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理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932.00 KB
- 文档页数:36
四、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1、环保、水保管理体系(一)指导方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为:遵守法律法规、建设绿色工程、营造和谐环境、确保安全健康。
项目部各级领导、安全环保管理部和施工操作人员,切实增强法制观念,认真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和集团单位颁布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认真严格地按照国家环保法规组织建设项目施工。
在工程施工期间,增强环保意识,做好环保工作,为人民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是我们所追求的环保工作目标,要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天人和一,构造和谐环境。
切实杜绝影响环境质量和员工身体健康的不良行为。
(二)环境目标环境目标为:两控制、三合理、一增强两控制:(1)施工废水PH值、总悬浮物浓度(SS)排放合格率不低于80%。
(2)施工场界噪声(居民居住区域)达标率100%。
三合理:(1)固体废弃物合理处置。
(2)环境合理绿化。
(3)植被合理保护。
一增强:增强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意识,做到文明施工,促进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三)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根据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和特点,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为宗旨,以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标准为指南,遵循管理体系文件和合同文件,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保证体系,制定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环境检查制度,明确项目部各级人员环境保护职责,实施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以项目部项目经理为工程环境第一责任人,建立安全环保管理部对工程环境保护实施统一领导,对施工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接受建设方及工程所在地环境监督部门的监管。
本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职能管理部门—现场管理人员三级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配备专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接受发包人、工程环境监理和工程建设监理的管理及监督性检查。
本工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见下图。
在工程开工的同时,建立安全环保管理部,负责组织和监督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中出现的环境与施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协调,达到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第四章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第一节环境管理对象一、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环境的功能或作用1、环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2、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3、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提供了弃置消纳的场所。
(二)发展的限制人类对环境系统干扰作用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环境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本质书中“共有物的悲剧”说明了环境问题的形成源自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试图单靠纯技术手段来避免它,或消除它是不可能的,因为技术方法如改良草种、增加施肥等措施,只能提高草场的载畜量,从而推迟“共有物的悲剧”发生的时间,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共有物的悲剧”的发生。
三、环境管理的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一)个人:主要是指个体的人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生产劳动或购买去获得用于消费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物品(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1、清洗、加工消费品;2、包装物;3、消费后废弃物(二)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要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活动中,同时排放出一定数量的污染物,因此,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系统的结构、状态和功能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1、自然资源消耗量大(生态破坏);2、生产废弃物数量大(环境污染)。
控制企业对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1、进行企业文化建设;2、利用市场条件:运用经济刺激手段(财政援助、低息贷款、税收);3、采取技术与管理措施:A、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B、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三)政府:功能有:1、为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2、具有宏观调控权(国有资产、自然资源所有权,经济市场干预权)。
措施有:促进宏观决策的科学化。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内容一、环境质量管理是指为了保证人类生存和健康所必须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一、你持有怎样的全球观1.全球经济如何给管理者创造机会和挑战?答:竞争者和市场不再受国界之限。
①世界各国都在开放新的市场。
②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突然出现。
组织如果想取得长期的成功,其管理者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2.什么是狭隘主义?它是如何给管理者制造障碍的?答:狭隘主义指仅仅用自己的视角和观点来看世界,是一种自私、狭隘的世界观。
具有狭隘主义的人认识不到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狭隘主义已成为许多在全球商业环境中工作的管理者的一大障碍。
如果管理者跌入忽视外国文化习俗的陷阱,固执地认为“本国的文化就是优于外国文化”,他们将发现难以与那些努力探索外国习俗和市场差异的全球其他管理者和组织进行竞争。
3.比较三种看待全球业务的不同观念。
答:管理者在看待全球业务时,可能是下列三种观念中的一种:民族中心论(母国取向),多国中心论(东道国取向),全球中心论(全球取向)。
①民族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观念,认为母国的工作方式和惯例是最好的。
②多国中心论这种观念认为东道国的管理人员知道经营业务的最佳工作方式和惯例。
③全球中心论是一种全球取向的观点,其核心是在世界范围内选用最佳方式和最优秀的人才。
二、理解全球环境4.描述三个重要的区域性贸易联盟,包括它们的名称及形成原因。
答:①欧盟(EU)的目标旨在建立统一的关税、统一的工商业政策以及统一的货币,主要动因是针对美国和日本的实力,它们需要以此来重新确立自己的经济地位。
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联盟,消除自由贸易壁垒(关税、进口许可证、海关服务费)的最终结果是三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③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是东南亚10国的贸易联盟。
④补充: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一个经济论坛。
5.比较多国公司、跨国公司和无国界组织。
答:①多国公司(MNC)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重要的运营单位,但主要由母国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