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政收入体制及平衡预算趋势
- 格式:pptx
- 大小:452.83 KB
- 文档页数:29
德国的财政体制及财政平衡机制(一)(一)2003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按照部外事计划组团就公共财政制度问题赴德国进行培训考察。
代表团在德期间访问了巴伐利亚州财政部等管理部门,并邀请慕尼黑大学国民经济系、国民经济研究所、巴伐利亚州地方议会(县乡联合体)、乡镇议会公共财政事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介绍德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地方财政运行机制以及财政平衡体系等方面的信息。
其间,代表团成员与德国专家有广泛的讨论交流,还重点讨论了德国独具特色的财政平衡制度问题,包括其财政平衡体系的特征、运作机理及其效果。
现就有关情况以及我们的一些认识和思考,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法》为相对独立的三级财政体制奠定基础德国的财政体制有其独到的特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有相应条款规定德国财政体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各级政府所承担的公共事务进行了划分,并由此确定了各自的财政支出范围和财力。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联邦、州、地方三级管理,相应实行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各级政府均有自己独立的预算,即联邦、州、地方三级预算,分别对各自的议会负责。
二战后,德国实行独具特色的“社会市场经济”,通过宏观调控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财政政策尤其是其财政平衡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各地财政资源差距很大,使得财政平衡机制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
以巴伐利亚州为例,税源充足的乡镇人均纳税超过3000欧元,而较差的乡镇只有200欧元。
按照财政平衡制度要求,发达地区税收中的大部分要上缴用于财政平衡基金(人均税收3000欧元的乡镇要上缴1800欧元),但是发达地区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
同时,乡政府财政赤字也不断扩大。
德国的财政平衡机制是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兼有行政分权管理和财税调节等功能的财政体制。
它在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并赋予各级政府一定税收权限的基础上,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财政平衡机制,来实现财力布局的纵向与横向平衡,以保证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大体均衡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3.说明影响政府预算赤字的衡量的四个问题。
Describe four problems affecting measurement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答:预算赤字衡量指标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它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一般所衡量的赤字并没有对通货膨胀进行校正。
被衡量的赤字应该等于政府实际债务的变化而非名义债务的变化。
(2)预算赤字衡量没有用政府资产的变化来抵消政府债务的变动。
为了衡量政府的总债务,应该将政府资产从政府债务中抽出来。
因此,预算赤字应该是债务的变动减去资产的变动。
(3)所衡量的赤字没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负债。
比如,政府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和累积起来的未来的社会保障津贴。
(4)预算赤字衡量没有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进行修正。
4.根据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用债务筹资的减税如何影响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和国民储蓄?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government debt, how does a debt-financed tax cut affect public saving, private saving, and national saving?答:公共储蓄是税收和政府购买之差,所以用债务筹资的减税会使公共储蓄减少。
同时减税也会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根据传统的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之间,所以消费和私人储蓄都增加了。
因为消费增加了,所以私人储蓄的增加额小于减税额。
国民储蓄是公共储蓄和私人储蓄之和,由于公共储蓄下降额大于私人储蓄增加额,所以国民储蓄减少了。
5.根据李嘉图的政府债务观点,用债务筹资的减税如何影响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和国民储蓄?According to the Ricardian view of government debt, how does a debt-financed tax cut affect public saving, private saving, and national saving?答:公共储蓄是税收和政府购买之差,所以用债务筹资的减税会使公共储蓄减少。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
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
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
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
22 、5252。
82 、7110。
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
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
66万亿元,比1978年的3645。
2亿元增长了66。
7倍,比2002年增长65.5%.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
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
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
06%下降到1996年的10。
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
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
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
3德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3.1德国经济发展现状虽然经济危机给德国经济带来的最黑暗的一刻已经过去,经济严重衰退的谷底也已摆脱,但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过时。
摆脱或战胜危机还需借以时日。
德国是外向性经济比较突出的国家,经济的增长对国际大环境的依赖比较严重。
只要世界经济不稳定,德国经济就仍处在风雨飘摇中。
从国家层面看,德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失业人口增加。
2010年对绝大部分德国企业来说,优先考虑的课题是控制成本和优化结构,因此企业裁员不可避免。
根据科隆经济研究所最新的调查结果,在44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准备在新的一年减少工作岗位;有16个行业打算保持现有岗位数量不变。
只有一个行业即制革产业明确表示将扩招工人。
从私人消费层面看,2009年德国私人消费比2008年增加了0.5%,对经济回暖或多或少起到了某种促进作用。
2010年德国私人消费很有可能将陷于停滞状态。
对于2010年的德国经济来说,私人需求将不会产生推动作用。
3.2德国经济发展前景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经济前景不甚乐观。
结构性改革和调整不会一蹴而就。
德国结构问题是多年来累积起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决非能一日而成。
尽管当前德国经济仍未摆脱衰退困扰,但德国政府未雨绸缪,从长远考虑制定了新的经济增长战略,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德国政府一方面希望将绿色经济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更重要的是要努力谋求面向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能够刺激经济景气和建立新的经济行业。
同时,要谋求整体经济的现代化,使当前的工业核心向资源有效利用方向转变,也要努力实现经济长远、合理、低碳型、资源节约型增长。
环保技术是当下德国经济的稳定器,并将成为其未来经济振兴的关键。
如果德国经济能顺利实行生态变革,到2020年国内可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
德国环保技术和产品质量多年来处在世界领先水平,环保意识在德国已深入人心。
