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第三章装卸搬运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91
名词解释:物流: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存、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集装袋:是一种以柔性材料制成的可折叠的袋式集装单元器具(柔软,可折叠,造价低廉,便于回收利用)装卸:指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搬运: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运输:指通过运输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多式联运:是国际运输中常用的组织形式,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国境内承运货物的地点运送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储存:就是“保护,管理,储藏物品”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且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自动化仓库:是指由高层货架巷道堆垛起重机、入出库输送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仓库管理系统及其周边设备组成,可对集装单元物品实现机械化自动存取和控制作业的仓库。
流通加工定义:根据顾客的需要,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作业活动的总称物流信息:是指物流活动所必须的,或者物流活动中生产的各种有关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利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时形成的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简答:流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1.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2.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3.流通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支柱。
物流活动的构成:1.包装活动。
2.装卸搬运活动。
3.运输活动。
4.储存活动。
5.流通加工活动。
6.配送活动。
7.物流信息活动。
物流的地位和作用: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装卸搬运-平顶山学院《物流管理学》教案章节一:装卸搬运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装卸搬运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装卸搬运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装卸搬运的定义;装卸搬运的功能;装卸搬运的作用;装卸搬运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装卸搬运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装卸搬运在物流管理中重要性的理解。
4. 教学活动(1)讲解装卸搬运的定义、功能和作用;(2)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装卸搬运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3)学生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章节二:装卸搬运设备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装卸搬运设备,掌握各类设备的特点和应用。
2. 教学内容常见的装卸搬运设备;各类设备的特点;各类设备的应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常见的装卸搬运设备;图片展示法:展示各类设备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设备的认识。
4. 教学活动(1)讲解常见的装卸搬运设备;(2)展示各类设备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设备的外观;(3)学生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章节三:装卸搬运作业流程1. 教学目标掌握装卸搬运作业的基本流程,了解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2. 教学内容装卸搬运作业流程;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装卸搬运作业流程;实操演示法:演示各环节的操作,让学生了解操作要领。
4. 教学活动(1)讲解装卸搬运作业流程;(2)实操演示各环节操作,让学生了解操作方法;(3)学生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章节四:装卸搬运作业组织与管理1. 教学目标了解装卸搬运作业的组织方式,掌握装卸搬运作业的管理方法。
2. 教学内容装卸搬运作业的组织方式;装卸搬运作业的管理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装卸搬运作业的组织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装卸搬运作业的管理方法。
4. 教学活动(1)讲解装卸搬运作业的组织方式;(2)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装卸搬运作业的管理方法;(3)学生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章节五:装卸搬运作业安全与成本控制1. 教学目标了解装卸搬运作业的安全隐患,掌握装卸搬运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掌握装卸搬运作业的成本构成,了解成本控制方法。
装卸搬运的特点和原则装卸搬运的特点装卸搬运管理——装卸搬运的特点和原则——装卸搬运的特点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无论生产领域的加工、装配、检验,还是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中的运输、仓储、包装及废物处理,装卸搬运是每一项活动开始及结束时必然发生的活动。
在运输过程中,装卸搬运是第一环节,也是最终环节。
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其运输全过程都包括了装货—运送—卸货三个主要环节。
因此,装货是运输生产的开始,卸货是运输生产的终结。
没有装卸搬运,运输生产无法进行,也无法完成。
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装卸搬运为生产与流通等环节提供了保障和服务。
在生产与流通领域中,没有装卸搬运的保障与服务,就无法使运输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装卸搬运的质量、效率对运输过程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是多种多样的,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装卸搬运作业。
装卸的停歇时间在运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搞好装卸搬运工作,是缩短装卸搬运时间、加速车辆周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
另外,装卸搬运作业需要人与机械、货物、其他劳动工具相结合,工作量大,情况变化多,作业环境复杂,导致了装卸搬运作业中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这就需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装卸搬运质量,保障运输全过程的安全优质。
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各种运输方式,都需要一个集、装、运、卸、散的过程和相互换装的环节,否则,运输的优势就无法发挥。
在集、装、运、卸、散五个环节中,“运”是主体,“集、装”是“运”的开始,“卸、散”是“运”的继续和终结,从而组成了运输生产的全过程。
在运输的全过程中,“集、散”与“卸、散”起着运输的衔接作用。
正因为装卸搬运在整个运输活动中具有衔接功能,运输生产活动才得以正常运转,各种运输方式的中转换装才可实施和发挥,保证了综合运输能力的形成。
只有把装卸搬运组织好,达到快装、快卸、及时集散,才能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效率。
●装卸搬运的原则装卸搬运管理——装卸搬运的特点和原则——装卸搬运的原则规划原则规划全部的物料搬运和储存活动以达成最大的整体操作效率。
第1篇一、总则为了确保仓储物流装卸作业的安全、高效和有序,保障货物及人员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职责1. 装卸人员:负责货物的装卸、搬运和堆垛工作。
2. 质检人员:负责对装卸后的货物进行质量检查。
3. 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装卸作业的执行情况,确保操作规程的落实。
三、操作流程1. 装卸前准备(1)装卸人员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鞋、手套等。
(2)检查装卸工具和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如叉车、吊车、输送带等。
(3)了解货物的种类、规格、数量、包装等情况,确保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
2. 装卸作业(1)根据货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装卸工具和设备。
(2)遵循“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装卸作业。
(3)货物装卸过程中,注意保持货物平稳,防止货物倾斜、滑落、碰撞等。
(4)严格按照货物包装要求,避免包装破损。
(5)对易碎、易损、危险品等特殊货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货物堆垛(1)根据货物种类、规格、重量等要求,合理选择堆垛方式。
(2)确保堆垛整齐、稳固,不得超高、超宽、超重。
(3)堆垛时,注意留出通道,方便后续作业。
4. 装卸后检查(1)质检人员对装卸后的货物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货物完好无损。
(2)对不符合要求的货物,及时反馈给装卸人员,并进行处理。
四、安全注意事项1. 装卸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2. 不得在叉车、吊车等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操作,防止发生意外。
3. 严禁酒后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清醒状态。
4. 装卸作业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确保作业安全。
五、附则1.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仓储物流装卸作业。
2. 本规程由仓储物流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3.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以上操作规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2篇一、总则为规范仓储物流装卸操作,确保货物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仓储物流装卸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