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敏东探放水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31
伊新煤业探放水培训教案课程名称:探放水作业(培训)总学时数:72学时本次课课题: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时数:8学时(5.7日)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员掌握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并懂得如何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
教学重点: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教学难点:如何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课本及相关资料教学内容: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一、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合治理”就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
二、煤矿工人如何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学法、知法、守法,树立依法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
(3)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4)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5)认真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
(6)做好劳动保护,避免职业伤害。
三、课堂提问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四、思考题谈谈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伊新煤业探放水培训教案课程名称:探放水工总学时:72 本次课题:工人出入井安全规范学时数:8(5.8日)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员掌握入井前要做的准备,掌握井下行走及乘车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工人入井前的准备教学难点:井下行走及乘车安全知识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机教学内容:第二章工人入井安全规范第一节入井前的准备煤矿工人要严格遵守入井前“三禁止”和“三戴”的规定。
(1)每个人在入井前,一定要睡足、吃饱、休息好,要精神饱满、神志清醒,保持强健体能和充沛精力。
(2)严格遵守“三禁止”,即入井前严禁喝酒,严禁带烟火和点火物品入井,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
井下探放水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井下探放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能够独立完成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井下探放水的基本概念(1)井下水压的概念(2)井下水压对矿井安全的影响(3)井下探放水的目的和意义2.井下探放水的方法(1)井下水压的测量方法(2)井下水压的释放方法(3)井下水压的监测方法3.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步骤(1)井下水压的测量(2)井下水压的释放(3)井下水压的监测(4)井下水压的记录和分析4.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注意事项(1)井下水压的测量注意事项(2)井下水压的释放注意事项(3)井下水压的监测注意事项(4)井下水压的记录和分析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井下探放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演示法:演示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步骤。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4.讨论法:讨论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注意事项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1.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和参与度。
2.实践操作: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讲解井下探放水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第二周:演示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步骤。
3.第三周:学生分组进行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4.第四周:讨论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注意事项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5.第五周:考试。
六、教学资源1.教材:《矿井水害防治》。
2.工具:井下水压测量仪、井下水压释放器、井下水压监测仪。
3.资料: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手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井下探放水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井下探放水工艺的操作步骤1.井下水压的测量测量工具:使用井下水压测量仪,如压力计或水压计,这些工具能够准确测量井下水压的数值。
探放水工培训方案1. 引言放水工是指负责控制和调节水流流向的工作人员,在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放水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
本文档就是针对放水工培训制定的方案。
2. 培训目标本培训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培训帮助放水工掌握以下内容:•熟悉水利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理解放水工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各类水闸、水泵的操作和维护技巧•熟悉应急处理措施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建立与其他工作人员的良好协作与沟通能力3.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水利工程基础知识•水利工程的定义和分类•水流特性和水力学基本概念•排水、供水、灌溉等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水流测量和水质监测方法3.2 放水工职责和工作流程•放水工的职责和权责•放水工作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水流调节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3 水闸和水泵操作技巧•不同类型水闸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水闸的开启、关闭和调节方法•水泵的型号和性能介绍•水泵的操作和维护要点3.4 应急处理和故障排除•常见水利工程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应对策略•水闸和水泵故障的常见原因和排除方法•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应急情况的技巧3.5 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协作和配合技巧•解决问题的沟通和协商技巧•建立良好的工作团队和沟通渠道4. 培训方法本次培训将采用以下方法结合进行:•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传授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和放水工的职责与工作流程。
•实际操作:在实验室或现场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中进行操作演练,让学员熟悉水闸和水泵的操作技巧。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水利工程事故和故障案例,培养学员的应急处理和故障排除能力。
•角色扮演:组织学员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和角色扮演练习,培养协作与沟通能力。
5. 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将进行以下评估:•知识测试:针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评估学员对水利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操作实践:通过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水闸和水泵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