相信德国绿色技术具有极好的发展机会,将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核心问题是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变化:(1)统收统支体制(1949-1953)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8);(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4)分级预算体制或分税制体制(1994-)。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建立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政府间收支差距;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从支出角度分析,接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
财政分权的国际经验一、美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一)美国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美国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各有独立的事权,各级事权既有交叉,又相互补充,主要遵循了“受益原则”和“效率原则”。
“受益原则”是指根据公共服务的受益对象和覆盖范围,来划分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如果公共服务的受益对象是全国公民,则这种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划归联邦政府,如国防、外交等;如果公共服务的受益覆盖范围只是限于地区性的州或地方,则这类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就划归州和地方政府。
“效率原则”是指将公共服务的支出责任划归能最有效率提供该服务的一级政府。
对于联邦政府来说,美国的联邦政府的主要职责包括如下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国防,二是外交和国际事务,三是经济的宏观调控1,四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应地,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承担提供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包括国防事务、空间科学技术、大型公共工程、农业补贴、社会保障、联邦行政管理费用等。
除已明确由联邦政府承担的事权,其余事权均可以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
美国各州和地方的主要职责是有效配置辖区的资源配置,解决辖区内的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问题。
因此,各州政府的支出责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公共福利、公路建设、以及医疗卫生事业、保护财产和维护秩序等;各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主要包括初级和中级教育、治安、消防、防卫、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家庭和社区服务等。
表1. 美国各级政府间主要事权的划分1包括稳定物价、稳定经济波动和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充分就业、制定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注:P为该政府主要事权;S为该政府的次要事权;N为不是该政府的事权。
根据表1可知,州和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的事权。
美国是典型的财政分权国家,政府间事权范围没有一个全面、明确的法律规定,大多是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约定俗成的。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各自独立管理自己的财政预算,并不存在统一的、严格意义上的国家预算,联邦政府对各州、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条件拨款的引导来实现。
2015年德国经济发展新形势连增王惠中一、2015年德国经济发展情况概览11.国内生产总值(GDP)德国经济2015年总体发展稳定。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 259亿欧元,共计增长了1.7%,高于2014年的1.6%,并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幅(1.3%)。
2015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整个欧元区占比为29 %,在欧盟内生产总值占比为21%。
表1 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2从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来看,服务业依然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它占到了德国GDP比重的69%。
工业、建筑业、及农林渔业则分别占比25.8%、4.7%和0.6%。
见(下图3)相比于2014年,其最大的增长来自于服务业范围内的信息和通信行业,该领域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9%。
其次是企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别增长了2.8%和2.2%。
跌幅最大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2.1%;金融和保险服务行业也下降了1%。
(详见下表4)1本部分数据均来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https://www.destatis.de。
2图表来源: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库数据制作https://www-genesis.destatis.de/genesis/online/data;jsessionid=EF19E84E2F88BE7 9493878BFB9ED8948.tomcat_GO_1_2?operation=abruftabelleBearbeiten&levelindex=2& levelid=1463453663096&auswahloperation=abruftabelleAuspraegungAuswaehlen&auswa hlverzeichnis=ordnungsstruktur&auswahlziel=werteabruf&selectionname=81000-0001 &auswahltext=&werteabruf=Werteabruf。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财务状况的分析已成为评估国家经济实力、政策效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将对主要国家的财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财政收支、债务水平、经济增长状况、货币政策等方面,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美国财务现状分析1. 财政收支美国财政赤字在近年来持续扩大。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数据,2020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3.1万亿美元,占GDP的14.8%。
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的政府支出增加和税收收入减少。
2. 债务水平美国国债规模庞大,截至2021年,美国国债总额已超过28.9万亿美元,占GDP的120%。
高额债务使得美国政府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和债务风险。
3. 经济增长状况美国经济在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随后逐步复苏。
2021年,美国GDP增长5.7%,但仍低于疫情前的增长水平。
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将受到债务压力、政策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4. 货币政策美联储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包括降息、量化宽松等,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长期低利率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三、欧盟财务现状分析1. 财政收支欧盟财政状况整体较为稳定,但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020年,欧盟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为6.3%,较2019年有所扩大。
主要原因是成员国应对新冠疫情的财政支出增加。
2. 债务水平欧盟成员国债务水平较高,其中希腊、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风险较大。
2020年,欧盟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为94.5%,较2019年有所上升。
3. 经济增长状况受新冠疫情影响,欧盟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冲击。
2020年,欧盟GDP下降6.8%,为历史最低水平。
2021年,欧盟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但复苏速度可能不及美国。
4. 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ECB)在疫情期间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包括降息、量化宽松等。
然而,ECB在应对成员国债务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