“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表明脾虚肝郁正是泄泻之发病原因之所在,“脾为后天之本”。
《脾胃论》中亦有记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主运化,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运化饮食水谷精微而生气血,从而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当今之人,奔波劳碌,饮食无常,又加饮食结构及习惯的变化,偏嗜冷饮烟酒、辛辣厚味,长此以往则脾胃必损,中焦失于运化,酿生湿浊,进而导致气机阻滞,湿邪下注于肠,而成泄泻。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07.090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研究栾英杰,李爱萍,郭文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感染科,山东青岛266500[摘要]目的针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口服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95.00% vs 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肠道症状尺度表(BSS)评分及胃肠激素水平、炎性因子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5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4(a)-0090-05A Clinic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LUAN Yingjie, LI Aiping, GUO WenpeiDepartment of Infection, Huangdao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in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d⁃mitted to the Infection Department of Huangdao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Qingdao City from October 2021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mpound glutamine or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oral therapy on this basis.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5.00% vs 72.5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7.440,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intestinal symptom scale (BSS) scores,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level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treatment for 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ir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widespread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arrheal type;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Clinical study[作者简介] 栾英杰(1970-),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各种传染性疾病,各种类型的腹泻肠道疾病。
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黄重发【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08(7)6【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调节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3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组患者口服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每日3次;B组患者口服舣歧三联活菌胶囊840 mg/次,每日3次.另设对照组(C组),为非腹泻者,未用药.A组、B组疗程均为4周.各组治疗前后均取大便作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计数与鉴定反应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腹泻型IBS患者人群中出现肠道菌群失调,A、B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含量明显降低,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周后肠道菌群状况均恢复到正常人群水平,但治疗10 d时及停药4周后,A、B组肠道菌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益生菌可明显改善腹泻人群肠道菌群尖调状况,且较大剂量服用时,对腹泻型IB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的改善快速而持久.【总页数】3页(P362-364)【作者】黄重发【作者单位】210002,南京,解放军四五四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2;R574.4【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双歧三联活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观察 [J], 纪静;郭冬华2.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J], 陈玉林;张婷3.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J], 王东旭;林连捷;林艳;杨俊;秦芳芳;张喆;郑长青4.浮针疗法对轻中度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性、胃肠动力、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研究 [J], 李旗;田福玲;郭振宇;周立伟;朱好松5.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J], 尹泉;肖文;赵超;王艳;谭晓林;陈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重建的临床疗效毛钢;韦勤【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22(43)6【摘要】目的:观察肠道菌群重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曲美布汀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粪菌移植治疗。
在患者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胃肠症状自评量表(GSR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血清中血清肠黏膜屏障相关因子[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乳酸(D-LA)]水平。
结果:研究组显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效和无效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GSRS及IBS-QO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D-LA、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FG-E8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粪菌移植的肠道菌群重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优于常规的口服活菌治疗。
【总页数】3页(P1500-1502)【作者】毛钢;韦勤【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益生菌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2.马来酸曲美布汀对2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3.温肾健脾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影响4.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5.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