探放水工培训计划一、培训对象概况1. 培训对象:放水工是指从事水文监测和水文调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包括水文监测站点的工作人员、水文调度中心人员等。
2. 培训对象基本素质:放水工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纪律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和适应不定时调度的工作要求。
此外,对水文监测和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培训对象需要具备一定的水文、水利、水文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目标1. 知识技能培养:通过培训,提高放水工的水文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等专业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水文监测设备和仪器的操作,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及时地完成水文监测任务。
2. 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培训放水工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按照水文监测和调度流程,准确、及时地完成放水调度工作,确保水文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专业素养培养:培养放水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纪律性,具备积极主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工作素养,能够胜任水文监测和调度工作。
三、培训内容和方法1.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水文监测设备和仪器的操作技能、水文数据处理和分析、水文监测与调度流程、水文监测站点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培训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可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实地考察、实际操作、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四、培训实施和管理1. 培训实施:由水文监测和调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培训工作,可委托水利水电大学、水文生态研究院等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定期组织培训,安排培训计划和日程,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 培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力量。
同时,对培训效果和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培训评估和考核1. 培训评估: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对培训课程、教学效果、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定期评估,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敏东第一煤矿I0116301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实践摘要:在我国,煤矿水害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我国大部分煤矿都受到水害的威胁,即使在缺水的西部也有可能发生突水事故。
因此,在煤矿生产中,必须及时进行探放水设计。
本文对大雁矿业集团公司敏东第一煤矿I0116301工作面的探放水设计做详细介绍。
关键词:煤矿水害探放水钻孔设计安全生产伊敏煤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区之呼和湖坳陷的东北部,制高点高程906.50m;盆地中部地形较为平缓,南高北低,高程一般为644~781m,相对高差137m,盆地内有伊敏河自南而北流过,伊敏河两侧为伊敏河冲、洪积地形,呈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宽度为3~6km,由于构造形态、地貌条件的影响,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汇集,赋存与排泄创造了有利条件。
1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I0116301工作面回采的16-3上煤层属于16煤组煤层,该煤组煤层间砂岩、砂砾岩岩层含水,该含水层含水属弱含水,其上部15煤组的煤层间砂岩、砂砾岩岩层含水、该含水层富水性强,再往上有第四系粉中、粗砂、砂砾石孔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含水量丰富,另本回采工作面的中部赋存一宽缓向斜,其两侧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煤层本身含有少量的裂隙水。
本工作面西部,44-20钻孔揭露煤层直接顶板为1.30米的粉砂岩、往上为1.00米的砂质砾岩、1.00米的粉砂岩、0.60米的泥岩、0.50米的煤,往上为60.10米厚的砂质砾岩、细砂岩、含砾细砂岩互层,该砂砾岩层较厚、较松散、具备富水条件;再往上为15.5米厚的煤与泥岩互层,往上为72.20米厚的砂质砾岩,松散,具备富水条件。
本工作面回风、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个别地段有从锚杆、锚索眼滴水现象,在工作面运输顺槽660米处,因巷道顶板煤、岩层冒落,揭露了老顶砂岩层中的含水层,导致出水,出水量约5 m3/h。
根据上述依据,预计本回采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80m3/h,最大涌水量为200m3/h。
2设计探放水钻孔位置及煤层顶板岩层情况:本次探放水钻孔设计在工作面内施工的泄水巷内,泄水巷全长80米,泄水巷距离工作面运输顺槽20米。
煤矿探放水培训教案目录(新训)第一部份安全基础知识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3)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 (3)一、安全生产方什的含义 (3)二、煤矿工人如何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 (4)第二节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5)一、《安全生产法》 (5)二、《矿山安全法》 (6)三、《煤炭法》 (7)四、《职业病防治法》 (7)五、《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9)六、《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9)七、《煤矿安全规程》 (10)八、《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规定》 (10)九、《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11)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11)十一、《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12)十二、《煤矿防治水规定》 (13)十三、《煤矿安全培训规定》 (13)十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14)十五、《煤矿职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 (15)十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皂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15)十七、《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检查监督管理规定》 (12)十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17)十九、《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17)第三节、煤矿安全生产法律责任和常见违法行为 (18)第四节、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17)第五节、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扔权利义务与劳动保护 (25)第二章煤矿探放水作业的职业特殊性 (39)第一节、煤矿作业特点 (39)第二节、煤矿探放水作业在防治煤矿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40)第三节、煤矿探放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安全职责 (41)第三章、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常识 (47)第一节、煤与煤层 (47)第二节、矿井开拓 (51)第三节、采煤方法 (55)第四节、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58)第五节、工人出入井安全规范 (61)第六节、矿用隔爆电气设备与井下用电安全 (68)第七节、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77)第四章、矿井安全隐患识别、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 (85)第一节、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与行为 (85)第二节、矿井安全隐患识别、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 (90)第三节、顶板安全隐患识别、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 (98)第四节、矿井火灾安全隐患识别、灾害防治与应急避灾 (103)第五节、煤尘爆炸事故防范与灾害防治 (108)第六节、爆破事故及其预防 (112)第五章、职业病防治 (126)第一节、职业危害与职业病防护 (126)第二节、煤矿职工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131)第二部份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第六章、矿井水害及其预防 (137)第一节、矿井水源及常见矿井水害 (137)第二节、煤矿水害事故的基本特点及发生原因 (141)第三节、煤矿水害事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 (144)第四节、矿井水害事故的防治方法 (146)第七章、井下探放水技术工艺 (158)第一节、井下探放水的相关规定 (158)第二节、井下探放水设计 (160)第三节、探放老空水 (167)第四节、探放断层水 (177)第五节、探放陷落柱水 (186)第六节、探放含水层水 (188)第七节、井下探放水设备、仪器与仪表 (193)第八节、导水钻孔的探查与处理 (198)第八章、探放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与手指口述 (215)第一节、探放水作业安全生产职责 (215)第二节、探放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215)第三节、探放水作业安全操作标准及手指口述 (219)第四节、井下钻探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5)第五节、煤矿注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42)第六节、无线电波坑道透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52)第三部份安全操作技能第九章、探放水作业常见违章行为及警示案例 (264)第一节、“三违”的含义及其危害 (264)第二节、煤矿职工常见违章行为 (265)第三节、探放水作业常见违章行为及警示案例 (269)第十章、井下避灾与现场急救 (273)第一节、井下避灾的行动原则 (273)一、及时报告这[灾情二、积极抢救三、安全撤离四、妥善避灾第二节、自救器的使用 (275)第三节、现场急救 (279)。
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1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一、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及意义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检查、安全优先,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第一位的,努力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
综合治理就是全行业和全社会及政府运用各种手段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系统全面地解决问题。
要求政府、煤矿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工人共同努力,齐抓共管。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目标原则和手段措施的关系。
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很难落实,坚持安全第一,才能自觉地或科学地预防和综合治理,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只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才能减少事故,消灭隐患,才能做到安全生产。
二、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落实1、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严格和科学的管理,可弥补装备上的不足,能减少事故,保障安全生产。
先进的装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
2、坚持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标准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和生产的全过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坚持“安全第一”方针作为选拔、任用、考核干部的重要内3、坚持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强化安全法律观念二是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建立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四是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五是加大煤矿安全监察力度六是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七是关中前移,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八是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九是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1-2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1、法律有: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矿产资源法、行政处罚法、刑法等。
2、行政法规有: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乡镇煤矿管理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
3、地方性法规有:某某省矿山安全法实施办法、某某省煤炭法实施办法等。
4、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有:煤矿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煤矿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罚暂行规定等。
二、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安全生产法》1、立法的目的、意义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其意义是“四个需要”,即:一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安全监察和依法行政的需要;二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三是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需要;四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
2、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主体责任方面、监管方面、处罚力度方面等方面。
3、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二、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二)矿山安全法1、立法的目的: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的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健康发展。
2、矿山安全法的指导思想:坚持保护矿工生命安全的宗旨,从实际出发,做到劳动部门监督与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管理结合、国家监督和民众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各级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3、《矿山安全法》的主要内容(三)《煤炭法》1、《煤炭法》立法的目的: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待业的发展。
2、《煤炭法》的主要内容:(四)《煤矿安全监察条例》1、《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立法背景和立法目的三个背景:一是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开展工作的需要。
三是改变和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客观需要。
2、《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主要内容(五)《煤矿安全规程》1、《煤矿安全规程》制定的目的及意义目的: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
意义:规范煤矿工人,加强管理和监察执法,遏制重大、特大事故,保护职工安全和建康,保证和促进我国煤炭工人业建康发展和煤矿安全状况好转,为国家步入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六)《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1、立法的上报及适用范围2、主要内容(七)《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第二章生产技术第一节煤与煤层一、煤的形成和分类1、煤的形成煤是由古代植物的遗体变化而成的。
在煤层中曾找到过保存很完整的树干,不过这些树干已经变为煤炭了。
在煤层及顶、底板岩层中常见到植物的枝叶等化石。
2、煤的分类我国煤炭分类主要是以煤的挥发分、黏结性指数、胶质层厚度为依据,把煤分为14个大类29个小类。
14个大类是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1/2中黏煤、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及无烟煤。
按照工业用途,煤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动力煤(2)化工用煤(3)炼焦煤二、煤层埋藏特征(一)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埋藏深度深浅不一,最大的埋藏深度可达 2 km。
目前,我国煤矿井工开采深度已达千米以上。
(二)煤层层数各煤田中的煤层层数不尽相同,少的只有一层或几层,多的可达十几层到几十层。
相邻两层煤之间的距离从几十厘米到数百米。
相邻两煤层之间的距离通常称为煤层的层间距。
(三)煤层的形态与结构1、煤层的形态煤层通常是层状的,层位有明显的连续性,厚度也比较均匀。
煤层的形态,是指煤层赋存的空间几何形态。
根据煤层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成层的程度和可采情况,可将煤层分为层状、似层状和不规则状三种类型。
2、煤层的结构煤层中含岩石夹层的情况称为煤层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矸石层存在,将煤层结构分为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两种。
简单结构,是指煤层中不含矸石层或局部含不稳定的矸石;复杂结构,是指煤层中含一层或多层矸石层。
(四)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煤层的厚度。
根据煤层结构不同,煤层厚度可分为总厚度、有益厚度和可采厚度。
总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间各分煤层厚度和各夹石层厚度的总和;有益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间各分煤层厚度的总和;可采厚度是指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以上的煤层厚度或煤分层厚度之和。
根据煤层厚度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将煤层分为以下三类:(1)薄煤层指厚度为1.3 m以下的煤层。
(2)中厚煤层指厚度为1.3到3.5 m的煤层。
(3)厚煤层指厚度大于3.5 m的煤层。
在煤矿生产中,习惯上将厚度大于6 m的煤层称为特厚煤层。
(五) 煤(岩)层产状煤(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称为煤(岩)层产状。
倾斜煤层的产状,可以用煤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的数值表示,称为煤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倾斜煤(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走向线,称为走向。
走向线是煤层面上的一条水平线,它的两端延伸方向为煤层的走向,走向线表示煤层在水平面上的延展方向。
倾向在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层面倾斜向下引出的直线称为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煤层倾斜一侧的方向。
倾角倾角是指煤层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根据煤层倾角对开采技术的影响,煤层可分为以下四类:(1)近水平煤层指倾角在8°以下的煤层。
(2)缓倾斜煤层指倾角为8°到25°的煤层。
(3)倾斜煤层指倾角为25°到45°的煤层。
(4)急倾斜煤层指倾角在45°以上的煤层。
(六)煤层顶板与底板位于上、下两个界面之间的煤及其间所夹的矸石层称为煤层;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煤层的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称为煤层的底板。
1、煤层的顶板根据顶板在煤层开采中垮落的难易程度及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将顶板分为基本顶、直接顶和伪顶三种类型。
①伪顶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较薄岩层,极易破碎,随采随落。
②直接顶指位于伪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层没有伪顶时)的一层或几层岩层。
通常由砂质页岩、沿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组成。
③基本顶俗称老顶,是指位于直接顶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难以垮落的厚而结实的岩层。
1、煤层的底板根据煤层底板性质、煤层底板与煤层的位置关系,把煤层底板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
①直接底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下、强度较低的岩层。
通常由岩层、灰质页岩和黏土岩等组成。
②基本底俗称老底,是位于直接底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由较硬的砂岩、石灰岩等组成的岩层。
第二节矿井开拓一、井田与矿区一般将一个煤田划归若干个煤矿进行开采。
划归一个煤矿开采的范围称为井田,在一个井田内进行开采的煤矿一般称为矿井。
将邻近几个井田划归为一个行政机构管理,而将这邻近的井田合起来称为矿区。
煤田划分成井田后,可以布置一套完整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为井田再划分。
要从地面开凿通道(井筒)通至地下,在地下开掘一系列巷道和硐室进入煤体;在井田范围内,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拓工程,称为矿井开拓或井田开拓。
矿井巷道矿井巷道包括井筒、平硐和井下的各种巷道,是建立生产系统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条件。
1、按巷道空间特征分类矿井巷道按倾角不同分为:①垂直巷道垂直巷道的中心线与水平线垂直,如立井、暗立井、溜井等。
②水平巷道水平巷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大致平行,如平硐、石门、平巷等。
③倾斜巷道倾斜巷道的中心线与水平面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而是成一定角度,如斜井、采区上山(或下山)、暗斜井(也称主下山)等。
按巷道服务范围分类(1)开拓巷道指为全矿井服务,或者为一个及一个以上的阶段服务的巷道,主要有主副立井(或斜井)、平硐、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及回风石门运输大巷及回风大巷等。
(2)准备巷道指为一个采区或者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主要有采区车场、采区煤仓、采区上山(或下山)、采区石门等。
(3)回采巷道指只为一个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主要有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回风巷、开切眼等。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称为矿井开拓方式,由这些井巷构成的生产系统称为矿井开拓系统。
矿井开拓的主要内容包括:井筒的形式、数目和位置,开采水平的数目及位置等。
通常按井筒形式的不同,将矿井开拓方式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种类型;按井田内布置的开采水平数目的不同,将矿井开拓方式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
1.立井开拓指用垂直巷道由地面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进入矿体的开拓方式。
2.斜井开拓指利用倾斜巷道由地表进入地下,并通过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的开拓方式。
斜井开拓可分为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斜井多水平片盘式开拓和斜井单水平倾斜分段式开拓。
3.平硐开拓指利用水平巷道由地面进入煤层进行开采的一种开拓方式。
平硐沿煤层走向方向掘进称为走向平硐,与走向斜交(或垂直)的称为斜交(或垂直)平硐.4.综合开拓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井硐形式(立井、斜井、平硐)综合开拓井田称为综合开拓。